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10日,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第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暨主要入湖河流河长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省长李学勇要求,要坚持环保优先、标本兼治,坚持不懈抓好太湖治理工作,促进太湖水质持续改善、生态持续恢复,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4月16日,省长李学勇来到梅梁湖泵站枢纽工程  相似文献   

2.
王鸿涌 《江苏水利》2011,(12):13-14,17
1概述 浩瀚太湖是无锡人民的母亲湖,是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与无锡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20世纪80年代,当江南运河水质出现恶化的时候,无锡就开始了太湖保护和蓝藻治理的试验研究。经过十多年试验和实践,无锡从湖泊水环境治理的经验教训中,树立了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治理湖泊的理念,并于2002年在蠡湖(原名五里湖,下同)的治理中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3.
《江苏水利》2012,(10):50-50
1990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太湖水污染和富营养日益严重,蓝藻年年爆发。尤其是2007年夏天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湖水大面积发臭,严重影响了市民的饮用水安全,引发了震惊全国的供水危机,敲响了治理蓝藻的警钟,全市吹响治理蓝藻保护水源的“集结号”。五年来,我市举全市之力,多措并举,强化蓝藻治理和“湖泛”防控,从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到技术创新,走出了一条“科学化监测预警、机械化打捞、工厂化处置、资源化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新路。  相似文献   

4.
太湖无锡水域2007年5月底至6月初发生的供水危机,是以蓝藻为主的藻类大暴发引发“湖泛”造成的。“湖泛”是剧烈的生化反应,是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有其明显的特征和极大的危害性。阐述防治“湖泛”的综合性措施有:清淤,打捞蓝藻,合理规划调水路径,控制外源入湖,修复水生态,加强监测和制订应急预案,以确保安全供水和改善太湖水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回顾江苏省水利部门2007年以来太湖蓝藻水华及湖泛防控工作进展,总结了太湖蓝藻预警、打捞处置、藻泥利用以及规范化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同时,分析了现阶段太湖安全度夏面临的蓝藻生物量居高不下、应急防控成本增加、监管能力不足等难点问题,提出了加快骨干引排工程建设、提升蓝藻水华防控能力、加快构建信息化监管平台,以及健全应急防控标准体系等工作建议,为提升太湖应急防控工作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近年,太湖水污染与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太湖底泥清淤作为工程治理手段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太湖底泥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污染源构成和湖泛发生机理的研究,以及已经实施的太湖清淤疏浚效果的分析,表明清淤对改善太湖水质或抑制蓝藻暴发的效果十分有限,且存在诸多问题,以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为目标的太湖底泥大规模清淤疏浚须谨慎决策。  相似文献   

7.
楼锋 《江苏水利》2014,(7):I0001-I0001
6月9日,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检查无锡全市防汛防台、“河长制”落实及水环境治理各项工作。黄莉新强调,太湖治理是无锡科学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狠抓度汛准备,强化太湖治理,确保安全度汛,确保太湖安全度夏,确保市域水质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前,太湖蓝藻水华特别是太湖湖泛已成为全社会广为关注的一个热点水环境问题。研究表明,蓝藻爆发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过采用恰当的预警监测技术,并开展行之有效的防范治理,可对蓝藻水华现象进行控制,甚至消除。本文主要介绍了蓝藻水华预警监测技术,并结合太湖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太湖湖泛预警监测系统,并提出了相应的蓝藻水华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流域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入湖污染物增加,加之围湖造田、最低水位升高和水生植被覆盖率减少等因素,富营养化加重,至1990年开始出现蓝藻爆发且日益严重,直至2007年发生严重"湖泛"引发太湖严重供水危机;随后,采用五项技术集成综合措施治理,取得较好阶段性成果,富营养化程度大幅度减轻,蓝藻爆发有一定程度减轻,但效果不明显。本研究在对太湖蓝藻爆发过程演变及治理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太湖治理措施及经验教训,提出必须有明确的消除蓝藻爆发目标和责任制,才能加快消除蓝藻爆发步伐、真正保护好太湖,与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提出太湖继续治理的技术集成综合措施:控源截污,分片治理,深度彻底打捞削减蓝藻、生态修复、生态调水、规模清淤和分区域治理;提出仅依靠治理富营养难以消除蓝藻爆发,且N/P比学说是理论,难以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太湖消除蓝藻暴发的步伐,设计出水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本文介绍了利用太湖大数据数模治理太湖蓝藻暴发整体思路。提出用水量水质数模分析各阶段水质改善趋势和能够达到的最终水质目标;结合修复湿地的实践建立完善湿地数模;在水量水质、湿地数模的基础上建立蓝藻数模消除蓝藻暴发。以梅梁湖为例进行消除富营养化和蓝藻暴发试验,结合梅梁湖治理实践建立梅梁湖蓝藻数模试点,并为太湖其他水域建立数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1.
陈立新 《江苏水利》2012,(10):33-34
太湖蓝藻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自然现象,然而,2007年5月29日太湖无锡水域的蓝藻大暴发却令人们对其关注度大幅提升。为了重现往日的“太湖美”,无锡市滨湖区水利局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市区党委、政府“治理太湖保护水源”的号召,举全区之力,重拳出击,铁腕治太,大力推进蓝藻防治攻坚战。  相似文献   

12.
《江苏水利》2009,(6):F0002-F0002,I0001
6月1日,省长罗志军、副省长黄莉新到常州、无锡检查太湖地区防汛及蓝藻防控工作。在充分肯定前一阶段全省防汛防旱准备工作的同时,罗省长指出,当前我省即将进入主汛期,防汛工作到了实战阶段,各地各部门要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落实太湖安全度夏责任制,以行政首长责任制为中心,把防汛责任落实到每一座工程、每一处险工患段、每一个责任人员:抓紧做好安全度汛准备,及早对险工隐患除险加固,确保在建工程与水库安全度汛;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李霞  张建华  殷鹏  陆隽  华萍  刘茗 《江苏水利》2023,(3):22-24+29
根据太湖水量、水质、底泥和蓝藻监测资料,从外源总磷(TP)输入和内源磷循环2个角度,系统分析太湖水量、水质、底泥、蓝藻等要素与湖体TP质量浓度的关系,揭示了影响太湖TP升高的主要因素,为新一轮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推进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进程,从外源控制、内源治理以及调水引流3个方面总结了自2007年太湖发生无锡供水危机事件以来,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途径与阶段性成效。针对未来水环境改善面临的关键问题:①入湖污染物总量仍远超湖体的纳污能力,②蓝藻生物量仍居高不下,③沿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难度很大;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技创新与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下一阶段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生态调水、生态清淤、打捞蓝藻、控源截污和生态修复五大综合措施和相应的保障措施,江苏省梅梁湖的水质和蓝藻爆发程度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得到较大改善。但梅梁湖存在入湖湾污染负荷仍超标、蓝藻爆发仍较严重、水生态修复不到位等问题。对此,主要治理措施:全面改善太湖和武进港水质;持续调水出湖,建设集藻围隔系统,增加蓝藻打捞量和提高打捞效率;全面实施生态修复;适当清淤;实施分片分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16.
贺军 《中国水利》2006,(17):I0002-I0007
无锡,因美丽的太湖而闻名干世。“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一曲脍炙人口的民歌唱出了无锡人对太湖的百般情怀。太湖是无锡城市的灵气所在,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千百年来,太湖不仅孕育着无锡文明,更见证着无锡的繁荣与昌盛。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沿湖各地区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过快的人口增长,导致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质不断恶化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严重,蓝藻频繁暴发,水生态系统退化。湖水灵气消退,太湖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无锡不缺GDP,缺的是绿色GDP,缺的是良好的水环境和统筹发展,要建设宜居宜商的和谐无锡,治理太…  相似文献   

17.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分析了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发生水危机后,实施调水引流、蓝藻打捞、湖泛监控、河湖清淤等水利项目所取得的明显成效和经验;针对目前太湖水环境治理中面临的新问题和贯彻新时期治水方针的要求,提出了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新一轮治太水利工程建设,从加强河湖连通、河湖疏浚整治和城市"活水"工程建设的实践,阐述了这一方法论的科学性、有效性;系统思考了完善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最近,太湖湖区突然出现了大面积的蓝藻危害,在应急处置中,水利部门在确保太湖安全度汛的前提下,统筹安排调水和防汛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实施了“引江济太”方案,尽可能加大引长江水入太湖及周边地区流量,为太湖无锡地区水质保持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利》2007,(24):8-8
2007年5月,太湖蓝藻暴发,太湖贡湖水源地水质恶化,无锡供水受到严重影响。水利部及所属太湖流域管理局会同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成功实施引江济太,及时改善太湖水质,恢复无锡城市供水。水科部还积极妥善处理了武汉汉江、巢湖等多起水污染事件,建立了突发性事件的月报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从2015年6月无锡地区的历史罕见大暴雨水质水量监测成果着手,结合降雨量、入湖水量等,从水质变化、入湖污染物变化方面,分析了太湖水域水质影响情况,以期为今后太湖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