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损失贫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符山铁矿开采的实际资料,分析了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出矿截止品位与损失贫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合理的工程布局及出矿截止品位,可为类似矿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损失贫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放矿方式、多分段放矿和回采边界条件等4个方面分别分析与矿石损失贫化关系,用“自适应”原理解说进路间距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损失贫化变化不大的原因以及多分段放矿矿石损失由变化到稳定的关系;分析矿岩混杂层形成、回收和计算及其对矿石回收的影响;得出使用多分段同时回采是缩短无贫化(低贫化)放矿初期影响矿石产量时间的有效措施;倾斜厚矿体使用无贫化(低贫化)放矿与截止品位放矿组合方式可大幅度降低贫化率等。最后提出矿石损失贫化综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损失贫化细部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娜  任凤玉  何荣兴  刘洋 《金属矿山》2016,45(11):10-15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以其安全、有效、适应性强等优点被国内外金属矿山广泛使用;但矿石损失贫化大的问题多年一直未得到解决。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回采过程中矿石损失贫化的发生过程与细部控制方法,分析了分段之间进路非菱形布置、出矿口眉线破坏、爆破隔墙、大块堵塞出矿口一侧等常见现象对放出体形态的影响,探讨由此引起的对崩落矿岩散体几何形态吻合度的降低程度,发现正是这些常见现象制约了崩落矿石的移动范围与总体放出速度,加大了崩落矿石的残留量与放出矿石的混岩量,导致矿石损失贫化居高不下。据此提出了加密回收进路、改进采场结构、控制炮孔不装药长度保护眉线、及时处理堵口大块和保障整条进路菱形布置的细部控制方法。该方法用于邯郸市北洺河铁矿与灯塔市小汪沟铁矿,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降低采矿过程中的贫化率和损失率,是矿山企业增加生产、降低成本、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和延长矿山寿命的重要措施,也是衡量一个矿山开采经济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矿石贫化后,必然降低出矿品位、增加无效运输量和后续工序的设备负荷;矿石损失过大,必然引起采矿成本增高,矿山服务年限缩短,所有这  相似文献   

5.
经过多年的国内外矿山生产实践,贫化损失仍然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在我国一些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山,矿石的损失率一般都在25~30%,个别矿山最高达到40~50%。贫化率一般都在20%左右,个别达到30~40%。当前已引起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为了探讨这一课题,根据相似理  相似文献   

6.
<正> 丰山铜矿是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形态复杂,产状多变,品位较高。由于这种情况,采矿设计难以适应客观变化;矿体中多夹石,矿岩无法分采分运;矿岩破碎;管理技术手段跟不上生产现场变化等,造成资源大量丢失,贫化与损失率均高于40%。1984年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损失、贫化率有所下降,1985年损失率为44.38%,贫化率为42.36%;1986年损失  相似文献   

7.
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损失存在的贫化问题,分别阐述了放矿随机介质理论、放矿连续介质理论和爆破优化的研究发展过程,包括散体移动概率密度方程、偏心率方程、爆破优化实用模型等,从整体角度研究回采过程,分析放矿中的放出体和松动体,及落矿中崩落体的量化关系,建立三者量化循环模型,对矿石开采进行控制和预测,以减少井下矿石的损失贫化。  相似文献   

8.
9.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不贫化放矿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贫化大是由现行放矿方式造成的,改用不贫化放矿后可使矿石贫化率在回采率不降低情况下大幅度下降到8%以下。不能一步到位的实施不贫化放矿的矿山可以采用低贫化放矿,也可获得在矿石回采率不降低情况下贫化率有较大下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特点,从采场的结构参数、采准切割巷道的布置、覆盖岩层、施工质量、地质条件、放矿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矿石损失贫化的原因,提出了提高采矿管理水平,降低损失贫化的对策,可为类似矿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回采顺序对矿石的损失贫化有很大影响。大红山铁矿井下受到露天压矿的影响,以70°为压矿界限,必须先回收可采矿体,待解除露天压矿之后再回收被压矿体。目前所研究的损失贫化大多是基于上分段采完再采下分段的情况,对这种先采矿体一侧再采另一侧形成的高落差引起矿石的损失贫化研究甚少。使用实验室物理放矿模拟对上述分期出矿和正常回采顺序出矿的损失贫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分期出矿回贫差指标低于正常出矿7.1个百分点。分析发现正常出矿的矿岩接触面是连续的,而分期出矿被截断成2个不同标高的“V”形接触带,使废石混入面增多,导致贫化率比正常出矿高。研究还发现随着放矿落差的增大,回贫差在缓慢减小。最后建议矿山尽可能地降低放矿之间的落差,或者采用低贫化放矿的方式进行出矿,以保留70°矿岩接触带来控制损失贫化。  相似文献   

1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生产安全、开采强度大、效率高、回采工艺简单,在地下开采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损失贫化大的问题限制了该方法在贵重金属矿山的应用,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总结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60 a的发展历程,并从放矿理论、采场结构参数、放矿方式和巷道布置形式、覆盖层块度4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控制损失与贫化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仍存在的研究问题为:放矿理论中仅考虑散体的流动特性,爆破块度、放矿口尺寸、边孔角、铲装深度等因素未在放矿理论中综合考虑,从而造成依据放出体形态确定的采场结构参数并非最优值;实际生产中并未严格按照低贫化放矿方式作业,回采巷道布置形式不能完全适应矿体产状变化,部分矿山覆盖层形成方法不利于损失贫化控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控制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损失贫化的研究方向和措施,对于矿山进一步控制损失贫化指标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生产安全性高、开采强度大效率高、回采工艺简单,在地下开采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损失贫化大的问题限制了该方法在贵重金属矿山的应用。介绍了目前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法损失贫化控制中采场结构、回采巷道参数布置、边界矿量回采、覆盖层结构与放矿生产管理4个方面的研究现状,系统分析了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控制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损失贫化指标的方向,对矿山进一步控制损失贫化指标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大,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彻底分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发生矿石贫化的原因,本文首先根据随机介质端部放矿理论,分析了在端部放矿条件下,崩落矿岩散体的放出过程和贫化控制方式;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几个矿山现场出矿品位的取样标定,发现在崩落法爆破过程中,便发生了矿岩参杂现象。通过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对端部挤压爆破条件下引起矿岩参杂的过程及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认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主要有两个发生矿岩掺杂的过程:一是扇形中深孔端部挤压爆破过程中发生的矿岩掺杂;二是放矿过程中发生的矿岩掺杂,这两个过程也正是造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的原因。因此,要降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率,就必须优化扇形中深孔爆破参数,并选取合理的放矿方式。  相似文献   

15.
长安金矿露天转入地下开采,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出现覆盖层形成困难的问题,且现场矿岩物理力学性质相似,较难区分,使得矿石损失贫化不易控制。为此,设计3种试验方案对3个分段在不同出矿量、不同贫化率条件下展开室内放矿试验研究,优选放矿方案并提出了量化控制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方案1视在回收率和回贫差均高于方案2;其留下的矿石垫层厚度最大,且废石混入率、矿石贫化率均比方案2和方案3低,综合分析方案1为最优方案。首采分段出矿控制有利于保持矿岩界面均匀下降,能够有效缓解覆盖层厚度不足的问题。分析方案1第2分段可知,放出矿量控制在65%~70%时,可以有效地降低矿石贫化率;结合矿石当次品位和当次贫化率随放出矿量的变化关系式,提出了对放出矿量进行相应的量化控制从而有效地降低矿石损失贫化的方法。试验结果在长安金矿1 518、1 509、1 500 m等分段得到实践应用,效果良好,对类似矿山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落矿方式为挤压爆破,崩落的矿石从回采巷道端部口放出,爆破效果直接影响崩落矿石的流动性,从而对矿石损失贫化造成较大影响。结合北铭河铁矿与小汪沟铁矿生产实际情况,从大块卡住部分出矿口、推墙悬顶、眉线破坏等现象对崩落矿石的流动性影响入手,分析爆破质量对矿石损失贫化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爆破质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低贫化放矿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兴国  张志贵 《金属矿山》1991,20(7):20-23,52
  相似文献   

18.
19.
白银公司小铁山矿,于1974年建成,矿山现用单一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经过几年来生产的实践证明,该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损失贫化率较大,现一中段以上的矿量已全部采完,地质矿量为28万多吨,实际总出矿量是30多万吨,中段总平均损失、贫化率都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针对倾斜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所存在的矿石贫化大、损失率高等问题,分析指出,其主要原因在于矿山对于倾斜矿体的特殊性认识不到位,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回采方案,通过加大下盘崩矿步距,优化不同区段边孔角以及利用辅助进路回采下盘残留矿石等技术方案,最终使得矿山贫化率从36.2%降低至30.3%,回收率从57.1%提升至70.2%,大大提高了矿山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