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高效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高 ,占地面积少 ,在处理土豆加工废水时的容积负荷约为 35~ 50kgCOD/ (m3·d) ,处理啤酒废水时的容积负荷达到了 15~ 30kgCOD/ (m3·d)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常温条件下(22~28℃),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在某屠宰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该工程废水处理规模为4000 m3/d。该反应器有机负荷可达5~6 kgCOD/(m3·d),COD去除率达50%~55%。工程实践表明,反应器运行稳定,不需要加热,具有较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可为其他屠宰行业废水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型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实现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开发了新型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ICSTD)反应器,并进行了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为9. 68kgVS/(m3·d)、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3. 1d、污泥固体停留时间为54. 8d的条件下,污泥有机物分解率可达到79. 1%,排泥含水率达到90%,且上清液清澈,污泥消化与浓缩过程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设计计算的主要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计算反应器的内循环流量。建立反应器升流管内液体升流速度的计算公式,就可以确定反应器的内循环流量。在分析现有的关于表达IC反应器升流管内液体升流速度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对现有计算IC反应器内液体升流速度的表达式进行了再修正,并建立了在稳态条件和设计进水负荷下求升流管内沼气持气率的公式。最后采用数学上的迭代法,通过具体例题给出了计算反应器循环流量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改良式两段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养猪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氨氮吹脱/两段式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SBR工艺处理养猪场高浓度有机废水。在调节池中投加石灰调节pH值到10左右,利用穿孔吹脱的方式去除水中的游离氨氮,设计中利用两段改良式IC反应器的串联去除废水中的高浓度有机物。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良好,工艺运行稳定、经济。系统的COD去除率达98%,BOD5去除率达97.3%,SS总去除率为98.8%,氨氮去除率达97.1%。出水各项指标均优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求IC厌氧反应器快速启动的方法,采用颗粒污泥(SS为23.28 g/L)接种,其中一组以强度为0.3 W/cm2的超声波照射10 min,另一组直接接种未经处理的颗粒污泥用作对比.结果表明,使用经低强度超声波处理过的颗粒污泥进行IC厌氧反应器的启动时,可缩短启动的时间,约7 d便启动成功.启动后期,有机负荷达到了6 kgCOD/(m3·d),对COD的去除率可达95%.此外,低强度超声波对颗粒污泥形态的影响较小,不会对微生物产生破坏作用,相反还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启动结束时的VSS/SS值达到0.82,与种泥相比则有所升高,同时其产甲烷活性也较高.因此,采用低强度的超声波能够实现IC厌氧反应器的快速启动.  相似文献   

7.
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外循环(EC)厌氧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启动过程.结果表明:在以颗粒污泥进行接种的情况下,EC反应器可在23d内完成启动,容积负荷可达6.39kgCOD/(m3·d),对COD的去除率>85%;出水回流可使反应器内混合液的pH和颗粒污泥分布均匀,有利于产甲烷反应的高效进行,提高了反应器的容积利用率;启动结束后粒径为0.9-2mm的颗粒污泥由接种前的22.28%增加到35.5%,颗粒污泥比产甲烷活性达到接种时的2.38倍;VSS/SS由接种时的0.77增加到0.86.  相似文献   

8.
内循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内循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及试验性调试运行的研究情况 ,就运行过程中的现象、结果进行说明和讨论 .目的是考察内循环 UASB的处理效能 ,挖掘其应用潜力 .  相似文献   

9.
采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好氧生物工艺处理高浓度苹果汁生产废水。废水水量为1 200 m3/d,进水COD为2 000~10 000 mg/L,pH值为5~7。废水经处理后,出水COD≤60mg/L,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IC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该工程投资为425万元,运行电费为1. 85元/m3,药剂费约0. 96元/m3。  相似文献   

10.
退浆废水碱性强、可生化性差,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处理很难获得满意的效果,为此重点研究了处理退浆废水时UBF厌氧反应器的启动及除污效能。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温[(35±3)℃]、进水COD为2 000 mg/L左右、HRT为24 h、有机负荷为2.0 kgCOD/(m3.d)、pH值为7.6左右的情况下约2个月就可启动成功,且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并培养出了能适应水质要求的厌氧颗粒污泥。经对YDT弹性填料和组合填料的挂膜进行比较发现:组合填料较YDT弹性填料挂膜快、三相分离效果好,对COD的去除率提高了2%~8%。  相似文献   

11.
外循环厌氧法处理啤酒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外循环(EC)厌氧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考察了其处理效果和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性能.结果表明,以好氧剩余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低负荷、高去除率的启动方式,可使污泥很快实现颗粒化,所形成的颗粒污泥沉降性能良好,粒径主要集中在0.8~2.0 mm.系统稳定运行期,当进水COD为2 000~4 000 mg/L、碱度为1000~1 500 mg/L、温度为30~32℃、容积负荷为10~12 kgCOD/(m3·d)时,系统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效果良好、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UASB反应器在启动时颗粒污泥形成缓慢的问题,采用内循环UASB反应器作为厌氧单元对酒精废水进行处理。其以低负荷启动,启动完成后容积负荷为7.9 kg/(m3.d),对COD的去除率可达80%,整个试验阶段对NH3-N的平均去除率为16.38%。扫描电镜显示颗粒污泥中的优势菌开始为短杆菌,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则出现了球菌;而现有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优势菌为丝状菌。对沼气成分进行分析,CH4含量最高为81.61%,N2含量则随着颗粒污泥培养时间的延长由3.68%增加至18.59%。  相似文献   

13.
处理柠檬酸生产废水的MIC反应器的快速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多级内循环厌氧反应器(MIC反应器)处理柠檬酸生产废水,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消化池厌氧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逐步提高进水负荷的方法启动反应器。经过2个多月的调试运行,反应器的泥床区内已充满颗粒污泥,进水容积负荷达8 kgCOD/(m3.d)左右,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85%左右,实现了MIC反应器的快速成功启动。  相似文献   

14.
厌氧(IC反应器)/好氧联用处理淀粉生产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淀粉废水有机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好的特点,选择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好氧处理工艺.IC反应器可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减轻后续好氧处理的压力.运行结果表明,原水COD为4 500~5 300 mg/L,出水COD为220~300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三级标准,产生的沼气可用于原水加热.  相似文献   

15.
复合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复合厌氧反应器利用厌氧污泥及生物膜共同实现对有机物的去除,通过上部滤料层防止厌氧污泥流失,采用定期释放下部气囊中产生的沼气冲洗滤料层生物膜以防止滤层堵塞。利用城市污水进行中试的结果表明:在进水温度为20~30℃、水力停留时间为2 h和常规进水COD浓度的情况下,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42%,SS去除率为75%,单位容积去除负荷为1.48 kg-COD/(m3.d)。  相似文献   

16.
常温下UASB处理鱼粉加工废水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鱼粉加工废水经过混凝处理后仍含有较高浓度的COD(50g/L以上)、氨氮(4g/L以上)、盐分(5g/L以上)的问题,从有机负荷、进水和出水pH、挥发性脂肪酸、氨氮、盐分等方面,研究了常温下UASB的启动特性及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UASB反应器对鱼粉加工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反应器内能形成大量的颗粒污泥,启动迅速、运行稳定,具有较强的酸、碱缓冲能力,未出现氨氮和脂肪酸的积累和抑制微生物活性的现象。当进水COD为15~20.5g/L、容积负荷为8~9kg/(m^3&#183;d)时,出水COD为2500mg/L(对COD的去除率〉85%),产气量为0.46L/gCOD(CH4含量〉80%,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颗粒污泥呈黑色椭圆状,粒径主要分布在0.315—3mm,污泥浓度为35g/L,MLVSS/MLSS为0.908,颗粒污泥的沉速为52.5~138m/h(沉降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