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年平均降雨量350 mm的限额灌溉区,以滴灌玉米种植为对象,集成覆膜微集雨、土壤保水、抑制蒸腾等技术,开展降水资源就地高效利用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区玉米在不同模式下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对比分析,从而提出深翻20~40 cm+半覆膜膜侧种植+保水剂(秦威加力7.5 kg/hm2)+喷施抗蒸腾剂(万代红1.05 L/hm2)为宁夏中部干旱带限额灌溉区适宜的玉米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产量达到13 78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达到4.22 kg/m3。  相似文献   

2.
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下的限额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分阶段受旱试验,获得了三年的限额灌溉试验观测数据;采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理论分析试验数据,建立了限额灌溉条件下的作物蒸发蒸腾模型。结合试验数据分析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求解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参数。采用动态规划法研究了水资源不足条件下的限额灌溉制度的多阶段优化法。研究成果表明,在产量能达到充分灌溉条件下产量的90%的情况下,可节约灌溉用水40%,能为水资源极其短缺地区的农业高效用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宁夏半干旱区玉米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促进宁夏半干旱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针对宁夏扬黄灌区规模推广玉米大田滴灌缺乏相关滴灌灌溉制度的突出问题,采用大田小区对比试验与示范区技术应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玉米裸地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在综合分析玉米生育期灌溉定额、土壤含水率变化、耗水量、作物产量、水分生产效率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玉米生育期滴灌11~12次、灌水定额300~450 m3/hm~2,灌溉定额4 200~4 425 m3/hm~2的滴灌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田滴灌目标产量15 000 kg/hm~2,水分生产效率达到3.0 kg/m3,玉米滴灌较大田畦灌可提高经济效益3 735元/hm~2,同时节水1 800 m3/hm~2、节水30%以上。  相似文献   

4.
开展宁夏扬黄延伸限额灌溉区降雨频率分析,试验研究取得了不同限额灌溉定额对应的作物产量,分析了不同地区、在不同降水频率时作物的缺水量、在限额灌溉情况下的灌溉保证程度,以及不同灌溉保证程度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并提出在灌区尺度推广限额灌溉应该考虑扩大系数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5.
大型喷灌玉米灌溉制度试验采用田间小区对比法,各小区农业技术措施相同,采用不同的灌水次数与灌水定额进行对比试验,探求适合当地条件下玉米种植的优化灌溉制度,为内蒙古黄河南岸地区玉米大型喷灌的科学用水管理、大型喷灌工程规划设计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优化灌溉制度及经济灌溉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限额灌溉的条件下,灌溉水量在各个生育期的最优分配,可以在根据缺水灌溉试验得到的产量水分模型的基础上,以最大产量为目标,采用动态规划的方法求得。经济灌溉制度是在一定供水量的前提下,使灌溉净效益达到最高的灌溉制度。该文给出了数学模型,并依据民勤县的试验资料给出了结果。  相似文献   

7.
依据气象和有关灌溉资料,在分析玉米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程度及缺水对玉米生长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水文年玉米节水增产灌溉模式,即播种期坐水种,需水敏感期灌关键水的节水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7,(10):137-141
为了制定制种玉米的灌溉制度,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开展了咸水非充分灌溉田间试验,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和制种玉米生长指标,研究了咸水非充分灌溉对制种玉米耗水规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种玉米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减小而减小,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减小,适当降低灌溉水量和灌水矿化度,土壤水分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轻度缺水灌溉和微咸水灌溉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与淡水充分灌溉相比,2ETc/3、3 g/L微咸水灌溉的制种玉米减产了10.3%。在研究区制定制种玉米灌溉制度时,灌溉水量采用370 mm左右的非充分灌溉和灌水矿化度采用3 g/L以下的咸水灌溉,制种玉米的产量减产幅度较小,并且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山区玉米非充分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辉  朱武  朗启庄 《人民珠江》2011,32(1):47-48,74
以云南省山区旱作物—玉米为例,分析山区玉米生长期需水特性,结合云南省山区耕地分布特点,提出了云南省山区玉米非充分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非充分灌溉方式为挑浇和软管浇灌两种;最佳灌溉定额为全生育期灌溉3次,净灌水定额10.0 m3/亩。据初步研究成果,提出"小水源-小用水户-小灌水量"的山区旱作物灌溉的"三小"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夏玉米节水灌溉制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东省夏玉米的生长规律、特点及生产中的实际需要,采用鲁中石马灌溉试验站的实测资料,建立了产量与水分关系的递推模型,并根据该模型的动态特性利用动态规划法确定了夏玉米的节水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1.
水源有限条件下作物合理灌溉定额的确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文兆 《水利学报》1998,29(9):0075-0080
给定农田腾发量ET与灌溉定额M间的关系时,分别以两者为自变量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在确定作物合理灌溉定额中的作用是等价的.作物产量与灌溉定额间的关系Y=Y(M)一般表现为二次抛物线型.本文揭示了在水源有限,整个灌区不能施行充分灌溉时,Y=Y(M)中的常数项a的正负性对作物合理灌溉定额的推求有决定性的影响.分别以整个灌区上的总净收益和总产量最大为目标,在假定仅种植单一作物,且地力及其它因素一致的条件下,给出了与Y=Y(M)中的常数项a大于或小于零以及灌溉水利用系数随灌溉面积变化与否相对应的作物合理灌溉定额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12.
秋浇是内蒙古引黄灌区一种传统的洗盐压碱灌溉制度,秋浇用水量是灌区一年中灌水量最大的一次。以典型试验资料为依据,通过对不同秋浇定额灌溉条件下春播前土壤水盐条件、土壤的脱盐效果和增水效果的对比分析,研究提出内蒙古引黄灌区基于节水的适宜秋浇定额为1 500 m3/hm2。  相似文献   

13.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模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作物需水量的基本概念出发,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模拟农田根层土壤水循环的计算机模型-ISAREG.这一模型具有多种功能,可模拟根层土壤水分变化,评价给定的灌溉制度,计算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也可用以制订多种供水限制条件下的优化灌溉制度.用望都灌溉试验站的小麦、玉米、棉花3种作物两年的试验观测资料对上述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云南省在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水平落后、灌溉试验资料缺乏条件下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编制技术方法,从理论计算和灌区实际调查两方面综合分析得到灌溉用水定额,并以全省宏观层面的水资源供需分析及与已审定的规划设计和研究成果相比较,最终得到反映云南现状生产力水平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全省共划分出6个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分区,水稻还进一步细化至二级分区,反映出不同气候、土壤、水资源条件对水稻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适宜多砾石砂土浅埋式滴灌苜蓿的灌溉制度, 试验设定 5 种灌水定额( 22. 5、 30.0、 37.5、 45.0 和 52.5 mm) 并以地面灌为对照组( CK) , 研究灌水定额对浅埋式滴灌苜蓿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灌水定额下各茬苜蓿的耗水强度为第 2 茬> 第 1 茬> 第 3 茬, 且均在孕蕾期达到峰值。各茬苜蓿的总耗水量表现为第 2 茬> 第 3 茬> 第 1 茬, 且耗水量分别在分枝期、初花期及孕蕾期最高。灌水定额大于 45.0 mm 时, 耗水强度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与地面灌( CK) 相近。45.0 mm 灌水定额与地面灌( CK) 间的耗水量差异不显著( P < 0.05) 。高灌水定 额( 45.0、52.5 mm) 与地面灌( CK) 之间的总耗水量、总产量以及总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 与低灌水定额( 22.5、 30.0、37.5 mm) 差异显著( P < 0.05) , 且各茬苜蓿此三项指标的差异性一致。总产量与总水分利用效率在灌水定额 为 45.0 mm 处达到最大, 与地面灌( CK) 相比分别增加了 9.05% 、14.54% 。选用 45.0 mm 灌水定额和 54.0 mm 灌溉定额作为多砾石砂土浅埋式滴灌苜蓿灌溉制度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葡萄痕量灌溉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进北京普泉公司痕量灌溉技术,建立葡萄井水痕量灌溉试验区,开展葡萄痕量灌溉试验研究。监测土壤湿润范围、土壤含水率变化、作物生长状况,并与大田葡萄沟灌进行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痕量灌溉节水效果优越,作物根系层土壤长期处于适宜含水率范围,能够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水环境,灌溉均匀度高于滴灌均匀度,研究提出了葡萄痕量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7.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及灌溉制度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典型模型,并对其在灌溉方面及不同阶段缺水对作物生物量累积的后效性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可行性分析及地区移用性研究加以探讨。对作物灌溉制度优化模型以及作物优化灌溉制度设计方法研究加以探讨,分析了目前模型中指数取值研究不足等问题。为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达到最大的作物产量或产值,实现有限水量在作物生长期及作物间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作物优化灌溉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对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优化灌溉制度如何制定进行了研究。其特点是将作物产量模型、耗水规律模型和土壤水分变化动态模型相结合,以产量最高为目标函数,建立了计算机优化决策系统。该研究成果可使有限的水量在作物生育期内发挥最大的效率,对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农业高效用水具有重要作用。实例研究结果说明,所建模型及求解方法是合理与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确定农田灌溉定额的三种优化目标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针对灌水量与作物产量间所经常表现出的二次抛物线的情况,就分别以追求产量、生产效率和生产弹性系数的最大值为目标的农田灌溉定额的判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使灌水生产效率达到最大的灌溉定额只有当作物在雨养条件下无产量形成时才存在,而使生产弹性系数达到最大的灌溉定额只有当作物在雨养条件下有产量形成时才存在。考虑经济因素后的结果与此类似,区别在于此时不仅与雨养条件下能否形成产量有关,还与除灌水以外的单位面积固定费用、单位产量及单位灌水量的综合价格有关。文章同时认为,对于线性的产量与灌水量关系而论,在灌水量的取值区间内,三种优化目标的解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