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下汤新建沙河大桥为国道G311徐西线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本文通过水文分析计算,桥梁壅水、河道冲刷等计算,对大桥的防洪能力及大桥建成之后河道的演变趋势、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评价结论和如何消除或减小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亮 《陕西水利》2022,(2):27-29
喀拉喀什河K54+500大桥修建改变原河道水流状态,形成阻水将对河道产生壅水与冲刷.基于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得出最大壅水高度与长度,以及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深度,结果表明:壅水不会对上游河道产生漫溢影响,在发生频率较高的中小洪水的作用下,冲刷不会对原河道河床造成永久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南秦河大桥顺利建设安全运行,根据项目区基本概况和水沙特性、洪水特性,经过现场查勘测量和推悬比法、面积比法,对南秦河河道历史与近期演变、河道输沙、河道冲刷与河势稳定性进行分析探讨。经过分析计算,归纳沿河河段行洪、冲淤、河势变化的一般规律,提出南秦河大桥工程处河道总冲刷深度为2.36 m,小于大桥桩基埋深,在使用期限内和百年一遇洪水中,河道冲淤变化基本稳定,为工程设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受采砂等人类活动影响,高明大桥附近河床下切幅度达10 m,威胁到大桥安全与稳定。该文在分析桥墩附近河床冲刷现状及床沙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桥址附近河道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结合经验公式进行桥墩局部冲刷水力计算,预测桥墩局部冲刷坑范围和趋势,据此提出桥墩抛石防护方案,包括防护范围、块石粒径、抛石厚度等。经汛后检测,冲刷防护措施效果较好,可为珠江三角洲类似大桥冲刷防护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泾河大桥顺利建设安全运行,根据项目区基本概况和水沙特性、暴雨洪水特性,经过现场查勘测量,对泾河河道历史与近期演变、河道变化影响因素、河道冲刷与河道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泾河大桥主槽部分一般冲刷深度为2.88 m,局部冲刷深度为3.98 m,最低冲刷线高程为349.05 m,在使用期限内和百年一遇洪水中,河道冲淤变化基本稳定,可为工程设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东辽河铁路桥前壅水、河道冲刷淤积分析为重点,结合水文计算成果,通过东辽河大桥断面进行冲淤分析、河势稳定影响分析、河道演变分析,提出防洪影响综合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府木公路跨河大岔大桥河道基本情况以及演变,探讨了该河段的暴雨洪水、洪水特性、冲刷力的计算,提出了大桥梁建设的防洪评价意见和建议,以确保大桥建设科学合理并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大连庄河建设大桥为案例,深入探讨了防洪影响评价内容、指标以及计算方法,分别从设计洪水、河道水力、壅水高度、河床冲刷以及梁底最低允许高度等方面综合评价了防洪影响。研究表明:大连庄河建设大桥采用平行于河道水流的桥墩布置方式,不会对河道流势产生较大影响;运用的计算方法与构建的评价体系科学、实用,能够较好地反映河道实际状况,可为其他跨河桥梁建设项目防洪影响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的编制要求,通过现场查勘、调研和资料收集,结合相关堤防加固和河道整治等相关规划,对河道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利用收集的水文资料,分析确定相应典型年的设计水位和设计流量;依据相关规范推荐的经验公式,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分析计算桥梁壅水高度、影响范围和冲刷情况,结合工程实例,计算某桥梁壅水高度0.01 m、影响范围168 m、最大冲刷深度2.33 m;利用渗流软件和公式法对堤防渗流稳定进行分析,分别得到堤防最大逸出坡降为0.16和0.06,满足规范规定的堤防抗滑稳定要求。基于上述分析计算成果,对大桥建成后的河势稳定和堤防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桥建成后将产生一定的壅水和冲刷,对河道岸坡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南京青奥会自来水保供工程中的管道穿越六合区六合大桥处滁河。本文根据工程设计、勘测等资料,按照技术标准根据穿越处河道河势演变,分析计算了工程对河道断面的岸坡、河道堤防稳定的影响等,对冲刷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穿越管道工程对河道冲刷、堤防稳定等影响较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桥区河段的洲滩演变,可能会改变桥区的航道条件,影响船舶通航。武汉长江大桥所在的武桥水道河段汉阳边滩年内呈现汛冲枯淤的规律,如果枯水期汉阳边滩淤积展宽,武汉长江大桥上水通航孔水深不足,不能通航,或者即使水深足够,但因桥位上游的航槽过于弯曲,上水船舶通航困难,常需要调标改孔,严重时必须采取疏浚措施。将二维水流数学模型与船舶运动漂移量模型相结合,计算分析了汉阳边滩不同淤积形态条件下上行船舶通过大桥上游弯道的所需航宽,从船舶运动学角度分析了汉阳边滩淤积展宽影响桥区通航的机理。结果表明,即使4 m等深线没有直接淤积通航桥孔,当汉阳边滩突咀较大且靠近大桥时,桥位上游弯道宽度不满足上水船舶安全通航所需航宽的要求,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桥区河势河床稳定性分析及河型研究在桥梁工程及港址选择等诸多涉水工程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洪水是长江近河口段分汊河型交替摆动演变和塑造河床地形的框架动力;实践表明按河型规律因势利导的人工工程对分汊河型稳定性可发挥有效的控制作用,此为长江近河口段桥位布选、主跨布设及建桥后稳定性河势维护的指导思路。 本文通过对长江下游分汊河型的动态分类和特点研究表明,以分汊河型间的节点段和主泓稳定的江心洲分汊河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主泓交替摆动的江心洲分汊河型次之,而心滩分汊河型为较不稳定的分汊河型,这是长江近河口段建桥桥位布选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荆江局部河段河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影响了长江航运。在以往工作基础上,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荆江河段的历史演变、近期演变及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的河道冲刷和崩岸等概况。根据数学模型计算结果,预估了荆江河段的河道变化趋势,提出了荆江河段河势控制的初步方案,对沙市河弯、公安河段、石首河弯及监利河弯提出了阶段性的初步治理设想,可为荆江河势演变研究和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重点流域河网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形理论为流域地貌形态特征的定量描述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采用盒维数计算原理和方法,计算黄土高原20条重点流域的河网分维值,探讨其分维值与流域面积、径流模数、产沙模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貌形态在其无标度区间内表现出很好的分形特征,根据计算出的各流域分维值发现,黄土高原大多数流域可能处于侵蚀发育的幼年期;流域干流长度与流域面积的幂函数关系式拟合较好,符合Hack提出的主河道长度与流域面积的关系;径流模数与河网分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1的检验;河网分维与流域面积、产沙模数都呈正相关性,但难以用某一种简单函数描述。最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产沙模数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可以对流域产沙模数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5.
河流生命危机与河流伦理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哲学的观点看,河流具有生命.人类与河流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时期.在当前河流生命危机时期,需要构建河流伦理观.河流作为道德主体,具有完整性权利、连续性权利、清洁性权利、用水权利、造物权利.人类对河流的道德义务应通过尊重性、整体性、保护性、评价性、补偿性等原则来实现.河流立法有助于促进人们河流伦理水平的提高.构建河流伦理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新理念的组成部分,其创新意义在于扩大了道德共同体的边界,改变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确定了新的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6.
略论二级悬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悬河是指河床明显高出河流堤防背河侧地面的河流(或河段),又称地上河,它具有水位常年高于背河侧地面、河势多变、防洪工程自行降低标准、堤防决口后灾害严重、一旦堤防决口可能造成改道等特点。二级悬河是指河槽平均河底高程高于滩地平均河底高程的河流(或河段),黄河下游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形成二级悬河。平原堆积性河流,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存在滩面横比降;悬河,具有平原堆积性河流的特点,且河床明显高于河流堤防背河侧地面;二级悬河由悬河淤积而成,除具有堆积性河道、悬河的特点外,就断面形态而言,还应同时具有滩面横比降陡、滩唇高程远高于堤防临河侧附近滩面高程、河槽平均河底高程高于滩地平均河底高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广州城市河流形态对河流自净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包括河道分维数、河道断面形态、河岸基质、河岸带宽度、河岸带植被盖度、河床底质状况、河床栖境复杂性共7项指标的城市河流形态评价体系,并以乌涌广州市开发区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水质监测研究河流形态对河流自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够反映研究河段的形态差异;不同形态河段水体BOD5降解系数及多项水质指标沿程降解率均有显著性差异;河流形态评价得分较高的河段水体自净能力也较强;河流形态与NH3-N、SS、DO和浊度的降解存在相关性,是影响河流自净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河势稳定原理的黄河游荡性河道整治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文艺  王卫红  李勇 《水利学报》2007,38(10):1172-1177
依据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势查勘资料分析,结合河工实体动床模型试验,探讨了游荡性河道河势稳定原理,研究了基于河势相对稳定原理的河道整治机制。研究表明,尽管游荡性河道河势调整多变,但其调整是遵循河势稳定原理的;游荡性河道整治应按照"顺势布弯、就弯设坝、遥相呼应、规模适度"的原则和方法确定整治工程体系布局。以此研究成果建设的工程体系运行实践表明,在近年来不同流量级洪水下整治工程体系可以明显起到理顺流路、稳定河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推导了高含沙河流的控制微分方程组,在一定条件下,经适当简化,即转化为低含沙河流的控制方程组,可适用于类似黄河这类水沙条件变化较大的河流。确定了高含沙河流模型的参数,给出了适用高低含沙河流的计算程序。选择黄河小浪底坝区为研究对象,对高含沙河流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随着通航、调度及生态方面需求的提高,对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两坝间河段进行新一轮治理已迫在眉睫。根据葛洲坝工程运行以来的实测资料,对该河段30余年来的河势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葛洲坝工程运行后至1983年,两坝间河段明显淤积,其后至1998年,淤积进程趋缓;1998年以后有一定的冲刷,尤其在2003年三峡工程运行以来,两坝间河段处于累积性的冲刷状态,冲刷部位主要以深槽为主,冲刷深度较大的河段主要发生在乐天溪深槽段和南津关深槽段,河段中部较为稳定;2008年后,冲刷幅度变小,个别年份甚至有回淤。30年来,河段先淤后冲,渐趋平衡,河势较为稳定;三峡工程运行后,两坝间冲淤与三峡工程下泄沙量关系并不明显,而受汛期来水影响较大,考虑到三峡水库仍将持续进行试验性蓄水,逐渐进入正常运行期,其中小洪水调度及汛期滞洪作用都将增强,洪水流量过程的调平在所难免,因此两坝间冲刷将不易发生,小幅淤积极为可能,总的河势及深槽大小、位置将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