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纸张的印刷渗透性能就是纸张(也包括纸板)表面吸墨的能力。印刷过程中,纸张表面吸墨能力的大小对印刷产品质量的影响很大。纸张吸墨能力过低,油墨在纸张表面固着得缓慢,容易产生“背面蹭脏”故障;纸张吸墨能力过高,油墨中的连结料大量渗透到纸张的内部,对非涂料纸来说,常常会出现“油墨透印”故障,对涂料纸而言,大粒径的颜料微粒留在纸张表面,油墨结膜性差,常常引起“油墨粉化”故障,因此,测定纸张印刷渗透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纸张是一种多孔隙的材料,它具有与土壤及沉积岩层相似的结构。多孔性是纸张的显著特征,也是纸张吸收油墨的基础。印刷过程中,纸张吸墨能力对印刷产品质量的影响很大。很多的印刷故障常常是由于纸张对油墨的吸收能力以及与所采用的印刷条件不匹配而造成的。纸张吸墨能力过低,油墨在纸张表面固着速度缓慢,容易产生背面蹭脏的故障。纸张吸墨能力过高,油墨中的大量连结料渗透到纸张的内部,对非涂料纸来说,常常会出现印迹无光泽、油墨透印的故障;对涂料纸而言,大粒径的颜料微粒吸附在纸张表面,油墨结膜性差,常常引起油墨粉化的故障。…  相似文献   

3.
从油墨的角度来看,印刷中产生背面粘脏,受干燥、凝固、粘度、浓度、着色力、上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在油墨凝固时最容易出现背而粘脏,这是由于油墨刚从印版向纸面转移后,连结料中一部分低粘度成分向纸中渗透,其余部分在纸面上失去流动性而固化所造成的。不过,背面粘脏不仅由油墨所致,它也受到被印刷品状态的影响,主要因素有:①纸张带静电。②纸张吸墨性不良,表面过于光滑。③纸张卷曲、成波纹状或折叠不好。④纸张重量过大。⑤纸张酸性强等均容易引起背面粘脏。  相似文献   

4.
油墨渗透深度的模型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油墨在纸张内部的渗透状况,借助库贝卡-芒克理论,对油墨在纸张内的渗透深度进行了简化和模型化处理,并推出了基于纸张及其印区反射率的新型油墨渗透深度计算公式,涵盖了纸张厚度以及多种形式的纸张与印样的亮度(或白度)等参数。为进一步探讨该油墨渗透深度计算式的实用性,在一定印刷条件下打印出胶版纸和新闻纸样条,并利用金相显微镜测试出各纸样截面的油墨渗透深度Hpm值;再测定出W∞、W0、Wp和Wq值,并套用新型油墨渗透深度公式计算出Hpc值。通过对比发现,这些印样的油墨渗透深度测量值Hpm与计算值Hpc基本接近,且其相对误差约在±5%以内。  相似文献   

5.
利用网印印刷纸张时容易出现背面粘脏与粘页故障,这与印刷所使用的原材料纸张、油墨、网印压力、工艺操作等诸多方面都有关系。背面粘脏、粘页现象大多发生在印刷品用油墨量较大的实地和暗调部分,本文着重介绍了几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纸张印刷过程中,在印刷压力及纸张毛细管的作用下,油墨过量地渗透到多孔性的纸张内部,产生背面阴影(或背面污迹),造成油墨的透印现象。印刷透印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印刷压力、纸张的结构状况及不透明度、油墨对纸张的渗透、印刷操作工艺等是影响印刷透印的主要因素。印刷过程中若出现透印现象,轻则影响纸张背面印刷图文的  相似文献   

7.
印刷油墨在可压缩纸张中渗透深度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渗流方程导出了印刷过程中油墨在可压缩纸张中渗透深度与印刷压力和印刷速度的关系,给出了可压缩纸张渗孔比(油墨在纸张中的渗透率与纸张孔隙度之比)和油墨渗透深度的计算方法.用实验方法测量了纸张在印刷过程中的油墨渗透深度,并由渗透深度测量值实现了可压缩纸张渗孔比的理论计算,利用该渗孔比可在改变印刷压力和印刷速度的条件下计算油墨在纸张中的渗透深度,计算结果与测量值相吻合,表明该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在单张纸平版胶印中,当一面印刷完成后,翻印另一面的过程中,在印张的背面大面积实地或平网中有时会出现云块状白斑。这时,若观察压印滚筒,会看到许多油墨堆积在压印滚筒的表面,油墨堆积多的地方严重时有浮雕状凸起,这种现象俗称“扣压印”,即印张背面图像上的油墨在压印瞬间从纸张上脱落而粘附,积聚(或称反扣)在压印滚筒表面。  相似文献   

9.
纸张、油墨、印刷条件与印品光泽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墨层的墨膜厚薄是影响印刷品光泽的主要因素之一,墨膜厚,光泽好;墨膜薄,光泽差。印刷纸张最大限度吸收油墨的连结料以后,剩余的连结料仍保留在油墨墨膜中,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印刷品的光泽度,墨膜越厚,剩余的连结料越多,越有利于提高印刷品的光泽度。印刷产品的光泽度是随墨膜厚  相似文献   

10.
一、装饰油墨简介 油墨是网印、移印印刷的主要耗材,由颜料、连结料及辅助溶剂等组成。在网印、移印印刷中,为了使油墨适应各种承印物与工作环境,时常要用辅助溶剂对油墨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改变油墨的某种性质。连接料与辅助溶剂的创新结合,为特种油墨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使得装饰油墨的多用途或特色应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油墨在胶版纸中的渗透深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纸张的动态吸收性与油墨的渗透深度之间的关系,预测油墨在胶版纸中的渗透性深度,选用10种胶版纸,采用HVL-PDA动态渗透分析仪,以水为测试液体,测量了10种胶版纸的动态吸收特性。同时,采用印刷适性仪对这10种胶版纸进行胶印打样,并用三维视频显微系统VHX-600对油墨的渗透深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胶版纸动态吸收特性对油墨的渗透深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包装印刷领域,环保是最热门的话题。据了解,欧洲、美国等地部分客户也要求中国出口产品运用比较环保的方式来进行印刷。由于柔印具有承印物广泛,低成本、印刷质量良好、环保卫生等独特优势,在中国的包装印刷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油墨作为重要的原料之一,不仅对印刷质量、成本有重大影响,油墨的洁净、无污染也是产品环保的根本保证,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油墨,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一、柔印油墨的组成与普通油墨一样,柔印油墨由着色剂、连结料、助剂组成。其中着色剂和连结料的好坏直接决定油墨的品质。着色剂主要功能是呈色,柔…  相似文献   

13.
纸张毛细管半径测量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印刷过程中油墨渗透深度随印刷压力和印刷速度的变化关系,建立了纸张毛细管半径方程,用实验方法测量了印刷过程中油墨在纸张中的渗透深度,由印刷压力、印刷速度、渗透深度测量值实现了纸张毛细管半径的定量测量。  相似文献   

14.
李超 《印刷杂志》2005,(4):58-59
印刷过程中常会出现背面蹭脏和透印两种现象。但是由于这两种现象在表面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印品背面均有墨迹,不易分辨。因而也就不能更有针对性地找到解除决问题的办法。本文将结合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详细阐述他们的不同点,及如何去区别这两种现象。背面蹭脏又可以称之为油墨的再转移。在单张纸印刷过程中,前一张印品上的油墨尚未干燥,后一张印品又叠放其上,前一张印品上的油墨便有可能转移到后一张印品的背面,从而留下墨迹。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背面蹭脏。产生背面蹭脏的原因一般是印迹墨层过厚、层数偏多、印品堆放过高等。要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5.
报业印刷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背面蹭脏故障,背面蹭脏又可以称之为油墨的再转移.在单张纸印刷过程中,前一张印品上的油墨尚未干燥,后一张印品又叠放在其上,前一张印品上的油墨便有可能转移到后一张印品的背面,从而留下墨迹,轻者影响产品版面的质量,重者则导致印刷品的报废,这种故障现象就称为纸张背面蹭脏. 印刷品出现背面蹭脏的原因很多,与纸张、油墨、润版液、湿温度、印刷压力、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2 烘干装置 卷筒纸胶印机目前常用的油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冷固(快干)油墨和热固油墨。冷固(快干)油墨大都用于书刊、报纸印刷,这种油墨印刷到纸张上之后,油墨的连结料大部分渗入纸张纤维中,剩下的颜料和少量连结料留在纸表面,氧化而干燥,这种油墨不需要加热即可干燥。  相似文献   

17.
油墨对印刷品光泽度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影响印刷品光泽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纸张因素和油墨因素。其中,油墨对印品光泽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一、墨膜厚度一、墨膜厚度油墨印刷到纸张后,油墨中的连结料一部分被纸张吸收,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在胶印生产中,前一印张的墨迹未干,后一印张即叠放在其上,前一印张上的油墨就有可能部分转移到后一张的背面,称为背面蹭脏,背面蹭脏和透印都表现为印张的背面有脏痕,但它们形成的机理完全不同,背面蹭脏容易发生在印刷涂料纸、墨层厚、叠印色数多时,纸张中间无脏痕;透印容易发生在印刷非涂料纸、第一色印刷和油墨直接印在白纸上的背面,纸张中间有脏痕,不能擦去.  相似文献   

19.
油墨转移到纸张上干燥以后,用手磨擦印迹时,部分印迹被擦掉.这种现象称为印迹粉化。造成印迹粉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纸张表面的毛细孔,吸附油墨中的连结料。尤其是纸质疏松的纸张吸墨性强,在印刷过程中油墨转移到纸张上后,  相似文献   

20.
印金印银是胶印和凸印工艺很难控制的环节,原因是金银的颜料颗粒较其他油墨颜料颗粒粗,印到纸张上连结料首先被吸收一部分,同时发生氧化结膜反应,在干燥过程中颜料颗粒很容易从连结料中析出,发生附着不牢,而后印的其它颜色的油墨在叠色到金银墨上时,由于自身的粘性原因,容易把底色墨粘走出现印不实或露底现象,造成废品和次品。我厂是包装印刷企业,所生产的包装盒大多是大面积印金和印银,并有其他墨叠加到该色上。根据实际情况,技术人员探索出印银墨时,在该种油墨中加入由黑墨和冲淡剂调制而成的银灰色混合墨,这样既不会改变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