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互联网周刊》2014,(12):68-68
正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有时波澜不惊,有时风生水起。我们精挑细选,目的在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分享是一种美德!简介:微媒体官方微信。专注移动互联网产业、应用、方法、案例。传播包括微博、微信营销等移动互联网知识,分享移动互联网营销成功案例。小编小微更是专业资深、风情万种。点评:媒体的使命是传递正确的信息和价值观。当移动互联网把每个人的媒体属性都激发出来时,每一个独立的发布点构成的信息互联,就是微媒体。走近微媒体,走进移动互联网的信息网络,让我们不再静默。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市场化,涌现一大批优秀的移动终端传媒平台,微信公众号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流和互动平台,更是一个商业化营销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建立了全新的营销模式.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和开发过程中都达到了预期营销效果,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企业应该以理性的思维和态度去面对.本文中笔者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现状、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微信的商业价值在不断的显现,一些企业跃跃欲试,一个属于移动互联网的大时代不断发展出现,由于现在手机用户成为主要的消费人群,很多人更利于用手机平板等终端工具进行信息的浏览和产品的购买,在手机官网设计当中,微官网是基于WebAp和PC版网站相融合的新型网站.通过建立微官网来提高企业的产品宣传的能力和用户的体验,使更多的移动端客户人群可以获得产品的信息,这是产品营销的一种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微信作为功能强大的手机交友平台,迅速普及,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微信营销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市场运营手段。文章围绕旅游业的微信营销而展开论述,分别从旅游业微信营销概况、旅游业微信营销策略等方面展开细致论述,最后总结分析了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微信营销措施及宣传手段。  相似文献   

5.
谈起《微信》.它在国内移动互联领域的“一哥”地位绝对可以说是无人能及。在当下,它不仅成为了每个人无形的名片,更逐渐成为企业和机构的重要媒体渠道之一。在厂商眼中,《微信》是绝好的营销平台——用户基数大而且消息到达率高。所谓有需求就有买卖,想要借助《微信》来搞营销的商家趋之若鹜。然而,在一些传说的《微信》营销神话背后,更多的企业在《微信》的营销战场上仍步履蹒跚。这让不少互联网从业者陷入了深思:《微信》真的适合做营销吗?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App已成为大众社交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本系统充分利用微信在移动互联的信息获取、传递的方便和快捷优势,采用微信小程序+Flask+MySQL架构,开发简单快捷,运行效率较高,有力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学校的就业工作和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做微博、微信等社会化营销就是互联网思维吗?做电子商务就是互联网思维吗?或许可以从互联网思维三要素中寻找答案。互联网思维是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用户、产品、营销和商业模式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2013年11月,央视《新闻联播》发布了专题报道: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什么,让"互联网思维"开始走  相似文献   

8.
本报讯8月中旬,用友公司推出用友移动门户平台。所谓“移动门户”,就是企业在基于手机的移动平台上建立的专供企业终端和客户浏览的短信网站,终端和企业客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来访问企业移动网站平台,浏览企业的信息,订购产品与服务,使客户和消费者能够更及时方便地与企业进行信息交流。对于企业用户而言,移动门户有着非常大的优势:首先,客户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访问商家,了解商家的营销信息和服务信息,相当于商家将店面开到了移动互联网上;其次,帮助企业与客户实时互动,操作简单,提高促销效果,相当于帮助企业实现成本低廉的精准营销;…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周刊》2013,(21):56-56
作为一种有效的营销工具,App已成为企业在移动终端的竞争平台,并与微博、微信构成新媒体营销的"三驾马车"。纵观App排行榜,移动App在消费级领域发展的风生水起,大众广泛使用的新闻资讯终端,电子书,琳琅满目的游戏,微博,微信……,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企业级App领域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当谈及企业App和大众App本质性的区别时,正益无线产品副总裁刘鑫认为:大众App往往是由互联网公司开发,其目的是帮助这些App身后的公司挖掘安装用户的商业价值。而企业App更多是为了利用科技和进步  相似文献   

10.
苹果的启示     
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被炒得沸沸扬扬,拥趸们认为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传统企业需要用新的思路武装自己,而不仅仅把互联网当工具;揶揄者则嘲讽,一些企业实际只是用了一些微博、微信以及其他方式做了社会化营销,就带上了“互联网的帽子”。在他们看来,互联网思维,约等于新的营销手段和炒作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基于微信内嵌浏览器的身份认证与位置识别方法的实现机制,该机制利用微信OpenID和双向绑定Token这2种方式作为身份识别机制,以保证用户身份的有效性;采用AP信息识别和动态二维码进行定位,解决了手机地理位置信息在室内定位中存在的不足。该机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微信这一用户群体广泛的移动应用,具有实现简单、识别精确、用户使用便捷、跨平台兼容性强等特点,较生物识别技术等其他考勤管理技术方案,具有成本低廉、部署方便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其庞大的用户群,让其强大的商业价值越来越被看好,微信营销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手段。但是,微信平台在带来大量信息聚合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营销乱象。平台公众账号的申请、认证等需求正在逐渐形成一条隐秘的利益链,以损害用户微信体验的方式,制约微信平台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ASL 《电脑迷》2014,(1):42-43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支付进入移动领域已经是大势所趋。移动支付本身包含了很多的元素,参与者甚众,银联、银行、运营商、储值卡、拉卡拉等等,在线下实体商家看到数台POS机、扫码仪、刷卡器甚至NFC感应器的情况也并不奇怪。然而自从微信5.0推出微信支付以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之间的纠葛已成为各方关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正5月5日至6日,《互联网周刊》参加了2014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在本次大会上,《互联网周刊》对话全球最大的独立移动广告平台InMobi创始人兼CEO Naveen Tewari,畅谈对移动广告行业的看法。"下一个50亿"生存在"移动"的网络里,移动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广告作为整个移动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进而直接影响到广告主的营销方式的转变,对数字营销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与电脑》2019,(20):234-236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领域涌现出大量的移动互联网应用(APP),以社交见长的微信是其中表现最为优异的APP之一,因为其社交属性,已被广泛应用在Android和iOS移动设备中。2017年,微信登录用户已经达到9.02亿。微信公众号可以为用户提供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构建与用户之间更好的沟通和管理模式;小程序开放平台是一种新的开放能力,可以在微信内被快速地获取和传播,同时具有出色的使用体验而无需开发独立的APP。笔者结合微信的特性和高校移动学习业务需求,介绍基于微信的高校移动学习平台的建设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全民微信时代,微信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营销方式应运而生。通过微信、微信营销、微信公众平台等相关概念的介绍,重点对我国微信营销在智能服务平台、移动商务、Mini站(微站)、内容的推送与交互、微信CRM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与原有的校园网络结合已经成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在物理网络改造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以微信平台及其应用为切入点,升级扩展现有的校园信息云平台,并以微信服务号的方式呈现在移动智能设备终端的屏幕上,无疑是速度最快,经济性最好,推广最为容易的选择。对原有信息云平台的改造必须以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而将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和校园的日常生活服务融合,为今后的功能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我国小微企业的现状,提出小微企业应用传统营销方式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微信的传播方式和传播优势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小微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微信这一平台进行营销提供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魏齐  朱黎 《网友世界》2014,(9):19-19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顺应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对腾讯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简要介绍,进而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将微信公众平台与学生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并增设部分生活服务类功能。实现了学生通过微信查询各种校园信息、教师通过微信查询学生诸如电话、寝室号、成绩、表现等基本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超越传统互联网成为用户上网的首选方式,这让更多的人能够用更方便的方式接触到互联网。面对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不论在电脑上还是手机上,搜索都是用户无法摒弃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