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空气源热泵在除霜时室内环境热舒适性恶化、机组除霜可靠性差和运行不稳定等问题,提出空气源热泵储水蓄能除霜系统.机组在制热兼蓄能工况运行时,系统向室内供热的同时也向蓄能装置蓄热;除霜时,蓄能装置内的蓄热作为热泵的低位热源,在提高房间热舒适性的同时,缩短热泵机组除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储水蓄能除霜系统的数学模型,对蓄能装置进行结构设计和体积计算,并对传统除霜系统与储水蓄能除霜系统的除霜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及能耗分析,试验结果充分表明了储水蓄能除霜系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王虹 《内燃机与配件》2017,(18):130-132
由于部分地区冬天温度较低,因此需要对空气源热泵进行除霜工作,然而在除霜工作开展时还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室内环境热舒适恶化、机组除霜可靠性差、运行不稳定等。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逆循环除霜系统、热气旁通除霜系统、相变蓄能除霜系统进行实验分析,比较出这几种除霜方式的性能,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有效意见,旨在促进我国空气源热泵除霜方式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复叠式空气源热泵蓄能除霜方法是在常规的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系统中添加翅片管式蓄热器,将低温级的多余的热能通过相变材料储存起来,实现同时低温级除霜和高温级供热的目的,在蓄能除霜阶段,其释热过程为多温位释热过程。试验研究在不同室外干球温度-9,-12,-15 ℃(即不同低温级蒸发温度)下蓄热器的蓄放热特性,结果表明,室外干球温度越低,蓄热效率越高,低温级总体?效率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高瑞琦 《机电信息》2014,(25):72-73
对空气源热泵结霜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空气源热泵换向除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空气源热泵降湿除霜新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冬季供热时的结霜问题,从而解决了因结霜而导致的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差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串、并联干式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改变室外工况及室内负荷显热比探究串联和并联系统运行特性以及对室内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串联系统而言,显热比SHR=0.85时,该空调系统对室内温度及相对湿度均控制在舒适性范围,且维持稳定;SHR=0.75时,新风机组的除湿能力无法满足室内除湿要求。对并联系统而言,室内显热比的改变对室内温湿度的影响较大;负荷率对室内温湿度的影响不大,分别相差约0.2~0.4℃、1%~2%;且显热比对室内温湿度的影响随着负荷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动汽车热泵系统室外换热器结霜会使系统性能严重衰减且不稳定性加剧等问题,在研究目前汽车上普遍使用的逆循环除霜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并搭建了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热气旁通除霜系统,试验研究了两种模式在不同环境工况下的除霜性能,分析了两种除霜模式的运行特性,并估算了两种除霜模式下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结果表明:在5~-5℃的环境工况下,逆循环除霜用时80~400 s,除霜过程平均功耗618~1008 W;热气旁通除霜用时350~600 s,系统功耗1383~1621 W。相比于逆循环除霜,热气旁通除霜用时增加200~270 s,功耗上升613~765 W,续航里程减少1.9%~3.8%,但在除霜过程中有利于保证乘员舱内的舒适性。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0℃时,除霜过程中关闭室外换热器风机,能减小空气侧换热损失,提高除霜效率。  相似文献   

7.
根据海相沉积砂岩——设计了土壤源热泵热水系统.试验采用单因素法,在连续和间歇运行两种工况下研究不同热负荷下系统的运行情况及土壤换热能力(通过控制开启主机的数量和土壤换热井数量来改变热负荷大小);在主机停止工作后,让土壤换热器中的循环介质与大地进行充分换热,测试土壤换热器中循环介质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埋管区土壤温度场的恢复能力,从而综合评价地源热泵热水系统的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8.
蓄能和热水器复合空调器冬季运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解决冬季热泵供热能力不足和热泵除霜时室内吹冷风、舒适性下降等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全年蓄能和热水器复合空调器装置。复合空调器夏季可实现蓄冷、放冷制冷和提供生活热水等功能,冬季可实现制热-蓄热功能,提高热泵制热能力,同时蓄热。蓄热可实现制热-除霜功能,在除霜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制热量,从而提高室内的舒适性,并对由标准空调器改造样机冬季运行进行了试验研究,成功地实现了制热-蓄热、制热-除霜和提供生活热水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北京地区空气源热泵散热器供暖系统进行了实测研究,对系统运行期间的各房间空气温度、机组供回水温度及散热器表面温度、系统供热量、耗电量进行了实测。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室内热舒适性的要求,室内温度维持在15℃以上,且温度分布均匀;供热系统性能稳定,供热量和制热性能系数COP都能保持在稳定状态,测试期内供热系统的COP约为2.8。  相似文献   

10.
以实现空气源热泵空调良好的除霜效果为目的,在进行充分试验的基础上,通过采集室外换热器液相冷媒温度和环境温度2个参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除霜进入、除霜方式选择和除霜退出等具体的除霜控制模式,实现了空气源热泵空调机组的智能化除霜.  相似文献   

11.
《流体机械》2015,(8):59-63
对干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进行了连续供暖和变供水工况测试,分析和评价了干式系统的供暖性能和热舒适性,并与湿式系统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干式系统稳定运行时,室内空气温度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分布均匀,热稳定性和热舒适性好。辐射换热量约占总换热量的65.6%,总换热量能够满足大部分建筑冬季供暖需求。干式系统在35~40℃区间内调节供水温度,可明显改变室内温度,而调节供水流量对室内温度影响不大。与湿式系统相比,干式系统预热时间短,对供水温度要求低,供暖能力强,更适用于需要间歇供暖的场所,但其蓄热能力差。结果将为干式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提供试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modern society at the turn of the new century, more and more people tend to use new technologies. To keep in tandem with modern technologies, food storage became easier with domestic refrigerators. In such systems, frost formation can be a fundamental problem especially in tropical countries with hot and humid ambient conditions. An adaptive method for defrosting the evaporator of a domestic refrigerator system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 this method, parameters namely open door time, compressor ON time, previous defrost duration, mode of compressor, fans, and heater action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defrost have been considered effective on defrost operation.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wo different case study top mounted freezers.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case study 1 showed that the adaptive defrost in comparison to the fixed defrost cycles could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otal Equivalent Warming Impact (TEWI) about 13% and 12.5%, respectively. The same parameters for case study 2 were decreased 5.5% and 5.2%,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emperature variation of the compartments for both case studies decreased in comparison to that of their corresponding base case, which prevents quality loss of the stored food during defrost. Briefly, the results showed lower energy consumption,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effects, and lower compartment temperature change.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上海地区某一商务楼及其空调系统进行了仿真试验,对系统正常启动和提前启动两种控制策略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根据气象条件和建筑物的特性适时地提前启动系统,通过利用建筑物热容的能量储存能力可以减小系统的峰值电力需求,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同时室内的热舒适性状况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适于哈尔滨地区夏季自然通风下高校学生宿舍人体热舒适的热环境参数指标及人体热舒适,对哈尔滨市某高校学生宿舍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了实地测试,并对在校学生进行了关于宿舍内热环境情况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析统计:90%左右的学生对所处环境下的热湿感觉表示满意,99%学生对调查时所处环境下的吹风感表示可以接受。测试结果分析表明:在哈尔滨市夏季自然通风学生宿舍内,学生的热中性温度为23.2℃,热期望温度约为25.2℃。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冬季利用分体式空调制热运行时室内热力分层现象明显、人体舒适性差等情况,本文对比分析了正常空调制热运行工况下和利用单一送风温度以及送风温度组合方案向室内送风工况下,室内的温度场分布以及人体舒适度情况。结果表明,组合方案在尽快提高室内平均温度的同时,可以有效缓解室内热力分层现象,人体舒适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隋学敏  张旭  韩光辉 《流体机械》2013,(3):68-73,45
对辐射供冷系统空调末端与室内热湿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过程进行分析,分析了辐射供冷空调室内热环境参数特点。基于热舒适理论,分析了辐射供冷环境低平均辐射温度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根据辐射供冷空调的特点,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分析选择适合辐射供冷空调的室内热环境控制变量。通过分析提出辐射供冷室内热环境控制变量应综合考虑平均辐射温度和空气温度两个指标,可将操作温度作为室内热环境控制的反馈变量。  相似文献   

17.
雷宇  朱娜  彭波  彭力  胡平放  雷飞 《流体机械》2015,(2):75-79,12
相变蓄冷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的结合既能实现节能,又能实现电力上的移峰填谷。本文介绍了武汉某办公楼地源热泵系统+相变蓄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并对不同蓄冷比率下的系统稳定性和经济性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地源热泵与相变蓄冷的联合运行模式及最佳蓄冷率。  相似文献   

18.
对试验使用条缝翅片换热器及R410A工质的空气源热泵空调器的除霜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测量了除霜过程中热泵样机的制热量、输入功率、室外换热器进出口温度及压力等参数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热泵样机的除霜损失.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室外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降低,热泵机组在除霜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及从空调房间中吸收的热量增大,尤其在环境温度低于0℃时,除霜过程中的损失增大更快.由于随着环境相对湿度的增大霜层增长速度加快,除霜过程中的损失占结霜/除霜循环总耗能及总制热量的比例增加,因此热泵机组结霜/除霜循环的平均制热量及COP迅速减小.与使用平翅片换热器的热泵机组除霜性能的比较表明,随环境相对湿度的增加,条缝片换热器热泵机组的结霜/除霜循环平均性能衰减速度要快的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