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甘油或水引发合成新型疏水性聚四氢呋喃三醇(PTHF-T)或聚四氢呋喃二醇(PTHF-G/PTMG),并和聚氧化丙烯三醇(PPO-T)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合成一种疏水性高吸油软质聚氨酯泡沫(PU)。研究聚四氢呋喃用量、官能度、分子量(Mw)等对PU吸油率的影响,考察该材料对多种油品的吸附性能,并探讨材料在震荡混合的甲苯水体系中对甲苯的选择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当PU的原料配比为PTHF-T(Mw≈4400):PPO-T(Mw≈4400):三乙烯二胺:辛酸亚锡:泡沫稳定剂:三乙醇胺:水:TDI=15:85:0.80:0.24:1.50:2.40:5.00:40(质量比)时,制得的疏水性高吸油软质PU材料吸油性能最佳。该材料可快速吸油,3 min内即可达到平衡,其对油品的吸油率(g·g-1)分别为:四氯化碳69.1、二甲苯51.1、甲苯50.5、乙醇41.0、柴油29.8;在震荡混合的甲苯-水体系中对甲苯的吸油率与在纯甲苯体系的相当,为51.0 g·g-1左右,且重复使用8次后,材料吸油率仍未改变。因此该材料可有效、快速地用于水面溢油的回收和溢油事故处理。  相似文献   

2.
石油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能源。原油在开采以及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漏油事故和石油产品的泄漏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特别是近几年来,溢油事故频繁发生,这对生态环境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因此,研究开发高效、低成本和可循环使用、亲油疏水的吸油材料对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三大类吸油材料:天然无机物、天然有机物和高吸油树脂吸油材料,分别对其在溢油水处理方面中的应用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天然有机纤维吸油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溢油的危害和吸附处理技术的发展,系统总结了吸油材料的分类、吸油机理、优缺点。指出了改性天然有机材料是解决溢油吸附的重要方向,在总结分析天然有机吸油材料的结构、吸油性能以及现有改性方法的基础上,指出利用蒸汽爆破代替酸碱预处理,进一步通过酯化或者醚化改性制得吸油材料是一可行的技术路线,在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在海面环境溢油、油污处理时可应用的无机吸油材料、有机吸油材料、化学合成吸油材料及其研究和应用现状。常见的无机吸油材料有硅藻土、贝壳粉、粉煤灰、膨润土、活性炭等,其中,硅藻土、活性炭吸油效果比较突出;天然有机吸油材料为木棉纤维素、纸浆纤维素等;化学合成材料有改性聚丙烯、聚氨酯海绵等。其中,制备高分子高吸油型材料成本高且吸油效果不显著,尤其是聚氨酯海绵,极具吸水性。无机吸油型材料的制备成本低廉、原材料资源分布广、化学性能稳定、吸油效率高使得被广泛开发利用,同时,还展望了无机吸油材料研究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试橡胶的硫化曲线及静态吸油倍率,研究了硫化程度、交联剂DCP用量对橡胶吸油性能的影响。将橡胶发泡方法应用到丁苯橡胶吸油材料的制备中,通过交联剂用量和硫化时间控制交联密度,通过发泡剂用量和发泡工艺控制材料孔径结构,制得了一种高选择性、高吸油倍率、高吸收速率的吸油材料,并研究了吸油倍率与发泡剂用量的关系。运用自由发泡法和模压法分别制得具有开孔和闭孔2种结构的吸油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及吸油动力学曲线对2种材料进行分析,并对丁苯橡胶吸油材料的吸油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为该材料下一步在溢油应急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海上溢油事故频频发生,对海洋生态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针对不同的溢油事故,选择有效的激油控制方法对防止事故的进一步危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对海上溢油控制方法的介绍及对比优缺点,对如何选择溢油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为海上溢油事故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柳颖  徐明  柳婧 《化学与粘合》2010,32(1):46-49
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海上漏油事故愈来愈多,含油污水问题日益恶化,对环境造成了极大迫害。如何高效净化含油污水,已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制备高吸油树脂是国内外处理含油污水的主要策略,并且在一定程度缓解了油污染现状。介绍了高吸油材料的分类,综述了吸油材料的吸油机理,高吸油树脂性能特点、性能影响因素、合成方法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废塑料吸油材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建  朱跃姿 《塑料》2002,31(4):33-35
概述了海洋中石油污染的状况及处理海上溢油的主要方法.着重介绍了溢油的各种不同处理剂,研究了3种废塑料吸油剂的制备和吸油效果,探讨了各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秸秆的改性及吸油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处理海上溢油需要大量廉价的吸油材料。通过改性小麦秸秆,可以制得具有较高吸油性能的秸秆。考察了温度、时间、试剂、催化剂对秸秆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酸酐(AA)作反应物,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反应溶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催化剂,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100 ℃,秸秆的吸油率达到13.9 g/g,比改性前提高了54.4%,并利用红外光谱对改性前后的秸秆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为这一工艺技术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宋成文  刘瑀 《辽宁化工》2009,38(5):325-328
介绍了目前海上溢油污染现状以及近年来国际上最新的油指纹检测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溢油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溢油鉴别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静态条件下,比较探究了不同温度条件5种常见吸油材料(无纺布、吸油毡、海绵、麻袋、活性炭)对油的质量浓度约为140 mg/L的各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各常见吸油材料都能达到瞬时吸附石油类污染物的效果;污水温度对各种吸油材料的吸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温度、石油污染物种类的不同影响效果不同;其中,无纺布的吸油能力最好,吸油量可达254.7 mg/g。在实际流域溢油污染应急过程中,可根据其污染石油的含量,以及污染水源的性质合理选择吸油材料,更大效率的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吸油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吸油材料高志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100088)目前,海洋的原油泄漏、工厂机器渗漏油、流出油、食品废油等已严重污染了环境。如何处理这类废油已成为一大研究课题。日本对吸油材料进行了系统的开发。1吸油材料分类当前市场上的吸油材料,按吸油原理可分为三大...  相似文献   

13.
研究长江口船舶事故溢油的运动规律,在水动力模型基础上,分别采用油粒子模型理论,建立适合内陆狭长型河道溢油事故模拟的三维数值模型。在假定径流条件下,将模型应用于长江南京段。研究风场,流场和复杂岸线地形条件等对河道溢油扩展和漂移运动的影响规律,为河道突发性溢油污染事故预报和应急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海上溢油事故的频发和工业含油废水的排放导致水体油类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研制高效的吸油材料是解决油类污染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拟选用壳聚糖材料作为海绵基质,使用双亲性物质对其进行接枝,交联后制备获得超疏水超亲油海绵。结果表明,使用质量比为1︰1的壳聚糖与琥珀辛酯磺酸钠混合后加入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制备得到的海绵疏水亲油效果最佳,对三氯甲烷的吸附在1 s时达到吸附平衡,吸油量可达64.72 g/g。此外,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成像对壳聚糖基超亲油超疏水海绵进行表征,以分析考察壳聚糖及海绵的结构以及吸油机理。此类海绵材料具有良好的水/油选择性吸附性能,也适用于水-油混合物的分离。  相似文献   

15.
<正>伊利诺伊州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研发了一种新材料。该材料对溢油拥有超强的吸附能力,能挤出再利用溢油,减少废弃物。这种新材料不仅可吸收相当于其自身重量90倍的溢油,而且可以像海绵那样挤出溢油重新利用。这种吸油海绵由聚氨酯或聚酰亚胺塑料制作的简单泡沫构成,外面涂了一层"亲油"硅烷分子,其拥有捕捉石油的最佳位点。化学吸力小一点将会让这种海绵的吸附功能变得没用,而化学吸力过大则意味着石油很难被释放出。  相似文献   

16.
新型天然橡胶吸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橡胶(NR)接枝马来酸酐(NR-g-MAH)和NR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NR-g-MMA)为NR/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物(SMA-BA-St)吸油材料的增容剂,研究了各组分配比、增容剂的种类及用量对吸油材料吸油能力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热重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吸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NR-g-MAH为增容剂时,吸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吸油率优于以NR-g-MMA为增容剂时的吸油材料;当NR/SMA-BA-St/NR-g-MAH(质量比)为100/10/5时,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吸油性能和老化性能;随着增容剂接枝率的增大,吸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吸油性能呈上升趋势;吸油材料在CCl4、甲苯、苯、柴油和机油中的饱和吸油率分别为37.48,32.45,29.26,23.06,16.79g/g,保油率可超过85%;对CCl4的二次吸油率可达30g/g;以NR-g-MAH和NR-g-MMA增容吸油材料的热稳定性比SMA-BA-St优异,且在常温下使用很稳定;NR-g-MAH的增容效果优于NR-g-MMA,有效改善了NR与SMA-BA-St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刘天柱  张聪  何玉川 《广东化工》2022,(12):84-85+42
石化油码头溢油风险源主要集中在码头(泊位)、油品储库、输油船舶和输油管道。通过收集、分析已发生油码头溢油事故案例主要发生原因、泄漏环节等,结合油品储存、装卸、运输等生产工艺特点,分析总结石化油码头溢油风险源,提出石化油码头溢油风险隐患排查清单,可促进石化油码头溢油风险防范制度建立和机制完善,为石化油码头企业日常运行和溢油风险排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化工设计通讯》2017,(8):219-220
结合某油库码头建设项目,采用油粒子模型分四种工况探讨发生重大溢油事故后的环境风险评价,并对溢油和含油废水未经处理排放对水生生态和渔业资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苯乙烯和α-十二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α-十二烯)高吸油树脂,并探讨了其烷基化处理效果。重点研究了α-十二烯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烷基化处理对高吸油树脂吸油率和凝胶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α-十二烯用量增加,高吸油树脂吸油率增加,而凝胶量下降;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高吸油树脂吸油率下降,而凝胶量增加;经烷基化处理后,高吸油树脂的吸油率和凝胶量都有所增加,其对甲苯的最大吸油率可达16.8g.g-1,最大凝胶量可达90.2%;此外,高吸油树脂对不同油品的吸油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0.
吸油树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吸油树脂的主要聚合方法、致孔技术、缓释性能、脱油和再生方法。采用交联共聚合致孔和溶剂致孔技术制备多孔吸油树脂可提高吸油树脂的吸油速率;引发剂、交联剂、溶剂溶解度参数、油分子大小等影响吸油树脂的缓释性能。采用加水蒸馏法、溶剂萃取法、表面活性剂法可对吸油树脂进行脱油和再生,再生性能用回收率和脱油率表征。从吸油树脂的结构、提高吸油树脂吸油倍率和吸油速率及吸油树脂后处理三个方面对吸油树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