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0)
<正>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教师教育向高层次化、开放化和多元化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对师资的需求也逐渐过渡到了由数量满足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小学和教育主管机构,招聘了相当比例的持有中学教师资格证具备本科学历的师范生当小学教师,而众多持有小学教师资格证具备专科学历的师范生却一律地被拒之于招聘的大门之外。为此这些毕业生和家长议论纷纷,认为类似的教师招聘既不合法也不合情合理!理性分析,我们发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4)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上升为国考的背景下,为了科学地评价师范生笔试的培训效果,笔者对考试内容中的师范生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数学学科知识与教育能力三门课进行现状调查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培训效果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考评指标体系和影响因素的权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如何开展教师资格证笔试培训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3)
国家颁布新规定,从2015年起,教师资格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师范生与非师范生都必须通过国考,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在这种情况下,师范专业的优势被打破。本文主要阐述师范生的培养计划与教师资格证"国考"之间的矛盾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32)
小学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是教师职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入职以及职后的适应。文章从教师资格证国考的要求着手,侧重分析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体系包含的模块和内容,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1)
研究采用问卷法和内容分析法,对66名学前教育本科师范生的教师资格证备考现状进行调研,研究结果发现较多学生存在较多问题。建议提高本科师范学生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教师资格证考试为核心,依托考试大纲,规划好专业课程与教材使用,实施针对性训练;全方位渗透教育,将"为考证而考试"转变为"为更好的学前教育而考证"。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7)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加速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成为现实,小学教育专业开始探索如何培养卓越小学教师。职前识别有资质的小学教师成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关键。识别具备卓越小学教师资质的学生不仅为迎接教育国际化挑战做好准备,满足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的需要,也有利于个人、培养机构和国家做出合理安排。文章基于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以卓越小学教师的概念、内涵及资质作为识别的理论基础,结合实践要求,为卓越小学教师提供职前识别的依据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0)
很多西部民族地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建设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有以下特点:专业面临边缘化、经济欠发达、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这样的高校该如何建设与发展自己的教师教育类专业呢?一是要高度重视教师教育类专业;二是要摸准市场需求;三是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四是要多举措铸造师范生"立志从教"、忠诚担当、喜教乐教的坚定信念;五是要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六是要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师范生专业技能;七是要加强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八是要采取举办民族预科、民族班、双语班、民汉双语培训班,开设民族文化特色课程等形式提高师范生为当地教育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5)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如今,幼、小学教师对学生实施暴力行为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分析了幼、小学教师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并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应对策略。学校领导在招聘老师时要注重考察老师的爱心和耐心,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监管,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自身修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教师暴力事件的分析研究,有利于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
培养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基础,是高职教学的主线,更是高职教育教学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在高职院校师范生培养过程中,以渐进式培养方式不断提高师范生的职业素质,有利于更好地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2)
在当前全球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日益受到重视。专科师范生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他们既不同于专业的研究者,也不同于广大一线的教师,其科研能力应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结构。对专科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结构进行探讨,是对其进行科研能力培养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