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风景道对于推动交旅融合发 展、国土空间优化和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乡村 区域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为乡村风景道的规划与构建提供重 要支持和机遇。以福州市路网数据、自驾游客数字足迹点和 158个乡村旅游地数据为基础,利用缓冲区分析、核密度分析 等Arc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叠加分析,筛选出乡村风景道节 点;结合福州市多元数据,从5个维度构建乡村风景道选线适 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绘制选线适宜区;通过综合分析提出福 州市乡村风景道规划方案与具体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 1)福州市乡村区域共筛选出20个乡村风景道节点;2)福州市 乡村风景道选线适宜区以福州市中心城区的边缘区域为核心 区,呈现出由核心区向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区域梯度递减的趋 势;3)根据乡村风景道节点和乡村风景道选线适宜性空间分 布,最终构建形成“三主二副三支”纵横交错的福州市乡村 风景道网络布局。基于多元数据的福州市乡村风景道选线研 究对于市域乡村风景道的构建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借 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风景道不仅实现了道路从单一的交通功能向复合功能的转变,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风景道选线工作作为风景道规划的前提与基础,既往研究一般只针对现有路网进行分析评价,以此筛选出适宜改造升级为风景道的路线,缺乏对于现有道路体系不完善地区的考虑。此外,现有研究中的评价体系对于游客的视觉感受也缺乏合理的考量。因此,针对现状道路体系不发达的区域,以景观视觉质量评价的方法对游客视觉感受进行量化评估,将其与土地适宜性相结合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利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原理,辅助风景道选线规划。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风景道规划为例,以期为未来中国风景道的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助推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吕飞  王帅 《南方建筑》2024,(3):58-67
乡村风景道具有串联区域资源带动旅游发展的双重价值,其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风景道既有研究依赖空间遥感数据,侧重空间层面分析,缺乏对乡村现实环境复杂情况的综合考虑。为此,利用景观资源评价的方法对乡村人文和生态景观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再借助图像语义识别技术分析道路周边实际情况,构建了兼顾宏观空间和微观建成环境的乡村风景道选线方法。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开展苏南水网乡村地区乡村风景道选线实证研究,以期为乡村风景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乡村地区开始显现出乡村景观的无序化开发和城市化倾向,根据游客行为特征,合理进行规划和建设,才能引导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汉中市乡村旅游地为例,以马蜂窝UGC数据为数据样本,通过GIS时空分析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处理与表达,继而分析乡村旅游游客行为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乡村游客出游呈现春秋旺、夏冬淡的时间特征,其兴趣点分布呈一核多点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以古村镇、历史遗址与乡村自然风光类景点为导向的空间偏好特征;2)空间分布对于道路的依赖性较强,使得交通不太便利的镇巴等区域游客聚集程度低,而景点距离市区的远近对游客行为影响不大,提升景点吸引力才是关键。基于以上研究基础,为乡村旅游的空间规划及未来的保护利用和建设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集装箱模块建筑在乡村旅游中的发展潜力,文章从乡村建设在乡村旅游发展与游客需求、资源环境保护和成本之间的矛盾出发,结合清华大学集装箱建筑"可持续生活实验室"的案例,从集装箱式绿色建筑设计角度来探讨集装箱模块建筑在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适用性与优势,力图为乡村旅游区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的重视,风景道的研究与建设被提上日程。基于对生态保护、特色景观与休闲游憩的多元需求,由国内对风景道的研究和一系列实例入手,在传统风景道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居于多元价值的生态风景道。同时,以乌兰察布四横风景道的规划为例,研究了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的生态网络构建、景观视觉评价的景观节点建设及串联沿途旅游资源的绿道系统建设,在实践中探讨了多元价值目标导向下风景道规划设计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区作为资源保护区域对美丽乡村建设有着自身特别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景乡矛盾逐渐突显,本文以景乡协调为目标,提出了风景名胜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4条主要路径——从资源价值角度坚定保护大局,加强乡村建设管控与人口调控;从民生角度结合资源利用,促进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从人文角度控制好乡村景观,提升风景名胜区吸引力;从管理角度加强规划政策研究,促进规划建设实施落地。最终使得建设美丽乡村与保护风景名胜资源能够达到相辅相成,实现景乡协调。  相似文献   

8.
袁媛 《建筑结构》2021,51(23):后插29-后插30
近年来,随着传统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两山"理论下发展乡村生态经济的具体内容,对新时期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能够有效发挥其环境资源优势,并通过科学的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在营造以乡村原生态景观为主的视觉空间美学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放松的环境,由此则可以推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避免因经济发展对乡村生态环境的破坏.然而,从视觉审美化语境的构建角度出发,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中对于原生空间的优化必然会破坏其视觉美感,因此,如何在破坏与保护之间寻求乡村旅游景区视觉审美的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刘晗  丁华 《城市建筑》2021,(1):174-176
陕西沿黄公路风景道是陕西省按照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的"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和"黄土高原风景道"建设的一条南北纵向的高标准旅游风景道.但沿线生态环境脆弱、景区开发程度低、基础设施欠缺等问题突出.为更好地推动陕西沿黄公路旅游风景道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本文针对陕西沿黄公路旅游风景道现阶段...  相似文献   

10.
汪波 《山西建筑》2008,34(14):45-46
根据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发展规划,景区内的游客中心需要重新选址建设,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甘海子游客接待中心、老收费站、老机场和旅游文化学院周边四处选址地点,分别从区域交通格局、旅游发展格局、景观生态格局和潜在开发格局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最终得出选址结论。  相似文献   

11.
运用环境可供性理论探讨骑行风景道物理环境及其使用者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昆明滇池骑行线路为例,通过参与式观察及深度访谈获取环境可供性的实现和需求情况,对可供性的类目特征、时空分布及可供性实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骑行风景道环境可供性在类型上主要包括消费、游憩、应急、运动4个大类;可供性空间分布与既有兴趣点高度邻近,时间分布基本与骑行者行为的时间特征相匹配;可供性实现的影响因素分为路内环境、路外环境、气候环境三方面,包括交通组织、路面材质、景观质量、天气类型等内容。根据分析结果,总结了骑行风景道规划设计策略,讨论了风景道骑行行为背景下可供性相互关系的多中心网络,提出通过网络中关键节点的识别来指导风景道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张驰  杨雪松 《中国园林》2021,37(3):77-82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当前使用ArcGIS作为道路自动选线工具的研究较多,但该方法在小区域内无法取得较为精准的选线结果.基于Rhino+Grasshopper平台,对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遗传算法及道路选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构建了参数化风景环境道路自动选线模型.使用参数化设计生成的路径符合风景区低影响开发和低成...  相似文献   

13.
风景旅游规划的现状特征及近今走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景资源在风景旅游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基于风景资源所作的风景旅游规划逐渐引起关注和重视,发展风景旅游一方面对于风景区资源的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也会因旅游发展而使风景区面临新的挑战。针对目前兴起的风景旅游规划的现状特征及近今走势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涛  蔺宝钢  程圩 《中国园林》2022,38(2):99-103
在文化强国背景下,红色文化景观的价值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过程中需进一步突显.从文化景观理论视角,以陕西省3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红色文化景观游客感知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正相关性,并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忠诚度;感知质量与整体形象是感知价值的重要因素,且相互影响;感知质量包括景...  相似文献   

15.
张琳  阿琳娜 《中国园林》2022,38(11):52-57
近年来,民族村寨以其鲜明的建筑、文化与艺术特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游赏和体验。分析游客在民族村寨的空间选择偏好,了解其行为规律及特征,有利于科学地规划和管理民族村寨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传统景观文化价值,促进当地旅游发展。以能够提供较高精度空间定位信息的GPS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利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了游客在桃坪羌寨游览时的空间选择偏好与传统建筑风貌、民俗宗教文化、场地空间类型、空间可达程度(穿越、直达、高差)及空间可视程度等景观空间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游客偏好于选择具有羌族民俗文化特色、易于到达且游览线路明确的空间;景观可视度对游客选择偏好影响程度不高,这与桃坪羌寨的建筑布局、街巷结构和景观特征密切相关。基于对游客村寨空间选择偏好的认知,提出了民族村寨空间与居民生活一体化保护、标识系统和解说设计提升,以及游线设计立体多元化等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6.
风景道体系建设是国家旅游与交通产业融合发展的 举措,对推动区域景观服务增值、带动乡村及偏远地区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存在风景道历史不清晰、概念与 形式不明确、建设与管理经验不明朗等情况。从国际视野出 发,厘清了风景道发展脉络,并以美国、德国和挪威为例,讨 论了国际范围内风景道的概念与形式,挖掘了不同国家风景道 沿线景观的视域特征、场景特征及吸引物特征,梳理了各国风 景道质量管理的制度、景观形象的塑造与推广,总结了国家风 景道建设与管理的国际经验,为当前风景道体系建设的关键任 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数字建筑的概念阐述,分析国内数字建筑应用现状,并结合天水地区新农村建设实况。在旅游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数字资源尚未有效利用。数字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潜力,如果能结合麦积山景区沿线的旅游资源共同开发,将会有巨大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