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蛋白质自组装形成淀粉样纤维聚集体,是改善和拓宽食品蛋白质功能性质的重要手段。本文研究了pH 2.0 和85 ℃加热不同时间形成的米谷蛋白淀粉样纤维聚集体(RAFA)自组装过程中蛋白质结构演变、黏度和热力学等功能性质,以及RAFA在模拟胃液和小肠液中的消化行为。结果显示,在pH 2.0、85 ℃条件下,天然米谷蛋白高分子量亚基逐渐水解成12 ku以下的小分子肽。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RAFA的 β-折叠构含量从0 h的(22.76 ± 0.49)%增至峰值6 h时的(32.11 ± 0.52)%,表明RAFA的形成是蛋白质先水解后多肽重组聚集的过程。另外,RAFA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其放热峰的Tmax值从0 h的(70.34 ± 0.51)℃增至峰值4 h时的 (174.55 ± 0.34) ℃。体外消化的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热处理6 h和10 h的纤维消化趋势一致,胃蛋白酶消化60 min后,一部分具有分枝状的长纤维被酶解成短小纤维,同时观察到较大的聚集体颗粒。胰酶作用后纤维结构减少,大的聚集体颗粒被酶解为小聚集体颗粒,即RAFA表现出胃蛋白酶抗性。本研究结果为利用蛋白质纤维聚集体构建新型食品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明 《中国油脂》2021,46(6):43-47
酶法水解大豆蛋白可以生产多种生物活性肽,但在酶解过程中肽段的二次聚集会产生不溶沉淀,降低蛋白质利用率。研究了pH偏移对大豆蛋白酶解聚集体解聚的影响。结果表明:Alcalase碱性蛋白酶酶解大豆蛋白获得的不溶沉淀,是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主要分子间作用力的大豆肽聚集体;pH偏移赋予的静电斥力能促使大豆肽聚集体解聚和重排,大豆肽蛋白质利用率从74%(pH 7)增加到85%(pH 12),并将大豆肽的平均粒径由243 nm减小至103 nm;同时,pH偏移使疏水性氨基酸在不溶肽聚集体中积累,增加二级结构中的无规则卷曲含量,但不影响不溶肽聚集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因此,pH偏移技术可安全有效地促使大豆肽不溶聚集体解聚。  相似文献   

3.
利用胃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花青素复合物进行体外模拟消化,研究消化过程中花青素对蛋白水解度、结构、亚基组成及分子质量分布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在30?min内消化较明显,蛋白对照组最终水解度高达48.5%,花青素的添加一定程度抑制了蛋白消化。花青素抑制11S球蛋白消化,促进7S球蛋白主要致敏原α-亚基降解,因而推测花青素添加有降低大豆蛋白食用致敏性的效果。排阻色谱分析表明,体外消化将大分子蛋白水解为小分子肽,花青素的添加抑制了小分子肽的形成,最终产物分子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3~100?kDa。圆二色谱图显示,花青素改变了大豆蛋白构象,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及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β-转角变化无明显规律。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花青素添加使蛋白及消化产物λmax发生红移,并对蛋白产生了荧光猝灭作用。本研究明晰了蛋白与花青素同食过程中大豆蛋白的解离机制,并为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制备易消化、高吸收、低致敏的优质蛋白产品及营养膳食搭配方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的聚集结构能影响其消化行为及消化产物的物化特性。本研究通过调节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BLG)分散液的pH值、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制备了BLG纳米颗粒聚集体(BLG nanoparticle aggregates,BLGN)、BLG蠕虫状聚集体(BLG worm-like aggregates,BLGW)和BLG纤维状聚集体(BLG fibril aggregates,BLGF)三种不同形态的热聚集体,并分析了热聚集对BLG消化行为及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性影响。结果表明BLGN、BLGW、BLGF和BLG在模拟胃液中的水解度分别为(11.86±0.24)%、(10.55±0.22)%、(9.08±0.21)%和(3.46±0.16)%;热聚集后的BLG消化产物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均有所降低,但还原能力升高,其中BLGF的还原能力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芸豆蛋白在体外模拟胃部消化期间抗氧化活性及结构特征,本实验以紫花芸豆蛋白为原料,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并运用多种蛋白分析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消化期间因酶解作用,其水解度及溶解度明显提高,并且随着芸豆蛋白低分子质量肽段数量的增加,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加,其中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分别提高了296.97%、54.01%;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消化过程使芸豆蛋白二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随消化时间的延长,消化产物中α-螺旋相对含量、β-转角相对含量不断提高,β-折叠相对含量不断降低;经模拟消化后的芸豆蛋白暴露巯基、总巯基含量下降幅度均较大,两者随消化时间延长均略有增加;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发现芸豆蛋白经胃部模拟消化后呈现颗粒状,且无序排列形成细密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王贝贝  于哲  李强  刘飞  钟芳 《食品科学》2022,43(7):128-138
为明确胶原蛋白肽在体外消化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探讨活性肽消化保护的必要性,本实验以羊皮为原料,制备了分子质量集中在低于1 kDa的羊皮酶解胶原肽,研究胶原肽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性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评价体外模拟消化前后酶解胶原肽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和计算机模拟消化分析胶原肽在消化过程中肽段的变化,并采用肠溶胶囊对胃消化阶段的胶原肽进行保护。结果表明,胶原肽富含脯氨酸,二级结构主要为无规卷曲和β-片层,有利于胶原肽抗氧化活性的发挥。胶原肽的还原力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消化后下降,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上升,原因是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对抗氧化氨基酸的敏感度不同。此外,胶原肽在胃消化阶段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降低,肠溶胶囊的使用对胶原肽的活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抗氧化活性肽的消化保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牛乳酪蛋白进行体外模拟消化,以ACE抑制活性为指征,LC-MS/MS确定水解物肽谱,并采用大鼠肠道模型对其吸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为人工胃液消化、人工肠液消化、胃肠联合消化三种消化方式的水解度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单胃和单肠消化的ACE抑制率均随水解时间的延长先快速增加,随后逐渐降低,而胃肠联合的ACE抑制率则是先降低再增加,胃肠联合消化产生水解度最高为25.51%,其ACE抑制率在2 h时达到最高值为68.03%;LC-MS/MS测定消化液的肽谱,分析得出模拟消化后可能产生的ACE抑制肽有IPP、RYLGY、LHLPLP、AYFYPEL、RPKHPIKHQ及WQVLPNAVPAK;使用FITC标记酪蛋白进行体外模拟消化,SDS-PAGE和Tricine-SDS-PAGE都表明FITC-酪蛋白经过胃肠消化后荧光标记稳定存在,且水解物的分子量在5 ku以下;大鼠肠道吸收模型发现标记后的牛乳酪蛋白经模拟消化后在肠道吸收率大小依次为十二指肠吸收空肠吸收回肠吸收结肠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熟化、模拟消化和酶解对多宝鱼肉水解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碱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水解多宝鱼生肉和熟肉,制备生肉碱性蛋白酶水解物、熟肉碱性蛋白酶水解物、生肉体外模拟消化产物和熟肉模拟消化产物,并评价其水解度、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氨基酸组成、肽段组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生肉碱性蛋白酶水解物的水解度最高,为20.18%;4种水解物的分子质量分布差异明显,共有肽段仅有1条,但氨基酸组成没有显著性差异;碱性蛋白酶水解物以肽段小于1000 Da的组分为主,2~4肽的含量达64.57%~51.73%,而模拟消化产物中1000~3000 Da的组分占比超过50%,以多肽(>10)为主,熟化过程会减少小肽(<6)的比例;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显示,碱性蛋白酶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均高于模拟消化样品,熟化会降低生肉碱性蛋白酶水解物的抗氧化能力,生肉碱性蛋白酶水解物具有最高的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最佳的铁离子还原能力。因此,碱性蛋白酶是优于模拟消化的多宝鱼蛋白水解方式,鱼肉的熟化总体上会降低水解物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小鹏  赵新淮 《食品科学》2019,40(20):47-53
利用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ase)催化制备壳寡糖(1 kDa)糖基化酪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证实糖基化修饰反应的发生;体外消化实验(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分析糖基化修饰反应对酪蛋白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Gase成功催化壳寡糖连接到酪蛋白分子上,所制备的糖基化酪蛋白中氨基葡萄糖的导入量为6.86 g/kg;糖基化酪蛋白经体外模拟消化后,其水解度和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均低于酪蛋白对照物,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中出现了更多大分子质量的肽段,研究表明TGase途径糖基化修饰降低了酪蛋白的体外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常见大豆制品(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微波大豆、水煮大豆、豆浆、氯化钙豆腐和氯化镁豆腐)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的静态体外消化模型——INFOGEST 2.0,测定不同时间点胃肠消化产物的完整蛋白、分子质量分布、游离氨基浓度和粒径大小,以探究大豆蛋白的消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式均能促进大豆蛋白的消化。经过胃消化阶段后,几种大豆制品中部分蛋白被消化。而肠消化后,大豆蛋白均被彻底消化为短肽。相较于SPI,大豆经微波和水煮处理后,大豆蛋白的游离氨基浓度明显增加,但微波加热后大豆蛋白消化得更彻底;豆浆中大豆蛋白的消化程度低于氯化钙豆腐和氯化镁豆腐,两种豆腐中大豆蛋白的消化程度没有明显差异。总之,不同加工方式处理大豆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大豆蛋白的消化。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不同加工方式得到的大豆制品中大豆蛋白的消化特性,为人们摄取植物蛋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比较基于大豆蛋白的人造鸡肉、市售鸡肉以及大豆分离蛋白(SPI)的蛋白质消化特性,研究纤维状结构和蛋白质消化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造鸡肉较好地模拟了鸡肉的产品特性,两者质构特性和组织化度接近。微观结果显示人造鸡肉纤维较粗,分布不均匀和松散,间隙较大;而鸡肉纤维较细,分布密集、均匀和规则,间隙较小。消化后食糜粒径结果显示,与SPI和鸡肉相比,人造鸡肉在胃和小肠的消化过程中,粒径变化最大。可溶性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结果均显示,人造鸡肉的蛋白质消化程度最低,鸡肉次之,SPI最高,在消化结束后得到17种主要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82、397.3、444 mg/10 mL消化液,表明人造鸡肉的纤维结构不利于大豆蛋白的消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迷迭香提取物在模拟胃肠道消化过程中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并对其总酚含量变化与抗氧化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迷迭香提取物消化产物中总酚含量随模拟胃消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在模拟肠消化过程中显著降低(P<0.05)。经模拟胃消化180 min后,总酚含量显著升高了17.88%(P<0.05),而经模拟肠消化120 min后,总酚含量显著降低了19.64%(P<0.05)。经模拟胃消化180 min,消化产物对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显著提高了20.36%和22.07%(P<0.05),铁还原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显著提高了11.76%(P<0.05)。而经模拟肠消化120 min后,消化产物对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显著降低了74.08%和50.00%(P<0.05),FRAP显著降低了52.13%(P<0.05)。此外,迷迭香提取物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酚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模拟胃肠道消化过程显著影响迷迭香多酚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甲鱼蛋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SGTLLHK为研究对象,评价胃肠消化对SGTLLHK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SGTLLHK的消化特性及其产物;最后通过制备牛乳外泌体和固体脂质纳米颗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包埋SGTLLHK,测定颗粒特征(微观结构、Zeta电位、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olymer dispersity index,PDI)),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考察包埋率及在胃肠道环境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经胃消化后原肽SGTLLHK完全被降解,从消化产物中共鉴定到2 条肽段(SGTLL、GTLL);进一步经肠消化后GTLL被完全降解,仅剩产物SGTLL。SGTLLHK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在胃消化后显著上升,而在肠消化后显著下降,且低于原肽的抑制能力。SGTLLHK被成功包埋于外泌体、SLN中,其中外泌体包埋体系具有高度稳定性(粒径(125.87±2.66)nm,PDI 0.17±0.01),经胃肠消化后,SGTLLHK-外泌体颗粒体系保留率为72.52%,SGTLLHK-SLN保留率为48.43%,表明两者均能保护大部分原肽不被胃肠消化酶降解,且外泌体的保护作用优于SLN。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究体外模拟消化对牡蛎源肽锌纳米粒(OPH-Zn)稳定性及其结构的影响,揭示OPH-Zn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各种光谱仪(紫外、红外和荧光)、电镜(扫描和透射)以及粒度仪测定模拟消化液中OPH-Zn的锌含量、表面形貌、二级结构以及粒径分布变化。研究发现,OPH-Zn总锌含量高达228.89±2.53 mg/g;在模拟胃液消化过程中,OPH-Zn和ZnSO4对照中可溶性锌含量变化不大,且两个样品无显著差异(P>0.05);转为模拟肠液消化时,OPH-Zn和ZnSO4的锌溶解性分别降低了28.07%和55.31%(P<0.05),与ZnSO4相比,OPH-Zn可溶性锌含量显著高于ZnSO4(P<0.05);光谱分析发现,OPH-Zn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保持相对稳定,但在由胃液过渡到肠液时,Zn2+与肽键中氧原子和氮原子的配位作用发生变化,电镜结果显示不同消化程度的OPH-Zn表面微观结构和颗粒大小也存在一定差异。结果表明,OPH-Zn在模拟胃肠道消化中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对超高压处理作用于乳清浓缩蛋白后结构的影响进行验证,通过体外模拟消化探究其进入人体消化过程后功能性的变化.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圆二色谱、荧光光谱及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超高压对乳清浓缩蛋白结构的影响,再通过SDS-PAGE、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其体外模拟消化后乳清浓缩蛋白分子变化,...  相似文献   

16.
研究12.5%、25%、50%浓度咖啡对咖啡牛奶体系稳定性以及消化行为的影响,采用Turbiscan Lab多重光散射仪、马尔文纳米粒度/电位仪、共聚焦显微镜等仪器及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咖啡浓度升高,体系稳定性指数(TSI)在1 h内从1.2升至2.1;平均粒径从306 nm升至643.6 nm,且粒径分布由单一峰变为双峰;电位值降低了6。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不同咖啡浓度体系的蛋白电泳条带无显著差异(p>0.05),但25%、50%浓度咖啡体系在1 h胃消化阶段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油滴聚集。咖啡浓度升高导致体系稳定性下降,胃消化阶段油滴聚集,但对体系中蛋白的消化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大豆酱油渣及低温豆粕中提取了可溶性膳食纤维(Soybean soluble dietary fiber,SSDF),并以Zeta电位绝对值、平均粒径、过氧化值(POV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值)以及游离脂肪酸(FFA)释放率等为特征参数探究了SSDF对大豆油脂体(soybean oil body,SOB)乳液的理化稳定性和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SSDF可有效降低SOB乳液体系的Zeta电位、平均粒径、POV值、TBARS值,显著改善SOB乳液的理化稳定性;此外体外模拟消化试验表明,SSDF可显著降降低SOB乳液的FFA释放率,有效延缓SOB中的脂质在胃肠道内的消化进程。本研究可为酱油渣、豆粕等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为提高SOB的加工适性以及开发新型含SOB及SSDF的低脂保健食品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系统,考察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的不同比例和矿物质含量及两者相互作用对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酯(1,3-dioleoyl-2-palmitoylglycerol,OPO)消化的影响,并对体外消化后的脂肪酸释放率、粒度分布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胃消化阶段,相同乳化剂配比,OPO型乳液脂质生物利用率随CaCl2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在20 mmol/L CaCl2浓度下,不同蛋白质配比(乳清蛋白-酪蛋白),乳液体外消化过程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释放率大小顺序为:10∶0>6∶4>0∶10。体外模拟脂质消化前后平均粒径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CaCl2浓度影响下,胃肠消化后乳液平均粒径大于新鲜乳液;随Ca2+浓度增加,新鲜乳液d(0.1)、d(0.5)、d(0.9)值均增加,且在加胃肠消化液后,平均粒径显著增大。在肠消化阶段,3 组乳液在不同CaCl2浓度下,FFA释放速率及程度均随CaCl2浓度增加而增加。胃肠消化后的产物FFA和单甘酯组成分析表明:乳液消化后,FFA和单甘酯主要由棕榈酸和油酸组成。除此之外,本实验还考察了不同钙盐对OPO乳液脂质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度高的钙盐加速脂质水解,有利于脂肪酸的释放即在肠消化阶段FFA释放速率和程度次序为:柠檬酸钙>氯化钙>乳酸钙>碳酸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