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乳清分离蛋白(WPI)和麦芽糊精(MD)为壁材,紫苏油为芯材,并添加少量阿拉伯胶作为乳化剂和稳定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紫苏油微胶囊。以包埋率为指标,确定紫苏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紫苏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配方:SPI、WPI和MD质量比为2∶1∶2,芯壁材质量比为2∶3,阿拉伯胶的添加量为总固形物含量的3%,固形物浓度为20%。在此工艺配方下,紫苏油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到91.23%,表面含油率为3.13%。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微胶囊表面结构完整致密无裂缝。  相似文献   

2.
对山桐子原油进行脱胶、脱酸、脱色精炼处理。考察了脱色剂种类对脱色率的影响,并以脱色率为考察指标,活性白土(优选的脱色剂)添加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山桐子油的脱色工艺。对精炼前后山桐子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白土添加量17%、脱色温度94?℃、脱色时间94 min,在此条件下山桐子油的脱色率为(91.07±0.43)%;精炼后,山桐子油的品质得到显著提升,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基本不变,亚油酸含量高达73.46%。  相似文献   

3.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油茶籽油微胶囊喷雾干燥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总固形物含量19%,进风温度180℃,进样流量16mL/min。各因素对油茶籽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大小关系为:总固形物含量进样流速进风温度。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对亚麻籽油微胶囊化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优化试验,得出微胶囊制备工艺的最优条件。最佳条件为:181℃的进口温度,32 MPa的均质压力,99℃的出口温度。  相似文献   

6.
选用β-环糊精、变性淀粉HI-CAP100两种碳水化合物和大豆分离蛋白、明胶两种蛋白质类壁材进行组合初步筛选薏苡仁油微胶囊的壁材,再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壁材的配比、芯壁比、乳化液壁材含量、乳化剂添加量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最后通过L_9(3~4)正交试验确定了壁材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变性淀粉HI-CAP100壁材组合在选用的6组壁材组合中综合表现出了良好的潜质,通过工艺优化得到了微胶囊的最佳配方:大豆分离蛋白占壁材质量分数为5%,芯壁比为60%,壁材含量为30%,乳化剂添加量为1.0%,由此得到的薏苡仁油微胶囊的包埋率为78.52%。  相似文献   

7.
以亚麻籽油为主要原料,对其微胶囊制备时壁材配比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优化试验,得出微胶囊制备壁材配比的最优条件。最佳条件为:确立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微胶囊最适和使用的壁材;壁材最佳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1∶3,芯材/壁材1∶2,固形物含量26%。  相似文献   

8.
为缓解榛子油的氧化速度,增加储藏期和扩大其应用范围,本研究以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 β-CD)为壁材,采用超声波辅助分子包埋法制备榛子油微胶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同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壁材浓度(H2O/β-CD)为16:1、壁芯材比例为5:1、包埋时间为62 min和包埋温度为59.3 ℃时,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69.18%,产率达到59.74%。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880.4 nm,水分含量为2.85%,溶解度为55.95%,休止角为42.49°。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结果表明,微胶囊为块状、菱形片状或不规则柱状结构,包埋物已形成,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加速氧化实验表明,微胶囊化可以有效减缓榛子油的氧化速度,延长货架期,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微胶囊化榛仁油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榛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5.2%,极易氧化变质,且与食品原料不易混合均匀。本研究采用微胶囊化技术,将液态的榛仁油制成固体粉末油脂。试验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均质次数为3次、均质压力为40MPa、进料温度40~50℃、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90℃,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榛仁油的效率可达到87%以上。制取的粉末榛仁油微胶囊为乳白色粉末,水分含量2.53%,密度0.71g/cm3,溶解度97.1%,平均粒度16.7μm。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大鲵油的稳定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鲵油微胶囊。对壁材进行选择后,以包埋率为指标,研究壁材配比、壁芯材质量比、壁材添加量和乳化剂添加量对大鲵油微胶囊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利用响应面软件Box-Behnken设计模型确定大鲵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鲵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配比(β-环状糊精与阿拉伯胶质量比)3.44∶1、壁芯材质量比5.37∶1、壁材添加量6.46%、乳化剂添加量2%(以壁材质量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大鲵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8.06%。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化率,降低南极磷虾油微囊化利用成本,以酪蛋白酸钠、明胶、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南极磷虾油进行微胶囊化包埋,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优化包埋工艺,并对微胶囊化后产品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酪蛋白酸钠质量分数为24.55%、明胶质量分数为4.86%、芯壁质量比为0.33,麦芽糊精质量分...  相似文献   

12.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南瓜淮山复合固体饮料的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南瓜、淮山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复合固体饮料,以出粉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软件优化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喷雾干燥的最佳干燥工艺: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添加量14.6%、进风温度168℃、可溶性固形物5.5%、物料流速9 mL/min,在此条件下出粉率可达52.1%。产品呈细腻均匀粉末,色泽淡黄无杂质,具有南瓜和淮山的香甜。  相似文献   

13.
为减缓海英菜籽油的氧化速度,提高稳定性,以酪蛋白、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微胶囊-喷雾干燥法制备海英菜籽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芯材含量、包埋时间、β-环糊精含量、单甘脂含量为影响因素,包埋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海英菜籽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参数:芯材含量18.3%、包埋时间50.7 min、β-环糊精含量41.1%、单甘脂含量50.4%,在该条件下海英菜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93.82%。  相似文献   

14.
以新鲜大蒜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油,研究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蒸馏水体积对大蒜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前提下,以大蒜油得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评估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蒸馏水体积对大蒜油得率的影响,以确定大蒜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油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5 h、蒸馏水体积480 mL,此条件下大蒜油得率高达0.482%。  相似文献   

15.
对杭白菊蒸汽杀青-烘干工艺进行优化,以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菊花烘干工艺。研究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蒸汽杀青80 s后于68℃烘干3.9 h,室温回潮48 h,在58℃下复烘2.4 h,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菊花品质较佳,综合指标为0.460%,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44%。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对麻疯树籽油进行萃取,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麻疯树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20目,萃取压力37 MPa,萃取温度44.5℃,CO2流速30 L/h,萃取时间120 min,夹带剂(95%乙醇)用量为原料质量的40%,在此条件下,麻疯树籽油提取率可达93.13%。将超临界CO2萃取的麻疯树籽油与螺旋压榨法提取的麻疯树籽油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的麻疯树籽油品质优于螺旋压榨法。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格氏乳杆菌的包埋率,增强菌体在人体内的定殖能力。该文利用响应面试验对双层包埋格氏乳杆菌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成膜时间15 min、壳聚糖浓度0.6%、pH5.2。制得双层包埋格氏乳杆菌微胶囊包埋率76.52%。经工艺优化后制得的微胶囊对人体酸环境耐受性明显增大,在人工肠液中1.0 h~1.5 h内释放完毕,贮藏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黄秋葵干燥效率和质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黄秋葵的热风干燥温度和风速2个因素对干燥品质的影响,以复水比和色泽为指标,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热风温度、风速和铺料厚度对黄秋葵热风干燥工艺的影响,分析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获得黄秋葵复水比和色泽的影响特性,建立黄秋葵热风干燥的回归数学模型,确定黄秋葵热风干燥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黄秋葵热风干燥工艺的最优工艺为热风干燥温度58℃、风速0.62 m/s、铺料层数为1层,所得黄秋葵复水比2.96、色差13.67,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吻合度高,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精制沙丁鱼油乙酯化工艺,以精制沙丁鱼油为原料,在无水乙醇用量、NaOH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精制沙丁鱼油乙酯化工艺,确定乙酯化工艺的回归模型,考察各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乙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酯化最优工艺条件为无水乙醇用量60 g、NaOH用量1.2 g、反应时间75 min、反应温度50℃。在此条件下,精制沙丁鱼油乙酯率为88.12%±0.08%,乙酯化工艺合理、可行,为乙酯型精制沙丁鱼油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苹果多酚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提高苹果多酚对不利环境的抗性及缓释能力,利用响应面法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和氯化钙为壁材,以包埋率为响应值进行苹果多酚微胶囊工艺优化,并将优化后的微胶囊在模拟人工胃液、肠液中进行耐受性分析。结果显示,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pH、芯壁比对苹果多酚包埋率均有显著影响。海藻酸钠浓度0.020 g/mL,氯化钙浓度0.040 g/mL,pH7.0,芯壁比2:1时,苹果多酚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85.13%。微胶囊产品能减少苹果多酚在胃肠道中受到的破坏,在模拟胃液和肠液环境中得到了很好的释放,肠液中的最大释放率为83.00%。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简单可行,有效提高了苹果多酚微胶囊的包埋率及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