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谈人机系统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说明了研究人机系统可靠性的意义,阐述了人机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以及影响人机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说明了提高人的可靠性是提高人机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而采用并联系统可明显提高人机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多失效模式机械系统可靠性稳健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理论和稳健设计方法相结合,讨论了多失效模式机械系统可靠性稳健设计问题,提出了多失效模式机械系统可靠性稳健设计的计算方法.把可靠性灵敏度融入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之中,将机械系统可靠性稳健设计归结为满足可靠性要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在基本随机参数的前二阶矩已知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准确地得到机械系统可靠性稳健设计信息.  相似文献   

3.
可靠性设计是仪器仪表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系统可靠性设计、元器件选择、电磁兼容设计和嵌入式微处理器选型等4个方面来探讨仪器仪表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LJ6010多功能标准源的可靠性预计,查找出该仪器设计中的可靠性薄弱环节.经过各分系统可靠性重新分配,达到了可靠性目标值2980h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永建 《工业工程》2008,11(2):21-24
分析了增设缓冲仓物流系统可靠性分析的难点.研究建立了仓运物流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求解得到了系统可用度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增设缓冲仓对物流系统可靠性的贡献.为仓运物流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了合理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可靠性是过程控制系统的第一要求。冗余技术是计算机系统可靠性设计中常采用的一种技术,是提高计算机系统可靠性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为了达到高可靠性和低失效率相统一的目的,我们通常会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中采用冗余技术。合理的冗余设计将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李娇 《中国科技博览》2014,(37):370-370
热工保护系统是火力发电机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工保护的可靠性对提高机组主辅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提高热工保护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意义,对提高热工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弹载过载测试仪的应用环境特点,从可靠性设计理论出发,对过载仪进行了可靠性系统设计,可靠性电路设计,可靠性结构设计,可靠性环境设计,并从元器件可靠性筛选角度出发阐明了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元器件的筛选问题,以保障系统的应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FMEA分析是可靠性分析研究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FMEA分析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该文针对CRH5型动车组进行FMEA分析为动车组车体系统可靠性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数据,使动车组车体系统可靠性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某回收式飞行器动态数据存储测试系统,从可靠性设计理论出发,在建立元器件可靠性模型及分析了飞行器测试系统的应用环境、构成系统可靠性关键元器件工作环境的基础上,对飞行器测试系统进行了详细可靠性预计计算,预测系统是否能达到要求的可靠性指标。在分析了一种可靠性分配算法的基础上,进行可靠性分配,将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分配到构成系统的电路单元上。  相似文献   

11.
李奕洁  张玲  黄琪璋  马舒 《包装工程》2023,44(20):25-33
目的 以信号检测论为切入点,探究将系统可靠性信息进行透明化设计后,其在不同系统可靠性和风险情境下对操作者的信任水平和对人机协同绩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2(透明度)×2(风险)×3(可靠性)被试内设计,通过TNO信任任务收集了32位被试的数据,记录各条件下对自动化系统的信任水平、判断标准倾向和人机协同绩效,并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在不同可靠性水平和风险情境下,透明化设计产生的效果不同。相对于低透明化设计,当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较高时,高透明化设计可显著提升操作者对系统的主观信任评分、屈从率,更接近最优判断标准,带来更高的正确率增益、更小的人机最优绩效差异。风险水平影响人机协同绩效,高风险下的人机协同绩效显著低于低风险下人机协同绩效,并且当系统可靠性高时,操作者在高风险下对系统的屈从率、正确率增益较低风险下均显著下降。透明化设计可以改变不同风险下操作者的信任行为和绩效。高风险下,高透明度可显著提升操作者对系统的屈从率,减小与人机最优绩效的差异。结论 透明化设计有利于提高操作者的人机信任适配水平、优化决策判断标准、促进人机协同绩效的提升,尤其在系统高可靠性和高风险情境下,透明化设计的优...  相似文献   

12.
人机系统的状态空间耦合计算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机系统的事故类别划分,在明确系统运行状态及所处空间的基础上,利用可靠性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对人机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发生频率等重要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并对冲压机的冲压成型操作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相邻2-out-of-n系统可靠性的研究大都假定部件的失效时间分布是已知的,即部件的可靠度是已知的,然而该假设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合理的(例如软件系统,人机系统)。本文针对部件的失效时间分布未知,仅仅具有关于部件可靠度的部分信息情况,也就是我们仅仅知道部件的寿命在某些重叠区间的可靠度,利用不精确概率理论分析了该系统,获得了相邻2-out-of-n:F环形与线形系统可靠度上下界的精确公式。最后用例子说明了本文的方法,并指出了在该方向上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连 《工程设计学报》2005,12(4):198-203
按照应力-强度分布干涉和模糊理论,对机械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剩余可靠度的概念,建立了数学模型,给出了设计实例。研究表明:仅仅以实现要求的可靠度为目标的一般模糊可靠性设计由于不能考虑其他条件对设计变量取值的约束作用,往往导致设计结果不具可行性而失去实际意义。可靠性优化设计将模糊可靠性条件与其他所有限制条件一起作为设计约束,在设计空间围成一个可行设计域,然后按照设计目标要求用一定方法寻求可行域内的最优设计点,从而保证了设计结果既具可靠性,又具可行性和最优性。  相似文献   

15.
王沈策  刘瑶  王贞  邱增华 《包装工程》2020,40(22):60-65
目的 轨道维护工程机械是典型的复杂产品,根据用途需要自行研发制造,致使内室人机交互成为设计研究的难点。方法 根据轨道维护工程机械运动行驶、静态作业和移动作业三种形式,以及作业人员组和作业机械组两部分结合的行业现状,从界面、通道和用户三个方面,分析轨道维护工程机械的多类型界面组合、多通道信息传递和多用户行为协同的人机交互特点。依据开发过程的系统特性,界定轨道维护工程机械内室人机交互的概念,构建设计原则,并提出内室人机交互设计模型。结论 轨道维护工程机械内室设计以作业工况为核心,具有轨道交通和工程机械双重属性。内室人机交互既要符合轨道行业标准,也要顺应作业规范要求,结合工业设计与人机工程满足人机交互的作业工况。最后对磁浮轨道维护车内室人机交互进行设计应用,为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 PLC 和触摸屏技术的制袋设备控制系统及界面设计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目的研究制袋设备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及人机界面设计方法。方法基于PLC和触摸屏技术,制定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对制袋机的系统构成、功能规划、人机界面进行研究和设计。结果实验验证了该系统能对制袋过程进行智能控制,界面设计符合用户认知习惯,操作简单。结论通过对制袋设备的控制系统和人机界面进行改进设计,能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军事领域中人机协作的应用现状和理论现状进行归纳与分析,指出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人机协作军事系统的技术发展和设计研究提供理论方向。方法 以无人机系统、无人车系统、无人艇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为代表,分析人机协作的军事应用现状;剖析军事背景下国内外人机协作任务分配、人机交互方式、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人机协作效能评估的研究进展;综合前人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总结。结论 根据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可知,人机协作的任务分配需综合考虑人员行为和任务时序等因素,以提高人机协作效率,探寻更优的分配模式;多模态智能交互将成为未来人与无人集群交互的主流形态,多通道结合的信息交流将改变操作员与指控系统互动的方式,实现人与无人集群的高效交互;态势认知是未来智能战场面临的挑战,人机协作为智能态势认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秦权 《工程力学》1995,12(1):1-9
本文为下篇,讨论了可靠度随机有限元的主要问题,如梯度计算,非弹性结构的问题及系统可靠度等,还给出了随机有限元程序的研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核电人因工程领域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核电人因工程是核工程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人机交互作用,把人的特点引入核电工程设计,获得安全和高效的工艺设备与系统的新兴工程技术领域。结合我国走过的道路,重点论述了核电人因工程领域的形成、进展以及发展方向,同时也介绍了作者提出的人的可靠性的综合分类理论和其它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Engineers use reliability experiments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that drive product reliability, build robust products, and predict reliability under use conditions. This article uses recent testing of a howitzer to illustrate the challenges in designing reliability experiments for complex, repairable systems. We review research in complex system reliability models, failure-time experiments,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principles. We highlight the need for reliability experiments that account for various intended uses and environments. We leverage lessons learned from current research and propose methods for designing an experiment for a complex, repairabl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