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俊男  陈航  高凯 《中国园林》2022,38(10):32-37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鸟类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指示物种和伞护物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基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利用MaxEnt模型预测识别滇池沿岸鸟类适宜生境,完成生境制图,并利用最小成本距离模型和电路理论构建及优化鸟类生境网络。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识别环滇池湖滨水陆相交区域为鸟类高适宜区生境,距滇池一级保护区距离与植被覆盖度是影响鸟类生境适宜性的主要因子;2)生境制图结果显示,高适宜区生境以湿地与林地为主,两者占比分别为39.34%和28.67%;3)基于最小成本距离模型构建了滇池沿岸及昆明城市范围内的鸟类生境网络;4)基于电路理论识别了生境网络的生态“夹点”和“障碍点”,改进网络的连通性。研究成果形成鸟类生境识别和网络构建的系统方法,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境单元制图是将原始生态环境数据和生物信息应用到城市自然保护和生态空间管理决策的有效途径.生境单元制图对于揭示城市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探寻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控的生态边界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生境单元制图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系统介绍了城市生境单元制图的主要步骤和方法;对比和评述了国内外典型城市生境单元制图...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物多样性策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城市生物多样性事关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从20世纪城市发展的问题出发,论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提出城市的绿色结构模式,进而提出21世纪我国城市发展的若干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色空间是承载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以其为基 础构建生境网络有助于整合破碎绿地斑块,促进物种交流与迁 徙,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现有生境网络构建过程中存 在依赖单一模型、忽略区域实际物种情况、网络构建的工作路 径尚未统一、输出成果难以与上位规划衔接并在规划层面进行 实践应用等问题。在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工作内容与目标 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生境质量分析、地理探测器、最小累积阻 力模型等模型方法,识别区域生境源地和廊道,并在考虑区域 指示物种的基础上补充重要生境节点,构建面向生物多样性保 护的生境网络,系统优化了“源地识别-廊道模拟-节点提取- 网络构建”的网络构建方法;以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绿地系 统专项规划为目标,将生境网络构建结果通过红线比对、绿地 分类匹配等途径,从空间管控角度提出保护措施,实现与绿地 系统规划的有效衔接,构建统一规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工 作路径,以通城县为例验证工作路径的可行性,优化面向生物 多样性保护的生境网络构建方法,为县域绿地系统规划与生物 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颖  黄婷婷  胡骞  朱建宁 《中国园林》2022,38(3):106-111
社区公园是利用率最高的城市绿地类型之一,其生物多样性水平与居民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作为生物迁移的踏脚石和城市生态网络的重要节点,其生物多样性水平的提升对整体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十分重要.以北京市4个小型社区公园为研究区域,以鸟类作为生物多样性指示类群,从公园生境结构和干扰控制两方面入手,探究基于鸟类多样性提升的社区公园空间...  相似文献   

6.
从城市生境恢复的角度阐释日本3种不同的城市绿化开拓性项目。1)大阪万博纪念公园项目旨在恢复大阪城市核心绿地的自然景观(自我维持的森林)。为实现此目标,除实施相应的植物种植计划和种植方法外,待修复后的植被冠层高度郁闭后,模拟自然干扰的林窗再生的适应性管理是提高其物种多样性的关键。2)梅小路公园的“生命之森”生境花园是第一例实施20余年动态监测的生境修复项目。研究发现生境中物种的迁入定居和灭绝趋势因物种类别而异。3)平安神宫庭园是在城市基底中的濒危物种庇护所(隔离保护地)。庭园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日本园林造园特征有关,“缩景”(微缩自然)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采用了适应性管理来替代自然干扰。最后,提出生境设计需充分考虑自然的3个属性:要素、格局与过程,其中过程属性是最具挑战的议题。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导向下的城镇发展建设,需要切实平衡人与自然的空间发展矛盾,应用多源数据分析和判断如何建设一个体系更健康、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的城市绿色空间体系,具有重要的规划探索和实践意义。选定目标鸟种,研究建立其潜在生境空间参数指标体系,运用多源数据分析潜在生境、廊道和踏脚石增设需求。构建以鸟类生境为代表的特定类型生境网络、指导城市绿色空间布局。随着多源数据获取成本的逐步降低和物种类群生境参数的逐步深化发展,该方法在研究城市生境网络构建和绿色空间布局上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论《城市生物多样性规划》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内容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城市生物多样性规划》编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是动植物本底资料缺乏、涉及学科门类多、编制要求不够具体等,并对规划编制的实际操作提出了相应建议。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部分除科学配置观赏性植物种类外,应合理配置观果、观花种类,为各类动物提供食物;动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应以构建保护各类动物的栖息地为编制重点,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证。本文以相关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广州市海珠生态城的生态恢复实际,并结合海珠生态城"以万亩果林湿地为核心,打造具有岭南水乡魅力的花城、水城、绿城特色生态城市样板区"的总体定位,提出了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恢复目标和规划思路,并重点围绕湿地生境分区、栖息地修复、水环境改善、恢复物种筛选、区域生物多样性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海珠生态城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对海绵生境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还较为欠缺,有蓄水功能的塘类海绵生境可作为鸟类觅食及栖息之地。为了探究塘类海绵生境的鸟类特征,以及生境中的设计与环境因子是如何影响鸟类群落多样性特征的,对重庆悦来会展城的干塘与湿塘进行调查,采集生境中的鸟类、植被、面积特征与环境干扰特征数据。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明确鸟类群落组成特征,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塘类海绵生境特征因子对鸟类群落多样性特征的影响。经过四季监测实地调研,总共观测到64种鸟类,可划分为4种鸟类集团,整体鸟类群落多样性特征受到生境面积、蓄水层面积、乔木多样性、灌木多样性、乔木胸径、乔木盖度、噪声、距林地距离和距非绿地建设用地距离的显著影响。通过合理的设计策略可以提升塘类海绵生境鸟类多样性特征。本研究对于探索城市绿地小微生境的生物多样性效益,促进海绵城市精细化营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影响了城市绿色空间的生境质量,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威胁。构建城市范围内的多物种综合生境网络能够整合现有的城市绿色空间格局,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育。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面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绿色空间发展提出了基于In VEST-MCR复合模型的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格局构建方法体系:即以生境类型为导向选取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焦点物种,通过大数据选取焦点物种的栖息源地,基于In 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选取潜在栖息地(汇)并生成生境网络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丰台区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研究结果明确了丰台区的生境质量现状与未来生境网络发展脉络,为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构建提供了新方法,为丰台区绿地空间格局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2.
杨寓棋   《风景园林》2022,29(1):34-48
由于景观起源、物理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在南北半球,学术界对城市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生态设计方法的相互作用有着不同的理解。数千年来,澳大利亚本土植物群落在这片大陆繁衍生息,形成了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独特景观。植物园融合自然和人造元素,具有科研和保育功能,其设计与规划反映了科学知识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也为研究不同社会群体在过去如何利用和重视植物提供了的独特视角,植物园的生态设计方法反映了重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新愿景。以澳大利亚为例,研究并回顾了植物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益处,讨论了为展示生物多样性植物园设计重点的变化,分析了澳大利亚植物园的设计历史、澳大利亚本土生物多样性以及以生物多样性为重点的设计解决方案。为了解澳大利亚当地生物多样性和制定植物园示范保护与策略提供研究框架,为重新思考和加强植物园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达良俊 《中国园林》2021,37(5):20-24
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丧失及其引发的都市病,以更好地促进城市本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依据生态建设应具有生命观、动态观、系统观的都市生态哲学观,提出了城市近自然生命地标的构建理念,即营造以乡土植物及土著动物为主体的近自然型“地标性”生物群落,使其成为能够表征城市区域特征的生命新地标.并以此理念为指导,在上海浦东新区高...  相似文献   

14.
提出以城市绿色空间为载体,选取不同生境类型、对城市化适应能力不同的物种为目标物种,结合物种观测数据和InVEST模型生境质量评估模块进行生境源地的识别及成本面信息的提取,应用最小成本路径综合模拟出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的方法。以南京为例,选取了9种鸟类作为目标物种,分析了其现状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结构。结果表明,迁移能力和城市化适应能力对物种分布的范围和生境类型的广泛程度影响较大。现状网络对城市化适应能力强或迁移能力强的物种较友好,对城市化适应能力差且迁移能力弱的物种有严重不良影响。对于综合的网络,中部的核心区多但被建设区割裂,北部的核心区少而分散,南部的核心区少但联系紧密,三部分的主要连通性结构为滁河、溧水河、秦淮河、秦淮新河和较连续的山林地或水库坑塘。此外,在半自然生境斑块内也生成了许多分散路径,部分联系紧密的斑块形成了组团结构。最后,根据以上结果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湿地公园具有与湿地类似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对城市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不同地区的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研究,包括不同气候类型、使用年份和面积大小等不同方面,并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特别是鸟类栖息地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类分析。通过文献研究、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探索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标体系的基本组成及其相关性。本文写作目的是建立适当的城市湿地公园栖息地评估标准,支持生态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6.
刘晖  许博文  陈宇 《风景园林》2020,27(4):36-41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贡献,其效能依赖于城市绿色空间中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以城市"生境+植物群落"模式的景观建构互适性内在机制作为关键科学问题,强调在生态学介入城市规划设计的空间尺度匹配关系中,小尺度绿地生境及网络的系统性和可实践性的生态价值。通过课题组在西北半干旱区城市场地生境营造与地被植物群落设计的实验性研究及街区单元生境网络格局建构的探索,提出城市生境及其植物群落景观建构研究的3个核心问题,即生态学与建筑类学科之间研究与设计变量的转换、理论与实践转化的实验性研究方法和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