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结合陕西首座110 k V新一代智能陂西变电站工程实际,梳理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特征,研究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中电气一次、二次系统的主要技术方案,为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示范及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天津高新园110 kV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试点建设,介绍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站域保护概念及其内容,研究分析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站域保护调试方法和关键技术,并给出了相关调试建议,为今后站域保护调试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整体设计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框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外部运行管理需求和内部自身发展需求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目标与功能特点,制定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总体架构和技术路线,并论述了智能变电站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工程设计与施工工艺和标准制定与运维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课题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电网运行数据的采集源头和命令执行单元,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科学技术进步都为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顶层设计进行研究,提出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目标与功能特点,制定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总体架构和技术路线,并论述了智能变电站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电力简讯     
《华东电力》2012,(8):1291+1302+1306+1369+1391+1403+1426+1437+1451+1457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研讨会在京召开2012年7月24日,国家电网公司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概念设计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对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提出的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概念设计方案、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研究背景、发展方向、与常规变电站的区别以及智能变电站与智能电网的关系。根据目前智能变电站建设情况,分析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研究与建设必要性,对未来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设计理念、建设目标以及功能特点,介绍了隔离断路器、站域保护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分析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在减少变电站用地、缩短施工周期、减少运维成本、提高电网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8.
《电力建设》2013,(6):2
<正>2012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打造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及其产业生态系统的规划正式出台,同年2月,由国网公司科技部牵头,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顶层设计工作迅速启动,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全程承担了这一历史性课题。开展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继特高压技术之后的又一项革命性技术创新,是变电站建设与发展的重大转折点。早在2009年5月,国网公司就已经启动了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建设,提出"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  相似文献   

9.
变电站是电网能源输送的枢纽,变电站的智能化直接影响整个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变电站智能化,是加强电网可靠供电能力的重要举措,并可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结合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业务特点,对物联网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等进行了介绍,详细阐述了物联网及可视化技术在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最后对相关技术在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及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智能变电站与常规站二次系统的结构特点,分析探讨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调试中相关的几个问题,并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电力信息化》2013,(8):98-98
2013年8月9日至10日,上海电网首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110 kV叶塘变电站1号和2号主变先后安装到位,这标志着该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全面展开,为全站12月中旬投入运行奠定了基础。110 kV叶塘变电站工程位于奉贤大叶公路南、沪杭公路东,建筑面积近2 000 m2,是国家电网公司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示范工程试点项目之一。与普通智能变电站相比,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以"集成化智能设备与一体化业务系统"为主要特征,采用一体化设备、一体化网络、一体化系统技术构架,实现专业设计向整体集成设计的转变,一次设备智能  相似文献   

12.
指出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不同,阐释了智能变电站集成测试的含义、内容及对象,说明第三方完成智能变电站集成测试的必要性,特别指出智能变电站集成测试与变电站现场调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按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系统高度集成、结构布局合理、装备先进适用、经济节能环保、支撑调控一体"的指导思想,结合重庆大石220kV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试范工程的特点,在设备集成技术和优化布置方案方面开展研究,明确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中一、二次设备的设计原则,提出采用隔离式断路器、气体绝缘开关柜、气体绝缘母线、层次化保护控制系统、集装箱式设备的设备选择方案,给出大石变电站主接线及总平面优化设计方案,同时对站内采用高度集成化的设备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重庆大石220 kV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按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系统高度集成、结构布局合理、装备先进适用、经济节能环保、支撑调控一体”的指导思想,结合重庆大石220 kV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试范工程的特点,在设备集成技术和优化布置方案方面开展研究,明确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中一、二次设备的设计原则,提出采用隔离式断路器、气体绝缘开关柜、气体绝缘母线、层次化保护控制系统、集装箱式设备的设备选择方案,给出大石变电站主接线及总平面优化设计方案,同时对站内采用高度集成化的设备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比和讨论智能变电站与常规综自变电站在二次技术上的区别,分析造成智能变电站在调试流程、项目等多个环节产生差别的原因,介绍智能变电站调试流程、调试方法和工具,并简述智能变电站调试中的难点、重点。  相似文献   

16.
《电力信息化》2013,(7):33-33
2013年7月12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研究和关键设备研制工作已按计划完成了全部关键设备的研制、检测和全站各专业的系统联调,工作重点转向设备制造、工程集成调试和现场调试,标志着此项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2012年9月以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解决大量专业间的技术衔接问题,研究确定了2013年示范工程的技术实施方案,研究编写了关键设备技术条件、全站信息流方案、检测与调试规范等各类技术文件40余份,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是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总结与提升,电能计量系统作为变电站业务功能的一部分,必须适应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要求,数字化计量系统以其数字化、易于信息共享、硬件共享的特征成为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必然选择。文中首次完整提出了数字化电能计量系统的概念与构成,在介绍早期智能变电站计量系统组成与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数字化计量系统配置方案与计量设备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8.
张扬  金振文 《国家电网》2014,(5):102-103
国网天津电科院着眼于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长期运维需求,在设备自身和系统融合上试错挑错,努力构建一体化调试流程,为今后智能变电站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展开综述。首先描述智能变电站的现状;介绍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定义,逐项分析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重要技术特征,包括一次电气方面主接线优化和新型隔离断路器应用、二次设备的层次化保护控制系统、模块化二次设备、一二次设备集成等;最后对上述技术特征和其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小结,认为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是在原有智能变电站技术基础上的提升,但其应用技术的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对技术人员在吸收新技术方面提出了相应要求。  相似文献   

20.
智能化设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的应用,推进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结构和形态均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以此为契机,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站域保护控制系统在系统性、自适应性和智能化方面进行创新,充分利用智能变电站信息共享标准化的优势,实现后备保护、失灵保护、简易母线保护、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和过负荷联切等功能的集成优化。分析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站域保护控制系统功能需求,提出了软硬件平台实现方案。通过重庆220 k V大石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实践,证实了所述技术的有效性和先进性。研究对于创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