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Al—12.5Ti混合粉的机械合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方法,观察了Al-12.5Ti混合粉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粒度、形貌、显微结构及相的变化.机械合金化扩展了Ti在Al中的固溶度,最终形成了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经真空退火后,Al基体上析出Al3Ti相.  相似文献   

2.
机械合金化制备Mg-Cu非晶合金粉末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RD和TEM研究了MgCu2和Mg58Cu42混合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Mg、Cu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是互溶的,机械合金化可以大大提高它们之间的固溶度;球磨过程中,Mg原子逐步溶入Cu基体中,形成Mg在Cu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固溶体的变形能量积聚到很大时,发生固溶体晶体结构的失稳,最后形成非晶态合金。在相同的球料比的条件下,提高球磨转速,可以大大促进非晶化的形成过程,缩短非晶形成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Cu基合金体系机械驱动下的非晶转变。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负混合热焓的Cu-Zr和具有正混合热焓的Cu-Ta体系的混合粉末以及没有化学驱动的金属间化合物Cu10Zr7都能通过高能球磨方法实现非晶化转变。球磨过程中的机械储能是非晶化的主要驱动力。原子径向分布函数和核磁共振的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是一个原子尺度合金化过程,形成的非晶在结构上与急冷技术得到的非晶合金是相同是。  相似文献   

4.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Ni-Si-C系的非晶态合金粉末,在球磨过程中对合金粉末进行取样,用XRD和DTA对不同球磨时间的Fe40Ni40Si5C15混合粉末进行了分析,发现合金粉末在球磨40 h开始部分非晶化,随球磨时间的增大晶粒尺寸减小。研究结果表明:在Fe-Ni-Si合金中加入C,可促进其形成非晶。通过机械合金化法,通过控制合理的球磨时间,在球磨70 h成功获得了Fe40Ni40Si5C15非晶粉末。  相似文献   

5.
6.
将W80Cu20(n(W):n(Cu)=4:1)混合粉末在QM-BP式行星式高能球磨机中球磨进行机械合金化,研究了不同球磨时间对W-Cu混合粉末组织的影响.采用XRD和SEM对不同球磨时间的粉末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混合粉末产生合金化效果不断增强,Cu固溶于W中,并且晶粒尺寸得到一定的细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3Ti/Si/2C单质粉体为原料,进行机械合金化,以合成Ti3SiC2粉体。研究了Al和过量Si对机械合金化合成Ti3SiC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单质混合粉体,会诱发自蔓延反应。反应后产生大量坚硬的颗粒状产物。机械合金化3Ti/Si/2C粉体,会产生组成相为TiC、Ti3SiC2、TiSi2和Ti5Si3的粉体与颗粒产物。添过量Si并不会促进机械合金化反应合成Ti3SiC2。添适量Al可消除硅化物,明显促进反应合成Ti3SiC2。采用3Ti/Si/2C/0.15Al粉体作原料时,颗粒产物中Ti3SiC2含量最高,为92.8wt%;而采用3Ti/Si/2C/0.20Al粉体作原料时,粉体产物中Ti3SiC2含量最高,为61.9wt%。  相似文献   

8.
使用行星式球磨机,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Ti60Zr15Ni15Cu10储氢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示差扫描量热计DSC分析了球磨粉末的物相、晶粒尺寸的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分析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粉末的形貌和成分;并对球磨粉末进行了P-C-T曲线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粉末晶粒尺寸随球磨时间增加不断减小.球磨120 h粉末含有大量非晶相.粉末颗粒中有明显的冷焊合层状结构.随球磨时间增加,层状结构的层厚不断减小,颗粒中的元素分布趋于均匀,合金化过程中的冷焊合和断裂作用逐渐趋于平衡.合金的最大吸氢量物质的量为1.63%,纳米结构粉末的吸氢量高于非晶结构粉末.  相似文献   

9.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出Fe_(60)Ni_(20)C_(20)非晶态合金粉末,研究了不同的球磨时间(t=0h,20h,40h,80h,100h)样品的微结构和磁性能。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在球磨过程中样品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当t=20h时,样品从晶态部分转化为非晶态,实现了αFe(体心立方结构)向γFe(面心立方结构)的转变,同时有新相Fe3C的生成。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样品的晶粒尺寸从37.17nm减少到2.69nm。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在球磨初期矫顽力增加,球磨20h样品部分非晶后矫顽力持续降低,当t=100h时样品矫顽力最小,软磁性能最好,材料由硬磁性向软磁性转变。本文针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氢化钛—铝混合粉机械合金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EM,XRD,DTA方法研究了氢化钛与铝的混合粉在搅拌球磨过程中粉末的形貌和物相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球磨48h后出现非晶化,氢化钛可以降低球磨初始阶段的过分冷焊现象,在搅拌球磨过程中氢化钛发生脱氢反应,脱氢后的Ti易与球磨气氛中残余氮气形成氮化物。  相似文献   

11.
具有巨磁热效应的材料GdSiGe系合金的发现,为室温磁制冷的实用化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由于GdSiGe系合金在外场强度3T以下及30—300K的温度范围内都具有巨磁热效应,这样可以利用NdFeB等永磁体产生的外磁场作为制冷循环的外场,而不必用价格昂贵的超导磁场,使室温磁制冷实现及实用化成为可能。而GdSiGe系合金材料主要是利用熔炼法制备,这样将带来复杂的复合化工艺;利用机械合金化制备可减少复合化工艺,并提高磁性能。论文主要探讨机械合金化的优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在室温下大批量地制备了晶粒尺度为7.6 nm的纯粹的二元钛-锆纳米合金,合金的生成经历了塑性变形、颗粒细化、粒子植入、原子扩散和渗透等阶段,其中钛的超前塑性变形为锆粒子的植入、扩散和渗透提供了良好的反应基体和充分条件,没有钛预先足够的塑性变形,就不可能有任何新的产物生成。另一方面,锆粒子向钛基体植入为合金的生成提供了必要条件,但是,如果锆晶粒没有足够的细化,就不会有锆粒子植入钛基体中。该文为同族的而且具有完全固溶性的金属的机械合金化开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碳含量的铜-碳混合粉末在机械合金化(MA)过程中组织形态特征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的宽度和强度均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宽和降低,这是晶粒细化和晶格畸变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机械合金化的进行,粉末的晶粒度逐渐减小,而晶格常数和畸变则不断增加。不同碳含量的铜-碳混合粉末经过24 h高能球磨后均可形成纳米级的铜基过饱和固溶体。机械合金化导致复合粉末晶粒的细化、晶界、亚晶界以及位错等晶体缺陷密度的增加是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出Fe—Co—C系的非晶态合金粉末。在球磨过程对合金粉末进行取样,通过X射线衍射的分析,发现合金粉末在球磨15~20h后开始部分非晶化,随球磨时间的增加晶粒尺寸减小。研究结果表明:在Fe—Co合金中加入C可促使其形成非晶;在一定的机械合金化条件下可获得Fe40Co40C20和Fe60Co20C20的非晶粉末,在球磨过程中,通过控制合理的球磨时间,可制备一系列晶粒尺寸的非晶材料。  相似文献   

15.
机械合金化时间对FeSiAlCr合金微粉电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析纯Fe、Si、Al、Cr粉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FeSiAlCr合金微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研究了球磨后微粉的形貌、相结构及电磁参数,计算了微粉的微波反射率.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球磨时间为80 h时制备得到的FeSiAlCr合金微粉呈细片状,颗粒尺寸约为3umn左右...  相似文献   

16.
利用QM1SP型行星式球磨机和X射线衍射仪,对含有大体积分数(20vol%)ZrO2粒子的Mo、Si元素粉末混合物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MoSi2/ZrO2超微复合粉末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混合粉末机械研磨至115h后,可形成以六方βMoSi2晶相为主的超微混合粉末;对该粉末进行热处理后,混合粉末中除了四方αMoSi2和ZrO2晶相外,还有较多的Mo5Si3相存在。  相似文献   

17.
钢在离子渗金属过程中的碳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钢在双辉离子渗金属过程中碳迁移的基本规律,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进行了离子渗金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渗入碳化物形成元素时,在渗层前沿形成脱碳层;双辉离子渗金属中的强脱碳现象是表面溅射和渗入碳化物形成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脱碳层深度随阴极电压的增加、加热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加深;脱碳层具有等轴晶和柱状晶2种显微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