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某福利院迁建项目儿童住区工程为例,根据地勘报告,依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建筑物分类属丙类建筑,需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其地基处理采用灰土挤密桩消除桩长范围内的全部湿陷土,在桩顶与基础之间换填0.5 m厚的三七灰土垫层。灰土挤密桩施工过程中,对附近居民房屋造成震动,需改变原地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正>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的设计措施一般有以下三种: 1.地基处理措施有两类情况,一类是增加地基土的密度,以消除其湿陷性,如重锤夯实,土或灰土垫层,土或灰土桩挤密地基,预浸水等;再一类是采用深基础,各  相似文献   

3.
张炯 《建筑工人》2001,(3):12-13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消除黄土的湿陷性,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对这些处理方法应当因地制宜,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合理采用。一、土或灰土垫层土或灰土垫层一般适用于消除1~3 m厚土层的湿陷性。试验研究表明:在附加压力作用下,土层浸水后的最大湿陷变形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试验研究成果,阐述了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设置土(或灰土)垫层的作用。土(或灰土)垫层地基与同一场地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相比,压缩性降低,承栽力和变形模量提高,湿陷变形显著减小或消除。  相似文献   

5.
许伟 《山西建筑》2014,(31):168-169
介绍了黄土的特性,分析了水、水压力、土压力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对灰土或素土垫层、重锤夯实及强夯法、石灰土或二灰挤密桩等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给出了湿陷性黄土的边坡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涵洞因地基处理不当导致的病害、沉降变形过大等问题,本文以青海东部黄土地区民和至小峡一级公路的两座涵洞为工程实例,分别采用2.5倍和3.0倍桩径桩间距的灰土挤密桩对两座涵洞进行地基处理,基于此对其实际效果和地基沉降变形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灰土挤密桩处理后,涵洞基底8 m深度内的土体湿陷系数从地基处理前的0.03~0.065减小至0.015内,基底6 m深度范围内的土体压缩模量从处理前的均值10 MPa提高到15~21.5 MPa。相对于3.0倍桩径桩间距的灰土挤密桩,2.5倍桩径桩间距的灰土挤密桩对桩间土湿陷系数的减小值略大0.003~0.005,对桩间土压缩模量的增加值略大1.5~4.5 MPa。说明不同桩间距的灰土挤密桩都能有效消除或减弱湿陷性黄土地区涵洞地基湿陷变形,桩间距越小、对消除或减弱土体湿陷性的效果越明显,对控制涵洞沉降变形更有利。经过1年后,分别采用2.5倍桩径和3.0倍桩径桩间距的灰土挤密桩处理后涵洞沉降量为40.6 mm和45.3 mm。涵洞基底土压力随施工阶段的变化呈先增大后逐渐保持平稳发展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涵洞受力状态与其沉降变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经常采用土垫层法处理地基.当建筑场地受到限制,土垫层的平面处理范围不够时,采用本文提出的密布灰土桩弥补平面处理范围的不足,加强地基侧面的隔水作用,以保护整个建筑物范围内下部未经处理的湿陷性黄土不受水浸湿,达到了地基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灰土桩挤密地基的桩土应力比及承载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灰土桩挤密地基的桩土应力比及承载力探讨刘三仓,韩思珍(西北电力设计院,西安,710032)(西安广播电视大学,710054)1问题的提出我国中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的黄土地层多具湿陷性或自重温陷性。在这类地基上建造建筑物,需对地基做不同程度的处理,以消除湿...  相似文献   

9.
灰土和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从兴  铁生年 《建筑技术》2009,40(3):221-224
通过灰土和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作用原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分析了灰土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检测情况,提出了土挤密桩成孔时施工方法及技术应用,阐述土挤密桩在处理厚度较大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冯立平 《特种结构》2006,23(2):97-99
本文针对地处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某工程因地基基础局部浸水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地面及墙体严重开裂并影响正常使用的湿陷事故,讨论了灰土挤密桩的加固机理及作用,合理恰当地应用灰土挤密桩对该事故进行了处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加固效果,表明用灰土挤密桩处理已有建筑物地基局部湿陷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贾万录 《山西建筑》2007,33(27):124-125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选择的重要性,探讨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提出了土垫层法、灰土挤密桩法、强夯法等地基处理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2.
对某工程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进行了浸水试验,并对试验结果分析得知,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剩余湿陷量及自重湿陷量测试值较计算值小,说明用GB 50025-2018《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计算灰土桩复合地基的剩余湿量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3.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增光 《山西建筑》2001,27(3):39-40
整片土垫层法是常用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但由于场地受限,采用密布灰土桩辅助垫层法来弥补整片土垫层平面处理范围的不足,通过工程实例证明,此处理方法工艺简单,处理效果好,机械作业工期短,该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因此说密布灰土桩辅助垫层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东方机械厂表面车间建于湿陷性严重的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该项工程地基土湿陷性级别及建筑物湿陷设防类别均较高,故地基必须进行处理。该项工程采用了灰土桩挤密地基方案,挤密处理后,经过12昼夜浸水载荷试验,地基总沉降量由处理前的42.045cm下降到2.075cm,减少了95%,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在铁路工程中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措施。根据的黄土湿陷性特点,分析判定湿陷等级和处理深度,总结归纳了本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实用方法:换填灰土垫层法、表面重夯法、冲击碾压法、强夯法、灰土挤密桩以及孔内深层强夯法,论述对比各方法的加固机理、适用的情况以及优缺点,可对类似工区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各个环节介绍了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并对湿陷性黄土的概念和湿陷机理做了阐述,同时提出了利用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的策略和方法,以供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耀朴 《中华民居》2012,(12):96-9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筑业发展愈加迅速,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工艺方法及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地基所处的强湿陷性黄土,对地基稳定性构成很大威胁,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既节约成本又能确保湿陷性消除,灰土挤密桩无疑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它不仅可以有效消除湿陷,而且成本低,对周围建筑物造成的安全影响小。本文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灰土挤密桩处理的原理、功效、质量控制、异常处理等介绍,以推广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明确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地基处理的目的,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所有方法,通过详细勘察确定湿陷的类型及湿陷等级,在太原地区分布着大片湿陷性黄土,所以经常会用到湿陷性黄土的一些处理方法,通过某一工程实例将经常用的灰土挤密桩消除湿陷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进行分析。湿陷性黄土属于特殊性岩土,如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勘察期间必须查明其工程特征,确定最佳的地基处理措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王林国 《山西建筑》2012,(32):85-87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灰土垫层换填法和夯实水泥土桩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方法,并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综合确定本工程选用夯实水泥土桩法进行地基处理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土工基础》2017,(6):685-689
基于对宁夏东部地区某工程场地夯实处理后的地基进行详细的勘察与检测,分别采用室内土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堆载试验的方法,对黄土地基的夯实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对可能引起场区内地基沉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经过强夯处理的黄土地基密实度高,压缩性低,强夯面以下的表层黄土状粉土的湿陷性已基本消除,地基土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强夯法对宁东地区黄土地基的适用性较高;(2)对于地基表层存在黄土状填土的地基,在基础施工期前应在地表设置一定厚度的灰土垫层,以消除不均匀浸水时产生轻微的沉降差,且宜选用底部碎石土层作为天然地基基础的持力层;(3)填土的固结沉降、湿陷以及遇水软化现象均会导致黄土地基的沉陷,其本质原因是黄土地基原有结构产生了破坏。研究成果对宁东地区黄土地基的设计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