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主要从当前冶金固废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冶炼厂对冶金固废的处理与应用和冶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整体发展趋势这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共同解决冶金固废的资源再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3.
柳旭泰 《山西冶金》2024,(1):173-174+209
钢铁工业是撑起现代工业的脊梁,钢铁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粮食。钢铁冶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除尘灰,而除尘灰是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固体废弃物,但其中含有大量的铁、碳元素,可作为冶金原料使用。鉴于此,某钢厂将钢铁固废作为原料、利用回转窑焙烧脱锌加工成产品,再将该产品作为冷却剂,代替炼钢原使用的铁矿石或烧结矿进行降温冷却。该新型冷却剂产品使用量大,使用效果与烧结矿无明显差别,同时降低了废弃物排放量,实现了变废为宝及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铁合金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铁合金行业工艺装备水平有所提高,节能降本技术取得明显进步,但仍面临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环保压力加大等问题。文章在总结我国铁合金行业生产运营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基础上,重点梳理铁合金行业固废利用情况,并提出铁合金行业及其固废高效利用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国内外湿法处理含砷固废的方法,并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总体来说,湿法处理含砷固废主要分为2个阶段:浸出和砷的最终处置.根据浸出体系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热水浸出、酸性浸出、碱性浸出及无机盐浸出,其中碱性浸出对原料适用性强,且对砷具有高选择性,目前是研究的热点.根据砷的最终处置可分为砷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2大类,由于砷及其化合物的高毒害性,大大的限制了其相关产品的使用,因此,国内外企业目前主要是将其无害化处理后进行堆存或填埋.  相似文献   

6.
系统梳理了我国铝工业大宗固危废赤泥、铝灰、电解槽大修渣、阳极炭渣的产排情况及对环境的危害,总结了当前各种固危废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发和工业化应用的现状,剖析了当前固危废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我国铝工业固危废安全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罗茂林 《山西冶金》2022,(9):90-91+207
采用钒钛磁铁矿的钢铁生产企业,其产生的钢渣为一般工业固废,其中仍含有大量的钒尚未得到有效利用。针对含钒钢渣固废亟待处理的问题,采用矿热炉处理含钒钢渣固废,生产含钒生铁,变废为宝。实践表明,钒回收率可达85%以上,可生产含钒3.0%~3.5%的含钒生铁,实现了含钒钢渣固废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8.
张俊  戴晓天  严定鎏 《钢铁》2016,51(8):76-80
 为了更好地利用冶金含铁固废,探索了适合处理大渣量含铁原料的煤粉燃烧熔分工艺。热平衡计算显示,理论上热风-热煤燃烧工艺具有优势,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基于热风-热煤燃烧的熔分新工艺,并在实验室条件下探讨了该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燃烧氧碳比低于1.0时,铁的收得率高于94%,且球团中固定碳质量分数越高时铁的收得率越高;对比传统喷煤燃烧熔分工艺,热风-热煤燃烧熔分工艺在保证还原性气氛的同时,提高了球团的熔化效率,在处理大渣量含铁冶金固废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刘胜涛  王凯  朱利 《中国冶金》2018,28(11):73-88
主要论述了在大力推广钢铁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首秦对厂内资源类固废回收利用的探索和实践。除小部分固废可直接回吃外,首秦通过厂内自建加工线进行加工回吃,实现了大部分固废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自消纳率,为企业创效的同时,也为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2013年以来资源类固废回吃比例达到72%,比2012年提高2.3%。高炉渣通过自建水渣超细磨工艺实现年产水渣微粉约60万t。钢渣通过自建钢渣处理生产线,对渣钢进行干磨深加工,精选出水磨豆钢及钢渣水磨粉两种产品分别返回炼钢和烧结回收利用。烧结和高炉无法自回收利用的烧结机头三电厂除尘灰、高炉布袋灰与炼钢OG泥、氧化铁皮等固废配加一定燃料和皂土烧成红泥砖,烧成砖后破碎成一定粒度,返回炼钢作为冷却剂使用,破碎后的粉末返回烧结使用,后期该工艺改? AЫ豪涔糖蛲殴ひ眨档图庸し?0元/t。  相似文献   

10.
目前锑火法冶金主要采用传统鼓风炉和反射炉技术,冶炼过程产生大量冶金固废,如熔炼渣、砷碱渣、除铅渣,其危害性大,难以资源化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制约锑冶炼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文中溯源了锑冶金固废产生途径,分析了固废处理工艺现状:熔炼渣堆存量大,烟化处理能耗高,分离效果不理想;砷碱渣以湿法处理为主,浸出实现锑、砷分离,含砷浸出液固化处理后堆存或填埋;除铅渣火法处理工艺铅、锑元素分离不彻底,未实现对磷酸盐的回收,湿法处理工艺流程长,工业化应用较少。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锑绿色冶金与固废资源化新方法,实现锑清洁高效提取及冶金固废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回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数据监测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生产系统信息化进程、设备核心零部件四个方面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冶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以此提出我国冶金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基本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冶金工业是我国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贯穿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从建国初期的大炼钢铁到改革开放后的冶金工业园区的建立,都能看出我国经济发展对于钢铁冶金的依赖和重视。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加强对新时期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运行现状的分析,明确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对于促进我国冶金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应结合社会发展其实分析我国冶金工业在未来的发展态势,以此为基础开展工业生产,更有利于我国冶金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述我国矿山固体废物的来源及危害,着重介绍矿山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几种途径,并分析了矿山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硅系铁合金生产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为电炉生产过程产生的烟气中的烟尘,排放到大气中严重地污染环境。如何将这些排放的污染物回收并加以利用,是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课题。本文从硅系铁合金生产及其电炉废气物的产出概况,“电炉烟气”治理现状等方面有力地说明了强化电炉烟气净化与回收设施的实施力度的意义,论述了了制定“硅系电炉烟气净化回收技术规范”对强化环保及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具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华菱湘钢冶金固体废物冶金渣、冶金尘泥等的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利用方法.重点探讨了转炉钢渣采用红渣倾翻打水自淬预处理及机械加工处理生产渣钢工艺,和转炉钢渣用于水泥及烧结矿生产的研究.提出了冶金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回收利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焦炉煤气综合利用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实际利用的技术方法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我国分析仪器的发展,推动冶金分析领域定量检测技术的进步,文章以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在国内的展示成果为依托,选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等基础定量检测仪器为主要分析对象,归纳总结了这些仪器的发展过程、基本原理和主要结构。从分析检测人员的视角,讨论了该检测仪器的优势特点及应用效果;展望了定量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以定量检测仪器为基础的新型高端科学仪器的发展前景。又以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辉光放电质谱(GD-MS)、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EPMA)等拓展联用检测仪器为例,介绍了设备的主要特点及应用,最终总结出LA-ICP-MS为固体样品中微量元素分析的常用技术,GD-MS技术是痕量元素分析的重要手段,EPMA技术因具有与其他仪器结合包容性高的优点,虽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已成为通用的分析手段。而我国定量分析检测技术正朝着现场化、专用化及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我国分析仪器的发展,推动冶金分析领域定量检测技术的进步,文章以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在国内的展示成果为依托,选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等基础定量检测仪器为主要分析对象,归纳总结了这些仪器的发展过程、基本原理和主要结构。从分析检测人员的视角,讨论了该检测仪器的优势特点及应用效果;展望了定量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以定量检测仪器为基础的新型高端科学仪器的发展前景。又以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辉光放电质谱(GD-MS)、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EPMA)等拓展联用检测仪器为例,介绍了设备的主要特点及应用,最终总结出LA-ICP-MS为固体样品中微量元素分析的常用技术,GD-MS技术是痕量元素分析的重要手段,EPMA技术因具有与其他仪器结合包容性高的优点,虽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已成为通用的分析手段。而我国定量分析检测技术正朝着现场化、专用化及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近期铜冶炼厂的改扩建过程中,各厂都在努力追求技术进步,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也纷纷进入我国。在铜熔炼、吹炼、火法精炼、冶炼烟气制酸和电解精炼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有些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我国铜冶炼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差距,依然需要不断跟踪世界炼铜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铜冶炼工业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