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全面分析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及导热系数影响因素,采用两步法配置了以去离子水和乙二醇为基液的氧化铝纳米流体,并添加了不同种类的分散剂.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纳米流体吸光度值进行测试,并基于Hot Disk热物性分析仪测试其导热系数.结果表明:吸光度法可有效评价纳米流体稳定性,但需要考虑分散剂对基液吸光度值的影响.超声波振荡可破坏粒子团聚,且当超声时间为1h时纳米流体稳定性最佳.分散剂、粒子体积分数、温度、基液等因素均会影响纳米流体的导热性能.当温度为50益时,添加质量分数0.2%的PVP分散剂,体积分数为0.5%的氧化铝-水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提高约20%.纳米流体可有效提供工质导热系数,提升系统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2.
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热丝法测量了分别由氧化铝纳米粉体和碳纳米管加入到多种基体液体中制备成的系列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研究了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相对增加量(增加率)与固相体积含量、基体流体导热系数以及粉体种类的关系。结果表明,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增加率随固相体积含量的增加几乎呈线性增大,并随基体流体导热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条件下,含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增加率大于含氧化铝纳米粉体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增加率;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增加率远比现有理论(如H&C模型)预测值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碳纳米管表面羟基化及其纳米流体的导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强碱机械球磨技术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功能化。红外光谱和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碳纳米管表面已被羟基化;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已被截断短化。表面功能化并被截断短化的碳纳米管能够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得到的水基含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当碳纳米管体积分数为1.0%时,与水相比它的导热系数提高达17.5%。由于纳米粒子的润滑作用,在碳纳米管体积分数较低(Ф〈0.004)的情况下,含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的粘度要比基体流体水的粘度低;当碳纳米管的体积分数高于0.004时,含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粘度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高温冷却条件下,γ-Al2O3-PG90纳米流体作为冷却介质在一车用机油冷却器内的流动传热性能,采用三维k-ε湍流模型,应用块结构网格生成技巧,融合流固耦合研究方法和薄壳导热模型数值模拟了纳米流体的性能,进行了基液与纳米流体的性能对比计算,分析了纳米粒子体积分数对性能的影响,考察了纳米流体物性预测模型的普适性,并研究了将纳米流体视为单相流体进行性能分析的可行性,通过实验测试得到了性能数据.研究发现:与基液相比,纳米流体强化换热效果明显,流动阻力有所增加,随着纳米粒子体积分数的增加,传热性能提高,流动阻力增加,说明该物性预测模型不能普适,当纳米粒子体积分数大于3%时,将纳米流体视为单相流体的性能研究结果与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可能原因是单相流体流动无法反映较多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纳米颗粒团聚影响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但颗粒团聚对导热系数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晰.文中构建水基铜纳米流体模拟体系,采用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分析颗粒团聚行为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与机理.结果表明,铜颗粒发生团聚导致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升高.纳米流体体系中铜颗粒表面存在致密水分子吸附层,不同颗粒水吸附层间强吸引作用是颗粒相向运动与发生团聚的驱动力.通过分析影响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动能、势能及应力贡献项发现,颗粒发生团聚后颗粒势能绝对值增加,是引起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96-200
建立了测量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h的实验系统,在过渡湍流状态下测量了不同碳管含量、不同入口温度以及流速对其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及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改变了水内部的热传递过程,增大了水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相同Re下,随着碳管质量浓度的不断增加,碳管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相对基液水显著增加;随着碳管纳米流体入口温度的升高,对流换热系数逐渐增大,增幅变化跟碳管质量浓度有直接关系,例如当碳管质量浓度为0.8、1.0g·L~(-1)时,对流换热系数增幅先增大后减小,而碳管质量浓度达到1.2g·L~(-1)时,对流换热系数增幅加速增大;在碳管质量浓度一定的情况下,纳米流体的流速对h的影响程度比入口温度要大。 相似文献
7.
Fe3O4-水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纳米流体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测试了不同体积分数的Fe3O4-水纳米流体在雷诺数为3 000-10 000内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水中添加Fe3O4纳米粒子增大了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增加了液体的传热效果;影响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有纳米粒子的浓度及纳米粒子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8.
铂锡合金纳米流体导热系数与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二醇为基液和还原剂,四氯化锡、氯铂酸为氧化剂,采用微流控法合成了铂锡合金纳米流体,并添加了不同比例的聚乙烯吡咯酮(PVP)作为表面活性剂,分别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Hot Disk热物性分析仪测得纳米流体的吸光度值和导热系数,分析了反应温度及PVP的添加比对纳米流体的稳定性、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增长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近乎呈现线性增长,虽然稳定性略有下降,但影响不大.添加不同比例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改善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和导热性能,但存在最佳的添加比例.反应温度为200℃,添加PVP的量为Pt、Sn物质的量浓度和的4倍时制得的铂锡合金纳米流体在温度为60℃下的导热性能提高幅度最大,相比于乙二醇提高了约15.1%. 相似文献
9.
对低熔点石蜡(十六烷、十八烷)与高熔点石蜡(54#石蜡、62#石蜡)混合物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用以替代价格较高的十八烷,用于立式集热板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的蓄热系统中。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不同质量分数的混合石蜡的相变潜热及相变温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随着低熔点石蜡的加入,混合石蜡的相变温度在不断减小,相变潜热介于低熔点石蜡与高熔点石蜡之间;且混合后的石蜡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采用热针法对不同质量分数的混合石蜡固态体系、液态体系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混合之后石蜡的导热系数与低熔点石蜡相差不大,石蜡在固态时的导热系数要大于在液态时的导热系数。综合比较可知,混合石蜡可以满足储能需求,并能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0.
熔融盐是太阳能高温热发电技术中颇具前景的传热蓄热介质.其黏度、密度、比热容和导热系数与熔融盐的传热过程密切相关.利用函数误差理论,从各种传热条件下的经典换热公式出发,分别计算了对传热性能影响+10%和-10%时各热物性的误差值,并结合热物性数据的误差分析,确定了热物性数据对传热性能计算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喷射混凝土性能和配合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桥梁加固用混凝土要求强度高且需要垂直喷射的特点,介绍了喷射混凝土的性能,并对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喷射混凝土中掺入高性能复合外加剂,可显著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性能,适合桥梁等建筑结构物的修复和加固。 相似文献
12.
以实际工程建设为背景,基于不同种类集料、包含AGS在内的不同水泥品种、不同水泥掺量对于水泥稳定基层的强度进行了试验,验证了它们的工程可行性。利用正交试验分析了前述不同因素的影响大小,为配合比设计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依据试验结果提供了建议配合比,该配合比在工程中的应用表明其各项指标优良。 相似文献
13.
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既要注重建设工程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又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要求.通过设计制作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分析粉煤灰单掺量、粉煤灰和矿渣复掺量、水胶比和胶结料用量等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与矿渣复掺比例为3:2和粉煤灰单掺量达到36%时,新拌... 相似文献
14.
用湿排粉煤灰、水泥、骨料等材料,适当加入外加剂和激发剂以激发粉煤灰的活性,采用模压成型,自然养护制成双免粉煤灰砖,测定粉煤灰砖的抗压强度等各项指标.通过调整粉煤灰砖各材料的掺量,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共进行了9组计81个不同配合比的试件和试块的物理和力学性能试验,通过实验,找出了各种材料配合比与粉煤灰砖抗压强度的关系,得到了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目前粘土砖的模压成型、自然养护的粉煤灰砖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5.
纤维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和车辙试验仪对聚丙烯腈纤维,聚酯纤维与木质素纤维等不同类型纤维沥青胶浆及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研究,分析了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纤维显著提高了沥青胶浆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且较低温度时纤维改善效果优于较高温度时;纤维类型与纤维用量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建议根据不同类型纤维的动稳定度与纤维用量关系曲线确定该类纤维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离析程度混合料的级配及沥青含量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表明,离析在一定范围内对混合料的性质没有太大影响,当离析超过一定限度时,混合料质量恶化。离析对路面空隙率有直接影响,当空隙率超过一定限度时,对路用性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吉化污水厂水解酸化池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大体积、早强、缓凝、泵送等技术问题,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水泥,粉煤灰和各种外加剂的性能,并应用"双掺"技术,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确定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最后从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品质入手,配合施工中各环节混凝土质量控制,以及加强混凝土"外保内散"的保养措施,确保施工质量,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研究Duroflex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材料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抗车辙剂掺量下AC-20C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进行试验,并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材料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掺加Duroflex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CF40,CF50,CF60混杂纤维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体积分数和聚丙烯纤维掺量对不同强度混杂纤维混凝土拌合物的影响.试验中,钢纤维体积分数为0.0%,0.5%,1.0%,1.5%,2.0%,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0,0.6,0.9,1.2 kg/m3,并考虑包裹钢纤维的水泥浆厚度为1.0 mm.结果表明:CF40,CF50混杂纤维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呈现出随钢纤维体积分数增大而降低的变化规律,CF60混杂纤维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呈现出随钢纤维体积分数增大而先降后增再降的变化规律;在钢纤维体积分数不变时,随着聚丙烯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大,混杂纤维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