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韧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韧性的重要支撑。城市公园绿地通过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增强城市的可持续性和韧性。对城市公园绿地韧性的测度研究是探索城市韧性研究的微观路径。从生态智慧研究中获得启发,重新理解"社会生态系统韧性""干扰"等含义,尝试将"社会生态系统韧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进行关联研究,通过生态系统服务来表征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的本质内涵,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构建城市公园绿地韧性测度的体系框架,并提出通过多情景规划的路径达到"供需动态匹配",进而实现城市韧性提升的目标。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构建城市公园绿地韧性的测度体系,为城市韧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2.
绿地生态网络对维护城市生态结构稳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网络结构与城市发展、扩张及结构演化在时空层面有动态的耦合关系。现阶段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多处于一种静态的构建与优化思路中,忽视了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与城市间的动态变化。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出发,以南京市部分区域为例,通过多期遥感数据,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城市未来发展情景,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各时期用地分类基础上,对城市动态扩张演变下的绿地空间与其所形成的生态网络进行研究,以期构建适用现在、面向未来的绿地生态网络,将丰富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新思路,并为中国风景园林建设和绿地系统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对中山市小榄镇城镇绿地的组成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小榄镇城区绿地较少,且分布不均匀,结合其道路规划及城镇建设规划,运用城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兼顾景观效果,规划小榄镇城区绿地生态系统为“一线、一中心、一带、两环“的环网式结构。 相似文献
4.
城市近郊绿地在城市生态与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我国大中城市日趋“膨胀”,小城市不断兴起,如何注意在拓建的同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效果,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本文针对我国城市用地紧张的国情,从生态和景观两方面提出了重视城市近郊绿地的建设,并使城郊和市内绿地系统组成一个整体城市空间的设想。最后,文章提出了城市近郊绿地调查与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名与实关系的角度论述城市建设绿地和城市规划绿地的基本概念,二者的演化背景和内在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自然保护的认知和理念决定了生态保护的方法与手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人们对生态保护的认识经历了4个阶段,其中以维持自然为核心的物种保护法和以生态服务为核心的生态功能法是当前生态保护规划的2种主流方法。从城市生态环境特征、生态问题和生态需求分析入手,提出了基于生态服务-生态健康(ES-EH)综合评估的城市生态保护方法。以哈尔滨空港新城为例,选取影响重大的6个生态因子,以加权叠加法识别出生态保护区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划定的10.36%的保护区保留了53.49%的生态调节、89.04%的文化服务和15.69%的生态支持功能,以及71.85%的重要生态结构和61.91%的生态高恢复力地区。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如何科学保护现存的生态资源意义重大,研究结果可为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及城市生态保护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生态城市建设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从上海市中心城核心区的绿化、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方面,阐述了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区域建设大型公共绿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风景园林工作者正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对废弃地或其他类型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工程。在这类工程设计中,生态学理论应当作为实践的基础。门城大沙坑作为采沙废弃地,属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总结了对其进行生态修复,并重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最终形成宜人的绿色空间的设计过程,对生态修复型绿地的设计原则、手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构建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的城市生态源地综合
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绿地为对象,运用GIS、
RS、Invest及景观连接度模型等方法计算指标,采用SPCA确
定指标权重,通过空间加权计算和重分类识别重要源地。结果
表明:1)在424个备选源地中,极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
和极不重要等级面积占比分别为16.2%、16.1%、25.3%、
23.0%和19.4%;2)共识别极重要、重要源地139个,总面
积18.61km2,平均面积0.134km2,占备选源地总面积的
35.6%,占全区总面积的5.0%;3)区域绿地是重要源地的主
体,其次是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4)在规划实践中,可依托区
域绿地开展绿林农湿多要素复合,提升源地总体规模和服务功
能。研究成果可为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精准识别城市绿地生
态网络重要源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非正规城市绿地在建成环境中具有良好适应性,能填补正规城市绿地服务盲区,在高密度城市中有巨大发展价值和潜力。但非正规城市绿地空间和功能属性均与正规城市绿地存在差异,很难直接在规划中照搬套用常规城市绿地规划调控范式。为此,基于相关研究和实践,对非正规城市绿地概念内涵及其空间和功能属性展开辨析,与之对应并结合中国现实条件,从开发“预置化”、用地“长储化”及运营“开放化”研究非正规城市绿地的用地保障策略,并围绕潜力用地甄别、体系化统筹、精细化指引研究其调控支持策略,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科学认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构建城市生态格局的
基础性工作。针对自然生态系统空间场景,等效因子法基于
1个国家甚至全球平均水平的价值当量开展评估,是国内外较
为公认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城市人类活动集中,生
态系统服务的时间动态性和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但适应城市
场景的生态空间服务价值评价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更未形成
统一的定量测算方法。根据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实践需求,通过
文献调查,结合专家访谈,在等效因子法的基础上,开展了基
于城市场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和实践研究,主要包括确
定了5个自然地理和3个社会经济因素修正系数,对基础当量
表进行时间动态性、空间异质性的价值修正,结合各类生态系
统的面积Aj及1标准当量的价格D值,建立了同时受自然地理
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突出影响的城市地区生态空间服务价值动态
评价模型。研究结果为天府新区基于生态空间服务价值量化评
价的规划选址及空间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以期为城市生态空
间绩效评估、生态价值转化、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提供理论支
撑,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城市园林绿地中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进行定位,对其景观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探求城市园林绿地中植物景观在园林空间和时间中的合理布置方法,同时,通过从三维空间中对城市园林绿地植物景观的轮廓线进行丰富,利用时间上植物季相景观的自我更新与变化,对城市园林绿地中植物景观的意境进行创造,进而研究适合于现代城市生态景观环境的城市园林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再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新颁布的《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对“其他绿地”规划在定位、定质、定量3个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并从宏观规划战略、中观规划布局、微观规划内容及深度3个层次,探讨了新形势下“其他绿地”规划的编制问题,以期与其余四大类城市绿地及市域绿地的整体统筹、双向开放,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位于城乡之间的地域实体,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承担着城市边缘区的形态建构、社会空间融合、可持续发展维护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对城市边缘区及绿色空间进行了释义,总结出目前我国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格局的3种类型:"绿环/绿楔""镶嵌式绿块""绿色补丁",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规划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19.
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是当代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最重要的演进。伴随着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探索、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演进,上海生态空间建设立足当下,克服土地资源极缺等主要困难,艰难起步、跨越发展、转型升级,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探索出一种高效集约、统筹兼顾的韧性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展望中国两个百年目标及上海2035卓越全球城市目标,上海生态空间建设将以建设韧性生态之城为目标,努力营造更加"人民"、更加"生态"、更加"上海"的城市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