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早期科技产业园区将产业聚集作为主要功能,存在着封闭孤立、空间功能单一等问题。在产业转型升级、产城融合等政策的大背景下,传统科技产业园开始转型,向着复合化的方向发展。该文通过梳理产业园发展历程、解析优秀案例,构建出在园区规划、建筑空间、建筑技术等方面的设计策略,用以指导蚌埠微电子科技园的规划设计,致力于构建一个现代化、人性化的科技产业园区,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产业园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方法,为推动新时代产业园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兰州高新产业园定连园区十年的建设历程中以国家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契机,承接市区功能外溢、部分产业出城入园和密集人口扩散的需求。将定远和连搭小镇、农田地头逐步建设成为新型城镇和产业园区,促成了目前新型产业聚集、城乡一体发展的兰州高新产业区定连园区。本文基于园区现有发展,综合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低影响开发技术等原理,在综合考虑园区产业特征、生态特性的基础上,对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定连园区以生态格局为途径的整体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及系统的研究,为未来园区从传统园区发展转型为生态可持续园区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3.
胡剑  薛骏成  顾天凤 《住宅产业》2023,(4):47-49+53
在当前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规模小、功能单一的县级传统产业园面临的转型压力更加急迫。本文通过梳理产业园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县级传统产业园区的发展瓶颈,探索提出县级传统产业园区转型提升的发展路径,为相关园区转型提供发展思路。本文以南靖县产业园为例,研判南靖产业园发展现状和开发建设的特征问题,针对性地从空间优化、产业发展、用地集约、产城融合四个方面提出园区转型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4.
汪成丽  仲勇  孙永萍 《规划师》2022,(S1):113-118
产业园是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文章对产业园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阐述了产业—空间耦合视角下的产业园规划策略,并结合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的规划实践,从空间、交通、景观、配套等方面探讨产业—空间双向匹配的产业园区发展新思路,力求构建以产业体系设计为前提,引导园区空间规划设计的新路径,为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寻求合理的发展空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城市开发》2014,(5):19-21
今天能来参加产业园物业管理发展(上海)高峰论坛,也表明了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对产业园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在此,我也对物业管理(产业园区)企业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借此机会,就企业联盟工作和产业园区物业服务等主题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殷丽燕 《建筑技艺》2021,27(4):118-120
产业园区是产业聚合、人才聚集的空间载体,人们对传统产业园区空间的经济价值已达成共识.然而,近年来产业园区的发展向空间提出了更多元的价值诉求.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怀来航天产业园空间规划实践项目为研究对象,探求现代产业园区空间多元价值发展路径,对我国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及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杜波 《城市建筑》2023,(10):92-95+203
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的加快,新兴产业园的发展方兴未艾。文章介绍了新兴产业园的发展背景,归纳总结了新兴产业园的设计特点。结合山东大生命科学工程产业园区的设计,重点研究了新兴产业园在总体规划、产品设计、建筑形象、生产配套、景观环境等方面的设计策略。新兴产业园的建设已成为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手段。未来它将向着“多元、生态、智慧、人文”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蓬勃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以下简称园区)是一种知识经济园区,是以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开发和制造为产业主体发展方向,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集中组织而形成的产业综合体.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广泛运用,导致传统的制造产业园难以应对现阶段的发展诉求问题。与传统产业园相比,智能制造产业园有着功能复合化、使用人群多样化、空间组织丰富化、园区建设人性化、系统智能化、发展社区化的特征,但由于建设处于初期状态,存在产业空间与结构单一、生活空间吸引力不足、重建设轻生态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从园区功能、服务配套、生态环境方面提出了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的相应策略,并以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为例,在三生融合的视角下,尝试实现智能制造产业园的生产、生态、生活一体化,协调发展。从景观生态、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及绿色建筑等方面对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展开探讨,以期实现三生并重、三生融合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当前,各种新兴高科技产业层出不穷,它们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有着区别于传统产业生产模式的特点,其产业模式特点直接影响其产业园区的规划选址.研究借鉴了相关产业园区的选址经验,结合中山市全通现代教育服务科技产业园规划选址实践,探讨新兴高科技产业园在规划选址和用地规模上的特点,希望对其他新兴高科技产业园的规划选址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PM2.5概念、组成、来源及危害,从太原市的地形、地貌、气象特征对PM2.5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论述,对钢铁企业排放PM2.5的主要工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太钢当前PM2.5的防控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与注册师制度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专业评估认证已成为教育界和关心教育人士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是中国开展得最早的专业评估认证,有近20年的专业评估认证的经验。文章分析了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的基本情况、中国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情况、对专业评估认证及注册师制度的思考,以及完善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特雷克斯是一家经营方式独特的跨国公司,1986年创建于美国特拉华州.凭借其独特的收购兼并经营方式,在工程机械领域迅速扩张,不断将世界各地有名的单一工程机械品种生产商整合在自己的品牌下.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立了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构成的我国法定城乡规划体系,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在法律制度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城乡规划法,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治情况,加强城乡统一规划管理,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它仅仅只是解决了城市和村镇的统一规划问题,对于存在于乡村地区的大量的自然,历史等资源的规划和保护,利用的问题,并没有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本文通过结合南京浦口的规划实践工作,提出基于城乡一体的规划编制设想,目的旨在探索地方层面的规划编制如何能进一步结合地区管理需要,实现规划与管理的无缝对接,充实和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与发展小城镇,其目的在于集中人口、控制人口、改善环境、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实现人口控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中国要发展,环境要改善,国民素质要提高,农村人口(特别是山区人口)必须聚集。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必然趋势,结合国家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契机,利用小城镇的建设聚集农村和山区人口,做好区域内水土流失治理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GIS技术、GPRS技术及物联网传感等技术实现对城区"雨情"实时发布、"涝情"及时预警、"排涝"资源科学调度.并结合WebGIS地理技术设计和大型应用数据库系统,在此基础之上,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和重组.本系统在东营市上线运行以来,对大、暴雨监测,多次利用排水模型进行预警,针对实时降雨强度进行报警,通过短信、LED显示大屏等多种渠道对广大市民进行提醒,对人民大众出行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BIM技术可以实现各专业的协同设计,可在机电安装项目中,模拟所有管线的综合排布位置和工序,并进行施工模拟,为工程实际安装阶段的工作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该文从机电安装的角度,结合实际案例,在机电综合排布、碰撞检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验证BIM技术在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并对BIM技术对安装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郑昕 《城市建筑》2014,(18):186-186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以及约束,导致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存在一些没解决的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的一些背景,然后阐述了设计中应考虑的几点问题,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域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古时候,支撑起一栋楼房的是木材,而木材与木材相连接固定的方法,就是榫卯.古时候的木匠,技艺精湛,手艺超群,在没有任何图纸的情况下,可以把楼房建造起来而不倒塌.一根根木材靠着木匠做出的榫卯搭接在一起,最后形成了亭台楼阁.榫卯作为木材和木材之间的连接点、固定点,不仅扮演着结构的角色,也扮演着美观的角色.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优劣,榫卯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功能不容忽视,它不但能体现建筑的个性和特色,还能增添建筑的美观.文章主要通过研究中国古建筑各个地方的榫卯,结合观察法、现场调研法、文献阅读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探讨榫卯的繁简、大小与构件的承重有何种关系,得出结论并运用于毕业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