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正>日前,江苏师范大学潘天波的国家课题《漆向大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漆艺文化研究》(2017年第11版)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福建拓福文教基金会资助出版。据悉,由该基金会将陆续资助出版潘天波"中国大漆艺术"丛书包括《大漆王朝——汉代漆艺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漆艺史料辑  相似文献   

2.
潘天波 《中国生漆》2011,30(4):35-38
我们对大漆的资源、环境与文化担当立场的考虑,实际上是基于对大漆在生态文化中的价值决断与优势肯定,也是在当代漆艺衰微背景下的审美反思。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思维,改革"漆艺生产"模式;培育漆艺消费市场,重塑漆艺消费格局;立足漆艺文化传统,转向漆艺生态研究。只要我们立足大漆之本,以整体"漆艺生态观"为推手,关注生活的、民用的、普及的、诗意的漆艺,东方漆艺一定重获新生,大放漆彩。  相似文献   

3.
中国漆艺文化历史久远,博大精深。漆艺文化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门类之一。本文从"大漆"的由来、"漆"字的演变,及中国漆艺文化的经典-《髹饰录》等多方面揭示了大漆二字蕴含的哲理。  相似文献   

4.
黄婕 《中国生漆》2012,(2):46-46
<正>何豪亮(1928~),四川营山人,196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漆艺专业,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生漆》期刊名誉顾问,世界漆文化会议员、中国漆艺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曾任中国漆画研究会理事、四川美术学院漆艺专业教授。何老敢为天下先,独树漆艺创作大旗,终身专攻大漆髹饰工艺,从制漆开始动手实践,这在中国高校,几乎绝无仅有,还依据太极设计出制漆设施的图样,并指导学生制作该设施。何老专业技艺精湛,尤善漆器、漆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展览,  相似文献   

5.
在寻求文化自信、促进设计和工艺不断创新的今天,将大漆中的髹饰技法这项传统工艺和大漆的装饰元素融入到现代服饰配饰设计当中,既继承传统文化,又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与文化需求。文章就漆艺的髹饰技法在服饰配饰中的装饰应用进行研究,对漆艺服饰配饰的现状进行剖析,以期给现代漆艺服饰配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5月12日上午,"弘扬传统振兴工艺——漆艺传承发展联盟筹备大会暨漆艺邀请展"在清华大学隆重举办。本次活动是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下,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驻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发起举办。活动以《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为指导,旨在通过筹建漆艺传承发展联盟、筹办全国漆艺技能大赛,共同推进全国大漆产业持续、健康、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7.
昔日,人们对"大漆之美"的认识是肤浅与直观的。近日,笔者初读《现代漆艺美学》,赞成作者"我漆故我在"的学术主张,并认为:漆艺之真乃是漆艺的灵魂,漆艺美学乃是一部大漆的生命美学。该著革命性地提出了许多漆艺新命题或新范畴,为当代漆艺文化的发展提供许多新观点与新思想,特别是作者很有韵味地提出"漆,啸国家之忧",很有社会价值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漆》2013,(3):29-29
<正>日前,陕西师范大学胡玉康教授与江苏师范大学潘天波博士共同撰写的《大漆与中国文化》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本论著基于"非遗"的立场与时代背景,以大漆为研究对象,旨在以大漆与中国文化为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书讯     
<正>日前,继《漆向大海》《大漆王朝》后的第三部"潘天波中国大漆艺术丛书"——《中国古代漆艺史料辑注》由江苏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向全国发行。《中国古代漆艺史料文献辑注》基于中国文化史的大视角,在知识考古学方法论指导下,系统整理与注释中国古代经典文献史料中的漆艺知识。本书立足"以史为骨,以注为肉"的注释信条,分别收集中国古代文献118部,共辑注中国古代漆艺文献史料4118件(处),涉及经、史、子、集等古籍,涵盖甲骨、骨签、正史、编年、纪事、政书、传记、诏令、职官、地理、志存、诸子等,内容涉及手工业、商业、农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漆艺研究中心潘天波博士撰写的《现代漆艺美学》一书,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本著开创国内一门新学科———漆艺美学,它以现代漆艺为研究对象,以美学为理论武器,旨在探明漆艺的基本美学规律、原理与思想,进而为复兴传统文化提供一种学术范式和理论参照。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漆》2019,(4):13-16
随着"大漆"这一媒介在当代艺术中被越来越多的提及,漆画在绘画界中越来越重要的前提下,通过分析中国当代漆艺的发展历程,研究世界当代艺术家们如何利用"大漆"这一媒介进行艺术创作。并且在这一背景下结合笔者的漆艺创作,利用波普艺术的手法,试图探索一条漆艺创作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传统天然艺术媒材大漆为载体的漆艺——这一古老的视觉艺术样式——在当代艺术兴起和艺术多元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的当下,仍然被中国和东亚各国以东方的方式传承至今。漆艺在时间层面上的表达、漆艺中通过传统技艺的操作所可以达到的具有其独特性视觉及观念表达的可能性,以及漆艺中传递的对时间流程、创作"事件"始末的记录性和还原性,是一种与影像等涉及到时间的其他艺术样式所不同表达,它的意义正有待被发现。随着当下艺术界、文化界对于大漆及其文化、艺术不断研究、认识的深入,以及漆艺家的实践和探索,关注漆艺与时间的内在关系、漆艺在时间层面上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表达的可能性将会展开,借助此种特殊物质媒材展开艺术探索,是漆艺进入纯粹艺术领域探索和创作的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李小康 《中国生漆》2007,26(2):61-63
在浮躁的大环境下,一些从事漆画创作和教学者,无视大漆之美,贪图快捷和低成本,正在没有负罪感地遗弃大漆,动摇了漆画的学科基础。聚氨酯不是漆,是含有一定有害物质的化学涂料,是塑料,不能代替中国大漆。尤其是承担漆艺和漆画教学的艺术院校、研究机构,一定要坚持以中国漆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漆艺因漆而名,因漆而艺。漆艺之材料美是自然的恩赐,大漆的性质是决定漆艺的形态以及美感享受,漆艺的材料在大漆的个性中实现自己领域的高贵与平凡,并赋予自然的质地与肌理,同时,它在审美中呈现独特的质感与量感。尤其在能源枯竭、环境恶化以及产品高度机械化的今天,开发漆艺自然材料与重振漆艺之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漆》2016,(3):53-55
跨学科成果的交叉使用已成为当今创意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中国古代漆艺作品表现的纬度不仅限于酒器、餐具、乐器、配饰等生活用品之中,也在建筑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面对现在漆器产品在我们视线中的贫瘠现象,希望通过混凝土与大漆结合,探索不同漆艺产品的类型及表现方式的多样性。以此文,对两种材料结合时的研究发现和初步实践成果及其存在问题作以总结。并就实践中混凝土与大漆结合时出现的特殊效果进行延伸创作,相信唯有用更多的、不断的实验,才能找出传承中国髹漆文化时的不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漆艺有着辉煌的历史,如今却面临着发展的困境,若想突围,应立足大漆之本,关注漆艺生产,鼓励漆树种植,传承手工技艺,恢复漆艺的使用功能,培育漆艺消费市场,强化政府监管,并与时俱进,从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漆艺产品。对漆艺生产和消费方面的研究,旨在反思当下漆艺衰微的现象,以期在生态设计背景下确证漆艺重振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陶穿漆衣     
正了解大漆特性的人都知道,并非所有人都有与大漆亲近的缘分。邵磊磊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儿,学雕塑的他第一次接触大漆后,发现自己竟然没有过敏,便像孩子一样又惊又喜地对漆艺专业毕业的爱人说:"大漆不咬我!我们可以一起做漆艺。"2008年,夫妻俩前往位于江苏宜兴的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任教。陶都浓厚的紫砂文化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一个大胆的想法也在两人心中萌芽:紫砂工艺的诞生已有几百年,大漆的使用更是历史悠久,如果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漆》2013,(4):50-52
<正>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漆艺术专业创建于2005年,200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0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先后组建、设立了专业的教学团队和专门的"漆艺髹涂实验室",现隶属于公共艺术学院壁画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漆艺术专业以尊重和恪守大漆的物质性、功能性和文化属性为宗旨,提倡"传承"与"实验"的教学精神,鼓励创新、多维度地探索研究,如:"传统"与"当代","思考"与"劳作","物质"与"精神"等层面的关系。基于中国传统大漆材料八千年的历史沉淀,如何让传统大漆  相似文献   

19.
郭总  潘垒 《中国生漆》2015,(2):41-44
在中国历史上,大漆的使用已有8000年的历史,紫砂的诞生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两种物质历经了岁月的积淀,从古至今文化的熏陶,让它们独具了自身的魅力与特点。大漆与紫砂结合自古有之,有名的当属制壶大家时大彬所制紫砂胎雕漆四方壶,至今陈列在故宫博物院中,经历岁月的冲洗,至今仍显现出独特艺术的光芒。而至近代,紫砂艺术蓬勃发展,虽大放光彩,确难找紫砂漆艺的新器物。传承与创新,紫砂漆艺是否能在百花齐放的今天占有一席之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漆人的素养     
正如今一说到"漆",大多数人只会想到气味刺鼻、避之唯恐不及,却又被广泛使用的化学漆。而"漆"这个字原本所指的"大漆",却不为大众所知。一场"漆彩生活"对话沙龙,汇聚了11位川渝地区的漆艺研究者、漆艺传承人、漆器厂经营者、学院派教师、新生代漆人,展开了对大漆技艺、漆艺行业现状的探讨,更向漆人提出了文化修养与漆人精神的要求。大漆之"大","一"横为乾,代表阳;"人"为坤,代表阴,包含了乾坤互补、阴阳相生的辩证思想。"桼"由木、人、水构成,形象地表明漆树、人、漆液的关联,如今常写作"漆"。树木皆从木旁,唯独"漆"从水旁,正是因为漆树的树干可以分泌"桼"这种汁液。总而言之,"大漆"包含了宇宙、天地、自然万物与人的联系,蕴含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