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坝漆产业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莉 《中国生漆》2002,21(2):29-34
近十年来 ,我国生漆严重滑坡 ,产业化发展有待突破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为生漆产业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也给坝漆资源发展带来了契机。本文在分析坝漆资源现状和实施坝漆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现坝漆产业开发和持续发展的初步设想。这对恩施山区高效地发展坝漆产业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贵明 《中国生漆》2004,23(2):44-48
坝漆是主产于湖北省思施山区的土漆 ,属中国五大名漆之一。坝漆曾一度兴旺 ,是当地的一大主导产业 ;以其优良的品质 ,名冠全球。但是 ,近 2 0年来 ,坝漆生产已逐渐跌入低谷 ,进入衰退期。分析和研究坝漆的生产状况及发展前景 ,已成为生漆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入手 ,分析了坝漆生产发展状况、坝漆负向发展 (衰退 )原因、坝漆发展前景三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全面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 :坝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丁莉 《中国生漆》2003,22(2):31-35
本文在调查坝漆的品种、资源现状的基础上 ,对其主产区毛坝乡的漆树生产量现状进行了分析 ,论述了影响坝漆产量及其质量的主要因素 ,并就发展开发利用坝漆资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恩施山区坝漆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周光龙 《中国生漆》2001,20(3):37-39
本文在分析坝漆品种优势、市场优势、产业开发优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坝漆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实行产业化开发的途径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坝漆工艺是利川传统手工艺的典型代表,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承载了一个地区的文化记忆,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实用价值等。坝漆工艺的传承可以使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重获新生,弘扬利川地方文化。作为坝漆工艺传承的文化主体,传承人掌握了技艺的核心知识,拥有口口相传的经验和文化资本。对利川坝漆工艺以传承人口述史的方式进行研究可以深入细致地展现工艺的方方面面,并且能够使坝漆工艺传承人在市场化冲击下面临的生存与传承的困境得到直观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彭维坤 《中国生漆》1992,11(1):36-41
<正> 坝漆,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出口优质涂料产品。产于湖北省利川市毛坝区。亦称为坝漆。“坝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色。提起钓鱼钩”的民谣,形象而生动地介绍了坝漆的特性。1952年周恩来同志亲笔写“坝漆名冠全球”锦旗奖给。利川——坝漆之乡就由此而名。  相似文献   

7.
<正> 名冠全球的“坝漆”之乡——利川市,为了加快坝漆基地建设,确保坝漆质量,为支援“四化”建设和外贸出口提供更多的优质坝漆,夏至前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工商、税务,财政、供销、银行、林业等部门,根据本地实际,研究制订了今年坝漆  相似文献   

8.
<正>"霸漆名冠全球"。这是周总理1952年在政务院奖给利川毛坝的锦旗上的题词。于是,利川坝漆这个传统的出口土特产品便享誉海内外。坝漆,它被公认为国家"漆料之王"。利川坝漆漆酚含量在75%以上,高的可达82%,还具有弹性好、香味浓的特点。早在1896年,江西省漆商大亨对坝漆质量给了很高的评价。形象的概括为:"坝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1899年7月,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对坝漆品种、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9.
恩施州生漆产业化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祥志 《中国生漆》2002,21(1):23-25
本文以西部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结合恩施州坝漆产业化的发展及运作情况 ,介绍一例正实施的较具特色的坝漆生产方式 ,即漆树纯林集约化基地生产。作者认为其在生漆产业化的生产开发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漆》2013,(4):54-54
“霸漆名冠全球”。这是周总理1952年在政务院奖给利川毛坝的锦旗上的题词。于是,利川坝漆这个传统的出口土特产品便享誉海内外。坝漆,它被公认为国家“漆料之王”。  相似文献   

11.
坝漆为我国五大名漆之一 ,因原产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咸丰县与利川市交界处的毛坝镇而得名 ,在咸丰县有着悠久的栽培、经营历史。一八九九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吉田颜文等专家来咸丰县考察后对咸丰县生漆品质给予高度赞誉 :“白雾转红云 ,酸香味特奇 ,世界称美好 ,品质超全球”。一九五二年政务院把咸丰坝漆列为全国五大名漆之一 ,并授予“咸丰坝漆名冠全球”锦旗一面。坝漆多次荣获外贸部、商业部产品奖。一九九一年商业部确定咸丰县为全国完善社会服务化体系示范县 (部发 [91 ]第1 0 58号 )。一九九七年咸丰县外贸局获生漆出口经营自主权…  相似文献   

12.
漆脂是漆籽中提取的漆油和漆蜡的统称,本文分析了漆油和漆蜡的组成,简单介绍了漆脂的提取工艺,综述了其开发现状和应用潜力,并对漆脂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漆脂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我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应用范围涉及食品、药品、化工产品等各个领域。本文对漆脂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总结,研究了其提取工艺与体系,对漆脂的应用领域进行了综述并对漆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兼跨涂料与气雾剂两个行业的气雾漆产业目前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环境污染,指出实施清洁生产是我国气雾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提出了对气雾漆产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漆树是秦巴山区重要的经济林木。秦巴山区产漆历史悠久,至晚到唐朝,秦巴山区的漆已经被作为地方特产上供朝廷。自此以后,秦巴山区的漆产业连续发展。清代以至民国时期,漆树的管理与保护得到重视,秦巴山区漆树经营得到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中国漆主要生产地,了解院校漆艺教育对漆教育、漆产业等发展现状。研究认为,应加强中国漆艺教育与传承的关系,培养专业创作人才;院校应组织学生去各地实地考察,参观展览,游学;应多与漆及漆相关产业的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学生开阔眼界,构建平台;并扎实学习理论知识和设计基础,提出新颖的创作理念,掌握娴熟的漆工艺技巧,学以致用,创作出符合当代审美情趣的漆艺作品,将漆的重点专项其他学科间的交融,能使漆及与漆相关工艺的融合发展,创作者应学以致用,艺术生活化,进而复兴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正> 湖北恩施地区是“坝漆”的故乡,生漆产量占全省的70%以上。漆树历来沿用“粮漆间作制”栽植。家生品种发展很快。目前,全区漆树已发展到10O余万亩,6000余万株,为解放初期资源的10多倍。但从科学的角度和长远的观点去看,“粮漆布局”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一、粮漆布局现状目前粮漆布局不够合理,具体表现是:在发展中没有全面考虑人口、耕地、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8.
坝漆探源     
<正> 举世闻名的坝漆,主产于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咸丰和利川两县,悠久的坝漆生产历史应加考究。早在2000多年前,土家族的先民——巴人定居在鄂西,在这里开拓疆域,休养生息。春秋时为巴国郡,战国属巫郡,秦国属黔中郡,汉代属南郡和武陵郡。今咸丰县境内的金峒司与利川县毛坝公社接壤,古时为巴国地,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唐属黔中郡都  相似文献   

19.
作为生漆产区重镇,平利县是我国民间漆文化的代表性地区。然而,实地调研显示,平利县的漆文化却十分衰败。尽管存在着名声在外的牛王沟和新兴生漆销售企业,平利县的漆文化整体上表现出断层、陈旧和偏差的特征。大众不仅对当代漆文化一无所知,甚至传统漆文化也随着上一代人的老去而呈消散的态势。平利县的状况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当代漆文化与漆产业的危机很可能在于丧失了基础,即大众对漆文化的无知、淡漠甚至偏见。与此同时,蕴含于我国漆文化中的特有困境妨碍漆文化向大众的传播,加剧了当代漆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20.
坝漆沧桑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振东 《中国生漆》1989,8(2):41-43
<正> 一鄂西州利川市有个毛坝区,毛坝区有座人头山。山不在高,有宝则名。在这人头山方圆几十里,遍布漆林,这儿便是举世闻名的坝漆之乡。中国远在2千4百多年前的虞舜时期,便开始了漆树的种植和应用。那位名垂千古的哲学家庄子,就曾经作过漆园小吏。利川坝漆的经营,最早记载见于清初的1648年。“乡民珍惜,争种漆树。”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段时期,也是我们的民族,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