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了银掺杂的半导体氧化物CuO-BaTiO_3对CO_2的敏感特性。分析了Ag掺杂量对CuO-BaTiO_3灵敏度的影响。Ag掺杂量不仅影响CuO-BaTiO_3对CO_2是的灵敏度和工作温度,还影响材料在空气中的电阻值。通过适当量的Ag掺杂提高了CuO-BaTiO_3的化学活性,增强了对CO_2的吸附和反应,使传感器对CO_2的灵敏度提高。银掺杂的CuO-BaTiO_3传感器对CO_2的检测范围为1.0×10~(-4)到10%,最小检测浓度为1.0×10~(-4)。还对银掺杂后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UHV STM)研究了室温条件下沉积在Si(111)7×7重构表面不同覆盖度的Ag粒子.实验结果表明,低覆盖度时的Ag粒子主要有A、B两种类型,其中A型Ag粒子呈环状结构,最小的A型Ag粒子由3个Ag原子组成;而B型Ag粒子则是由两层Ag原子构成.高覆盖度时Ag粒子的生长过程为层岛混合生长(Stranski-Krastanov)模式.本文还研究了不同蒸发速率对Ag原子成核的影响,发现在高蒸发速率条件下Ag原子在Si(111)7×7重构表面更容易成核.  相似文献   

3.
以高岭石-二甲基亚砜作为前驱体,用硝酸银层间取代,以高岭石的层间作为反应器来控制银粒子的大小,采用还原剂水合肼还原出单质银,制备高岭石-纳米银复合物。由红外光谱研究可知,插层作用破坏了层间氢键,二甲基亚砜与高岭石的外羟基形成了氢键,银的插入使得高岭石在2θ=38.1108~38.3942°之间出现了一个陡峭Ag(111)的衍射峰。TEM研究表明,Ag已进入层间,但粒度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4.
1银的特性银(元素符号:Ag)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少,仅占1×10-5%,在自然界中有单质的自然银存在,但主要以化合物状态产出。纯银为银白色,熔点960.8℃,沸点2212℃,密度10.5g/cm3。银的延展性仅次于金,有极好的反射性和最好的抛光性。制作首饰时在纯银中加入少量的铜可以增加其耐用性。此外银还被大量用于金银合金。自14世  相似文献   

5.
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UHV-STM)研究了金属富勒烯分子Gd@C82在Si(111)7×7重构表面的吸附特性和电学特性.STM形貌像显示Gd@C82分子和Si基底之间相互作用较强,Gd@C82分子吸附在Si基底的三种特定的位置上,其中在Si(111)7×7单胞内三个顶戴原子间的吸附位最稳定.扫描隧道谱(STS)的测量显示Gd@C82分子呈现半导体特性.分子表面局域电子态密度(LDOS)在Gd附近受到Gd与碳笼间电子转移的影响,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银离子注入热解碳的抗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研究了注银医用热解碳的抗菌性。注入银离子的能量为70 keV,剂量分别为5×1014、1×10155、×1015、1×1016、5×1016ions/cm2。用卢瑟福背散射分析(RB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注银热解碳的表面进行了微观分析。抗菌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抗菌率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注入剂量高于1×1016ions/cm2时,注银热解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接近100%。RBS和XPS分析结果表明,银离子注入到热解碳表层,且浓度随注入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富银的表面层起到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有关胶片废液中银的回收方法报道很多,本文所讨论的是将胶片废液经处理回收其中91.4%的银以后,剩余的微量银再经碳毡电极浓集而进一步回收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经碳毡电极再处理后的胶片废液,清澈透明,浊度小于5度,银离子浓度小于8×10~(-8)克/毫升。同时对银离子浓度为4.4×10~(-7)克/毫升的胶片厂排放液,直接用碳毡电极来浓集其中微量银,这样处理以后,排放废液的银离子浓度小于3.8×10~(-8)克/毫升。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方法,用Ag作为溅射靶,用乙二醇二甲基醚挥发性单体通过等离子体化学气相聚合制备含Ag的PEO杀菌薄膜;通过FTIR光谱、XPS能谱、UV可见光谱等确定薄膜中的各种成分以及含量,并研究工艺条件对薄膜结构成分的影响;XRD衍射分析薄膜中所掺杂银的晶面结构和Ag的颗粒度大小;AFM分析了表面的形貌和结构.实验发现等离子体的宏观参量如源气体流量比、工作气压、溅射功率等对所聚合的薄膜结构成分影响较大;Ag在薄膜中以原子形态存在而且以(111)晶面为主;Ag(111)对杀菌应用起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Ag离子注入石英玻璃光学透射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Mevva离子源,将Ag离子注入到石英玻璃中形成纳米晶粒。离子注入的能量为90keV,剂量分别为5×1015、1×1016、3×1016、5×1016、1×1017ions/cm2。X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纳米Ag颗粒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说明Ag仍以金属态形式存在。光学透射率测试表明,吸收峰的位置在400nm,当剂量大于5×1016ions/cm2时,发现在440nm左右有一伴峰。分析表明400nm的峰来源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而440nm的伴峰是注入离子形成了少数非常大的纳米颗粒以及纳米颗粒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样品退火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红移,而伴峰消失。随着退火的温度升高,峰位红移越大,说明纳米颗粒尺寸增大。  相似文献   

10.
李明亮  刘利  沈燕 《真空》2020,(1):31-34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衬底上生长了AZO/Ag/AZO多层透明导电薄膜。主要研究了Ag层厚度对多层透明导电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AZO和Ag分别延(002)面和(111)面高度择优生长,随着Ag层厚度的增加,多层透明导电薄膜的电阻率不断降低,透过率呈现先降低再增加最后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Ag层厚度为8nm的样品获得最大品质因子33.1×10^-3Ω^-1,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采用PLD方法在(100),(110)和(111)3种单晶Ag上沉积YBCO超导膜,从实验结果可知,在(100),(110)Ag单晶上沉积的YBCO膜是外延生长的,都具有良好的双轴取向,在(100)单晶上的外延关系(001)YBCO ||{100}Ag,[100]YBCO或[010]YBCO||<100>Ag.在(110)单晶上的外延关系(001)YBCO ‖{110}Ag,[100]YBCO或[010]YBCO ‖<100>Ag.但在(111)Ag单晶上沉积的YBCO膜只有很强的c-轴织构,面内取向不唯一.我们从晶格错配率的角度研究了其外延机理,对实验结果给予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用经过改进的LEED装置和本校自制的WF-1型功函数测试仪研制成总电流谱仪。得到了Si(111)7×7再构表面的总电流谱,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相近。  相似文献   

13.
以对苯甲酮四甲酸二酐(BTDA)、4,4’-二胺基二苯醚(4,4-’ODA)和1,1,1-三氟-2,4-戊二酮银(AgTFA)为主要原料,采用原位一步自金属化法制备了银含量在9%~15%之间的聚酰亚胺(PI)/银(Ag)复合薄膜,探讨了影响PI/Ag薄膜性能的各因素,得到了同时具有高导电(表面电阻在1Ω左右)、高反射率(绝对反射率76.30%)的PI/Ag薄膜,首次初步定量探讨了反射率与银含量、固化时间之间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4.
孔祥鑫  范金玥  张坤  黄举  黄晓丽  李伟  刘守新 《功能材料》2022,(12):12128-12132+12138
对椰壳活性炭在真空条件下浸渍硝酸银(AgNO3),制备具有杀菌作用的银缓释椰壳活性炭(Ag/AC)。以大肠埃希杆菌(E.coli)为实验菌种考察Ag/AC的抑菌杀菌作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分析仪分别对Ag/AC表面形态、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银离子在AC表面被还原成粒径为200~800 nm的单质银;随着AgNO3浸渍浓度的增加,银担载量上升、粒径增大,Ag/AC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平均孔径减小,杀菌性能与抗银流失性能提高。当AgNO3溶液浸渍浓度为8.0 g·L-1时,载银量最大(0.44%),杀菌性能最佳(99.26%);在水中振荡15 d,银流失率为30%,对比相同条件下常压浸渍得到Ag/AC银流失率为94.23%,真空浸渍制备的载银椰壳活性炭在保持高杀菌率的同时实现了银缓释。  相似文献   

15.
一、改进乳剂的照相性能把Co(Ⅱ)、Ni(Ⅱ),或Ti(Ⅰ)的EDTA络合物分别加到Ag(ClBr)类型的照相乳剂里,其所加的量分别为1.6×13~3、0.8×10~3克分子/升,则乳剂的感光度分别提高到2、3和5倍,并且增加影像反差和最大密度。然而,并不是所有金属离子的EDTA络合物都具有这种性能。例如,上述乳剂中加EDTA-cd(Ⅱ)络合物,其量为8×10~(-4)~5×10~(-3)克分子/升,则没有这种提高照相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新强  季华美 《功能材料》1993,24(3):231-237
本文报导采用汞回流垂直浸渍液相外延方法,在CdTe或CdZnTe(111)面的衬底上生长Hg_(1-x)Cd_xTe单晶,其厚度为20μm,面积为1.5×2cm~2,组分x从0.18到0.7,组分均匀性Δx≈0.001。样品经热处理以后,x=0.2的n型样品电子浓度n≈1×10~(15)cm~(-3),电子迁移率μ≈10~5cm~2/v·s,p型样品空穴浓度p≈2×10~(16)cm~(-3),空穴迁移率μ≈300cm~2/v·s,双晶衍射显示样品的半峰宽为90arc sec,X光貌相分析表明外延层晶体结构优良。样品的红外光谱测量,电学参数测量以及载流子寿命测量表明样品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质。  相似文献   

17.
利用X射线衍射(XRD)织构分析技术研究了未退火及在400℃温度条件下经4h真空退火处理后的银薄膜织构。结果表明,银薄膜主要存在(111)和(100)面织构组份。银沉积薄膜(未退火)中(111)取向的晶粒多于(100)取向的晶粒。经退火处理后的硅基银薄膜表现更强的(111)和(100)面织构,而且(111)和(100)取向的晶粒数量基本相当。用表面能和应变能各向异性驱动晶粒生长的机理对此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二 判断正误1(×)2(V)3(×)4(×)5(×)6(×)7(V)8(×)9(×)10(×)  相似文献   

19.
以银纳米线作为导电填料,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柔性衬底,采用平板热压机通过热压方式制备了银纳米线-PET透明导电胶膜。研究了银纳米线-PET导电胶膜的耐弯曲性能、电学性能以及透光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银纳米线-PET导电胶膜透光率达到80%以上,表面电阻率达到1×10-3Ω·cm。银纳米线-PET导电胶膜经过500次的弯曲循环后电阻率未下降。随着银纳米线溶液浓度的增加,银纳米线-PET导电胶膜透光性下降,表面电阻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一、检测原理与方法首先,轴系必须有固定不变的零点(起点),然后,确定以角度表示的读数间隔(采样间隔),计算出各采样点对应的角度值 C(I),I=1~N。例如取50个采样点,则 N=50,(C1)=(360°÷50)×1=7.2°,C(2)=(360°÷50)×2=14.4°,……,C(50)=(360÷50)×50=860°。反向前如图1(a),把测球找正后,连测3~5圈,取各测点读数平均值为反向前读数值 V(C(I))。然后,轴不动,球相对于轴系转动180°,测头也相对于轴系转动180°,重新将球找正,再测3~5圈,取各测点读数平均值为反向后读数值 W(C(I))。至此,取样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