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活体指纹识别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活体指纹识别技术,阐述了指纹的验证和辨识方法及指纹识别的可靠性问题,并介绍了指纹识别系统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WINDOWS指纹登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自动指纹识别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对于传统的“ID+密码”的身份认证方式而言,具有安全方便的优点,近年来得到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传统WINDOWSNT/2000登录方式安全性不足、操作不方便的问题,该文提出了指纹识别技术与WINDOWS身份验证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开发了基于指纹识别的WINDOWS登录系统,以增强现有系统的安全性,同时免去用户输入和记忆密码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自动指纹识别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对于传统的“ID 密码”的身份认证方式而言,具有安全方便的优点,近年来得到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传统WINDOWS NT/2000登录方式安全性不足、操作不方便的问题,该文提出了指纹识别技术与WINDOWS身份验证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开发了基于指纹识别的WINDOWS登录系统,以增强现有系统的安全性,同时免去用户输入和记忆密码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由于指纹具有唯一性、稳定性、随身性及便于采集等优点,使得指纹识别在银行系统中的应用与传统身份识别的方法(密码识别)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易用性。但是也恰恰由于指纹与指纹所有人的紧密跟随性,使得指纹识别在银行系统应用中又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该文主要阐述了指纹识别技术在银行系统应用中存在安全隐患及结合密码识别技术解决隐患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指纹识别技术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它的唯一性、稳定性和不可复制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电子、金融系统、考勤系统、社会保险等系统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指纹识别技术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IC卡成为用户进入信息系统的“钥匙”,通过这把“钥匙”和用户密码就可以登录系统,完成相应的操作,如数字化校园、金融系统等。但由于密码容易忘记或被别人破译,所以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现在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日渐成熟,成本也在逐渐降低,许多信息系统都开始把指纹识别作为身份识别的标识,本文以数字化校园中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例.来说明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国内信息     
指纹识别让储户存款大放心近日,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新民路邮政储蓄所的营业人员开始启用指纹识别系统,在开始工作前当班的储蓄营业人员首先必须通过指纹识别系统确认其身份后方可开机营业。“邮政储蓄绿卡三级密码权限指纹身份认证系统”利用活体指纹生物识别技术对营业人员的登录、授权进行有效的身份确认。该系统实现的功能是:在绿卡系统登录以及大额存取款、大额挂失、异地大额交易和大额授权时,操作人员和授权人员身份确认须由指纹认证来实现。采用的国内最先进的指纹识别系统,大大提高了储蓄资金安全,避免了资金风险。确保了储户的存款…  相似文献   

8.
指纹是一个人的身份标识,指纹识别是运用指纹相对稳定的特点进行身份的识别。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指纹识别运用到网络安全保密系统中,较常规的密码安全保密系统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主要论述指纹识别网络安全保密系统的形成及优点。  相似文献   

9.
指纹U盘和指纹移动硬盘是当今世界指纹识别技术在移动存储领域的最新应用,它的出现,解决了移动存储产品信息泄漏问题。金刚指---指纹移动硬盘具有如下特点:(1)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活体指纹识别技术,确保机密数据无法被人冒用、窃取、篡改;(2)文件加密采用“指纹”加密移动硬盘,拥有密码所没有的随身便利与不可取代特性;(3)根据使用者的设定,采用USB2.0接口和增量备份模式,让指纹移动硬盘与PC端的资料实现快速智能同步备份;(4)提供全方位的个人专属超大移动存储空间,最大容量可达80G;(5)使用USB 2.0 规格,支持热插拔,不需重新激活系统;(6)U…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指纹识别突出特点,指纹采集和指纹密码识别原理,技术实现。指纹识别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金融领域。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安全技术和身份认证对人们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1.
指纹图像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指纹识别系统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如何有效的评估指纹图像的质量和排除低质量的指纹图像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在灰度图像处理的研究基础上,给出了一套基于图像灰度和指纹纹理的指纹图像质量预评价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指纹识别系统的特点,设立关键参数,并把分步排除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该方法速度快、占用内存小,能很好的评估指纹图像的质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在控制电力系统应急调度工作时,传统方法使用的是用户密码识别动态控制技术,该技术耗费时间长,所需成本高,且产生的工作效果差,难以满足目前电力系统资源调度与管理的要求。为了解决此问题,基于网络指纹识别技术研究了一种新的应急调度动态控制技术,该技术由认证服务器、用户管理、用户权限设置、指纹登录和调度模块组成,通过建立安全区确保环境安全、设备安全、传输介质安全、视频监听安全以及磁盘安全。工作过程分为建立电力资源路由选择表、数据包处理、标记替换、解除电力资源数据包标记四步。与基于用户密码识别的动态控制技术进行对比,从安全性、控制时间和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网络指纹识别的动态控制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且安全性很高。研究的技术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指纹识别的网络身份认证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教育  曾东海 《微机发展》2007,17(1):170-171
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公安、银行、证券等机关、企事业单位。介绍了指纹识别技术及其在身份认证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基于指纹识别的网络身份认证系统的一种解决方案,给出了系统的拓扑结构和软件体系结构。该系统针对不同的领域配以不同的应用软件,可应用于远程网络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及身份的确认等,以提高网上业务活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刘达明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11):3082-3084,3108
运用嵌入式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设计一种指纹密码设备。由于人体指纹是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而数字密码一般为6位,重复性大,易于泄密。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使用人的指纹来取代传统的数字密码。该设备是专门针对银行储蓄系统的Unix平台下的终端COM口来设计的,主要用于银行存取款操作时的身份识别。它既可以用来验证操作员的身份,又可用来验证储户的身份,以确保银行储蓄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因此被用来当作鉴别个人身份的主要依据。自动指纹识别系统是基于计算机来进行指纹识别的技术,具有方便、高效、安全、可靠等优点。在金融安全、数据加密、电子商务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开将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WEB 云存储系统现有"静态口令+实时数据”的身份认证模式存在安全性能较低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指纹 识别技术的身份认证系统。该设计方案采用指纹识别的认证模式对云存储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提高了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可 靠性,解决了云存储用户账号非法访问、篡改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的混合加密算法,并将其作 为身份认证协议,有效提高了认证的效率,实现了海量数据的高效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云存储身份认证系统中得到 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M的QNMV指纹识别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指纹识别技术正向着嵌入式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搭建了基于ARM的指纹识别系统的硬件平台并对硬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指纹识别的软件开发环境,给出了指纹识别系统的软件实现方框图和详细的指纹识别算法流程图;详细论述了全新的基于QNMV结构向量的指纹匹配算法,给出了算法优化后的一些测试数据,将指纹匹配算法与其他常见的算法进行了数据比对后,发现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指标:具有较低的误识率(FAR)和拒识率(FRR)、识别率(MRI)有了较大的提高、有效地缩短了匹配耗费时间(Time-Match);系统具有安全可靠、易于扩展、性价比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指纹识别是识别技术中安全可靠性比较高的一种技术,它以生物特性为依据,因为人体指纹是唯一的,并且不会出现变化,所以,指纹识别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B/S结构的嵌入式指纹识别及管理终端,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单芯片微小型指纹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嵌入式指纹识别产品的推广应用一直受到成本和体积因素的制约。提出一种基于ARM7处理器芯片LPC2106为核心的单芯片嵌入式自动指纹识别系统设计方案,给出了系统组成的电路结构,运用了一种高效率的嵌入式指纹图像拼接及识别算法软件,并设计出用于改善指纹识别性能的指纹引导槽方案。结果表明,2秒内能完成20个指纹用户的识别,在认假率为十万分之一时,拒真率不超过百分之三,达到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该产品体积小,价格只有同类产品的约三分之一,可应用于指纹门锁、指纹保险箱、指纹遥控器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