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利用玻璃工业中的余热资源产生的蒸汽作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的动力来源如何在满足玻璃工厂各车间空调需求的同时做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2.
通过几种热管式余热锅炉的比较,认为波纹式热管余热锅炉比较适合于玻璃工业.介绍了波纹式热管余热锅炉的选型依据、工作参数的确定以及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本章介绍了玻璃工业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主要采取的节能措施,从玻璃熔窑保温节能措施、改进球璃配合料的工艺和怎样提高全氧燃烧技术,综合利用熔窑的烟气余热等方面的内容来加以说明玻璃工业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增丽 《山东陶瓷》2006,29(5):43-44
我国玻璃熔窑能源利用与国外存在差距主要是因为燃烧烟气的余热没有充分的进行回收,本文介绍了一种新技术—吸收式制冷技术在玻璃熔窑废气余热利用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周玉成  赵军 《玻璃》2009,36(10):27-29
简要介绍了我国玻璃熔窑余热回收的现状,重点介绍了一种工艺简单、钢材耗量小、造价低的新型常温热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玻璃熔窑余热回收中的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玻璃工业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主要采取的节能措施,其中包括合理选择配合料、燃料、改进玻璃窑炉结构、提高窑炉熔化率、综合利用余热和合理选用耐火材料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玻璃工业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主要采取的节能措施,其中包括合理选择配合料、燃料、改进玻璃窑炉结构、提高窑炉熔化率、综合利用余热和合理选用耐火材料等。  相似文献   

8.
刘成雄  张景胜 《玻璃》2010,37(12):13-16
玻璃熔窑余热发电可以高效利用玻璃生产中的烟气余热,减少玻璃厂对环境的热污染以及粉尘污染,同时将电能回用于生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刘成雄  李德良  何威 《玻璃》2005,32(4):48-50
玻璃熔窑余热发电可以高效利用玻璃生产中的烟气余热,减少玻璃厂对环境的热污染以及粉尘污染,同时将电能回用于生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余热制冷技术在玻璃工业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涛 《玻璃》2003,30(5):38-41
介绍了两种蒸汽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对各自的运行状况作了比较,同时简要分析了在玻璃工业中利用余热制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马光辉 《玻璃》2006,33(3):31-32,35
采用废热锅炉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来带动离心式压缩机,为浮法玻璃生产服务,从而节约动力投资,降低产品成本,为玻璃厂在节能降耗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提供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嵇训烨  高贤安  金文国 《玻璃》2009,36(11):19-21
超大规模玻璃退火窑研发的重点是解决玻璃板与冷却风之间的热交换,使玻璃板在不同退火区域能够按工艺要求的冷却速率冷却,在研发和实践过程中解决了诸多关键技术,使之横向温差小,残余应力低,并且已成功应用到3条1000t级浮法退火窑上,取得了良好的退火效果。  相似文献   

13.
废气余热在石灰窑的生产工艺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一直无法做到回收利用,是一项重要的热能损失,是造成石灰窑热耗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怎样做到将此热能回收再利用是决定煅烧行业能否低碳、高效的运行,本文重点对此部分热能的回收再利用方式进行了探索,并对套筒窑尾气余热烘干炭材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于振林  杜永芳  谢慧  张奎 《玻璃》2012,39(4):10-14
随着国家"十二五"对节能减排的深入推进,玻璃作为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被国家纳入控制范围中,受玻璃生产特点和烟气特点的制约,一直以来,如何将窑炉的节能与减排有效地结合起来,是一项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也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结合玻璃生产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结果表明,将窑炉的余热利用发电、窑炉烟气的脱除NO、脱除SO、除尘一体化的方案是未来玻璃行业的必然选择。X2  相似文献   

15.
玻璃吹制成型过程中熔体与模具接触时间短,热交换迅速、剧烈,同时玻璃的黏度对温度极其敏感,微小的温度波动将会引起黏度的剧烈改变,并最终决定制品的厚度分布,因此熔体与模具传热的耦合求解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本文在熔体与模具接触面上引入了界面单元来处理接触面热阻区的热传递问题,建立了熔体流动与模具温度场耦合模拟的控制方程,完成了算法编制,实现了熔体流动与模具温度场的耦合模拟。算例证明,与耦合传热算法相比迭代结果不足以满足吹制成型对温度场准确性的要求;通过模拟与实验对比,在连续生产条件下模具绝大部分的温度保持稳定,但与熔体接触的型腔壁的温度却有大幅的周期性变化;模拟的最终产品壁厚较准确地反映了产品的实际壁厚分布,准确度达到88%以上。  相似文献   

16.
真空玻璃传导和对流传热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传导和对流传热原理,建立了真空玻璃热量的流动和传递数学模型,推导了真空玻璃自由分子状态的导热量、支撑柱及边料的固体导热及真空玻璃的外表对流换热方程.分析了自由对流传热、纯气体、稀薄气体、支撑柱及边料的固体导热机理,探讨了真空玻璃的外表对流换热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真空状态下的真空玻璃夹层厚度越小,越有利于由自由对流向纯气体导热方向发展,越有利于真空玻璃传热系数的降低.真空玻璃结构只要保持夹层真空度小于0.313 Pa就使得夹层内成为自由分子导热状态.  相似文献   

17.
张滨 《玻璃》2010,37(1):45-46
当今社会节能已成为继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第五能源”,而现在玻璃行业普遍存在着热量利用率低、烟气余热利用不足的问题。作者认为,目前兴起的玻璃窑炉纯低温余热发电实现节能降耗,提高热效率,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s of isochronal heat treatments on the properties of a lithium aluminosilicate glass have been measured. Heat treatment of the base glass at temperatures between 700° and 1100°C initially results in phase separation of the glas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β-quartz solid solution ( ss ) at about 850°C. The β-quartz( ss ) converts to β-spodumene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between 950°C and 1000°C. The dependence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on the heat-treatment temperature is controlled by phase separation below 850°C, by the rapid crystallization of β-quartz( ss ) between 850°C and 900°C, and by the lack of change in morphology with heat treatment above 900°C. The effects of heat treatment on the properties of this material are expla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residual amorphous and crystalline phases.  相似文献   

19.
The enhancement of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in a glass tube heat exchanger was researched.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 using spiral wire turbulence promotors in the glass tube isrecommended.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and thetlon have been obtained.Performance evaluations Nr the enhanced heattrans比r In this heatexchanger are su门niii ed up and discussed Based on the vlewp01nt Of止berinodynaffi1CS,止he avaHableenergy lossof the heat transfer swtern Inside the tube Is analwed to determine and evaluate the over-all趴ct oQthe enhanced heat transfer,The mechanism ofenhanced heat transfer]n the glass tubeand the Influence of turbutlvlty In the fough tube are also analys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