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小荣 《大众用电》2003,(10):32-33
电气安全技术,主要分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两大部分。民用住宅的电气安全技术主要指建筑物的防雷与接地技术,防雷涉及到对建筑物及其内部的设备和人身安全,接地涉及到建筑物的供电系统和人身的安全。同时,民用住宅必须作等电位联结,并加装发生触电事故后可以迅速切断电源保证人身安全的设备——漏电保护器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电力系统误操作事故时有发生并严重威胁电网、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问题,本文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不安全心理两个方面对导致变电站电气误操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误操作事故的内在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应对措施,以提高防误操作的水平,避免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为人身、设备、电网的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电是清洁、高效、方便的能源,它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发生电器过载、电击(触电)或火灾等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 1.合理的电气设计是电气安全保护的基础 (1) 配电系统 低压配电线路保护是为了在电气故障时,能够防止人身遭到电击、电气线路损坏和电气火灾。合理的配电系统能够保证故障时迅速地、有选择性地切断故障点电源,避免事故扩大并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4.
低压配电的安全运行问题涉及社会公共安全。近年来,因低压配电安全隐患演变的电气火灾、人身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在介绍电气火灾、人身触电的理论特征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我国配电公共安全存在的若干问题,包括低压配电网架构问题、公共场所的触电问题、新能源引起的电气火灾问题以及用户设备保护接地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隐患,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邹大中 《供用电》1999,16(4):40-42
电气安全用具系指用以保证电气工作安全所必不可少的工用具,可防止触电、弧光灼伤和高空摔跌等伤害事故。正确使用合格的电气安全用具是保证人身安全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由于使用者对电气安全用具认识不足,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不少错误做法。本文就变电站常用电气安全用具的使用和管理作些说明。  相似文献   

6.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而安全工器具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和设备安全。这几年来,各单位因安全工器具问题造成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时有发生。笔者从台州电力系统近5年的调查结果中发现,因验电器不合格造成事故1起;因登高工具不合格造成事故2起;因起重工具不合格造成事故1起。可见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在安全生产中尤显重要。1 安全工器具的种类 对安全生产有影响的工器具都应属于安全工器具,一般可分为4类。 (1) 防护性安全工器具。例如:安全帽、标示牌、临时遮栏、安全围栏等; (2) 电气绝缘…  相似文献   

7.
为防止电气误操作、误入带电间隔引起触电事故,发电厂和变电所在系统设计及设备安装方面采取了种种措施,例如对电气设备采用室内、室外布置的方法;在运行倒闸操作方面,采取在刀闸上加装对号锁、程序锁、电磁锁以及采用微机闭锁装置等措施。为了便于有权单独巡视电气设备的运行人员的巡视检查,制订了电气专用锁钥匙管理制度等等。但是由于对专用钥匙认识不足,管理不严,制度没有落到实处,误操作、误入带电间隔(仓位)的事件时有发生。下面将根据《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有关电气钥匙的规定,谈谈如何加强电气钥匙…  相似文献   

8.
1 引 言 在电力生产中,电气误操作是对电力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的行为之一。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常常给电力生产设备及职工人身安全造成较大的危害。 最近,我公司所属的供电公司发生的2起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有一定的典型性,现介绍给大家,以便吸取事故教训。2 误操作案例 一般情况,变电站内的设备可分为运行设备(含冷、热备用)、暂时停运设备(含退出)、再建设备(含新、扩建)。由于变电站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漏洞,运行人员对处于不同状态的设备管理不明确,对退出运行或扩建的设备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即对此类设备的操作未按…  相似文献   

9.
电工在低压系统中进行简单的停、送电时往往是单人进行操作的,如果使用工具不正确或不使用防护用品,会造成电气短路、触电及人身伤害等事故。为了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必须遵守GB26164《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企业编制的运行规程中的有关规定。下面以某厂曾经发生过的几起人身伤害及设备损坏事故为例,讨论控制和预防此类事故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气误操作事故可以造成人身伤亡、电网瓦解和设备损坏等严重后果,所以原电力部和各网、省局都十分重视,分别制定操作票制度及实施规定,强制安装防误闭锁装置,从而减少了误操作事故的发生。但是,误操作事故仍然禁而不止,时有发生。笔者认为,电气误操作事故是人在电气设备倒间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并造成后果的一种事故。表面上看,电气误操作事故完全是监护人和操作人责任心不强、违章或技术业务水平低造成的。事实上,误操作事故还与人的生理原因、心理状态、情绪影响、注意力以及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和工作环境等有密切关系。现就如何防…  相似文献   

11.
电气误操作事故给电网安全、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始终是电力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微机打印操作票系统和微机五防闭锁装置在电力生产中得以推广应用,对保证电力安全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期发生的一些误操作事故,却暴露出使用微机打印操作票和微机闭锁装置存在的一些问题,现结合事故情况予以阐述,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以下简称漏电保护器)不仪是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有效技术措施,而且也是防止漏电而引起的电气火灾及设备损坏事故的有效技术措施,为农村安全用电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卢生炜  田在望 《湖北电力》2005,29(Z2):109-110
运用事故树方法对触电事故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接地可靠与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是防止电气作业中触电事故的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不断地进入千家万户,而用户多半缺乏电气方面的安全知识。因此,低压触电事故及电气火灾事故在民用建筑中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为防止触电事故及电气火灾事故,家庭用电的安全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仅就家庭常见配电设施的安装、使用,谈谈电气安全保护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电网技术》2006,30(16):58-58
7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印发了《国家电网公司安全技术劳动保护七项重点措施(试行)》,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完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各项措施,保护员工在电力生产活动中的安全和健康。措施从7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操作规范:防止人身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和噪音、中毒等人身伤害事故;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加强防误操作管理,完善防误操作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生产事故的频发,已经成为制约生产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电气产品跟生产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电气安全事故必然对人身、设备、环境造成威胁,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防范重大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出最新的电气安全产品、合理运用现有资源促进电气安全产品的市场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17.
《大众用电》2010,(2):27-27
<正>1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工作原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用来防止电气事故、保护人身及设备安全的产品,分间接接触保护和直接接触保护2种。国标GB6829称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以下简称漏电保护器),其动作原理是取剩余电流值,所谓剩余电流是指供电系统中导线流出的电流,有一部分没有经过导  相似文献   

18.
谭蔚 《大众用电》2002,(12):6-7
引言触电人身损害事故,尤其是因高电压引起的触电人身损害事故,大都发生在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电力设施上。因此,依法预防和处理触电人身损害事故,是供电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供电企业要依法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科学的触电人身损害预防体系,以减少触电人身损害事故的发生。供电企业在多年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内部职工的触电人身损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已有比较完整科学的措施。这里的问题主要是指发生在对电力用户和第三人等非供电企业内部职工触电人身损害事故的预防。1事故预防发生阶段的法律问题第一个问题:普及用电知识,宣…  相似文献   

19.
明确划分设备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加强管理提高设备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建立完善电气设备运行、调度体制,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管理的水平;加强日常专业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三三二五”制是企业供电运行安全、可靠的制度保障;保证设备长周期安全运行以满足装置的安全、长周期运行的要求;加强安全用电管理,是减少杜绝人身触电、伤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电气第一种工作票是保证检修作业时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须认真填写。但是《安规》对电气第一种工作票中“工作地点保留带电部分和补充安全措施”一栏如何准确、完整、有效地填写,并未明确规定,多年来,有些单位由于对这一栏没有认真填写而发生过多起人身触电伤亡事故。下面将我们多年来在这方面逐步形成的一套规范的填写法,提供给大家参考。1 一次设备部分填写的基本要求是:任何一次设备检修,都必须将相邻间隔的运行状况和母线、线路侧带电情况交待清楚。1.1单一间隔(包括旁路、母联、母分等)停电检修时,必须填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