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邹达怀 《中国陶瓷》2012,(4):64-65,71
改琦、费丹旭为清嘉庆、道光年间著名仕女画家,其开创的仕女画流派成为晚清主流风格。浅绛彩瓷于晚清兴起,其仕女画深受改琦、费丹旭画派影响,并在其影响下形成独特风格及深富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
清初画坛大写意画家虽有八大、石涛、王武等人,但影响不大,与崇祯到清初青花大写意渐衰是相合的。民窑绘画钟情于精巧华丽,而古朴浑厚之气荡然无存——“政治、文化如是,瓷业亦然。”(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咸同时,瓷业由盛极衰,一蹶不振。“铅华洗尽西江水,留得庐山面目真。”(汪友棠题句)这时候有程门等文人画家立足瓷业,以“花草精神”(汪友棠题句)创造出中国陶瓷绘画最辉煌的浅绛彩绘艺术。  相似文献   

3.
蔡花菲  宁钢 《中国陶瓷》2006,42(3):60-62
通过对汪野亭的粉彩山水作品的研究,剖析浅绛彩对青绿山水瓷画风格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绍浅绛彩在陶瓷美术史上的价值和意义,发展过程,浅绛彩发展现况。  相似文献   

5.
浅绛彩瓷为清末民初釉上彩中一代名品,在中国釉上彩瓷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提升艺术家地位、推动艺术家个性觉醒等重要作用,对当代釉上彩瓷亦有重要影响,开启了文人画入瓷传统,形成各工序地位的尊卑差别。  相似文献   

6.
新安画家程门,以他为首创建的浅绛彩瓷绘,开创了瓷绘工艺与高雅的中国画艺术全面结合的先河,并孕育了一大批徽州籍的制瓷名家,将新安画风直接带入瓷画之中,为徽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新史料,极大地丰富了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  相似文献   

7.
新安画家程门,以他为首创建的浅绛彩瓷绘,开创了瓷绘工艺与高雅的中国画艺术全面结合的先河,并孕育了一大批徽州籍的制瓷名家,将新安画风直接带入瓷画之中,为徽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新史料,极大地丰富了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  相似文献   

8.
新安画派是国画重要画派之一,通过传播作品和参与创作的方式对景德镇山水瓷画形成深远影响,促进了景德镇山水瓷画在艺术风格、思想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晚清民国时期釉上瓷绘牡丹的文化涵义、绘画特征、基本格调三个方面阐述晚清民国时期釉上瓷绘牡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自进入晚清后,中国瓷业呈明显衰退,但晚清后期出现了显著复兴,宫廷庆典瓷在其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宫廷庆典瓷对晚清后期瓷业生产复兴有重要影响,御窑厂生产恢复与发展、御窑厂及民窑工艺传承与创新都与其密切相关。宫廷庆典瓷对晚清后期陶瓷文化艺术复兴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康熙帝对山水画方面颇有造诣,其审美趣味及对陶瓷艺术的喜好对青花山水瓷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其影响下,康熙青花山水达至发展巅峰时期,显现出与前所不同的突出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书画同体论是中国最重要艺术理论之一,对中国瓷绘艺术产生重要影响,明末与清初是书画同体理论与实践成熟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中国瓷绘艺术风格成熟的关键时期,书画同体论对明末清初瓷绘艺术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廖志丹 《中国陶瓷》2012,(4):72-73,76
清康熙时期是青花山水瓷画发展的巅峰时期,康熙之后的清代中后期,青花山水瓷画出现了显著的衰退,釉上彩瓷的发展与社会审美思潮的变化、复古倾向与山水画水平的下滑等是清代中后期青花山水瓷画艺术水平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无双谱》彩绘瓷源于清康熙时期,至道光时期步入其发展高峰。道光《无双谱》彩绘瓷极力模仿《无双谱》版画,具有道光朝彩绘瓷典型特征,同时,富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雅斋瓷器是清末景德镇制作的宫廷瓷类型之一,代表了清末宫廷瓷最高水平。大雅斋瓷器在造型、纹饰和工艺等各方面均具有显著特色。大雅斋瓷器在促进清末瓷业复兴、体现清末宫廷绘画特点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瓷画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彩绘工艺嬗变是推动其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对其审美形式中的线条、色彩、块面等特征的形成具有极重要的影响,并进而形成中国山水瓷画青绿、水墨、白描、浅绛等各种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熊寰 《中国陶瓷》2005,41(2):76-76,68
青白瓷为我国古陶瓷的一个重要品种,但至今其名称仍有争议。本文通过对青白瓷历史、类型和名称含义等三个方面的考证说明了其不应称影青,而应称“青白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