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针对脸部特征定位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Ada Boost算法和色彩信息的方法。首先用参考白光照补偿法对脸部区域进行光线补偿,然后用Ada Boost算法的级联分类器快速定位图像中的脸部区域,最后根据脸部肤色与脸部特征在色彩信息上的区别,建立眼部模型和嘴部模型,实现眼睛与嘴巴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的脸部特征定位具有较高检测率和实用性,同时嘴巴定位不易受到表情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AdaBoost方法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图像检测方法.它是基于统计模型的检测方法。针对目前一些人脸检测方法误检率高、检测速度慢的问题,详细介绍AdaBoost算法的基本原理,并应用OpenCV程序的开发.实现检测速度快、检测率和鲁棒性高的人脸检测。  相似文献   

3.
AdaBoost方法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图像检测方法,它是基于统计模型的检测方法。针对目前一些人脸检测方法误检率高、检测速度慢的问题,详细介绍AdaBoost算法的基本原理,并应用OpenCV程序的开发,实现检测速度快、检测率和鲁棒性高的人脸检测。  相似文献   

4.
基于AdaBoost算法构造了人脸检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人脸检测时间在70 ms左右,在环境较好的情况下可有效检测单个人脸和多个人脸,满足了该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脸特征和AdaBoost算法的多姿态人脸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人脸特征和AdaBoost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多姿态人脸检测算法。首先利用肤色特征快速排除绝大部分背景区域,然后在肤色区域中搜索眼睛和嘴巴区域,根据眼睛和嘴巴区域的几何特征所确定的人脸方向分割出大致正向的人脸候选区域,最后利用AdaBoost算法对候选区域进行分类。实验表明,算法能实现多姿态人脸的快速检测,而且对脸部表情和遮挡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daBoost算法,该算法设定漏检一张人脸的代价比误检一张人脸的代价大,然后通过学习使得两类分类错误的代价最小.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人脸检测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AdaBoost用于人脸检测时需要的特征数目多,检测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AdaBoost的快速人脸检测算法。一方面,提出使用双阈值的弱分类器代替传统的单阈值弱分类器,提高单个特征的分类能力;另一方面,引入信息熵作为特征相关度的度量方法,在特征选择时每一轮循环中只选择与已选出特征相关度较低的特征,从而减少特征之间的冗余信息。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该方法使用较少的特征即可达到较高的检测准确率,检测速度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AdaBoost算法入手,利用AdaBoost学习训练算法和Cascade算法的检测构架设计了一个人脸检测系统,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检测速度和较强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Adaboost算法存在训练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裁剪的双阈值Adaboost算法人脸检测算法。一方面,使用双阈值的弱分类器代替传统的单阈值弱分类器,提升单个弱分类器的分类能力;另一方面,特征裁剪的Adaboost算法在每轮训练中仅仅利用错误率较小的特征进行训练。实验表明基于特征裁剪的双阈值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通过使用较少的特征和减少训练时的特征数量的方式,提高了算法的训练速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AdaBoost算法的彩色图像人脸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彩色图像中,不同的颜色所对应的灰度值可能相同,因此在灰度图像中检测不到的信息可能在彩色图像中被检测到。本文提出一种彩色积分图概念,在AdaBoost算法的分类器训练过程中分别得到彩色图像的人脸信息,并在分类器的后五层使用融合彩色信息的分类器分类。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增强了分类器的分类能力,提高了系统的正确检测率,降低了错误报警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在已有人脸检测方法中采用单阈值所导致的误检率太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优化加权参数的快速AdaBoost训练检测算法。算法通过改变弱分类器加权参数求解公式的方法,保证了在低误检率的前提下也能获得低误警率;通过特征值曲线自适应得到双阈值,然后构造双阈值弱分类器并进行集成,形成强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检测精度,而且,由于双阈值能够减少搜索次数,从而使训练和检测时间也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基于Harr式特征分层筛选的人脸检测方法速度快、检测率高。但Harr式特征对边缘、线段比较敏感,只能描述特定走向的图形结构。结合分层筛选技术,提出了Boosting协方差特征人脸检测方法。该方法先计算协方差矩阵特征,然后由这些特征构造弱分类器,最后借助Adaboost方法组合这些弱分类器的输出结果来对测试图片进行瀑布式分层筛选,从而获得最终判决结果。测试实验显示所提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检测率相比原基于Harr式特征分层筛选的方法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多阈值划分的连续AdaBoost人脸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AdaBoost算法要求对样本空间进行划分,传统的等距划分无法体现正负样本各自的分布规律.对基于连续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结合离散AdaBoost中弱分类器的阈值选取策略,通过多重最优阈值选择方法实现了样本空间的合理划分.在MIT-CBCL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比等距划分和连续AdaBoost算法检测率提高0.5%和2%,错误率降低0.15%和0.27%,算法收敛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4.
将Viola等人提出的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由PC机移植到TMS320DM642嵌入式平台,采用EMCV (Embedded Computer Vision Library)移植方案,将PC平台的OpenCV(Open Source Computer Vision Library)视觉库中有关AdaBoost算法的模块修改使之适应嵌入式DSP平台。该移植工作主要解决了OpenCV在嵌入式平台的不兼容问题以及不同体系架构的编译器环境和库文件导致的编译和链接错误。优化工作在TI的编译器CCS中进行,在编译器平台下进行C语言的项目及程序优化,并进行了大量实验数据的对比,给出了优化的方案,对实现系统的实时性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复杂背景下的灰度图像人脸检测存在计算量大且负检率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有较好可用性的层级递进的人脸检测系统。系统第一部分采用扩展的Haar型特征并结合自举算法,使其分类性能要优于原始的Haar型特征。在系统的第二部分,采用从粗到细的视觉处理逻辑对图像采样,并提出了正面直立人脸的像素值的置信度的概念,且以支持向量机作为学习算法,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该系统在实际应用图像的测试中取得良好效果,具有可用性。  相似文献   

16.
改进的基于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传统AdaBoost算法的不足,分析了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退化问题及样本权重扭曲的现象,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对样本权重的更新规则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即为每一轮循环设定一个权重更新阈值,根据样本是否被错误分类以及当前权重是否大于该阈值来更新样本权重,从而限制了困难样本权重的过分增大.使用该方法训练级联人脸检测器,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传统AdaBoost算法所出现的退化问题,在保证检测率的同时降低了误检率.  相似文献   

17.
基于肤色和AdaBoost算法的彩色人脸图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肤色检测对复杂背景下的图像误检率高和AdaBoost算法对多姿态、多人脸图像检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将基于肤色的人脸检测与基于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新的人脸检测方法,即首先利用肤色和形态学操作分割肤色区域,再根据人脸区域的统计特性筛选出人脸候选区域,然后用AdaBoost级联分类器对候选区域扫描,以精确定位人脸.实验表明,该方法同时具有肤色检测正确率高与AdaBoost算法误检率低的优点,可以有效地运用于多姿态、多人脸和复杂背景的情况,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分辨率传感器成为视频获取的主流,AdaBoost算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置入级联分类器待检测窗口数过多。提出一种AdaBoost人脸检测层次增强算法,以加快人脸检测速度。从整体目标运动与局部人脸运动两个层次出发,以矩形块为计算单位,根据相关性原则,提取运动目标区域;以运动特征为基础,结合主成分分析获得运动特征子空间;通过子空间投影得到候选人脸窗口集合。对比实验表明,在640×480以及1?280×720视频帧中,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子窗口置入率和稳定的检测精度,平均检测速度分别为28?f/s和6?f/s,适用于实时人脸检测。  相似文献   

19.
基于PCA+AdaBoost算法的人脸识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脸识别技术是图像处理方面的重要技术,然而识别率不高却一直妨碍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是人脸识别技术的一个重要算法,将PCA与AdaBoost算法相结合改进了原来的算法,并称新算法为PCA+AdaBoost算法。实验证明PCA+AdaBoost算法的识别率明显高于PCA算法,相对于Fisherface算法的识别率也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