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50余只808nm的GaAs/GaAlAs高功率单量子阱远结半导体激光器的老化实验观测,在老化初期(前520h),阈值电流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下降幅度高达57mA,从1000h多的恒流电老化结果可以看出,器件的输出光功率在老化初期有所上升,随后,表现出按指数规律缓慢下降的行为。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器件具有长寿命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808nm大功率半导体量子阱激光器锁相列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材料研究和器件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分子束外延方法(MBE),成功地研制出低阈值电流密度、高量子效率、折射率缓变分别限制异质结单量子阱结构(GRIN-SCH-SQW)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锁相列阵,最大线性输出功率为1.5W(室温,连续),激射波长808±4nm,光-电转换效率最高达62%,器件寿命考核(25℃,CW)超过1000小时无明显退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MOCVD实现了AlGaAs/GaAs量子阱结构,获得了连续输出20W激光二极管线列阵,线列阵长度1.0cm,激射波长808±4nm。  相似文献   

4.
用低压MOVPE方法研制出了波长为655nm与670nm的GaInP-AlGaInP半导体量子阱可见光激光器,并已形成一定的批量生产能力。器件的阈值电流典型值为45mA,输出光功率不小于5mW,最高工作温度不低于50℃,预计20℃时寿命接近100,000小时,主要技术指标与目前进口的同类产品水平相当,完全可以满足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用低压MOVPE方法研制出了波长为655nm与670nm的GaInP-AlGaInP半导体量子阱可见激光器,并已形成一定的批量生产能力。器件的阈值电流典型值为45mA,输出光功率不小于5mW,最高工作温度不低于50℃,预计20℃时寿命接近100,000小时,主要技术指标与目前进口的同类产品水平相当,完全可以满足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型紫外光源研制成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GaN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制造短波长高功率发光器件和高温大功率电子器件的具有代表性的半导体材料。到目前为止,国际上高功率蓝色发光二极管(LED)、绿色LED、白光LED、蓝紫色LED及激光器等已实现了批量生产,走向了商业市场。 GaN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已历时30多年。前20年进展缓慢,未能研制出实用化的器件。近十年来,在日本获得了突  相似文献   

7.
正近代半导体技术虽然仅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但已经彻底改变了社会的发展。追溯历史,不难发现半导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归因于半导体材料自身特殊的物理性质。半导体材料作为重要的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已经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科技与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同时,半导体器件由同质结、异质结转向基于量子阱、量子线、量子点器件的设计与制造,这一转向改变了半导体材料的  相似文献   

8.
在多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外延材料制备中,由于器件响应波长对量子阱的阱宽和垒高变化敏感,因此对外延材料的制备有很高的要求.本文中我们利用光致荧光谱(PL)对GaAs/AIGaAs多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材料进行了测量和计算,从而在器件工艺前,快速确定器件的探测波长.以光致荧光光谱对GaAs/AIGaAs多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材料进行测试,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多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探测波长.计算得到的理论响应波长与实际器件的响应波长有良好的一致性,证明用光荧光谱对外延材料进行测量并计算,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器件研究工作.同时,我们在低温下测量了外加偏压下器件暗电流情况,以及液氮温度下,500K黑体辐射情况时,信号噪声比达到235.3.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个量子阱激光器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MQWCAD,它是一种新型的多校块交互访问式自洽系统,集成了能带工程计算、异质结激光器二维模拟、量子阱激光器二维模拟等几个适用工具。MQWCAD以一种新颖的设计思想为基础,将多层结构描述、自动剖分、薛定谔方程完全解处理阱区载流子分布、集成能带分析及自洽迭代等几种新技术应用到系统中,使模拟更为方便、精确和快速。该系统用于模拟各种半导体材料体系的异质结及量子阱激光器,优化设计参数,探索新的器件结构。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量子结构材料与器件中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了量子结构的定义和量子尺寸效应的能带裁剪工程。以II-VI族化合物半导体为例,介绍了量子尺寸效应对于激子束缚能的影响。以此为基础,综述了II-VI族化合物半导体量子阱、量子点等量子结构材料以及量子结构器件在光电探测、发光器件与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II-VI族化合物半导体量子结构材料与器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