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荷载传递函数的概念,提出了一种用双折线模型来计算桩负摩阻力的方法。根据单桩承载受力时 桩侧土与桩尖土所处于不同的弹性和塑性状态,运用该双折线模型,建立桩身轴向力和桩土相对位移的微分方 程,得出桩相对位移解式,再以此推导出桩轴向力、中性点位置和负摩阻力。  相似文献   

2.
中砂融沉位移与单桩负摩阻力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模型试验,分析了饱和中砂融化沉降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单桩负摩阻力与融沉位移的关系.在析冰融化阶段,试样析冰表面位移与时间呈近似线性关系,而在颗粒重分布阶段的位移数值甚小;与此两阶段相对应,试样颗粒骨架表面位移可分为近似线性和非线性两部分,非线性段的贡献来自于融后颗粒重分布;单桩负摩阻力随融化过程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但在两阶段中负摩阻力产生和增加的机理不同.在颗粒重分布阶段,颗粒骨架表面位移虽仅占其总位移的9.7% ,但负摩阻力却增加了近18% .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膨胀土中模型桩的失水收缩模型试验,研究了膨胀土收缩过程中的桩土共同作用机理,重点探讨了基桩负摩阻力的产生原因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中性点的时间效应以及侧摩阻力发展在微观层面上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文中分析了桩基负摩阻力产生的机理和原因,给出了有关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消减负摩阻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运用FLAC3D和理正数值模拟软件对实际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进行了数值分析与计算.主要分析了开挖过程中支护桩桩顶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及支护桩内力的变化,并将现场实测值与模拟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LAC3D数值模拟结果更符合实测值,可为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膨胀土中模型桩的失水收缩模型试验,研究了膨胀土收缩过程中的桩土共同作用机理,重点探讨了基桩负摩阻力的产生原因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中性点的时间效应以及侧摩阻力发展在微观层面上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利用岩土三维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挤扩成型支盘灌注桩的承载特性进行模拟分析,通过与实际测桩曲线的对比,证明模拟较为成功.阐释了该桩的承载特性,并对破坏形式进行分析,指出了下部承力盘承载力发挥的滞后性,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负摩阻力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中桩基的承载变形性状具有重要影响,现行桩基规范及黄土规范推荐的负摩阻力计算方法不能反映黄土桩基负摩阻力的实际性状。对近30年来在黄土地区开展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现场浸水试验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黄土浸水完成后桩身中性点深度、桩身最大负摩阻力深度及负摩阻力系数与桩长径比的关系,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了中性点深度比、最大负摩阻力深度比及负摩阻力系数与桩长径比的经验表达式,提出湿陷性黄土地基中桩基负摩阻力计算的新方法。新方法用三角形表示负摩阻力沿深度的分布,能反映负摩阻力从桩顶向下先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后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最终在中性点处减小为零的分布特征。将提出的方法、桩基规范及黄土规范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桩基规范预测的中性点深度比优于黄土规范,黄土规范预测的最大下拉荷载优于桩基规范,而用新方法计算的负摩阻力最接近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基桩负摩阻力的发生机理、基本特性,对产生影响负摩擦力的主要因素,针对负摩阻力的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提出了设计时的考虑因素和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减小负摩阻力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荷载传递函数法和固结有限层方法,提出了一种因土体固结引起的桩负摩阻数值分析法.通过算例用该法分析了土体固结对承受负摩阻力摩擦型单桩沉降、桩身负摩阻力发展的影响,为类似工程条件下的桩基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容重增加法进行三维边坡的非线性稳定分析,通过FLAC3D软件,基于D—P准则,保持粘聚力C及内摩擦角φ不变,通过逐步增加土体重度的方法使土体达到临界状态。边坡的破坏往往伴随着很大的位移和塑性应变,因此采用坡顶水平位移在重度增加系数达到某一值发生突变作为边坡的破坏标准。不需要事先进行假定,得出的结果与强度折减法计算的结果非常接近。该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土的破坏,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Midas/Gts模型与FLAC3D模型转化的关键技术处理问题,并给出了详细的处理过程.探讨了利用Midas/Gts建立三维边坡模型建模,通过FISH语言编写接口程序导入FLAC3D的关键技术.通过一个编制的FISH程序来实现Midas/Gts模型与FLAC3D模型的转化.结果表明,通过该接口,模型可以较好的导入FLAC3D中.  相似文献   

14.
FLAC3D在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决目前采空区利用率普遍较低的现象,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采空区治理显得尤为必要.首先从介绍数值模拟FLAC3D软件的基本原理入手,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分析采空区稳定性.针对具体的工程实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南马圈煤矿和村民自采小矿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监测地表沉陷历史过程及观测采场围岩破坏情况,较真实地再现了围岩变形的破坏过程,尤其是塑性区的发展过程;通过观测采空区破坏的形式及采空区破坏的特征,为治理采空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桩一土体系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该方法通过耦合弹簧实现桩与土之间的相瓦作用;结合FLAC3D算例计算,分析了桩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与弯矩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FLAC^3D基本原理和动力分析的特点;通过对某土质边坡的地震荷载动力分析,讨论了利用FLAC如进行边坡地震动力分析时如何设置边界条件、地质体阻尼的选取、地震波的时程转化和输入.在此基础上,依据边坡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边坡位移变形和塑性区域的贯通情况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