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琳  黄环宇 《新建筑》2023,(2):86-90
以第四届中国建筑口述史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对中国建筑口述史研究近二十年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基于对文献内容的分析,建构了中心视角下的建筑口述史、乡土建筑口述史和口述史方法应用的论述框架,并简述其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对口述史在两种不同倾向建筑史研究中的发展情况、各自的特点及整体方法应用上的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后续该方法在建筑学中的研究提供思路启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梅讯  刘军瑞 《城市建筑》2022,(24):137-140
本文以《中国纪行:伊东忠太建筑学考察手记》和《手绘天朝:遗失在日本的中国建筑史》两部反映日本建筑史家伊东忠太先生20世纪初所作的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田野调查成果著作为主要研究素材,从口述史的视角对伊东忠太的田野调查进行了学术史研究。注重口述史规程特征,主要从前期准备、受访人员、采访技巧三方面展开论述,总结了伊东忠太自发地利用口述史方法的历史和经验,这对于目前中国方兴未艾的建筑口述史理论和方法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崔勇 《华中建筑》2003,21(1):96-99
迄今为止,国内建筑史学界对中国营造学社的研究尚停留在历史回忆和感性叙述的阶段。历史叙述与对历史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研究是对同一个研究对象不同层面的认识与把握,前者是表象的描述,后者是深层的析理。试图在掌握较翔实的文字历史资料和实物资料以及人物口述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从学术思想流变的角度,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以及口述史研究的方法,力求做到文献、实证、口述互证互补,相得益彰,对中国营造学社予以全面系统的专门研究,充分肯定中国营造学社及其同仁们在推进中国建筑史学发展的历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指出其在学术思想研究与辩理考证中的得失,还历史现象以本来的面目,给予中国营造学社以应有的历史定位和历史评价,从而为今后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参照。本项研究系国内第一篇系统研究中国营造学社及其同仁们学术思想的博士论文,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①从学术思想的高度反思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自身,努力寻找出作为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历史延伸的20世纪东方建筑研究的逻辑起点;②在研究方法上,既充分运用常规的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研究方法,又辅之以口述史研究的新方法,以期丰富中国近代建筑史学研究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刘亦师 《新建筑》2015,(2):142-147
成立至今已60年的中国建筑学会,在新中国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建筑界重要的学术机构。从机构史角度,研究其设置的背景及其性质、宗旨、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演变历史,揭示其在新中国城乡建设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对13名健在的学会重要成员和历届领导班子成员的口述访谈,将建筑学会60年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建筑学会的机构演变不但反映了新中国不同时期政策的变化,而且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对其研究利于拓宽中国现代建筑史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江攀 《新建筑》2022,(2):12-17
风土建筑史研究注重文献和实物的二重证据,对于一些保存状况堪忧、民间文献欠缺的风土宅院,口述史方法在研究建造背景、再现建筑场景和复原建筑形式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访谈重庆江津陈宅的后人陈洪佑为例,就以上三方面作用展开:首先,结合口述信息和地方志材料,梳理陈宅的修建过程和建造背景;其次,结合平面布局和关于各空间功能仪式的口述内容,分析其空间形制特征;最后,结合口述史和周边风土建筑特征对陈宅进行修复探索。  相似文献   

6.
东北大学建筑系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现代建筑教育机构之一,其不同办学时期的建筑教育空间承载对应专业价值内涵。研究以东北大学建筑教育空间演进为研究对象,爬梳教育空间载体的变迁脉络,通过静态与活态史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档案查询、口述访谈、实地调研,层析还原不同办学时期的建筑教育空间实态特征,解读东北大学建筑教育“体系—空间”的演进逻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宇振  张天 《建筑师》2017,(5):121-132
研究辜其一社会化的人生历程及其学术概况;经由辜其一的初步研究厘清部分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的细节;经由口述历史,提供辜其一研究的更多细节和多义指向;进一步将辜其一与唐璞对比分析。辜其一是国内最早的高等建筑教育毕业生之一,是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历史研究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8.
温玉清 《建筑师》2005,(1):48-50
本文以1953年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刘敦桢教授与华东建筑设计公司(今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合办"中国建筑研究室"、1956年清华大学的梁思成教授创设与中国科学院合办的"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室"以及两个研究室最终并入原建工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的始末为线索,结合档案文献与人物访谈,对1949-1958年间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重要机构及其学术理路进行回顾,就其对中国建筑史学的影响和贡献作出评价。此外还论及1958年10月召开的全国建筑历史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在1958年"大跃进"特殊政治时局下召开的,对其后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走向,具有"分水岭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戴路  李怡 《新建筑》2022,(2):46-50
1970年代末,外部环境的缓和与内部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使得由国家或单位选派的中国建筑师精英有机会走出国门,到发达国家研修学习,但这段历史却难被还原。研究以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师马国馨为对象,应用口述史方法,通过对他进行采访,从研修前的准备、在日研修的过程、对比中外的思考等方面重现其研修经历;指出运用口述史方法能够还原历史,直接呈现建筑师的成长历程,并联系起建筑历史的发展,丰富对建筑师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
100年来的中国史学史研究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萌生时期(20世纪20年代)、文献学时期(20世纪30—50年代)、意识形态化时期(20世纪60—80年代中期)、唯物史观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会通时期(21世纪以来);四个范式:文献学范式、意识形态范式、唯物史观范式、社会史范式。纵观中国史学史研究100年发展历程,学术层面影响史学史研究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史学认识论水平,二是已有研究成果水平,三是研究者学术素养。只有不断提高史学认识论水平,批判承继前人研究成果,提高研究者学术素养,才能实现研究范式创新和开创研究新局面。史学认识论较长时间未有大突破,对前人研究反思总结不足,以及新生代研究者学术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使中国史学史研究继往开来面临不小困难。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磁器口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磁器口在2008年后实施转型政策后的古镇实际变化及问题,对磁器口的历史保护进行了深入探讨。利用口述史的调查研究方法,对磁器口长期居住的居民进行口述访谈,了解到较为真实的民众想法,并结合规划设计政策,对磁器口转型在历史保护规划层面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筑是人类历史的文化创造,建筑史学的研究,为建筑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中国城市史研究"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12月10日至11日在地处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举行,一共有来自国际国内的110位建筑史学人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其中来自意大利、英国、美国、日本、南非、香港和台湾的与会代表二十余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学术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崔勇 《华中建筑》2004,22(6):138-141
通过回顾中国建筑史学研究所走过的70周年的历程,并反思其得失,从而阐述中国建筑史学研究之我见一一完整的中国建筑史学观在于用史观、史料、史评、史法相结合的观念与方法对建筑史予以整体观照,从而得出亦史亦论的真知灼见。此乃中国建筑史学研究本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张天  张晓春 《建筑师》2022,(6):66-75
唐英是同济大学建筑技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建筑构造学科、近代建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文章通过史料爬梳与口述访谈,梳理了唐英留学德国、在政府工程部门任职、从事教育实践的过程,指出“综合理工学院”体系对他的潜在影响。重点分析了唐英主要参与的职业教育课纲编订工作和《房屋构造学》等书籍的内容,讨论中国建筑构造教育的知识来源与教学框架问题,以及唐英对建筑职业教育、建筑技术教育的贡献;结合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进一步探讨了中国近代建筑职业教育对培养当时急需的“中级技术人才”作出的努力,以及唐英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翅  徐桐 《中国园林》2020,36(7):54
为使风景园林评论更雄辩,需让评论建立在坚实的证据之上。引入现代口述史作为风景园林评论的一项重要证据,并提出风景园林四重证据法,即让文献资料、影像资料、调研数据和口述史资料相互印证补充。现代口述史既指记录和保存口述内容的方法,也指该过程的产物。区别于传统口述史,其因严谨的操作规范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现代口述史在风景园林评论中的运用方法分为收集式运用和验证式运用2种。收集式运用是现代口述史在风景园林评论中的基本运用;验证式运用是创造性运用。2种方法可以分别或结合使用。最后强调通过严守操作规范、减少听者设计、提前策划倾听和保持评论距离来保证现代口述史在风景园林评论中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刘江峰 《建筑创作》2007,(9):154-158
对于6月16~17曰在同济大学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的主办方而言,此次会议有若干个"没想到":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国  相似文献   

17.
对少数民族建筑设计营造智慧的现状与不足进行分析,解析口述史方法研究少数民族建筑设计营造智慧的意义和目的,探索口述访谈的基本研究方法和访谈技巧。运用口述史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设计营造匠人开展尽可能全面系统的深度访谈,将其建筑技艺和思想抢救记录下来,为国家和民族保住一份建筑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贵州民族建筑营造技艺研究现状,从建筑营造技艺的工程实践性出发,在历史人类学的视角下以鲜明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为背景,提出需在建立历史观的基础上研究民族工匠口述史,并介绍了民族地区工匠口述史的整体性、开放性、系统性特征。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探讨了民族地区工匠口述史的一些实践研究思路,总结出适用于贵州地域工匠口述史的作业方法及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简讯     
《世界建筑》2012,(12):12-15
<正>第三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2012年11月24日-26日,为期3天的中国第三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工业城市哈尔滨召开。研讨会由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0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工业建筑  相似文献   

20.
李浩 《新建筑》2022,(2):8-11
针对建筑规划口述史作品中常见的可靠性问题,在辩证认识各类史料的可靠性特点的基础上,从人类记忆的固有特点、口述史工作组织和口述记录稿整理加工三个方面分析可靠性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而从多渠道史料互证的角度提出建筑规划史研究工作的应对思路,并对建筑规划口述史工作提出多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