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苦荞黄酮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了定量测定苦养黄酮的两种比色方法,通过与HPLC测定结果对照、影响因素的探讨以及方法评价,提出AlCl3比色法比常用的NaNO2-Al(NO3)3法更适于苦荞黄酮的测定.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此次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定量检测不同大孔树脂苦荞麸皮黄酮富集品中芦丁、烟花苷、槲皮素和山柰酚4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分别使用ADS-7、AB-8、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苦荞麸皮黄酮,采用Intersustain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和0.2%磷酸水溶液作为梯度洗脱的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60 nm。结果显示,芦丁、烟花苷、槲皮素和山柰酚分别在25~400,1.25~20,9.375~150和0.625~1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8%,100.86%,100.93%和102.27%。结果表明,ADS-7型大孔树脂纯化的苦荞麸皮总黄酮含量较AB-8和D101更高,该方法操作方便、准确性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从苦荞中分离得到2株内生菌N3和XJ0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系统进化分析,鉴定这2株苦荞内生菌属于肠杆菌科泛菌属。用内生菌及其多糖类提取物对萌发苦荞进行处理,结果表明,N3和XJ01提取物能诱导苦荞样品中苯丙氨酸氨解酶的活性升高,进而促进萌发苦荞的黄酮合成。内生菌提取物的最佳使用浓度均为50mg/L,经N3提取物处理的苦荞黄酮含量最高,达到4.59%,比对照提高15.3%。   相似文献   

4.
从苦荞中分离得到2株内生菌N3和XJ0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系统进化分析,鉴定这2株苦荞内生菌属于肠杆菌科泛菌属.用内生菌及其多糖类提取物对萌发苦荞进行处理,结果表明,N3和XJ01提取物能诱导苦荞样品中苯丙氨酸氨解酶的活性升高,进而促进萌发苦荞的黄酮合成.内生菌提取物的最佳使用浓度均为50mg/L,经N3提取物处理的苦荞黄酮含量最高,达到4.59%,比对照提高15.3%.  相似文献   

5.
苦荞发芽过程中促进黄酮合成的因素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苦荞发芽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变化规律。苦荞发芽过程中通过改变温度、光照等条件和喷洒乙烯利处理,能够明显刺激次级代谢产物黄酮的生成和提高苯丙氨酸氨解酶(PAL)活性,PAL活性与黄酮含量变化基本上是相符的,PAL活性升高,黄酮合成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6.
研究苦荞麸皮总黄酮粗品及精品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初步分析其黄酮类成分,评价不同黄酮单体的抑菌活性。通过平板打孔法及二倍稀释法检测苦荞麸皮总黄酮粗品及精品及其4种黄酮单体的抗菌活性,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检测苦荞麸皮总黄酮粗品及精品的黄酮成分。结果表明,苦荞麸皮黄酮精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志贺氏杆菌、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优于粗品。苦荞麸皮黄酮主要黄酮成分为芦丁、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和山奈酚,精品的总黄酮含量是粗品总黄酮含量的2.84倍。4种黄酮单体的抑菌能力具有一定的构效关系,其中槲皮素对所有供试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8.
刘艳香  刘明  田晓红  汪丽萍  谭斌 《食品科技》2011,(12):147-149,152
以苦荞粉、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制作苦荞挂面,探讨苦荞挂面在加工过程中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及以黄酮作为标记物评价苦荞挂面中苦荞含量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加水、和面、醒置、压延、干燥工艺前后的黄酮含量(干基)差异均不显著(p>0.05),苦荞黄酮在挂面加工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苦荞粉添加量与挂面中黄酮含量呈线性相关(R2=0.999)。将黄酮作为标记物来快速评价挂面中苦荞含量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苦荞黄酮大孔吸附精提物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醇回流、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对苦荞黄酮进行提取、纯化,得到苦荞黄酮精提物。通过颜色反应、薄层色谱(TLC)、紫外光谱(UV)、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精提物结构进行了分析、鉴别。结果表明,从苦荞麸皮中提取、并纯化后的黄酮主要为5,7,3′,4′-四羟基-3-O-葡萄糖黄酮醇苷(芦丁)。  相似文献   

10.
优化离子液体辅助微波法提取紫苏梗中的黄酮工艺,为进一步利用紫苏梗提供依据。将离子液体加到提取溶剂中,采用辅助微波法提取紫苏梗中的黄酮。依次改变离子液体的种类、浓度、提取溶剂总体积与药材质量比、微波时间、微波温度,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确定单因素最佳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响应曲面设计优化最佳提取条件,用HPLC测定咖啡酸、木犀草苷、芦丁、迷迭香酸等成分的含量,探究不同方法对紫苏梗中黄酮提取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750 W,料液比1︰30 (g/mL),离子液体体积比12︰1,温度70℃。比较传统方法和高效液相法黄酮中主要成分含量可知,离子液体法比传统方法提取率提高。将离子液体运用于紫苏梗中黄酮提取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苦荞芽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荞在发芽过程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苦荞种子及其苦荞芽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苦荞发芽第1-10 d范围内,黄酮类物质含量逐渐升高,在第10 d时达到最大值;且苦荞发芽后其抗氧化性较种子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方法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储存时间、光照、加热、pH值、食品添加剂、氧化剂、还原剂和金属离子等条件对苦荞麸皮中类黄酮化合物的影响;比较了两种提取方法获得的黄酮提取物在上述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苦荞黄酮溶液在暗处存放60 d无变化,但光照能破坏其结构;苦荞黄酮溶液耐热性强,90℃保温1 h不受影响;在酸性条件下苦荞黄酮溶液稳定,在中性、碱性环境中不稳定,碱性对其有强破坏作用;常用食品添加剂在安全使用量范围内,柠檬酸、苹果酸、抗坏血酸、蔗糖对苦荞黄酮稳定性无影响,苯甲酸钠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氧化剂H2O2对其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还原剂Na2SO3对其有强烈破坏作用;金属离子K+、Na+、Ca2+、Mg2+对苦荞黄酮稳定性无明显影响,Cu2+、Fe2+、Al3+对其影响较大,Fe3+影响最大。结论各因素对苦荞黄酮2#提取物的影响较1#提取物大,即1#提取物的稳定性略高于2#提取物。  相似文献   

13.
苦荞菜中总黄酮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苦荞菜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可见分光光度法。结果在420 nm波长处测得即食型苦荞菜中的总黄酮含量为6.87%;苦荞芽苗在生长1,3,5,7 d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31%,4.19%,4.20%,4.15%。结论苦荞菜中富含黄酮,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适合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两种苦荞黄酮提取方法的优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欣  王步军 《食品科学》2010,31(6):80-85
采用超声波和恒温水浴振荡两种前处理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并对确定的最佳提取方法进行总黄酮和芦丁含量的回收率、重复性、精密度等验证,初步建立苦荞麦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超声波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80% 乙醇溶液、液固比40:1、超声提取30min;恒温水浴的最佳提取条件为80% 乙醇溶液、液固比30:1、60℃提取3h。两种提取方法的最终提取效果差异不显著,而超声波法则大大节省了时间。  相似文献   

15.
苦荞黄酮的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苦荞黄酮提取物样品进行纯化,利用薄层色谱分析了纯化前后苦荞黄酮的成分变化,并以维生素C为参照,比较了纯化前后苦荞黄酮对O2-·和DPPH·体外清除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经过AB-8纯化后,苦荞黄酮提取物2中黄酮的含量由78.42%提高到98.73%,纯化后主要成分为芦丁;其清除O2-·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由0.099 mg/mL升高到0.123 mg/mL,纯化后清除能力反而降低;清除DPPH·的IC50由0.273 mg/mL降低到0.185 mg/mL,清除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响应面法确定微波提取苦荞麸皮黄酮的最佳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一鸣  周小理  田呈瑞 《食品科学》2007,28(11):253-257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RSA)法中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进行设计,得出微波提取苦荞麸皮黄酮最佳条件为:预浸时间19.7min,微波提取时间20min,乙醇浓度50.3%,浸提温度70℃,pH10.0,液固比32.6:1,微波提取两次。  相似文献   

17.
苦荞保健茶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苦荞麦营养成分独特,现代医学表明苦荞麦在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防止内出血、抗癌、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该研究以苦荞籽粒加工过程中总黄酮含量、芦丁含量、抗氧化性、感观质量为指标,对苦荞保健茶加工工艺进行探讨,得出最佳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