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混凝土集中搅拌站固定噪声源与流动噪声源的测量,分析了主要噪声设备及其对厂界噪声的影响,提出了主厂房内局部隔声、地面流动声源屏障隔声等综合性噪声控制措施。实践证明,治理后厂界噪声基本达到了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国家2类环境噪声功能区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受强噪声干扰测试环境,采用离散点声强法测量船用汽轮水泵表面辐射声强,将声强数据换算成声压级得到设备的实际噪声量。通过泵组噪声源定位、噪声源发声机制分析及降噪整改对比,验证采用声强法定位声源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冷却水泵等环境干扰源产生的噪声远大于被测汽轮水泵,在无法进行干扰消除及声压修正时,采用声强法进行噪声测量是有必要的;基于声强法的噪声源定位准确,通过针对性噪声治理可有效降低泵组噪声。  相似文献   

3.
准确测量评估变电站的厂界环境噪声,不仅可以掌握站内主设备运行状态下的辐射噪声水平,而且为变电站环境噪声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声学边界元和现场声压测量的实验方法,首先分析了变电站辐射噪声传播衰减规律,然后对如何提高厂界噪声的测试评估精度进行了探讨,最后分析了实际运行中的特高压变电站厂界噪声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靠近变电站主噪声源的位置,或者变电站高压母线进出位置,得到的声压级较高,更容易捕捉到最大声压级所在的位置,声压测点布置的原则是能够覆盖最大声压级测点区域。基于声压测量信噪比的概念,解释了变电站厂界噪声测量过程中的背景噪声问题,给出了一种变电站厂界噪声修正意见。由实测经验可知,若适当增大测点密度,可以提高厂界噪声评测的准确性,从而进行合理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型汽车雨刮器驱动系统噪声源定位问题,研究了不同尺寸的测试网格对噪声声源定位精度的影响。首先根据驱动电机实际尺寸与各组成构件,选定有效测量面积,以测量点尽量靠近各噪声源位置为基本原则,结合实际中传声器测试条件,在测量面上分别设置尺寸为4.5cm、3cm和1.5cm的三种测试网格来进行主噪声源定位研究,以及基于尺寸为1cm的测试网格进行整体声强分布精度的研究;利用B&K声音测试设备及其系统,采用离散点测量法进行声强测试,得到声强云图,进行噪声源定位分析。结果表明:测试中采用尺寸为4.5cm的网格声源定位精度最低,尺寸为1.5cm的网格生源定位精度高,但测量周期长,操作繁琐,而采用尺寸为3cm的网格能快速精准地实现主噪声声源定位,综合效果最佳;基于尺寸为1.0cm的测试网格,结合悬针辅助定位方法,准确的得到了汽车雨刮器驱动系统整体声强分布。  相似文献   

5.
准确测量评估变电站的厂界环境噪声,不仅可以掌握站内主设备运行状态下的辐射噪声水平,而且为变电站环境噪声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声学边界元和现场声压测量的实验方法,首先分析变电站辐射噪声传播衰减规律,然后对如何提高厂界噪声的测试评估精度进行探讨,最后分析实际运行中的特高压变电站厂界噪声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靠近变电站主噪声源的位置或者变电站高压母线进出位置得到的声压级较高,更容易捕捉到最大声压级所在的位置,声压测点布置的原则是能够覆盖最大声压级测点区域。基于声压测量信噪比的概念,解释了变电站厂界噪声测量过程中的背景噪声问题,给出了一种变电站厂界噪声修正意见。由实测经验可知,若适当增大测点密度,可以提高厂界噪声评测的准确性,从而进行合理评估。  相似文献   

6.
基于声强法识别柴油机表面辐射噪声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声强测量法对柴油机进行表面辐射噪声的测量,利用声强分布云图找到柴油机主要噪声源来自于气门室罩、油底壳、增压器和高压油泵.计算它们对整机噪声声功率的贡献,为降低该型柴油机的表面辐射噪声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选择双传声器声强法及其在双通道FFT分析仪上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输入、双输出频域模型的基础上,论述了利用选择双传声器声强法将声强矢量分解为与各噪声源有关分量的理论,讨论和分析了在双通道FFT分析仪上实现选择声强法的途径。该方法可以在声源间存在相干和高背景噪声的情况下,精确地进行声源辐射声强的测量。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是公路建设与使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准确预测交通噪声对道路两旁敏感点的噪声贡献和影响能为噪声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该研究从移动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能推导出交通噪声计算数学模型。通过实验室测试和实地测试进行验证,得出预测点位测量值与预测值的差值在3 dB(A)以内,说明使用该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噪声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再通过该模型的应用研究,计算某一敏感点噪声主要受多长范围内道路的影响,以此作为依据为后期治理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型汽车雨刮器驱动系统噪声源定位问题,研究不同尺寸的测试网格对噪声声源定位精度的影响。首先根据驱动电机实际尺寸与各组成构件,选定有效测量面积,以测量点尽量靠近各噪声源位置为基本原则,结合实际中传声器测试条件,在测量面上分别设置尺寸为4.5 cm、3 cm和1.5 cm的3种测试网格来进行主噪声源定位研究,以及基于尺寸为1 cm的测试网格进行整体声强分布精度的研究;利用BK声强测试设备及其系统,采用离散点测量法进行声强测试,得到声强云图,进行噪声源定位分析。结果表明:测试中采用尺寸为4.5 cm的网格声源定位精度最低,尺寸为1.5 cm的网格声源定位精度高,但测量周期长,操作繁琐,而采用尺寸为3 cm的网格能快速精准地实现主噪声声源定位,综合效果最佳;基于尺寸为1.0 cm的测试网格,结合悬针辅助定位方法,得到准确的汽车雨刮器驱动系统整体声强分布。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噪声预测方法及其在昌九城际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源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噪声预测方法,并与国外的成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重点介绍把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作为一个线声源、噪声源分解为轮轨噪声和牵引噪声等分别进行预测的方法,并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步骤。以此方法对昌九城际轨道交通的噪声水平进行预测,得到沿线敏感点在昌九城际轨道交通影响下的环境噪声级。  相似文献   

11.
陶晓光 《声学技术》2015,34(3):243-246
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因其高效、环保、占地面积小、耗水少及建设周期短等优点而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但燃气电站噪声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通过声学照相机识别厂区内的噪声源,确定厂界的噪声值,对噪声源声学特性进行分析,建立噪声源及建筑的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确定噪声源对项目边界的影响并提出声学设计方案,对最终方案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案满足了声环境要求,可供同类大型燃气电厂的噪声控制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噪声实测值与HJ2.4-2009导则推荐模式比对分析,表明导则推荐模式对冷却塔噪声衰减规律是适用的。结合我国内陆核电厂多规划采用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的背景,运用该推荐模式对某规划核电厂的自然通风冷却塔噪声影响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说明厂界噪声存在一定超标。总结了冷却塔的主要噪声治理措施,并结合核电厂须设置一定范围非居住区边界的环保法规要求,提出核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噪声治理可采用设定的非居住区边界作为“虚拟围墙”,综合周边敏感点分布和试运行期监测结果,再采取技术经济合理可行降噪方案的观点,而不是完全以传统厂界(征地边界)噪声达标作为治理标准。这种方案既避免环保“一刀切”的弊端,也符合企业现实发展的环保需求。  相似文献   

13.
流固耦合作用下变速箱体噪声辐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流固耦合有限元理论,建立了具有一定高度油液的某型车辆复杂变速箱箱体的有限元模型。在振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边界元理论对某一工况下含有不同油液的箱体外声场进行了声学计算,分析得到了耦合作用下箱体的噪声辐射特性以及润滑油对箱体噪声辐射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声强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的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以单极子噪声源与单极子抗噪声源组成的声场为研究对象,得出用单极子抗噪声源控制单极子噪声源,使两声源所在的平面空间内的总声功率最小时两声源本身的声强的关系。并计算空间内任意一点的径向平均有功声强。得出最小径向平均有功声强与声源的频率和两声源的距离有关,在一定频率下,两声源距离越近,控制后的径向平均有功声强越小,距离一定的情况下,频率越小,径向平均有功声强越小。通过仿真实验进行验证,并最终得到某些低频噪声达到全空间消声时噪声源与抗噪声源的最短距离。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场声全息(near-fieldacousticholography,NAH)在实际测量环境下降低环境噪声的影响且保证全息面上声压重建精度的需求,基于空间面积分声压重建理论,在基于等效源法的近场声全息方法(near-field acoustic holography based on equivalent sour...  相似文献   

16.
扫描声强法声源声功率测量通用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声源声功率测量的通用数学模型。以半球测量面和平行六面体测量面为例,应用通用模型建立了两种情况下的声功率误差分析模型。验证了通过扫描路径近似所测得的声功率能够很好地反映声源的实际声功率。当人工执行扫描测量,实际扫描路径存在一定的偏移时,只要扫描偏移值在一定的容差范围内,所测得的声源声功率仍然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不拆除耦合部件情况下,实现车内噪声辐射源和振动激励源快速辨识,应用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建立车内噪声传递多输入、单输出模型。进行偏奇异值分析辨识出车内噪声主要辐射源和振动激励源,计算各条传递路径对车内噪声贡献量,并且将目标点合成噪声与实测噪声进行对比。在定置怠速工况下通过拆除某路径后预测噪声与实测噪声对比,验证模型正确性。该方法不限具体车型,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车内噪声传递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V型声屏障的降噪效果,通过试验及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低载荷V型声屏障进行研究。首先对V型声屏障进行实验室隔声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其计权隔声量比直立型声屏障小23.8 dB,隔声性能较差。而高速列车车外噪声声源有其本身的源强分布特性。为预测实际列车运行下V型声屏障降噪效果,通过线路测试识别出高速列车声源空间分布特征,确定预测模型声源,对声屏障总降噪效果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V型声屏障针对实测高速列车车外噪声降噪效果显著,相对直立声屏障而言,约降低1 dBA左右;针对轮轨区域声源,V型声屏障的降噪效果降低4 dBA左右,尤其是在500 Hz、1 250 Hz和2 000 Hz频率处降噪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