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住居特征是关于某区域住宅实体和居住状况的综合表达.文章通过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方式,初步梳理了上海乡村建设用地、人口密度、村级组织设施和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等指标的发展脉络,从家庭规模、建成年代、结构类型、住宅层数、住宅来源、住宅类型及厨卫设施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尝试呈现上海乡村住居特征,研究有助于揭示大都市乡村人居发...  相似文献   

2.
乡村住居常由居住者自发行为所产生,与住居行为具有强关联性。针对这一特性,研究引入住居学理论,从居住者角度解析乡村住居。基于住居学中的行为分层,对滨州沿黄乡村风土人文要素影响下的住居行为进行共时性需求分析,归纳出生存、生活和精神3个层次中的9个主要需求。结合调研实例推演出滨州沿黄乡村住居以行为需求为导向的反应体系。滨州沿黄乡村住居以环境要素为起点,以住居反应为终点,反映了“环境要素—住居行为需求—住居反应”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住居文化的精华不仅仅体现在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中,也体现在普通乡村的一些典型民居中。在普通乡村聚落更新中,有些优秀民居正在面临着被废弃或拆毁的危险。论文以保定市冉河头村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调研和居民访谈,追根溯源,分析了当地民居近50年的演进特点,尝试发掘其生态营造智慧和传统技艺,并提炼出其建筑空间与形态类型,同时提出当地民居的保护策略,试图为传统住居文化的传承提供类型积累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住居学的角度,将住居的组成要素对甘南传统藏族住居空间形态的影响及其当代变异导致的住居空间形态演 变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运用住居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住居形式从住居生活功能到住居文化功能的发 展中,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论证甘南藏族住居空间形态演变的物质基础和规律。为更进一步探索甘南藏族 民居的发展提供不同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碳达峰的关 键期、窗口期,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的能源 浪费和舒适度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 视。如何通过建筑和规划手段实现低碳建设 目标并改善人居环境品质,成为迫在眉睫的 问题。建筑除了自身能耗以外,还需要通过 额外消耗能量进行采暖或保温等以应对外界 环境侵袭,以创造内部相对舒适的环境。乡 村相较于城市,抵御外界环境侵袭的能力更 差,而东北严寒地区的乡村则需要更多的额 外能量输入如烧煤、烧炭等来保证建筑体内 部在严寒条件下的基本使用需求。因此,笔 者尝试从风环境模拟和住居环境优化等视角 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路径。基于CFD建筑风 环境模拟,发现冬季寒风对东北严寒地区院落型民居的作用机制,进而针对性的提出设计优化方案。文章基于我国东北严寒地区冬季 的风环境特性,以常见的东北乡村围合式院落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出四种典型合院类型, 根据“围合”关系组织要素分为一合院式、单厢房式二合院、双厢房式三合院和内外院。 通过实地测量、调研和软件模拟,分析对比了不同类型院落院风环境的作用情况,并进行 冬季最冷月的风环境适应性评价,得出三合院为冬季院内风环境最优的结论。以三合院类 型为样本对院落风环境问题展开研究,并结合当地居民使用需求,确定优化设计布局方 案。最后提出乡村住宅优化设计的方法,可以拓展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之路径,并为我国东 北严寒地区乡村住居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住居学相关论著的研读,对其研究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先哲们的研究成果和有价值的观点,并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先驱性研究的视角进行了整理,提炼和探讨了其研究手法和路径,并通过论文检索对近两年住居学研究方向和课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蒙古族牧民住居空间形态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蒙古族牧民现状住居的实地调研,从草原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将草原蒙占族牧民的现状住居分类归纳为6种类型.分析总结其具有的6个特征,并依此推断草原蒙古族牧民未来住居发展的3个方向.  相似文献   

8.
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特征识别与类型划分是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管控的基础与前提,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以少数传统村落为对象开展地区形态特征的认知,对一般性乡村聚落景观关注有限,不利于对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进行整体性调控指导。以晋中地区为研究区,以乡镇为研究单元,基于乡村聚落景观形态特征的空间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研究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类型,进一步结合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等因素系统解析各子类型特征及其优化方向,在宏观层面上对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进行剖析和归纳。结果表明: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密度存在多点中心、带状集聚的特征,规模自中部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小,东侧形状复杂程度高于西侧。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可划分为低密度小规模简单型和高密度大规模复杂型两种差异显著的空间形态类型。研究可为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分类分区布局优化调控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文主要以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分析满族的生活发展历程,从民居空间和居民的饮食行为角度入手,以住居学为理论来研究满族传统民居在饮食行为影响下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0.
曲冰 《新建筑》2023,(2):120-125
形态分区是分析城市形态演变规律、开展城市设计管控的重要研究基础和依据。相比多数西方城市,我国大量老城街区拥有更加复杂多变的立体形态肌理。研究旨在探索尚未被论证的形态肌理背后的相似性特征。通过挖掘和分析街区立体形态特征数据,首先以南京老城街区样本为例进行探索性分析。经过簇群特征的定量解析发现,南京老城样本显现出5个大类及若干亚类的形态簇群结构特征。而在进一步探索城市中心区立体形态肌理时,同样观察到15个国际城市样本存在簇群关系。从而证实复杂的街区立体形态肌理背后存在“形态相似性”。以期为验证和对比街区形态簇群背后大量非物质要素结构的相似性或异质性、探索城市立体形态簇群结构的功能效应,以及中观尺度下城市空间肌理的延续、调整与管控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乡村聚落边界的构成、生长与变化及其形态特性进行了探析,指出了边界形态是乡村聚落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表现为复杂、模糊与不确定性,进而呈现出丰富而多元的边界形态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化进程中,住居的发展面临空间局限的矛盾,导致城市密度加大与传统村落撤退。向垂直集群化转变的住居既可还原“家”的记忆,又适应土地紧缩的内在需求。文章通过对未来生活图景的想象,结合SI体系,提出工业化建造背景下的垂直聚落未来住居设计概念,探究住居向垂直集群化转变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乡村类型划分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指导”是 制定乡村规划的基本原则,其前提是对“地” 的属性和村的“类”别划分进行深入研究。 文章首先通过归纳分析法,从乡村类型划分 的视角、方法、结果三个方面对我国乡村类 型划分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归纳与 全面的分析,发现研究视角可分为单一视角 及复合视角两大类,划分方法可分为质性研 究方法为主及数理分析方法为主两类,研 究视角与研究结果对应模式可分为“组合矩 阵”模式、“突出特征”模式、“典型”模式 三种;其次在分析中国乡村类型划分的主要 成果和观点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在这一领域 涌现出一批实证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 题,有一定提升空间,提出应在注重乡村类型 研究、完善类型体系构建、创新划分方法技 术、加强划分结果应用四个方面得到完善和 提高。  相似文献   

14.
15.
王翼飞  袁青 《规划师》2021,37(1):84-92
文章以形态基因作为乡村聚落形态认知与解析的切入点,建立以乡村聚落形态基因条目、形态基因片段、形态基因序列、形态基因地图为核心的数字化信息体系,结合数据库对形态基因信息的存储、管理与调用技术,整合形态基因数字化、图示化与文本化信息,构建乡村聚落形态基因库,用以辅助完成乡村聚落空间风貌资源整合、特征评定、优化导引与管理规制...  相似文献   

16.
王港迪 《建筑与文化》2022,(11):164-166
文章对禹州市自1988年以来的城市形态变化进行了整理分析,归纳出城市扩张的四个阶段与三种具有历史阶段特征的住居形式。通过对城市肌理与居民生活方式的分析,指出区域空间肌理与居民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不契合区域空间形式的商业规划与城市更新不仅难以获取足够经济效益,也会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住居形式进行SWOT分析,得出了街巷组团式住居、商住混合式住居及封闭式小区各自适宜的更新路径。文章最后呼吁小城市城市发展应循序渐进、重视新旧城联系,旧城更新应遵循因地制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延边地区是东北地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其建筑文化丰富,传统民居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文章以居于延边地区文化中心的安图县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对农村居民的生活实态和建筑形态进行客观记录,以分析特殊文化语境影响下的居住行为对建筑形态产生哪些影响,为以后新式民居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在文献调研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绿洲民居的对比分析,发现住居生活在生土房与灰空间之间的周期性转移的现象在新疆南部普遍存在,不同的是灰空间的表现形式与转移时间的差别;归纳灰空间类型的地理分布,对比分析转移时间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并试图从环境适应性的视角给出解释;分析转移的成因,认为是由气候制约、建材限制、住屋不同部分的差别、心理补偿这四者所致;根据这种住居周期性转移的空间系统尚无专业词汇描述的情况,提出用“候空间”来凝练这一地域特征,从而为该地区的民居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准格尔地区传统乡村聚落形态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文历史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乡村聚落分布的空间形态较多地受到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制约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在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在传统特征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并在城乡关系的多元分异背景中产生了多元形态。而就单一聚落形态来讲,由于规模、区位、组织方式、性质、自然条件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组合形式.从而形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20.
形态分区是西方现代形态学中对于形态类型识别与划分的一种方法。根据中国城市情况建立适宜的形态分区体系,对于深入了解城市形态的演变与改进城市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基于形态单元构建中国旧城地区形态分区的初步设想,并以1949年以来广州旧城的形态格局演变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形态分区在规划管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