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与棉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的新方法——2.5%NaOH法。试验显示,混纺产品中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部分在2.5%NaOH溶液煮沸处理30 min中会全部溶解,而棉纤维不溶解;但棉纤维会有些损伤,取其质量损失修正系数d值1.02可使试验结果准确。与FZ/T01103—2009中的次氯酸钠/硫氰酸钾法对比可知,2.5%NaOH法所得结果与该标准所得结果相对误差<1%,证明了2.5%NaOH法用于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与棉混纺产品的含量检测是可行的,此方法改进了次氯酸钠/硫氰酸钾法中需要2步才能完全溶解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方法,仅一步即可实现棉与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采用氢氧化钠-甲醇法对绵羊毛与氨纶混纺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并与手工拆分法、二甲基甲酰胺法、次氯酸钠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 表明:二甲基甲酰胺法只适用于浅色样品定量分析;次氯酸钠法所得结果不稳定;采用氢氧化钠-甲醇法对绵羊毛与氨纶混纺织物进行定量分析,所得结果绝对误差较小,表明采用氢氧化钠-甲醇法定量分析绵羊毛与氨纶混纺织物...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采用硫酸法定量分析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蚕丝混纺产品的可行性,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了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化学结构,采用溶解法推导了该纤维的d值,对比分析了混合纤维测试结果间的误差,统计分析了试验的精密度和偏差。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前后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红外光谱特征峰没有明显变化,d值的标准偏差为0.0037,在95%置信度下的测试结果落在较窄的置信区间内。该试验表明:采用硫酸法定量分析该混纺产品具有很好的准确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可满足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莫代尔/氨纶混合产品缺乏定量分析方法标准的困难,通过对混合物中各纤维溶解性能的分析,选择3种试验方案进行比对测试,对方案进行优化,然后根据测试结果优选出最佳试验方案后,再进行复现性测试,结果表明:用次氯酸钠/65%硫氰酸钾溶解去除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再用20%盐酸溶解去除莫代尔剩余氨纶的方案是可行的,根据t分布得出改进的方案测试值与真实值之间无显著差异,复现性良好,测试数据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溶解试验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解决纺织品中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和蚕丝混纺时,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中的牛奶蛋白和聚丙烯腈比例未知情况下的定量化学分析检测问题.试验表明:硫酸法定量分析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蚕丝的混纺产品,蚕丝能够完全溶解,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质量损失相对较小且稳定,可以满足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与某些纤维混纺的二组分产品,其化学定量分析已有标准FZ/T01103-2009,而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与动物毛纤维混纺产品的化学定量方法中,现实检验中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对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与羊毛混纺的二组分产品的化学定量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聚酰胺酯纤维与醋酯纤维混纺产品的含量分析方法进行探讨,通过试验总结推荐最佳检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聚酰胺酯纤维/醋酯纤维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可以采用二甲基甲酰胺法、冰乙酸法、75%硫酸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在标准规定的允差范围,但是由于每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略有差异。通过分析汇总结果差异、试剂环保情况评估等,最终建议优先采用75%硫酸溶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竹浆纤维和黏胶纤维由于化学成分类似,给二者的鉴别与定量分析带来难题。只采用单个常规定性方法难以区分,结合TG法、SEM法结果表明,竹浆纤维的横截面边缘更平滑,且有部分边缘锯齿倒卷从而形成腔体与缝隙,高温下分解更快,更快达到失重平衡,TG法和SEM法结合可定性鉴别;IR法得到黏胶纤维羟基的吸收峰明显高于竹浆纤维,竹浆纤维初始溶解速度更快,IR法和溶解法结合可定性鉴别。以60%硫酸作为溶解介质,通过UV-Vis和数学模型进行定量,结果表明,α系数值可控制在-1.387 8~-1.264 6,试验结果与真实混合比例误差为-0.41%~2.54%,满足误差允许范围,具有一定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牛皮纤维是利用牛皮革边角料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加工过程提取的天然胶原蛋白质纤维,但目前牛皮纤维没有纤维含量检测标准。文章对牛皮纤维和某些非蛋白质纤维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采用丙酮法检测牛皮纤维和醋酯纤维的混合物,采用次氯酸钠法检测牛皮纤维和亚麻、苎麻、棉、黏胶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等纤维的混合物。结果表明,丙酮法和次氯酸钠法简单、高效、快速、准确,为牛皮纤维和某些非蛋白质纤维混合物定量分析方法的标准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常规化学溶解法定量分析纤维素纤维与涤纶混纺织物存在环境污染、威胁试验者身体等问题。文中采用DSC定量分析纤维素纤维与涤纶混纺织物,探讨了涤纶质量与热焓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类型的纤维素纤维与涤纶混纺织物分别采用75%硫酸法和DSC法对涤纶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涤纶的质量与热焓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使用DSC对纤维素纤维与涤纶混纺织物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具有方便快捷、无污染的优点,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了甲酸/氯化锌法、60%硫酸法、近红外光谱法、显微投影法4种方法在丝光棉/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甲酸/氯化锌法和近红外光谱法都无法用于丝光棉/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定量分析,60%硫酸和显微投影法用于丝光棉/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定量是可行有效的。同时对投影法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采用显微镜法对羊毛与桑蚕丝混纺产品纤维含量进行测定,检测结果与实际含量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与GB/T2910—1997《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中75%硫酸法相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样品无需进行复杂的预处理,试验数据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根据牛奶蛋白复合纤维的特点,借助纤维细度分析仪对含牛奶蛋白复合纤维的混纺织物进行准确定性;通过大量溶解试验,探索出了一种比较理想的由腈纶基牛奶蛋白复合纤维、羊绒、桑蚕丝和莱赛尔纤维组成的四组分混纺织物的纤维含量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EKS纤维、德绒纤维、腈纶、黏胶纤维和蛋白黏胶纤维设计组织结构相同、面密度相近的针织面料,测试织物的透湿性、芯吸性能、保暖性、吸湿发热性能和透气性等指标,进而研究不同比例纤维混纺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基于试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面料的热湿舒适性能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纤维组成及混纺比为EKS纤维/德绒纤维/蛋白黏胶纤维30/30/40,纱线线密度为14.6 tex时,混纺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5.
张伟  林玲  周炜 《中国纤检》2024,(4):24-28
采用甲酸/氯化锌法、N,N-二甲基甲酰胺法、75%硫酸法对醋酯纤维/聚酯纤维混纺面料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国家标准GB/T 2910.3—2009的丙酮法作对比,结果表明:75%硫酸法、甲酸/氯化锌法、N,N-二甲基甲酰胺法均能准确定量分析,且75%硫酸法更加健康、经济和安全,建议在检测试验中考虑以上三种方法,优先考虑75%硫酸法。  相似文献   

16.
对JISL1030中60%硫酸法的试验条件进行了修改,优化后的试验方案适用于大部分常见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的混纺产品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种测定天丝/铜氨混纺产品混纺比的分光光度方法,即分别用65%硫酸溶解天丝、铜氨及天丝/铜氨混纺产品,测定所得溶液的吸光度值,根据Lasbeli定理计算混纺产品的混纺比。其测试结果与实际配比的偏差范围为-1.67%~1.80%,误差全部在标准FZ/T01053—2007《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的允差范围内,为天丝/铜氨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各国对于棉/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所不同,常用的有化学分析法、纤维投影法和手工分离法等。选用甲酸/氯化锌、59.5%硫酸、37%盐酸对棉/莱赛尔、棉/莫代尔、棉/粘胶混纺产品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利用显微投影法对上述产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上述方法均可以进行棉/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的定量判定,其中化学分析法的测试准确性高于显微投影法,化学分析法中37%HCl法实验结果一致性好,操作方法较简单方便,建议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9.
俞昌朝  周兆懿 《印染》2021,(1):70-73
采用热次氯酸钠溶液去除混纺纤维中的大豆蛋白纤维,以对大豆蛋白纤维与其他纤维(锦纶、腈纶、聚酯、丙纶、乙纶)混纺织物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热次氯酸钠浓度、时间、温度等条件对大豆蛋白纤维溶解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0.25 mol/L次氯酸钠水溶液在95℃水浴中,以30 r/min振荡10 min,可作为大豆蛋白纤维溶...  相似文献   

20.
方方 《针织工业》2013,(2):67-70
对于羊毛、马海毛、锦纶混纺针织物中纤维成分的定量分析,详细介绍了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物理化学结合法计算公式.以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和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对试验样品的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为近似真实值,对比分析了物理法、甲酸法和碱性次氯酸钠法的测试准确性,指出先用碱性次氯酸钠或甲酸溶解动物纤维或锦纶,然后将原样或不溶解的纤维使用物理法在CU-Ⅱ型纤维细度分析仪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各组分纤维含量的方法是可行的;且碱性次氯酸钠法可操作性强,检测结果稳定可靠;而单独使用物理法所得结果与真实值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