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轧制电工钢时,精轧下游机架CVC工作辊不均匀磨损产生的各种质量问题,通过在精轧下游机架采用常规工作辊(平辊)辊形,结合L2周期性的往复窜辊策略,充分发挥精轧工作辊的长行程窜辊功能,解决精轧下游机架工作辊不均匀磨损导致的局部高点、楔形等异常断面轮廓形状等板形问题,进一步延长轧制公里数。  相似文献   

2.
以武钢条材总厂CSP分厂冷轧用热轧带钢的局部高点缺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局部高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采用轧制工艺控制手段的改进措施。改进后,工作辊窜辊范围更广,窜动位置分布曲线更合理,轧辊的磨损量和不均匀磨损明显减小,磨损曲线也趋于平滑;避免了带钢局部过冷现象,消除了带钢断面"猫耳朵",提高了板形控制效果,延缓了局部高点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赵海山  李耀辉  秦郁雯 《冶金动力》2023,(1):113-118+122
对热轧CSP产线生产的硅钢板带断面进行测量发现,在工作辊服役后期生产的产品,其断面常出现局部高点现象。服役后下机工作辊轮廓也在对应带钢断面局部高点位置,呈现“猫耳”型磨损。对F7工作辊辊形进行了优化,并考虑机组设备现有的工作辊窜辊功能,使用变行程、步长的智能窜辊策略,通过改善工作辊磨损状态,均匀轧辊磨损,延长轧制公里数,改善硅钢板带断面的局部高点。该优化方案自上线以来,有效保证整个工作辊服役周期内具有良好的凸度控制能力,断面质量控制稳定性与轧制公里数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4.
分析安钢1780 mm热连轧机组粗轧R2工作辊和精轧F5-F7工作辊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新型辊型设计,达到即能保持辊型凸度又能消除轧辊边部应力集中的目的。新型工作辊辊型的应用有效杜绝了轧辊边部掉块的问题,提高了轧辊的使用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热轧带钢局部高点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热轧带钢在冷轧时产生局部高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改进后,精轧机的轧辊磨损量减少了约120~150μm,不均匀磨损减少了40~60μm,从而解决了冷轧料局部高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钢CSP工作辊CVC辊形优化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马钢CSP热连轧机F2机架CVC工作辊窜辊行程总是窜到负极限、窜辊行程利用率低,以及CVC工作辊磨损不均等问题,通过大量统计分析F2机架工作辊的窜辊位置分布,根据CVC辊形的设计原理,针对F2机架设计了新的CVC辊形曲线,并进行了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F2机架新CVC辊形的应用,提高了F2机架CVC轧辊的窜辊利用率,均匀了轧辊磨损。  相似文献   

7.
 针对冷轧带卷的凸棱缺陷,对冷轧生产工艺进行适当调整,未能完全消除;而同期热轧带钢表面出现了亮带,经过跟踪与测量,确定热轧卷亮带位置与冷轧卷凸棱位置有对应关系,并提出亮带的实质是轧辊的猫耳状不均匀磨损导致在带钢厚度方向上形成的局部高点。通过优化热轧轧辊辊型和其他工艺制度,成功地解决了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上热轧带钢亮带问题,同时避免冷轧带钢凸棱缺陷。  相似文献   

8.
 某2 250 mm热连轧机工作辊普遍存在严重的不均匀磨损现象,以往基于压力不均匀分布函数或磨损不均匀函数的工作辊磨损计算模型无法准确计算轧辊磨损形状,严重影响了带钢横向断面的轮廓质量。根据辊形与断面形状的相似性以及工作辊局部的不均匀磨损对板廓局部高点的遗传作用,提出且实现了基于带钢板廓特征的工作辊不均匀磨损计算模型,并采用Matlab遗传算法优化工具箱计算了模型参数。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模型能够实现对工作辊不均匀磨损的准确计算,这对宽带钢板廓形状缺陷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精轧工作辊磨损是常规热连轧生产时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工作辊磨损状态不良,会严重影响热轧产品的断面形状质量。本文根据轧辊磨损机理和生产现状,研发出一系列智能窜辊策略。实际生产证明,该策略的使用能显著优化轧辊磨损状态,延长轧制公里数、保证生产稳定性和提高产品断面质量。  相似文献   

10.
CSP末机架支持辊辊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CSP热连轧F7机架支持辊辊形高、窜辊分布不合理、轧制薄规格时出口板形易出现中间浪、下机磨损不均匀、磨损严重且CVC趋势比较明显等问题,提出与CSP热连轧工作辊辊形相匹配的支持辊新辊形VCR+,采用二维变厚度有限元模型对新辊形的板形控制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且在F7机架上进行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辊形VCR+使用后工作辊窜辊分布更加合理,使得出口板形中间浪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轧辊的自保持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延长了轧制公里数,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冷轧HC轧机工作辊或中间辊圆弧部位存在局部磨损严重甚至轧辊局部剥落的原因,并重新设计支撑辊辊型,解决了轧辊局部磨损及局部剥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CSP连轧生产线使用的CVC轧辊磨损进行了大量实测,得到CVC轧机精轧机架工作辊的不同磨损形式,F1~F4和F7机架工作辊磨损为对称形式,F5、F6机架工作辊磨损为一端大一端小的不对称形式.在此基础上求出各架轧辊的辊形自保持参数和辊形变化特征参数,对各机架轧辊的磨损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工作辊磨损沿辊身长度方向各点磨损比较均匀,辊形自保持性较好,说明该生产线目前采用的CVC辊形曲线比较合理,能保证良好的板形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热轧板形不好导致冷轧带钢起筋问题,从热轧工序分析原因,得出凸度小楔形大、轧辊磨损不均匀等问题是导致起筋的重要原因,并对热轧的辊形配置、窜辊模型、工艺制度等进行优化。优化后热轧带钢断面形状有很大的改善,带钢板形质量明显提高,带钢在冷轧中出现起筋缺陷的比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在620热轧带钢生产中粗轧轧机R3出现的翘头问题的分析,找出了轧件温度不均匀、轧辊磨损不一致、工作辊上下辊径不同等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合理安排轧制计划、保证钢温均匀性、制定合理的配辊制度等措施,基本解决了粗轧轧机R3的翘头问题,保证了生产稳定进行。  相似文献   

15.
粗轧机辊系配置是板形控制的关键,采用变接触辊型支撑辊,并根据支撑辊辊期,配以不同的常规二次负凸度工作辊,有效解决了粗轧轧辊磨损不均匀、轧辊边部剥落等问题,保证了轧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高硬冷轧辊的工作条件是非常沉重的,一方面,工作时的轧辊表面与被轧冷钢件之间存在着大的表面摩擦力,促使轧辊表面激烈地被磨损;另一方面,它又受到钢件的冲击。因此作为高硬冷轧辊的钢种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高的表面硬度和深的可硬性,按照技术条件的要求,高硬冷轧辊的表面硬度(辊身表面)应大于90萧氏硬度单位,而硬度大于85萧氏硬度单位的有效淬火层深度不应小于轧辊辊身半径的3%;2)大的工作稳定性,即轧辊在工作中不容易产  相似文献   

17.
1 250 mm热连轧工作辊磨损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大量的1 250 mm热轧机精轧机组普遍使用带有负凸度的凹形工作辊,由于轧机辊形配置及轧制工艺特点,工作辊出现严重“猫耳”型磨损,造成轧制带钢断面出现局部高点现象。为改善1 250 mm热连轧工作辊的磨损,提升带钢板形质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1 250 mm热连轧工作辊磨损的控制策略,在保证板带稳定轧制的同时,通过轧辊辊形和工作辊窜辊策略优化来控制工作辊的磨损。本策略已应用于德龙钢铁有限公司轧钢厂,工业试验表明,该策略可减小工作辊磨损量,使轧辊磨损更加均匀,增加弯辊力调控能力,并使工作辊单位周期轧制带钢长度延长40%,对1 250 mm热连轧产线工作辊磨损控制具有研究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宽带钢热连轧机工作辊严重的“猫耳朵”磨损和局部低点磨损的现象,分析了局部不均匀磨损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板形的影响。通过1800mm热连轧机不同窜辊方式对不均匀磨损的作用分析,提出了适合热连轧机的窜辊方式,经过现场应用证明,该窜辊方式可以减小局部磨损,改善带钢板形质量。  相似文献   

19.
胡松涛 《河北冶金》2003,(1):21-24,29
针对攀钢热轧板厂精轧模型在轧制单位中后期出现温度模型及变形模型中轧制参数预报精度下降的现象,提出应用精轧轧辊磨损自适应模型补偿、修正精轧工作辊及支承辊磨损,避免单独依靠厚度调节变量HUVER调节而导致轧制中后期模型预报精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
于洋  王林  张喜榜  王畅  陈瑾  焦会立 《钢铁》2015,50(8):51-57
 热轧过程引入的带钢表面等间距纵向条纹缺陷,经后工序酸洗、冷轧、连续退火等处理均无法彻底消除,严重影响成品表面质量。通过全流程缺陷演变研究及工艺试验,确认了该缺陷是由热轧精轧末机架工作辊辊面磨削螺旋纹在轧制过程中转印至带钢表面所致。磨削过程中砂轮平面与轧辊辊面曲线的接触匹配不当、磨辊工艺参数不合适等因素会导致磨削螺旋纹的产生。通过优化精轧工作辊CVC辊形及轧辊磨削参数,彻底消除了轧辊表面磨削螺旋纹以及由此导致的热轧薄板表面等间距纵向条纹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