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简述了可光聚合含氟聚合物、可光聚合有机硅聚合物和可光聚合氟硅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种类和发展方向,指出了可光聚合氟硅聚合物在今后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氟硅聚合物材料是将高含氟基团引入有机硅材料的侧链所形成的一类新材料。在保留了有机硅材料本身优异性能的基础上,兼具了氟橡胶的良好耐有机溶剂等特性,具有优秀的耐高低温、耐老化、耐燃料、高力学性能等,因此逐渐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并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工业领域。对现有氟硅聚合物材料的组成与分类进行了概括,简述了氟硅聚合物材料主要的组成部分、分类依据以及反应机理;回顾了氟硅聚合物材料的研究及发展历程;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合成氟硅聚合物的方法:硅氢加成法、自由基聚合法、共缩聚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  相似文献   

4.
含活性偶联基水性氟硅聚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文彬  刘伟区  申德妍  侯孟华 《精细化工》2006,23(2):109-112,117
采用硅氢加成法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将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含氟单体及硅烷偶联剂与低含氢硅油发生接枝共聚,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有机氟硅聚合物。通过控制原料的投料比,可以通过自乳化法制备得到水性氟硅聚合物水分散物。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有关产物和水分散物进行了结构分析,系统研究了乳液的透光率、流变性、表面张力等性能,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2.0%的水性氟硅水分散物的表面张力降低至20.00~26.00 N/m;当剪切速率较大时,有剪切变稠现象;是否引入偶联剂链段对水分散物的粒子粒径及形状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涂料》2009,(1):I0008-I0009
最近江苏三木集团环氧改性氟硅聚合物已通过无锡市科学局组织的技术进步奖初评。  相似文献   

6.
最近江苏三木集团研发的环氧改性氟硅聚合物已通过无锡市科学局组织的技术进步奖初评。  相似文献   

7.
最近江苏三木集团环氧改性氟硅聚合物已通过无锡市科学局组织的技术进步奖初评,并于近期在无锡日报上公示。  相似文献   

8.
查鸶垚  于斌  李艳  于值玮  陈文静 《辽宁化工》2023,(6):846-848+852
在油气田开发的化学驱油实践中,新型两亲聚合物化学驱油体系在增黏、乳化、抗剪切及跨体系协同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然而,随着油藏物性参数的愈发严苛,国际油价的起伏波动以及新冠疫情等的持续影响,油田对化学驱油体系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对与两亲聚合物驱油性能相关的自体系微观聚集性能、跨体系微观协同性能以及乳状液微观界面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两亲聚合物驱油剂的合成及应用创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PEG)、甲基丙烯酸-D-羟乙酯(HEMA)和乙二醇(EG)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并进一步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制备了一种既含有相对疏水链段、又含有相对亲水链段的两亲聚合物。最终产物添加到聚偏氟乙烯(PVDF)原材料中通过L-S相转化法制得聚合物分离膜。通过FT-IR表征了大分子单体的结构,GPC测定了两亲聚合物的分子量;通过纯水渗透通量、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率、接触角测定和耐污染性实验表征了超滤膜的性能。实验表明,两亲聚合物占聚合物质量分数的5%时,膜的纯水渗透通量由23.4L/(m^2·h)提高到78L/(m^2·h),而截留性能基本保持不变。在两亲聚合物质量分数从0~15%变化范围内,接触角由79°降至62°。膜通量衰减实验表明改性后膜的耐污染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江苏三木集团研发的环氧改性氟硅聚合物通过无锡市科学局组织的技术进步奖初评。 环氧改性氟硅聚合物是三木公司技术部新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型复合树脂,其综合性能优良,不仅保留了原氟硅树脂的优点,而且具有硬度高(中华铅笔硬度达2H以上),光泽较好,  相似文献   

11.
用界面张力仪、表面黏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胜利埕东油田聚合物强化泡沫复合驱中聚合物和/或发泡剂质量浓度对油水界面特性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聚合物质量浓度增加,模拟水与原油模拟油间油水界面张力、界面剪切黏度和油滴表面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而随发泡剂质量浓度增加,模拟水与原油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降低,界面剪切黏度有所增加,但变化幅度很小,油滴表面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原油模拟油与含聚合物和发泡剂的模拟水间所形成的W/O乳状液稳定性随聚合物和/或发泡剂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2.
油水乳状液在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乳状液的稳定性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乳状液稳定性的研究方法,从宏观相分离、介观液滴粒度及微观界面膜稳定性3个不同尺度对油水乳状液稳定性研究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并简要比较了同尺度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劣。宏观尺度上,稳定性分析仪和低场核磁共振的引入使得乳状液相分离过程的表征更加准确便捷;介观尺度上,通过对分散相表征结果的拟合计算实现对乳状液液滴粒度的原位表征;微观尺度上,微量吸液管技术、显微观测等表征技术的发展和引入使得界面膜的机械强度、厚度及形态结构三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从而更加直接准确地表征界面膜的稳定性。此外,本文还重点对综合运用不同尺度研究方法全面深入探究乳状液稳定机制进行了论述,并指出原位表征技术是乳状液稳定性研究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根据黏度和表面张力的测定数据研究了羧酸盐表面活性剂(HF-E)与两亲聚合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HF-E/两亲聚合物混合溶液的表观黏度随HF-E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两亲聚合物的质量浓度越大,HF-E/两亲聚合物混合溶液表面张力越高;随着水的矿化度的升高,HF-E/两亲聚合物混合溶液的表观黏度先略有增加,到一定值后反而降低,而表面张力则随矿化度的增加而降低;温度升高,HF-E/两亲聚合物混合溶液的表观黏度随之降低而其与大庆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则升高。优化后的高黏度低界面张力二元体系配方为HF-E和两亲聚合物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和1.5 g·L-1;此外,还加入质量浓度为1 g·L-1的烷基醇酰胺(NS)。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基于特殊润湿性理论制备表面具有微纳米粗糙结构的多孔材料成为油水分离领域研究的重点。为了满足不同环境下对不同形式油-水乳状液高效高通量分离的需求,该研究利用纳米SiO2颗粒对聚丙烯(PP)纤维棉有针对性地亲(疏)水改性,构建了系列不同润湿性和粗糙度的PP纤维棉,探究了不同孔隙度和表面能的PP纤维棉对W/O及O/W型乳状液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经过亲(疏)水改性后的PP纤维棉对水/正己烷和水/甲苯乳状液的分离效率都高于99.5%,通量高于700 L/(m2·h),并针对不同形式油-水乳状液阐释其相应的分离机制,为后续油-水乳状液分离材料的科学设计和可控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江咏  李晓玺  李琳  陈玲 《现代化工》2006,26(8):19-22
亲和分离技术的核心是设计亲和分离材料,基于分子识别与亲和机制,针对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探讨了其材料的设计原则,并综述了国内外多糖类亲和分离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制备技术的措施,并展望了此类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林云  林梅钦  方洪波 《应用化工》2012,41(5):761-765,770
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聚合物3530S对胜利坨一原油各组分模型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特性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沥青质及胶质模型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张力低于蜡组分模型油,原油中的界面活性组分主要为沥青质和胶质。聚合物加入模拟水后,含有聚合物的模拟水与沥青质、胶质及蜡组分模型油之间的界面剪切粘度与界面张力均上升,油滴表面的Zeta电位降低。沥青质和胶质模型油与含聚合物3530S的模拟水所形成的W/O乳状液较蜡组分模型油所形成的W/O乳状液更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研发绿色环保的水凝胶膜用于油水分离,本研究从废弃杨木中提取纤维素,并采用协同组装策略构建了一种绿色纤维素基水凝胶(CLH)膜,用于油水分离。将氯化锂(LiCl)作为活性吸水单元引入纤维素骨架中,然后利用聚乙烯醇(PVA)将LiCl颗粒包裹在纤维素骨架上制备CLH水凝胶膜。制备过程绿色环保,操作简单。制备的CLH水凝胶膜具有层状结构,可以克服传统水凝胶不可压缩的缺陷。在重力作用下,CLH水凝胶膜可以实现油水混合物和水包油乳液的高效分离。同时,CLH水凝胶膜油水分离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循环稳定性。因此,本文研发的协同组装策略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因废弃木材的产生造成的纤维素资源浪费问题,还可以为油水分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玉江 《应用化工》2010,39(3):318-322,328
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测定了胜利坨11南原油模拟油与采出水间的界面特性,研究了聚合物、交联剂及弱凝胶对这些界面特性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水中加入聚合物、弱凝胶后,模拟水与原油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界面剪切粘度和油滴表面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加,原油与含聚合物和弱凝胶的模拟水间所形成的W/O和O/W乳状液稳定性随聚合物、弱凝胶浓度增加而增强;交联剂对原油模拟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性质及所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9.
油水分离后的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开发、污水处理及化学工程等领域.如何实现快速高效的油水分隔,是精密测量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油水分隔器的结构形式较为多样,有必要开展不同分隔器的性能对比和评价研究.采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分隔性能实验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三种不同结构水力旋流器的分隔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了一种用于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利用简便的液相法,在室温下于不锈钢网上沉积ZnO纳米片和纳米花粗糙结构,接着通过浸渍法修饰低表面能物质硬脂酸,制备了超疏水不锈钢网。对沉积后的不锈钢网表面形貌、晶体结构、润湿性能、耐磨性能、油水分离性能等进行表征与测定。结果表明,该不锈钢网表面由纳米片和纳米花组成的微纳米结构ZnO构成,具有超疏水性,水接触角161 °;油水分离效率达98%,循环使用20次后分离效率仍保持在95.5%以上;具有良好的机械耐磨性,在高盐环境中表现出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