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疆伊斯兰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伊斯兰教对精神存在的理解与寄托。位于新疆哈密市西郊的"盖斯墓"是中国境内为数不多的伊斯兰教"先贤"陵墓。建筑规模不大,但在中国伊斯兰教徒中影响最大。"盖斯墓"基座为方形,圆形的拱顶,用绿色琉璃砖贴面,四周是木柱支撑的回廊。是一座融阿拉伯文化与中原汉唐文化建筑风格于一体的陵墓建筑,是研究新疆伊斯兰陵墓建筑艺术多元化的实物佐证,同时也对研究地域民族发展历史提供了形象启迪。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7)
新疆是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地区,随着新疆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的繁荣,新疆油画的发展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新疆地区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使生活在这块沃土上的画家的艺术创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各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特殊的地域风光成为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章以新疆独特的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探索地域文化对当代新疆油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疆维吾尔族的建筑装饰是多国、多地域、多民族文化艺术相互撞击融汇、相互排斥吸收的结果。建筑装饰主体性上体现出伊斯兰风格特征,但也并非完全受限于宗教的制约,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灵活性和地域特征,这种特点也正是新疆维吾尔族建筑装饰艺术思想的重要方面。新疆维吾尔族建筑装饰找到了自己独有装饰艺术的文化价值,创造出了辉煌的建筑装饰艺术造型手法和种类繁多的装饰纹样表现技法。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建筑由于受新疆历史、地缘的影响,形式非常复杂,其建筑不能单纯用维吾尔民族建筑的形式来代替,乌鲁木齐伊斯兰建筑的精华是由传统民族文化兼容种种外来文化而形成自身的建筑特色。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经济技术条件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是推动地域建筑向前发展的动力因素。由此产生的新建筑,则通过社会与设计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断改进设计观念与设计手法,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同,而形成新的地域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5.
受不同地域空间中地理环境、文化交融、生活方式的影响,在我囯广阔的疆域中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地域文化,他所包含的内容信息十分丰富,以艺术文化最具代表性,特别是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艺术文化形式。在环境艺术设计特色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地域特色文化能强化民族艺术在建筑环境空间设计表现中的突出效果,对传承与保护我国地域文化中优秀文化艺术形式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0)
艺术流派和艺术风格是在特定的时代和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必然受到当地风俗的影响。因此,作为艺术流派中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总会或多或少地显现出某些地域性特征。地域性不仅包括自然地理,更包括人文地理。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和深厚的地域文化是形成地域性山水画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山水画创作不断发展的根源。甘肃山水画创作要想形成地域性风格,就要立足本区域的自然风貌、山川树木与风俗民情,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4)
文化软实力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黑龙江省地域文化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并逐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黑龙江省应充分运用自身特有的地域文化,积极采取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形成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经济文化发展模式,促进黑龙江省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基于黑龙江省文化视角探讨黑龙江省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打造黑龙江省独具特色的"龙江文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伊斯兰教传入维吾尔族居住地前后,维吾尔族民居建筑风格的阐述与对比,分析伊斯兰对维吾尔民居空间布局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展示新疆当地建筑风格,继承和发扬具有民族传统的建筑文化、创造当今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地方风貌和民族特色居住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引发的大规模人员流动导致了大范围的文化融合与趋同,这是"乡愁"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的现实背景。以厦门市本地高中生与驻厦新疆高中生为对比研究对象,通过实施景观宜居及审美偏好测试,探讨2组人群景观偏好差异特征及其同化趋势。结果显示:1)2组人群文化特征的差异性和趋同性并存;2)2组人群对新、旧景观的宜居偏好差异显著,现代城市文化的冲击对新疆交流生的影响更大;3)2组人群对于新、旧景观的审美偏好趋于一致,人员流动性减弱了新疆交流生景观审美价值的地域性。针对流动人群的景观偏好研究,凸显了城市建设中延续地域景观特色的紧迫性。研究结论对"乡愁"经济建设和城市规划发展方向的探讨具有积极探索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河西走廊地区的文化区位入手,探讨了区域性地域文化与乡土建筑的深层关联,进而勾勒出特定文化环境中建筑生成的有机图景。论文总结了文化区位事实与乡土建筑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指出河西特色文化对其乡土建筑的形成、发展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今后广大河西走廊乡土建筑文化建设具备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8)
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它是特定区域的生态环境、民俗特征、生活习惯、传统文明等的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互融合,因此被打上了鲜明的地域烙印,具有强烈的独特性,其中"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探讨地域文化主要是研究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的形态、文化区域的地理特征、环境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播的路线与走向及人类的行为系统。  相似文献   

12.
<正>宁夏是中国回族聚居人口最多的省份,回族由于没有本民族文字,并且长期与汉族杂居,加之各民族间的文化潜移默化的相互渗透,以致回族文化不只是简单的伊斯兰文化,它还融入了汉族文化以及地域文化。回族住宅的特点宁夏回族住宅有平房、瓦房、楼房,多选择阳山坡或僻风湾盖房。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回族住宅讲究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和装潢,回族住宅门窗多采用是伊斯兰式建筑特有的拱形,大门采用绿色的大园顶式,内部装饰喜欢在客厅中心部位挂阿拉伯文。为了保持共同的伊斯兰教信仰,回族聚落常常形成围绕清真寺而居住的空间居住形态。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5)
色彩设计是传达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地域因文化等差异形成风格各异的色彩设计,这种饱含地域文化特质的色彩设计能够传承文化、唤起大众对于国家文化的认同。墨西哥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交融,设计师将其地域文化中的传统色彩设计作为设计语言进行设计实践,塑造出既具有传统风格又符合现代功能与审美品位的设计,有助于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0)
乌鲁木齐城市公共艺术是新疆现代文化的一面旗帜,文章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前景,将新疆文化的历史特征与公共艺术的当代发展相结合进行研究,赋予其新的审美感受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住建筑文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陕西关中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个村庄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关中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在群落居住、合院文化、细部装饰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关中地区农村居住建筑文化形成在地形气候、政治经济和生产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保留农村传统居住建筑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项目的灵魂。以新疆昌吉市滨湖河中央公园为例,阐述在园林景观项目中,如何恰当地表现地域文化——对于地域文化中的有利因素进行传承与表现,对不利因素进行补充或提升。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0)
现代景观设计在城市转型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来自于与自然系统的固有联系,与地域环境相适应的文化因素。现代景观设计要想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应该立足于场地环境本身,将设计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汲取地域文化中蕴含的意义,形成富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景观。该文以内江大千园的景观设计为例,分析带有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元素的设计手法,以期为今后的景观设计者开阔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园林景观设计不断进步,很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被广泛利用。这一方面提升了园林的施工品质,影响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使园林在不同城市中表现的文化差异性逐渐减弱,缺乏地域特色的趋同性不断增强。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发扬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特色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在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探析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表达原则,以期有助于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9)
文化是民族发展繁荣的动力源泉,民族文化影响、制约着各民族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规范着各民族的精神、价值观念。探讨新疆多元文化的形成动因,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从文化认同到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高层次转变。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3)
丰富的地域文化不仅能提供精神动力,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而且通过与地域经济的相互融合,形成文化经济,又能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如今,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兴起,如何让地域文化有效的传播,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地域文化传播问题谈起,反思影响地域文化传播的致效因素,从而提出地域文化的传播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