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鲁克沁油田是国内超深稠油油田,储层胶结疏松,从油田开发伊始,就表现出砂现象。随着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增大生产压差提液采油成为油田稳油控水的主要技术,而其带来的问题就是储层出砂严重,原有的防砂技术应用效果不理想,已不能满足油井正常生产需求。为此,工程技术人员在已有的防砂技术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稠油防砂技术的大量调研,针对鲁克沁超深稠油油藏特征,研究与应用绕丝筛管(割缝管)砾石高压充填防砂技术与地层预处理降粘解堵、压裂解堵技术相结合的配套防砂工艺技术,现场应用效果显著。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为鲁克沁油田中高含水期稳产、上产提供了技术保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鲁克沁油田是国内超深稠油油田,储层胶结疏松,从油田开发伊始,就表现出砂现象。随着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增大生产压差提液采油成为油田稳油控水的主要技术,而其带来的问题就是储层出砂严重,原有的防砂技术应用效果不理想,已不能满足油井正常生产需求。为此,工程技术人员在已有的防砂技术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稠油防砂技术的大量调研,针对鲁克沁超深稠油油藏特征,研究与应用绕丝筛管(割缝管)砾石高压充填防砂技术与地层预处理降粘解堵、压裂解堵技术相结合的配套防砂工艺技术,现场应用效果显著。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为鲁克沁油田中高含水期稳产、上产提供了技术保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鲁克沁深层稠油油田发现于1996年,由于油层埋藏深(-2300米~-3700米),原油粘度大(50℃地面原油粘度可达9569-20150mPa.s,地下原油粘度为154-526 mPa.s),开发难度大,初期只有部分单井投入试采,2000年部分区块开始投入开发,2003年开展了注冷水驱试验。油田开发技术人员通过边开发、边研究、边试验、边推广的思路,逐步摸索出一套油井措施优选方法,为鲁克沁油田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作出重大贡献,2010年鲁克沁油田全年完成产量23.2万吨,措施增产2.15万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鲁克沁油田2000年全面进入开发阶段,油田包括已经投入注水开发的中区及目前试采的西区和东区.投入泣水开发的中区油井见效规模不断扩大,产能相对稳定,区块水驱开发形势整体较好,但也存在注水单向突进、含水上升导致产能下降等矛盾;试采区块衰竭式开发,单井产能下降.因此以“油田开发基础年”、“稳定并提高单井日产量”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精细油田注水,改善水驱效果,提高油井见效率,夯实稳产基础,同时通过措施、新技术试验与推广稳定并提高单井日产量,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河4断块是现河油区典型的疏松砂岩,为了解河4断块东营组产能,地质决定射开河4-斜71井的东三层。该断块属于疏松砂岩,胶结差且油稠,综合应用地层岩性、物性、原油物性、经验类比等几种方法出砂预测方法,分析该井出砂严重。经过缜密论证,决定采用高压充填防砂,对充填工具,充填材料的数量、尺寸,防砂管柱的设计进行优化。施工一次获得成功,河4-斜71井投产成功,认识到河4段块东营组具有较好产能,为下步开发此段块提供依据。同时高压充填防砂在该井上的成功应用,完善了对疏松砂岩的防砂方法,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超深稠油天然气吞吐先导性试验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克沁深层稠油油田发现于1996年,由于油层埋藏深(-2300米~-3700米),原油粘度大(50℃地面原油粘度可达9569~20150mPa.s,地下原油粘度为154-526mPa.s),开发难度大。初期只有部分单井投入试采,2000年正式投入开发,2003年选取部分区块投入注冷水驱矿场试验。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围绕以泵上掺稀油为核心的深层稠油采油工艺技术,开展了压裂、天然气吞吐及电潜泵提液等矿场试验。油井注天然气吞吐矿场试验就是近年来获得较大突破的先导性试验开发技术之一,该项先导性试验成果解决了单井产量及采油速度低等问题,目前已具备了规模推广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7.
鲁克沁深层稠油油田发现于1996年,由于油层埋藏深(-2300m~-3700m),原油粘度大(50℃地面原油粘度可达9569~120150mPa.s,地下原油粘度为154~526mPa.s),开发难度大,初期只有部分单井投入试采,2000年部分区块开始投入开发。2003年在前期室内物理模拟对水、蒸汽、化学剂段塞、二氧化碳段塞、天然气段塞和烟道气段塞驱油效率的评价和筛选的基础上,表明注水开发是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行的开发方式,优化后的最佳开发方式为衰竭式开发一年后转注水,其他开发方式投入成本较高,还有待于试验后逐步推广。论证完成后首先在投入开发较早的鲁2块投入试注工作,半年后注水见效。2005年以来,区块连续3年保持稳产,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水力加砂压裂是低渗透油气田的重要增产措施,由于地质和生产制度原因造成压裂气井回流出砂,危及安全生产,掩埋射孔井段,影响气井产出。研究认为:地层两向水平应力差值的大小是控制压裂缝宽窄的地质因素,因应力差值大形成的“短而宽”压裂缝闭合速度慢,返排压裂液时支撑剂未被裂缝夹住,填充层顶部支撑剂易被流体携带出砂。频繁开关井激动井底,生产制度过大,突破气井出砂临界生产压差使压裂缝中砂拱松散而被流体带出。决定支撑剂回流的临界参数有裂缝闭合应力,油气开采所施加的流体动力及裂缝宽度。  相似文献   

9.
鲁克沁油田2000年全面进入开发阶段,油田包括已经投入注水开发的中区及目前试采的西区和东区。投入注水开发的中区油井见效规模不断扩大,产能相对稳定,区块水驱开发形势整体较好,但也存在注水单向突进、含水上升导致产能下降等矛盾;试采区块衰竭式开发,单井产能下降。因此我们将以"油田开发基础年"、"稳定并提高单井日产量"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精细油田注水,改善水驱效果,提高油井见效率,夯实稳产基础,同时通过措施、新技术试验与推广稳定并提高单井日产量,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油井含水越来越高.一方面,提液增油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在预测产能不准确的情况下,对于供液能力较强而选泵径较小者,势必会增大冲程、冲次,容易造成抽油杆柱疲劳拉断,而对于地层供液能力差而下泵深度过浅者,则会导致供液不足,无法达到预期产量.本文通过供采平衡理论研究及配套工艺技术应用,使油井基本实现了供采平衡.  相似文献   

11.
从岩石生微观结构出发 ,以疏松砂岩储层的生产实践为基础 ,分析了出砂机理 ,对钻井到试采阶段引起油层出砂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不同类型的防砂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油井出砂是目前油田开发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油井出砂不仅会影响原油的开采效率,而且可能会导致油田减产情况的发生。针对目前我国油井出砂严重的现状,对油井出砂的概念和危害作简要介绍,同时分析油井出砂的主要影响因素,由此提出防砂的有效措施,希望为我国油井的开采提供建议。研究表明:尽管我国油井出砂较为严重,但只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防砂措施,完全可以减少油井的出砂量,从而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金福江  王慧  李平 《化工进展》2001,20(12):23-25
介绍了清洁生产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应用过程控制技术实现清洁生产的思想,以近年来在制浆造纸生产过程控制中实施清洁生产的研制成果为例,论述了过程控制技术实现清洁生产的可行性,指出了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分析了展望了过程控制清洁生产技术的新方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疏松砂岩储层防砂技术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疏松砂岩储层开发面临着的油井出砂难题,本文就近几年提出的适度(有限)防砂概念展开研究,通过对概念的具体剖析,论述了其提出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出砂机理问题,提出了应该系统地从如下几个方面的适度(有限)防砂技术方法思路,即将研究储层类型、研究开采方式、研究岩石力学特性、分清骨架砂与流动砂、研究液体流动的规律及其影响、确定防与放的砂体类型和直径(尺寸)、选择可行的开采工艺、选择防砂配套的方法和工艺措施等结合起来研究,最大限度的开采出地下的原油。  相似文献   

15.
针对小井眼防砂的难点,开展了新型树脂砂防砂技术研究,解决了小井眼钻塞难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地面生产系统中的硫沉积问题不单单影响含硫天然气的安全生产,且对地面上的设备以及管线的运行稳定性具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梁肖兰 《辽宁化工》2012,41(6):605-606,610
蒸馏水机的数学模型较为复杂,因而许多经典控制算法不能使用.本文根据热交换过程的工艺特点和要求,首先利用传统解耦方法对其进行解耦,然后再采用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策略对其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VOC对环境的危害和涂料行业VOC产生情况,阐述了涂料行业VOC相关政策法规,分析了涂料行业VOC污染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涂料行业VOC污染控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针对石油化工行业油井作业的现场需求,基于多CPU嵌入式系统设计思想设计了一种油井作业监测系统。该系统提供对作业时所需要的九项参数实时测量、存储与显示,作业结束后经上位计算机进行数据管理。本文对系统结构设计、数据通信、任务调度和数据处理给出了具体设计方法。该仪器经现场试用验证,系统工作稳定可靠,下管位移测量误差小于1‰,其余参数误差小于1%,完全满足实际各个操作参数精度的要求,提高了石油化工油井作业自动化测量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复合电沉积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随着复合电镀的发展,一些新型复合镀层应运而生,但对复合电沉积机理的研究仍远非充分。本文对截至目前国内外对这一过程所做的研究工作做一综合的评述,旨在承前启后,更好地完善和丰富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