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牟德华  庞鹏  叶润 《食品科学》2009,30(20):68-71
探索壳聚糖法提取乳清粉中β-乳球蛋白的工艺条件,考查影响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β-乳球蛋白产品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络合时pH6.2,壳聚糖的添加量为2mg/ml乳清粉溶液,NaCl浓度为0.4mol/L,解离时pH11。在此条件下,所得最终产品的β-乳球蛋白含量可达95.12%,得率为93.65%。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_2HPO_4双水相技术分配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工艺,考察了PVP分子质量、PVP浓度、K_2HPO_4浓度、p H、温度等不同因素对双水相成相行为和蛋白质分配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配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最佳工艺:30℃,分子量10000 u的PVP浓度为16%(w/w),K_2HPO_4浓度为14%(w/w),p H为7.5。在此条件下,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分别分配在双水相中的上相和下相,其分配系数分别为7.32和0.38,回收率为88.29%和74.0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热加工对牛乳中主要过敏原潜在致敏性的影响。方法将α-乳白蛋白与β-乳球蛋白经不同的加热条件处理后,用间接ELISA检测上述2种过敏原蛋白IgG的结合能力的变化。结果热处理后的α-乳白蛋白的IgG结合能力呈上升趋势;但经60~75℃热处理的α-乳白蛋白均比未加工的抗原性低,经60℃热处理的α-乳白蛋白的IgG结合能力下降幅度最大,下降比例为40%;经80℃热处理的α-乳白蛋白IgG结合能力大于未处理的α-乳白蛋白。热处理对β-乳球蛋白的IgG结合能力的影响与α-乳白蛋白相反:在60~80℃热加工条件下,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随着温度的升高,抗原性逐渐减小,且经80℃加热处理的β-乳球蛋白的IgG结合能力最低,但仍然大于未加工的β-乳球蛋白的IgG结合能力。结论热加工能改变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IgG结合能力,进而改变致敏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将麦芽糖通过糖基化引入到乳清蛋白制备乳清蛋白-麦芽糖,用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不同反应时间不同质量比的乳清蛋白-麦芽糖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糖基化能有效降低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α-乳白蛋白的抗原性可以从26.2 mg/L降低到14.4 mg/L,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可以从95.1 mg/L降低到22.4 mg/L。反应时间对不同质量比的乳清蛋白-麦芽糖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有较大影响。蛋白与糖的质量比为1~8时,反应相同时间的乳清蛋白-麦芽糖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随蛋白与糖的质量比的下降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以乳清浓缩蛋白(WPC80)原料,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的α-乳白蛋白.采用选择性沉淀法,通过搅拌沉淀、离心、NaCl清洗和复溶等过程分离纯化α-乳白蛋白,同时采用SDS-PAGE电泳和反相高校液相色谱分析各阶段蛋白溶液,以筛选出各阶段反应的最佳条件.最终获得的α-乳白蛋白制备品的纯度为73%,其回收率为85%左右,并除去了WPC中95%的β-乳球蛋白.采用此种方法分离纯化的α-乳白蛋白纯度高,可以应用于婴儿配方食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牧场牛乳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随季节变化规律,利用毛细管电泳法分别检测1~12月份牛乳样品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含量.结果表明,α-乳白蛋白含量1月份最高(1.34 mg/mL),7月份含量最低(0.68 mg/mL);β-乳球蛋白含量2月份最高(3.46 mg/mL),8月份最低位(2.15 mg/mL).说明牛乳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含量与季节气候温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以同位素特异肽段作为内标物,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实验室内重复性为α-乳白蛋白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23%~10.1%之间,日间RSD在4.13%~12.2%;β-乳球蛋白的日内RSD在1.06%~10.3%之间,日间RSD在1.52%~12.0%之间。实验室间的重现性为α-乳白蛋白的RSD在10.4%~18.4%之间;β-乳球蛋白的RSD在10.7%~23.6%之间。表明此方法可准确测定婴幼儿奶粉中的α-乳白蛋白及β-乳球蛋白的质量分数,但实验室间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多糖-乳清蛋白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抗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晓彦  李春  张微  刘宁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9):232-235
蛋白质和多糖在控制条件下通过美拉德反应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共价复合,能显示更优越的性能。采用黑木耳多糖作为糖基供体,用糖基化的手段与牛乳中乳清蛋白结合形成木耳多糖-乳清蛋白复合物,并在现有的条件下探索不同质量比与不同反应时间对糖基化进程的影响,采用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复合物中β-乳球蛋白和α-乳白蛋白抗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清蛋白与黑木耳多糖质量比为1:1,反应时间为24h,是糖基化反应最佳条件并且能有效减低乳清蛋白抗原性,其中β-乳球蛋白抗原性降低率为75.7%,α-乳白蛋白抗原性降低率为25%。  相似文献   

9.
糖基化对β-乳球蛋白致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湿法用低聚半乳糖(GOS)对β-乳球蛋白(β-LG)进行糖基化修饰,利用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复合反应产物过敏原性,研究复合反应过程中β-乳球蛋白与低聚半乳糖的质量比、修饰温度、反应时间及pH值等对其过敏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过敏性为指标,β-乳球蛋白糖基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糖与蛋白的质量比为4∶1、修饰温度55℃、反应时间8h、反应环境pH 7.3。在最佳反应条件下,β-乳球蛋白与低聚半乳糖的复合产物(β-LG-GOS)过敏原性降低最高达66.4%。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了跨膜压力对连续式微滤膜分离技术工艺参数、分离效果及组分组成的影响。以脱脂乳为原料,使用0.1μm陶瓷微滤膜三级连续在线洗滤工艺分离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实验使用0.08、0.11、0.14 MPa 3个梯度,在50℃,3.5倍浓缩的条件下连续生产240 min。计算跨膜压力并且检测截留液和透过液中的α-乳白蛋白(α-La),β-乳球蛋白(β-LG)含量及钾、钙、钠、镁等金属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一级膜通量下降是导致整体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经过240 min实验通量下降约17.2%。研究了不同跨膜压力下的膜通量变化情况,膜通量与跨膜压力呈正相关关系,水洗恢复率与跨膜压力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膜表面形成不可逆的污堵层,乳清蛋白分离率下降,透过液中乳清蛋白含量下降,150 min后α-乳白蛋白浓度下降37%,β-乳球蛋白浓度下降36.5%。乳清蛋白中2种主要蛋白质比例会随着跨膜压力变化而变化,随着跨膜压力的升高β-乳球蛋白含量会逐渐升高。三级连续膜过滤后,乳清蛋白最高分离率90%左右(α-乳白蛋白为90.4%,β-乳球蛋白为92.7%)。乳中蛋白质的形态和功能受金属离子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壳聚糖、石墨烯和纳米金为复合修饰材料固定化β-乳球蛋白抗体制备了纳米免疫传感器,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乳品中β-乳球蛋白(β-LG)过敏原的方法。用循环伏安法对该纳米免疫传感器进行了表征,以1.0 mmol/L的K3[Fe(CN)6]为探针,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当复合修饰液用量为5 μL,电解质pH值为7.0,抗体固载量为40 ng,孵育温度为37 ℃,孵育时间30 min时为最佳反应条件。该纳米免疫传感器免疫响应电流与β-LG质量浓度的对数在2.5~100 ng/m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0.75 ng/mL,同时该纳米免疫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特异性与重现性。该纳米免疫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β-乳球蛋白的检测,其加标回收率位于88.59%~97.64%之间,回收率较好,检测结果比ELISA精度更高,因此该法可用于乳制品中β-乳球蛋白过敏原的快速、精确检测。  相似文献   

12.
牛奶过敏原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奶是主要的食品过敏原之一,其中β-乳球蛋白是引起牛奶过敏的主要成分。基于牛奶β-乳球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经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适合检测牛奶β-乳球蛋白过敏原的PCR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PCR反应体系中模板DNA量为25ng,引物浓度为4mmol/L时,检测效果最佳。所建立的方法不仅可用于不同保质期、不同来源牛奶β-乳球蛋白过敏原的测定,亦可用于牛、羊奶不同比例混合物中β-乳球蛋白过敏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β—乳球蛋白热变性可逆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β-微球蛋白溶液的差示扫描分析表明,在碱性条件下,由于巯基活性提高,通过巯基的氧化和巯基与二硫键之间的交换反应引起了分子内二硫键的断裂和分子间二硫键的形成,β-乳球蛋白的热变性是不可逆的。然而,在pH≤3.5及β-微球蛋白的浓度≤10%时,它的变性又是部分可逆的。变性的可逆度随着β-乳球蛋白浓度的提高而降低,而与扫描率成反比关系。同时,溶液中氯化钠浓度的提高使它的变性从部分可逆变成不可逆。  相似文献   

14.
测定三种乳蛋白抗原性间接竞争ELISA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牛乳中主要致敏蛋白的抗原性,以商业兔抗αs-酪蛋白、兔抗β-乳球蛋白、兔抗牛血清白蛋白(BSA)多克隆抗体为一抗,标记HRP的羊抗兔Ig G为二抗,TMB为底物,对牛乳中主要致敏蛋白:αs-酪蛋白、β-乳球蛋白、BSA建立间接竞争ELISA(ic ELISA)。结果表明,αs-酪蛋白、β-乳球蛋白及BSA抗原包被质量浓度分别为5,2和2μg/m L。一抗最佳稀释倍数分别为1∶800,1∶400和1∶300。建立的三种蛋白的ic ELISA的线性检测范围分别为15.625~1 000 ng/m L、31.25~1 000 ng/m L和62.5~2 000 ng/m L。三种乳蛋白包被条件均为4℃,12 h,酶标二抗的最佳稀释倍数为1∶1 200,以1%的明胶作为封闭液。三种乳蛋白ic ELISA的3个浓度添加试验的批内及批间最大变异率分别为5.16%,7.46%,6.6%和6.78%,6.81%,6.06%,三种蛋白建立的ic ELISA回收率在94.34%~109.92%。表明所建立的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牛乳中此三种蛋白致敏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SDS-PAGE电泳测定乳清蛋白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杉  陈敏  李慧 《食品科技》2008,33(1):215-219
实验建立扫描定量测定乳清蛋白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含量的SDS-PAGE电泳分析方法.外标法定量,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两种组分线性范围分别为0.25~1.75μg和0.16~1.44μ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和0.9912.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8.6%~86.3%,RSD分别为3.8%~4.2%.对乳清粉和奶粉的分析结果表明,SDS-PAGE电泳分析方法是一种简易、快速、准确测定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反向液相色谱(RP-HPLC)对不同方法分离乳清蛋白的结果进行分析,同时检测分离纯化的牦牛β-乳球蛋白进行,其蛋白纯度达到90%以上。另外使用非变性凝胶电泳(Native-PAGE)对不同pH值、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牦牛β-乳球蛋白的变性条件及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β-乳球蛋白的变性温度在80℃左右。蛋白变性含量随着加热温度和pH值的增加成上升趋势。加热至90℃后蛋白变性质量分数增加显著在pH6和pH9条件下未变性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24%和9%。  相似文献   

17.
建立区带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检测乳粉中α-乳白蛋白(α-Lac)和β-乳球蛋白(β-Lg)含量的分析方法,检测条件为未涂层柱子、60 mmol/L磷酸盐缓冲体系(pH 6.5)、检测波长214 nm、分离电压15 kV。应用本法对市场上10个品牌的13个婴幼儿乳粉样品进行了检测,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准确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以超声预处理过的乳清蛋白为酶解底物,采用OPA法、ELISA分析等手段,探究马克思克鲁维酵母Z17粗酶水解乳清蛋白、降低乳清蛋白致敏性【以α-乳白蛋白(α-LA)和β-乳球蛋白(β-LG)为抗原性表征】的最优超声预处理-酶解条件。结果表明:乳清蛋白水解度受初始pH值和酶解温度的影响显著,α-LA、β-LG抗原性受初始pH值的影响显著,超声间歇时间和超声功率的交互作用对α-LA、β-LG抗原性影响显著。采用响应面法获得马克思克鲁维酵母Z17转化乳清蛋白的最优酶解条件是:超声间歇时间16 s,超声功率400 W,初始pH 6.16,酶解温度18.48℃,预测α-LA抗原性、β-LG抗原性的降低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5.56%和57.96%。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反向液相色谱(RP-HPLC)对不同方法分离乳清蛋白的结果进行分析,同时检测分离纯化的牦牛β-乳球蛋白进行,其蛋白纯度达到90%以上。另外使用非变性凝胶电泳(Native-PAGE)对不同pH值、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牦牛β-乳球蛋白的变性条件及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β-乳球蛋白的变性温度在80℃左右。蛋白变性含量随着加热温度和pH值的增加成上升趋势。加热至90℃后蛋白变性质量分数增加显著在pH6和pH9条件下未变性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24%和9%。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热附聚法结合凝乳酶处理从鲜牛乳中提取α-乳白蛋白的工艺,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富含α-乳白蛋白的乳清,其中α-乳白蛋白与β-乳球蛋白的浓度比达到3.03,达到了商业化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