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高凤颖 《矿业快报》2007,23(4):79-81
阐述了矿区地质特征及锡矿化带和铜多金属矿化带的关系,并根据矿区围岩蚀变强弱和组合细分了四个蚀变带;在分析研究主要蚀变矿物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蚀变的生成顺序。总结了矿区进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德化-尤溪-永泰矿集区位于武夷山成矿带南端,已发现多处与火山-次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液型矿床。本次研究通过遥感影像解译来分析矿集区内断裂、火山机构等构造特征,通过遥感蚀变信息、岩矿光谱特征研究和蚀变矿物填图,提取矿集区主要蚀变矿物信息,探索蚀变矿物组合及分布特征。遥感影像解译表明,本区以NE向断裂带为主,为矿区火成岩喷溢和矿液上升提供了通道,控制着矿脉和岩脉的产出。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揭示,矿集区羟基和铁染蚀变具有分布规律性,主要分布在西部沿NE向断裂走向蚀变区、中部环绕雷潭-安村火山机构的蚀变区和东北部环绕和顺火山机构的蚀变区,对矿体分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岩矿光谱识别表明,矿集区主要蚀变矿物类型有蒙脱石、伊利石、多硅白云母、绿泥石、硬石膏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邱村金矿蚀变分带模型,伊利石+多硅白云母的蚀变组合位于主矿体附近,而蒙脱石+硬石膏的蚀变组合则位于主矿体边缘,对于区域找矿方向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赋存于韧性剪切带内的辽西排山楼金矿,分别从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矿化等方面对该矿的深部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深部找矿以NE向成矿构造带为主,矿化类型主要为黑云斜长质糜棱岩型,存在糜棱岩化岩石→初糜棱岩带→糜棱岩带→蚀变糜棱岩带→金矿体→蚀变糜棱岩带→糜棱岩带→初糜棱岩带的岩性控矿序列和绿化蚀变带→碳酸盐化蚀变带→钾长石化蚀变带→黄铁矿-绢云母化蚀变分带,且表现出糜棱岩化越强、蚀变越强,矿化越发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论述湖南省马颈坳高岭土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强蚀变花岗斑岩和强蚀变石英斑岩的特征和五种配方的制瓷试验,进而指出了强蚀变花岗斑岩是一种新型的陶瓷原料。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某矿区地质概况,总结了该矿区I号矿带围岩蚀变分布规律、蚀变作用类型及其分带特征,阐述了铀矿化与围岩蚀变种类、强度、规模及阶段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长城岭锑铅锌多金属矿床是与燕山期花岗斑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主要从矿区地质特征、蚀变类型、蚀变分布特征及蚀变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探讨其围岩蚀变特征.区内围岩蚀变发育,主要有硅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及菱铁矿化等,其次有萤石化、菱锰矿化、绿泥石化、沸石化及蛇纹石化等,局部发育大理岩化、矽卡岩化及云母化等.其中,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碳酸盐岩是有利的赋矿部位,而硅化是对研究区成矿最为有利的蚀变.研究区围岩蚀变受地层岩性、断裂、花岗斑岩及岩溶洞穴的综合控制,是长城岭锑铅锌多金属矿热液成矿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结合冰草沟地区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并对该区铀矿床围岩蚀变进行了系统的宏观及微观研究,基本查明了该区围岩蚀变的种类特征、成因、发育程度、蚀变期次、蚀变热液性质,研究表明:(1)区内与铀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发育较广的主要有褐铁矿化、赤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黄铁矿化、钠长石化及萤石化等;(2)区内铀矿化与赤铁矿化、红色碳酸盐化、钠长石化、黄铁矿化、去硅化作用关系密切,为近矿围岩蚀变,矿段处近矿围岩蚀变种类越多、强度越强,则铀矿化程度越高;(3)区内围岩蚀变可划分为黄铁矿化期,钠长石化、方解石化期,白云石化、沸石化期等3个蚀变发育时期。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区内铀矿化特征,并分别探讨了围岩蚀变作用与铀富集成矿的关系以及围岩蚀变与铀矿化的赋存关系。上述分析对于冰草沟地区进一步研究与铀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找矿信息,查明铀矿富集规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影像的蚀变信息提取与矿床自身的成控矿因素研究一直处于比较孤立的两个方面,遥感异常提取与矿床交代蚀变之间的关系也尚未在理论上有过系统探讨.通过梳理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内发现的矿化线索和蚀变矿物种类,分析蚀变矿物波谱诊断特征与多源遥感数据波段的对应关系,厘清了研究区内主要蚀变矿物、矿床成因类型、矿床类型、遥感数据选择之间的联系;基于该研究区遥感数据建立了交代蚀变提取的地学和物理模型;在遥感异常信息展布特征与矿床类型、地层、构造和岩性的分析基础上圈定了遥感异常包,完善了遥感异常信息与成控矿相关性分析方法.本研究对于区域二维成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芝玲  王萍  荆林海  孙彦峰 《金属矿山》2016,45(10):109-115
以植被覆盖度较大的山东省兰陵县凤凰山铁矿区为例,选取覆盖该区的ASTER数据作为遥感数据源,首先进行了几何精纠正、大气校正和水体、阴影等干扰去除;然后在充分了解岩石波谱特征和ASTER数据波段特征的基础上选择了提取矿物蚀变信息的最优波段组合,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对研究区的铁染蚀变和羟基蚀变信息进行了提取,并对蚀变异常强度进行了标准化等级划分;最后通过分析蚀变信息与已知矿床的关系圈定了遥感异常区,并在矿化蚀变较强的地段选取8处铁染蚀变异常点和6处羟基蚀变异常点,通过布设踏勘路线进行了采样和验证。结果表明:从ASTER数据中提取的铁染和羟基蚀变信息的分布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其高值区分别对应着铁矿化和高岭土化强烈的地区,验证精度分别达到87.5%、83.3%。可见,在植被覆盖度较大的地区,ASTER数据的短波红外波段内仍包含丰富的矿物蚀变信息,可为地质找矿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熊耳山构造蚀变岩型银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以及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提出了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1.
牛文革 《现代矿业》2011,(2):51-54,58
通过介绍熊耳山构造蚀变岩型银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以及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提出了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2.
玉龙铜矿带是我国迄今已发现的最大的斑岩型铜(钼)矿带,发现了多个大型斑岩铜(钼)矿床。蚀变矿物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找矿标志,利用遥感数据可定量获取蚀变信息。论文选取玉龙铜矿带北段恒星错-玉龙-莽总一带为研究区,基于ASTER数据采用常用的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蚀变信息存在多解性,而采用波谱特征拟合的方法提取的蚀变信息具有综合性,结合矿床围岩、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环形构造和蚀变信息分布的环带特征,对提取结果进行优化和筛选,认为位于甲丕拉组、波里拉组地层、花岗斑岩岩体上,或位于环形构造周围,环带特征明显的围岩蚀变信息,指示矿产存在或成矿有利部位的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钻孔取芯、钻孔波速等现场勘测手段,获取了断层蚀变带产状特征和矿区岩体特征,建立了包含典型断裂蚀变带分布特征岩体地质模型。用点荷载实验获取不同岩性的试件的抗压强度,结合矿区内节理分布特征运用Hoek-Brown得到岩体强度参数,结合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边坡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断裂蚀变带与岩体交错是基本构造和矿化形式,破裂带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青海省格尔木市低山头多金属矿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为基础,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重点研究了矿化蚀变带特征、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类型以及围岩蚀变;并研究了找矿标志、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和找矿前景。研究对促进其找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罗建刚 《现代矿业》2009,25(8):86-88
介绍了万岭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着重分析了矿床的围岩蚀变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金矿化的关系,指出围岩蚀变是该类型金矿床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从地层、侵入岩、构造、围岩蚀变及矿化带特征等方面对斯日崩铅锌矿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深入分析,论述区内成矿带展布特征明显受构造控制,围岩蚀变类型与成矿的关系,提出了该区找矿依据,为该区今后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吉家洼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围岩蚀变与金矿化关系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和银金矿,多以粒间金和裂隙金的形式赋存,石英和黄铁矿是最重要的载金矿物;主要蚀变类型为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及高岭土化。蚀变分带现象明显,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蚀变带中心金矿化最为富集。  相似文献   

18.
石简山锡铜矿床产于上侏罗统高基坪群火山岩蚀变带中.在分析研究成矿地质背景、构造特征及围岩蚀变的基础上,认为该矿床成因属蚀变火山岩型锡矿床,矿石属锡石-长石类.在化探异常基础上,对矿床外围进行了初步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9.
龙江亭铜矿位于福建省武平县北东部,地处紫金山特大高硫型金铜矿和悦洋低硫型银多金属矿之间,属同一地质构造单元,是由高硫型向低硫型过渡的中型铜矿床。本文论述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和围岩蚀变特征,并对围岩蚀变与矿化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硅化-地开石化-绢云母化组合蚀变带是成矿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胡沟金矿区矿化与围岩蚀变两者之间关系,寻求找矿突破,通过对矿化及围岩蚀变的对比分析,发现矿体周边围岩蚀变特征与热液成矿关系密切,蚀变类型呈多元化,分带性、多期次性明显,对指导本区找矿靶区的确定及寻求找矿突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