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寒雷 《录井工程》2014,25(4):35-37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油田属于低孔隙度、超低渗透率油藏,常规录井手段油气层评价难度大,而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既可及时提供相对可靠的储集层物性参数,又能提供孔隙流体含量及可动流体信息,具有评级优势。以该油田延长组各储集层测试结果的产液量为基准划分为不同级别储集层,针对核磁录井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进行交会分析,得出利用不同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区间识别不同级别储集层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不同级别储集层含油饱和度和可动油饱和度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延长组储集层核磁共振录井解释评价标准。应用分析表明,该方法解释评价符合率可达到80%。  相似文献   

2.
贾翠竹 《录井工程》2008,19(4):59-61
辽河油田SH2区块储集层具有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低可动流体含量的特征,由于储集层油质和物性的原因,该区块部分井虽然录井过程中显示较好,但试采时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应用核磁共振录井方法,在分析储集层物性特征基础上,指出了反映可动流体特征重要参数之一的储集层可动流体含量的意义,探讨了应用可动流体含量结合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解释油水层的参照标准和图板。在该区块11口井的应用表明,效果较好,解释符合率为87.3%。  相似文献   

3.
t2弛豫谱在核磁共振录井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磁共振录井测量过程中,t2弛豫谱是重要的参数,其中包含着孔隙度、可动流体、含油饱和度等储集层物性信息。根据t2弛豫谱分析原理着重介绍了t2弛豫谱形态在不同性质储集层中的特征,列举了油气水层的典型谱图特征:油层的谱图特征为弛豫时间较长,右半部分谱图较发育,可动流体值高、含油饱和度高;水层的谱图特征为可动流体值较高,油信号谱峰低、孔隙中以可动水为主;油水同层的谱图特征为油信号谱峰与水层相比较高,但大部分孔隙空间被可动水充填,含油饱和度一般为10%~40%;干层的谱图特征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可动流体、低含油饱和度。进而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t2弛豫谱在储集层评价和油气水层解释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含油饱和度高的储集层测试往往为干层或水层,这是因为含油饱和度仅反映岩石空间中含油饱满程度,并不反映其可动流体的含油量。为提高储集层流体性质解释符合率,应用大量岩心核磁共振分析数据,开展了核磁共振谱图含油特征分析和可动油饱和度流体性质评价方法研究。首先,借鉴低渗储集层可动流体储集层物性评价方法,以可动流体中含油量为主要依据开展流体性质评价;其次,在物性评价基础上,开展有效储集层(Ⅲ类以上)含油饱和度和可动油饱和度与试油结论对比分析,建立可动油饱和度流体性质评价图板。结合物性评价将储集层流体划分为4类,解决了低渗储集层流体性质解释评价问题。研究认为,可动流体中的可动油对低渗储集层流体性质起关键性作用,如果原油在储集层内以束缚油形式存在,即使含油饱和度高也不产油,从而有效解决了红河油田含油饱和度高试油不出油问题。这种方法对类似低渗储集层流体性质评价亦有效。  相似文献   

5.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在江苏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岩屑核磁共振录井技术获取的参数, 可对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可动流体、可动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及含油性进行评价, 而且所获取的储层参数可用来评价油水层。核磁共振分析技术对高束缚水低阻油层、水淹层、测井解释疑难层、油水界面确定以及稠油层的评价具有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姜丽  孙广文  孙博伦 《录井工程》2015,26(2):59-61,92
双阳组二段是莫里青断陷的主力油层,属中质油特征,为进一步提高综合解释符合率,开展了岩石热解录井、测井资料的综合应用研究,通过岩心分析的含油饱和度与岩石热解分析参数P_g的相关性分析,求取了不同岩性岩屑样品计算含油饱和度的烃类恢复系数,为储集层含油饱和度的计算提供了方法,同时建立了含油饱和度与有效孔隙度综合解释评价图板和标准,经21口井现场实际应用表明,油水层解释符合率达到93%,为精细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庆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层含水率的不断上升,开发井油水层解释的难度越来越大,疑难储集层的评价只靠测井解释已不能满足开发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难题,开展了利用相对渗透率分析技术对葡西地区葡萄花油层进行解释评价的工作。通过总结大量的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分析资料的规律,得到不同孔隙度和润湿性储集层在束缚水和残余油状态时的含油饱和度数值,结合热解法计算的含油饱和度来定量解释评价油水层。符合率达85%以上。相对渗透率分析技术在葡西葡萄花油层应用情况表明,该方法对判断储集层产液性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指导油田生产与开发。  相似文献   

8.
核磁共振技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可用来测定地层中可动流体的含量、地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参数,并可用来划分储集层类型。某油藏是储层厚度较小、纯油层比例少的低渗透砂岩油藏,为了提高开发效果,避免油井过早进入高含水期,提出了酸化改造储层的方案。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酸化试验前后的多个岩心在可动流体含量、地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性能评价,并优选出适合该油田的酸化配方,在该油田进行实际应用,从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致密油勘探已经成为大庆油田增储上产的重点,致密油储集层具有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水平井和油基钻井液的钻井工艺给致密油储集层评价技术带来了困难。针对该问题,利用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岩石热解、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开展了致密油"五性"——岩性、物性、含油性、脆性和烃源岩特性的研究,明确了相应的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储集层测井孔隙度参数,建立了致密油储集层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标准,为确定致密油甜点区以及致密油储集层的压裂优选提供了技术支撑。扶余油层30口试油井101层的应用效果表明,其中27口井86层获得工业油流,解释评价符合率为91.4%。  相似文献   

10.
核磁共振测井具有常规测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直观、准确地提供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区分可动流体和束缚流体,反映储集层的孔隙结构.通过对某区CMR核磁孔隙度、渗透率与岩心孔、渗资料的对比分析,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力求精细描述准确的储集层参数;以压汞实验为基础,研究了毛管压力资料与CMR核磁孔径分布曲线的关系,为应用T2谱反演毛管压力曲线奠定了基础;通过求解地层的束缚流体饱和度,结合电阻率测井,采用阿尔奇饱和度解释模型,进行了油(气)层的识别和含油(气)饱和度的计算,从而拓宽了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应用范围,为油(气)层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磁共振录井作为一项新的录井技术,它能够提供地层有效孔隙度、可动流体含量、含油饱和度等与储集层物性和储集层流体性质相关的地质参数,为钻井过程中及时、有效评价储集层创造了条件.在简述核磁共振录井原理和主要地质参数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不同储集层的t2谱图特征;结合胜利油田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胜利油田核磁共振录井初步解释标准,并通过在济阳凹陷3口井的应用进行了验证.应用实践表明,在分析样品具有代表性的前提条件下,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储集层物性评价参数,从而实现现场及时解释评价.  相似文献   

12.
向斌 《录井工程》2017,(1):55-60
红台构造带储集层录井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钻井工程上PDC钻头、复合螺杆钻具等钻井工艺的应用,使岩屑细小,甚至呈粉末状,岩性识别困难,油气显示难于发现;二是轻质油储集层孔渗条件差,产层难于定量评价。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属于低磁场核磁共振范畴,适用于轻质油储集层物性参数的分析和油水性质的识别。在阐述核磁共振录井主要参数求取原理与t_2截止值确定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红台构造带轻质油储集层的特点,通过对已有试油结论井层核磁共振录井谱图特征以及相应参数的统计分析与实验研究,分别建立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干层的谱图特征识别法,特征参数法和含油饱和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图板法。实际应用表明,通过这3种方法的解释结果相互印证、综合解释,可实现该构造带轻质油储集层的有效解释评价。  相似文献   

13.
核磁共振测井(CMR)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磁共振测井具有常规测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直观,准确地提供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区分可动流体和束缚流体,反映储集层的孔隙结构,通过对某CMR核磁孔隙度,渗透率与岩心孔,渗资料的对比分析。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力求精细描述准确的储集层参数;以压汞实验为基础,研究了毛管压力资料与CMR核磁孔径分布曲线的关系,为应用T2谱反演毛管压力曲线奠定了基础;通过求解地层的束缚流体饱和度,结合电阻率测井。采用阿尔奇饱和度解释模型。进行了油(气)层的识别和含油(气)饱和度的计算。从而拓宽了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应用范围,为油(气)层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充分利用核磁共振录井获得的可动性参数和物性参数,是提高核磁共振录井解释评价准确性的关键。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中生界延长组部分致密储集层核磁共振录井所测含油饱和度偏高,以及现有解释不能充分体现物性好坏的问题,引用反映流体可动性的可动指数和反映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物性指数两个参数,建立核磁共振录井解释图板。经过最近两年陇东地区的试油资料和实际应用验证,不同流体性质的可动指数和物性指数差异性明显,可动指数与物性指数图板能够准确划分不同流体性质,提高了核磁共振录井在陇东地区中生界延长组解释评价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辽河油田N74区块油气水层的分布复杂、油气富集程度不同,增加了油气水层解释的难度。为了进一步认识该区块油气水层特征,对该区块的10口井进行了核磁共振录井分析。通过核磁共振分析,总结出该区块的储集层物性表现为“一高四低”的特征,即高束缚流体、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可动流体和低含油饱和度特征,从而解释了该区块虽然含油饱和度低而试采过程中出油的现象。根据该区块的特征建立了解释标准和解释图板,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区该块以后的解释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直罗油田延长组储层渗透率低,泥质含量高,油水层识别难度大。在采用多参数层次分析法对储层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分油层组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泥质含量的测井解释模型和油水层解释图版,并应用模型对研究区探井进行了二次解释。通过14口井单层的试油资料验证,油水层解释符合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17.
Goumeri油气田Sokor.段E1油层组油层电阻率与围岩电阻率的比值为2.0左右,属于低对比度油层,E2、E8、E1和E5油层组出现的水层一般具有高电阻率特征,常规测井方法识别油层和水层难度大。围绕这一问题,分别在分析Sokor1段地层测井、录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针对特征突出的相关参数全烃、深侧向电阻率和孔隙度,分别建立深侧向电阻率与全烃、孔隙度与全烃交会图板,并据此形成储集层测井、录井综合解释评价参照标准。应用过程中,以深恻向电阻率与全烃交会图板解释为基础,结合该参照标准进行解释,可有效实现该区储集层的解释评价。实例分析表明,应用该方法在提高储集层整体解释评价符合率的同时.既可有效判断低对比度油层,也可准确判断高电阻率水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核磁录井分析技术在储集层解释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核磁共振录井技术主要用于钻井现场快速评价储集层物性及流体性质,通过提供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可动流体饱和度、束缚流体饱和度等参数,为进一步分析判断储集层流体性质提供依据,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优质的解释评价服务。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岩样孔隙内剩余流体性质的判断;二是含油饱和度测量后油相信号超出饱和状态信号,出现数据溢出现象。针对第一种情况,通过对岩样进行三次扫描,可以较好地解释孔隙内剩余流体的性质;就第二种情况经过实验研究,针对不同的原因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青山口组高台子和扶余油层致密油为例,在核磁共振、高压压汞等分析的基础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驱替和超临界萃取实验方法,对不同岩性、不同含油级别的致密砂岩储集层原油可动性开展了定量研究。实验表明,在模拟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储集层温度76~89℃、压力35~42 MPa地层条件下,可动油启动时的孔隙度下限为4.4%,渗透率下限为0.015×10~(-3)μm~2,平均孔喉半径下限为21 nm。提出了致密砂岩储集层3种类型划分标准,Ⅰ类储集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大于40%,可动油率(可动油量占总油量的比)大于30%,启动压力梯度为0.3~0.6 MPa/m;Ⅱ类储集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为10%~40%,可动油率为5%~30%,启动压力梯度为0.6~1.0 MPa/m;Ⅲ类储集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一般小于10%,可动油率小于5%,启动压力大于1.0 MPa/m。致密砂岩储集层流体可动性主要受成岩作用和沉积作用影响,埋深小于2 000 m时以Ⅰ类储集层为主,大于2 000 m时主要为Ⅰ类、Ⅱ类储集层;三角洲内前缘相Ⅰ类储集层发育,三角洲外前缘和滨浅湖相以Ⅱ、Ⅲ类储集层为主。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南部致密油储集层主要分布于扶余油层,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具有典型的致密油层特征,要想实现效益产能,必须以水平井的模式进行开发。目前常规录井采集手段受影响因素较多且提供的参数较少,后期解释评价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常规录井技术进行改进、增加化验分析录井手段、攻关完善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同时建立了一套以岩屑、气测、化验分析等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和区域试油数据的致密油水平井录井精细评价方法与标准,松辽盆地南部12口致密油水平井应用实践表明,其综合解释符合率达94.6%,为松辽盆地南部致密油水平井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