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解决关中地区严重缺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充分考虑受水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因素以及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基础上,基于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以供水区综合效益最大、缺水量最小为全局最优解,得到了2020年和2030年调水工程所调水量的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根据山东省胶东调水工程近30年运行管理经验,初步探讨了工程运行调度相关措施,分析了调水工程综合效益,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近中期解决关中地区严重缺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如何对调水工程水资源系统进行合理运行、科学调度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和受水区的实际情况,在分析研究受水区供用水现状的基础上,对受水区进行供需水平衡分析,提出不同水平年引汉济渭调水工程需调水量。并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在确定的调水规模基础上,充分考虑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因素,以供水综合效益最大为全局最优解,基于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对调水工程所调水量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4.
国外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徐元明 《人民长江》1997,28(3):11-13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和供需矛盾的一项有效措施,是促进缺水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确保工程按计划实施以及实施后达到预期目标,发挥其最佳效益,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措施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系统。根据国外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调查资料与有关分析成果,以美国距流域调水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代表,结合其它一些国家的情况,简要介绍国外跨流域调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以来,大型河湖水系连通项目及跨区域引调水工程成为统筹区域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我国处于跨区域调水管理初期,研究制定统一法令,建立有效管理机制,统一区域调度,充分发挥调水工程在区域水资源配置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保障作用,起步较晚且迫在眉睫。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联合调度管理成效为依托,分析了在建立科学的联合调度机制、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基础上,合理调配有限水资源,适应滇池流域水资源总体配置要求,可实现外调水"一水多用,有效利用"的综合效益。针对目前机制保障下调出区水环境保护及受水区多目标效益优化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流域协同地方政府统一监管,深入研究区域水资源总体配置,能积极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并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治淮》2021,(7)
正安徽省淮水北调工程属安徽省"三横三纵"水资源配置体系的跨区域骨干调水工程,是为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工程,兼有工业供水、灌溉补水和减少地下水开采、生态保护等显著综合效益。作为安徽省首个跨区域调水工程,研究其在水资源调配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对于后续调水工程的建设和安徽水利进一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淮北、宿州两市水资源利用现状1.地表水资源匮乏且利用程度低淮北、  相似文献   

7.
我国基本水情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开展跨流域、跨区域调水是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梳理了我国调水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对已建调水工程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结合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的新要求,分析了调水工程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从持续开展已建调水工程提质增效、加快推进骨干输配水通道建设、加强调水工程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新形势下推进我国调水工程规划建设的相关提议。  相似文献   

8.
跨流域引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社会水需求不平衡的最有效的措施。根据跨流域引调水工程涉及不同流域、功能综合、结构复杂、相互交叉的特点,采用生态与经济并重的能值分析法对跨流域引调水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并以浙东引水工程为例,具体计算分析了2017年浙东引水工程给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的效益。计算结果表明:该量化方法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实际引调水工程生态效益计算,且结果较以往常用的等效替代方法更为合理,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9.
胡星名 《治淮》2021,(2):48-50
一、工程概况。淮水北调属安徽省“三横三纵”水资源配置体系的跨区域骨干调水工程,是支撑和保障皖北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配水工程和引江济淮的延伸工程,兼有工业供水、灌溉补水和减少地下水开采、生态保护等显著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状况,调水成为缓解干旱区域水资源危机的主要途径。调水工程在带来巨大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结合国内外调水工程的实例,分析评价了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了缓解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汉江流域是全国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水源,随着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流域需水增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汉济渭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将逐渐突出,枯水时期水资源综合利用压力加大。为分析引调水工程实施对汉江中下游航运的影响,文章以引调水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变化为基础,结合汉江中下游航运现状及规划,初步分析了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通航特征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综合调度运行,引调水工程实施对汉江枯水条件下通航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滦工程和相关水系相连互通的现状,结合滦河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的实践经验,尝试通过高层次、大空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联合科学调度,实现跨流域调水工程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国内外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不良影响及防治对策进行研究。以国内外跨流域调水工程典型经验为例,说明跨流域调水工程是造福人类的重要水资源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良影响可以采取措施减免,生态环境效益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水资源日益紧张,跨流域调水已成为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危机的必要手段。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是目前生态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其在调水工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指出了对调水工程进行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建立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引江引黄调水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越来越重的年调水任务。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调水效益,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技术进行自动化调度系统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对调水工程的支撑和服务能力,以适应调水工程的长期运营发展需要,为受水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文章分析了调水工程智慧信息化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水资源与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息息相关.为协调水资源与生态、人口和社会等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基于水资源调入调出关系,分析2005—2019年我国水资源一级区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自2005年以来,水资源一级区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总体呈缓慢增大趋势;调水工程引水使地表水供给量增加,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也相应发生改变;通过引调水工程,水资源一级区缺水区域水资源压力减小,缺水状态得到缓解,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调水工程调水规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资源性缺水的重要手段。跨流域调水工程规模的确定,既关系到调出区未来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问题,也关系到工程建设的经济合理性问题。本文结合某跨流域调水工程实例,通过调出水资源量分析,调水规模与供水量关系分析,以及调水规模单方水投资分析。确定经济合理的工程规模。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应加强调水工程建设,确保相关生产活动开展中水资源供应的充足性。在实施调水工程施工计划时,为了使这些计划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需要注重工程施工前勘察工作的落实,运用可靠的砂卵石层钻探护壁工艺提高调水工程勘察工作质量。与此同时,为了使这项工艺应用中能够达到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应注重工艺实际作用效果的综合评估,促使调水工程勘察作业开展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提升工程整体建设水平的同时增加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基于此,文章将对调水工程勘察砂卵石层钻探护壁工艺进行必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重大调水工程的水资源调度管理涉及范围广、部门多,管理非常复杂。在梳理国内外部分大中型调水工程概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重大调水工程水资源调度的管理模式、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借鉴目前重大调水工程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重大调水工程现阶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可为加强我国调水工程水资源调度管理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是我国的水情特点,开展跨流域跨区域科学调水是实现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系统空间均衡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文章分析了我国实施跨流域跨区域调水的必要性,概括总结了我国调水实践取得的成就,围绕调水工程顶层设计、水资源供需两侧以及调水工程良性运行机制等方面分析了现状调水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科学调水的基本内涵,研究提出了实现科学调水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