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辨析乡村规划的主体、对象和目的,以及乡村规划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对于正确制定乡村规划和协调区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辨析了划分农民的职业特征与身份特征,进而指出农民身份制是乡村发展困境的政治原因,并且农民身份的政治制度的安排与其保护农民的目的相背离,同时还指出农民封建身份制与市场经济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次,市场经济下农民身份的制度安排是失效的,乡村发展的市场化又会侵蚀农村、农业和自然环境,并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村庄自身的历史文化遗产,这就是市场经济下乡村规划需要解决的目标与任务。第三,村庄依据所处的区域功能和发展目标从属于该功能区域的规划类型,只有规划发展目标仍然保持乡村功能和形态的乡村适用乡村规划,但是这类地区的乡村规划不应是现行法定规划体系中的村庄规划,而是落实国家政策、区域发展目标的工具,乡村规划的目的是以乡村规划的方式将保护农民的责任主体由国家分解到利益相关的地方政府,明确城市承担起乡村保护的责任,并利用乡村规划促进农民身份的转化,真正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至今.珠三角区域城市化呈现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之前表现为乡村城市化的特征:90年代中期之后表现为区域大城市的急剧扩张.在此过程中乡村是区域城市化的主要问题。本文深入剖析了区域城市化过程中乡村规划工具的匮乏和城市规划工具的误用所导致乡村发展的三种混乱状态.提出城市化区域的乡村具有经济、生态、休闲和文化的多重价值,建议城市化区域的乡村规划目标是保护乡村.将乡村视为城市的绿色生态空间和城市居民的休闲空间.将城市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遵循乡村保护与转化的原则和小尺度渐进更新的发展模式使乡村逐步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3.
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是聚落居民长期生产生活下人地关系的外在表征,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生产收入依然是传统农区山地乡村居民的重要生计来源。对于耕地的强"依附"决定了传统农区山地乡村聚落基本单元形态。以往的乡村居民点迁并规划往往忽视了传统农区山地乡村聚落的这种强"依附"作用。国土空间背景下的山地乡村村庄规划中居民点面临着大量的撤村并点需求。而基于村民生计出发的聚落空间形态的认知是传统农区山地乡村规划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从聚落自组织的内在动力——生产生活视角切入,认为传统农区山地聚落空间形态认知的核心是"人地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空间形态认知的一般逻辑和层次:"宏观格局—人地平衡单元""中观村落—农业生产单元""微观宅院—日常生活单元",并以若干典型案例阐释说明,以期为国土空间背景下传统农区山地聚落所面临的居民点整合提供自下而上的认知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城郊融合型村庄由于距离城市建成区较近,受到城市辐射影响显著,人口结构复杂、产业类型丰富、农作方式多样,不同居民点之间发展条件的差异性较大,发展需求不尽相同。特殊的空间区位呈现出生活方式城市化、生活习惯乡土化等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是城市形态和乡村聚落有机融合的特殊载体,是新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点研究区域。本文以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南晓社区为例,深入分析城郊融合型村庄规划面临的困境,提出以目标导向引导村庄规划建设,明确村庄建设管控规则,划定七条控制边界线。针对不同的实施主体提出不同的成果体系,以期为城市化区域的村庄规划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乡村规划技术基础薄弱、乡村规划直接套用城市规划技术等问题,亟须开展乡村发展理论和规划技术研究,探索适合我国乡村发展的实用性技术,实现乡村规划技术"乡土化"。文章以云南省楚雄市挖铜村为例,从内容体系、关键技术和规划实施三个方面探讨乡村规划技术"乡土化"的内涵,并从发展路径、住宅设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乡村景观四个方面尝试开展乡村规划关键技术"乡土化"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来广东省不断加大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村庄主要建设的指标已达到整治目标要求,然而回访中发现城乡人居环境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通过全面调查和科学分析广东省乡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城镇化作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根本途径,建议开展省域城镇化空间战略规划,制定城市化区域和乡村区域两种区域政策。在城市化区域由市政府统筹辖区内的城乡发展,制定市域乡村城市化的转型发展规划,并依据乡村受城市影响的程度确定城中村、城边村和远郊村3种类型和规划政策。在乡村区域应由省政府负责和县政府承接乡村保护和发展的要求,依据区域规划目标将乡村区分为迁移型村庄、改善型村庄和增长型村庄3种类型,配套完善不同扶持政策和指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村庄规划建设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仍存在诸多不足。文章尝试归纳了新时代我国乡村规划建设模式,并以重庆奉节县大坝村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为例,对贫困乡村规划建设方法进行探析,试图通过挖掘村庄优势,激发村庄原生活力,盘活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链,在精准扶贫大背景下,结合"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等政策,对贫困村村庄规划建设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其他乡村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伴随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自上而下"的传统乡村规划模式局限性渐显,多种形式的参与式乡村规划开始在全国广泛开展。本文从规划引导主体视角切入,以福建省院前社、曾厝村和培田村为研究对象,对当下参与式乡村规划模式进行梳理,在分析村庄资源条件、规划参与主体及工作方法的基础上,总结由不同主体引导的参与式乡村规划模式。比较研究不同模式下各方利益关系、规划的适应性及局限性,并基于"资产为本"的规划理念,提炼适用于不同类型村庄的参与式规划模式。在有限的资金及人力条件下,通过匹配村庄资源条件与参与主体,提升村民参与度及参与质量,为未来乡村规划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实用性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地的空间载体,而村域又是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最关键单元。占乡村类型大多数的"集聚提升类"村庄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探索研究此类村庄的基本特征、把握其演变规律及规划编制方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尝试以中部丘陵地区作为研究典型区域,从乡村规划视角对集聚提升类村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思路、规划路径及关键重点等进行分析,发现基于村庄单元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实施的关键。同时结合湖北省襄阳市卧龙镇洪庙村规划实践,分析总结集聚提升类村庄基本特征及演变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观念理念转变、思路方法转型、技术内容转化等规划对策,以期为类似村庄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乡村规划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齐茂 《小城镇建设》2004,(5):24-25,23
做乡村规划不能简单地套用城市规划 一般来说,我们都承认村镇规划包括自然村、行政村,乡镇的乡村规划不同于城市规划,因此,乡村规划不能简单地套用城市规划,甚至于总体规划的一般做法。但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城市规划的方式被简单地套用到一些乡村规划上; 全国大部分自然村和行政村不是没有乡村建设规划,就是被县域或镇域的总体规划包涵在内,没有自然村、行政村和小镇子尺度内的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和乡村保护规划设计;而在一些大城市的郊区,或者简单地执行城市基础设施向郊区沿伸和拆村并点的规划战略,导致大城市的墨迹扩散,或者以单一的造林…  相似文献   

11.
何明俊 《城市规划》2005,29(12):40-44
城市规划行政权是政府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与控制的公共管理权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面临利益多元、未来的难预测等多种问题的挑战。城市规划行政权应是积极的和有效率的,并在政府、市场和公民的互动的基础上,维护公共利益。指导性规划应具备较强的回应性,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法定的城市规划应相对的具有稳定性,以保护各类财产权。公民权和公众利益的有效维护方式是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和规划行政权的效率取决于规划过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12.
关于住房问题的规划应对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比较当前涉及住房的两种规划类型:住房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特征,分析住房建设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规划中关于住房问题的缺位,提出加强上述两类规划的协调、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住房内容、提高规划编制科学性的规划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总体规划应起到兼顾长远战略与近期实施的引领性作用,兼顾资源保护与城乡发展的综合性作用,兼顾政府事权与多元主体的协同性作用,在城市层面的空间规划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未来城市总体规划应不断保持规划理念的先进性,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量质并重、坚持差异发展、坚持多元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增速放缓、政治体制变革的转型背景中,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应该怎样"转型"成为热题。其中,城市规划附庸于政治而需要被动地应对政治转变是隐含的"常识",但这一认识带来了规划转型的现实压力——受制于无法改变的体制。规划是否的确依附于政治体制,如果不是,又应该怎样看待规划与政治的关系,进而认识规划转型的核心?本文从论述方式、论证视角两个方面解读和反思了中国规划的政治依附性的判断过程,发现城市规划不仅没有长期固化依附政治的角色,反而在不同时代发挥了专业价值。再从解构主义思维反思政治经济结构凌驾于其他结构之上的观点。最后认为,转型中国规划求变的核心并不在于规划要怎样适应政治体制这一或其他外因,而在于反思与自省内因,沉淀与重拾专业价值,进而期待一个多元多维的规划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在浙江省乡村人口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居民需求结构快速变动的背景下,浙江省村庄规划总体表现出规划技术依据详细,规划类型组合丰富的特征。村庄规划通过重构农村居民点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通过加强产业发展的研究,促进乡村产业发展;通过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路径,适应村民需求结构的快速变动,并通过规划保障措施推动村庄规划的实施,提高村庄规划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6.
王朝晖  师雁  孙翔 《城市规划》2003,27(12):41-47
回顾和总结了广州市 1990年代分区规划工作所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在比较和借鉴国内外相关工作的基础上 ,探索了一种直接面向日常规划管理工作 ,兼具权威性与灵活性的城市规划管理图则新模式。该模式是以“一张图管理”为目标 ,以分层次、双阶段编制为框架 ,以城市规划管理单元为基础 ,强制性与非强制性控制相结合的、动态更新的城市规划管理图则编制创新 ,它将为依法行政和城市法定规划的编制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可以认为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宏观政策背景下 ,基于城市规划管理单元的规划管理图则新模式更多的将是在规划技术层面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从城乡规划实践的角度,指出"阳光权"是相邻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非全部。新区建设的相邻关系是由法定城乡规划所确定的,建成环境的相邻关系则是事实存在。相邻关系可通过土地权属改变、建筑功能转变等途径发生变化,由此"阳光权"也可以通过交易而发生转变。城市开发过程中,政府的责任是确保相邻关系的调整不能损害公共利益,依法定规划设定的相邻关系不涉及对物权的侵犯。  相似文献   

18.
较为全面的介绍了日本农村规划的法律制度,概述了日本的规划行政以及规划法的结构,阐述了农村规划相关法律的背景、目的、内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着重针对《农业振兴地区整治建设法》和《村落地区整治建设法》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解释了日本农村综合整治建设规划的法律依据。同时提出了对我国农村规划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盛鸣  顾朝林 《城市规划》2005,29(2):46-51
首先回顾和总结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总体进展、主要类型和存在问题。接着引入相应的规划理念与方法,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技术流程进行理论性思考。最后根据所参加的实践工作,提出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实践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控制性规划导则实施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随着控制性详细规划地位的不断加强,其实施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广州市控制性规划导则相当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层次。在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价重要性及现有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点,提出了通过规划管理中规划审批案件对原有规划方案的调整来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效果的方法。随后,通过对广州市控制性规划导则实施的实证研究,分析评价了广州市控制性规划导则的实施情况与实施效果,并提出了完善其实施效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