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规划师》2017,(6)
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工作的开展是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为彻底解决原关外地区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全新的工作路径,在促进规划实施、推进项目落地、提升城市面貌及带动社区转型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文章从深圳市空间资源紧约束的现实情况出发,分析了当前深圳市土地管理的困境及其改革方向,在此背景下探讨了整村统筹土地整备政策的工作机制,并从实际案例出发论述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工作的总体思路及做法。整村统筹土地整备政策提供了深圳特区内外一体化目标下的多政策集成工作路径,为破题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彻底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带来了创新性的工作理念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整村统筹土地整备是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空间单元,以规划实施为目的,以经济测算为基础,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产权及相关政策,优化整合城市空间,一揽子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片区土地开发和规划实施联动的一种土地二次开发模式。整村统筹土地整备是深圳市坪山新区(1)探索半城市化地区存量土地  相似文献   

3.
盘活利用存量低效建设用地将成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常态,但目前详细规划编制管控与土地管理仍相互脱节,需进一步发挥详细规划引导土地整备的法定化工具性作用。研究认为:面对国有、集体与增量、存量土地“双二元”混合空间,传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管控缺乏土地整备考虑,导致规划实施困难;广东已开始探索注重多主体协商、关注空间权益配置、面向高效实施落地的详细规划编制与管控模式;从“赋值、显值”角度明确规划和整备的作用,建立“单元—地块”的分层编制模式,以“权益基底、价值重构、高效实施”为接口,将土地整备策略与路径有机融入详细规划。  相似文献   

4.
《城乡建设》2022,(3):18-21
一、"两个体系"协调联动,实现各类住房需求全覆盖 (一)专项规划战略引领,长远谋划住房总量、结构、布局 北京市编制2020—2035年住房专项规划、5年住房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构建以专项规划谋发展、建设规划重统筹和年度计划抓落实的住房规划体系,做好住房总量、结构、布局、时序统筹与平衡.建立土地储备项目库管理机制,将土地...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部日前出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办法》强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市、村镇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相似文献   

6.
深圳土地整备是由政府主导的土地再开发的重要模式之一,其目的是实施规划并解决原农村土地的历史遗留问题。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过程并分析深圳原农村集体土地非农化的特点,说明深圳原农村土地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民与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利益分配上的矛盾,指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遵循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深圳土地整备制度的内在逻辑就是利益共享机制的设计,使土地整备后的土地增值收益和整备成本在政府、社区、村民三者之间进行公平合理地分配和分担,并在过程中充分发挥原农村集体社区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政策设计是存量用地开发中的重要内容。以深圳为例,首先以政策演进的视角对以市场为主导的城市更新和以政府为主导的土地整备进行制度分析,指出设计有效的政策规则降低存量用地交易成本是深圳存量用地开发快速推进的关键。但是由于存量用地开发政策中存在利益平衡机制缺失、补偿标准不衔接、容积分配规则不完善、产权整合成本高等问题,造成了存量用地的开发不平衡、激励不相容和空间碎片化。最后,以存量用地开发单元为核心提出政策融合的思路,并围绕构建开发单元制度、统筹政策补偿标准、创新容积核算规则、完善征收政策等方面提出深圳市优化存量用地开发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8.
许明坡 《河南建材》2021,(10):130-132
"乡村振兴"是我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和重要途径.土地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合理利用村级土地是实现土地使用管制、资源规划管控和空间重构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要秉承融合发展的基本理念,做好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为农村经济建设注入活力,推动乡村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土地发展权的视角出发,指出存量土地更新中"争地"背后的"争权"逻辑,提出一种针对存量用地更新的土地整备模式——在"规划集成"前提下,通过政府主导的土地重划机制,直接从土地产权的空间调整入手,平衡地方政府、土地权利人、社会资本方在土地增值收益与社会公共职责之间的利益博弈,保障更新过程中公益性项目、公共服务和市政设施落地。进而对以土地发展权为支撑的土地整备工作提出建议,以期使存量土地实现多元价值的共赢与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0.
上海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生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作为特大城市,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空间紧缺,环境容量有限,如何将生态安全理念与土地使用规划相结合,探索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规划思路,是上海贯彻城乡统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以上海为例,从生态视角对土地作为一种生态资源进行分析,审视以往土地使用规划的传统观念,确立城乡统筹背景下紧凑发展的规划模式;提出上海城乡一体化要从注重对城镇规模的关注转向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引导城市在空间选择上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到城市化的重点区域和城市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1.
张舰 《城市规划》2012,(3):65-70
在理论层面探讨"规划条件"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总结目前国内主要城市"规划条件"管理的整体状况,在《城乡规划法》规定框架下,提出逐步建立权责明晰、刚柔兼备、分区分类、程序规范的"规划条件"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2.
非建设用地的规划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现代城市规划多侧重于建设用地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建设时序等方面的规划与研究,但实际操作中,时常出现"建设用地规模被突破,城市发展方向被扭曲,建设时序被颠倒,大量非建设用地被侵占,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的被动局面,本文将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比作"图、底"关系,希望通过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双重控制遏制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实现城镇建设科学、健康、有序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13.
陈丽华 《城市规划》2006,30(4):43-46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完善社区配套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无锡市分区规划为例,在分区规划阶段确定社区规模、社区配套设施及用地控制指标,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施源 《城市规划》2002,26(11):49-52
首先对深圳市土地供应计划运行机制及 13年来的运行效果进行分析 ,在肯定土地供应计划在促进城市规划实施和保证城市建设资金良性循环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的同时 ,提出了计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规划导向功能有待加强、中长期计划缺乏、实施约束力度偏弱、计划实施跟踪控制力度不够等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强化规划导向作用、建立中长期和年度计划相结合的完整计划体系、增强对计划的检讨与跟踪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两规”协调体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探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协调的内容,建立了"两规"的协调体系。客观上预想,通过"两规"规划指导思想、人口和用地规模、规划标准和规范、规划方法等的协调,亦可在规划技术层面实现"两规"的动态协调。  相似文献   

16.
香港的土地使用与交通运输规划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忠华 《城市规划》1999,23(5):37-41
本文简要总结了对香港土地使用与交通运输研究在规划实践中的感性认识,并提出香港在当前和今后发展中土地使用与交通运输上的几个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哈尔滨市为例,针对城乡土地利用存在的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公共空间缺乏、乡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土地利用的有效途径,加强城乡统筹,优化土地利用格局;突出以人为本,创造宜居生活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集约高效利用城市土地。  相似文献   

18.
非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规划的思考 --以厦门市为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分析厦门市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基本情况,探讨影响非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变化的内外部因素和本质原因,参照相关规划理论与实践,进行非城市建设用地类型的分析和确定,并提出了非建设用地规划控制体系中的强制性内容,对于如何管理利用好非城市建设用地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土地储备“十一五”规划的研究与实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城市规划》2006,30(9):21-25
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角度,阐述了上海土地储备“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原则、目标、任务,研究制定上海土地储备“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量化指标,提出编制上海土地储备“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意义、背景和规划纲要,以及实施“十一五”土地储备发展规划的政策建议,指出建立有上海特色的“政府主导、市区联手、市场运作、分责共享”土地储备制度是深化宏观调控的重要机制保证。  相似文献   

20.
城乡非建设用地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乡非建设用地是指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在规划期内不被用于城镇及乡村建设的用地,可划分为"两级五类"。其规划主要考虑到城市生态系统开放性、非均衡性与动态性的特点,根据景观格局—过程—功能的相互关系,通过非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和空间格局,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保证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法基于非建设用地供需平衡理论,在城市生态限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人口规模预测与城市增长特征,确定非建设用地规模与空间布局。最后简要介绍了广州非建设用地规划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