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推进低碳城市的发展研究一直是国际性热点课题,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不断提高居民出行的交通可达性是实现低碳城市的重要方面。该文从土地利用与空间形态对城市交通影响、交通可达性对土地利用影响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发展与城市公共交通整合研究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理论成果及发展动态进行了比照评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可达性组合函数模型对城市空间可达性进行量化研究,并加强对主要公共交通沿线区域空间形态模式的研究,有效提高城市空间的可达性与集约度。  相似文献   

2.
在低碳出行与城市街道可达性的关联性分析基础上,从宏观城市路网与中观街道空间两个层面提出了引导低碳出行的出行动线空间模式。在宏观层面上,研究了高可达性的道路路网形式、适宜的街区尺度与道路间距,提出了"公交廊道+步行网络"的方格网城市路网模式。在中观层面上,从步行出行与自行车出行两个方面,提出了慢行友好的街道空间模式与街道断面模式。  相似文献   

3.
邱文  贺利平  钟乐  王姗 《风景园林》2023,30(4):78-86
【目的】城市公园能显著提升城市人群的健康福祉水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其公平分配是城市尺度下环境正义领域研究的关键议题之一。【方法】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例,从路网、公园吸引力、出行概率、出行模式4个维度优化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计算各居民点的公园可达性,引入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公平性指标以及双变量局部莫兰指数对可达性水平的空间分异情况进行测度。【结果】结果表明:1)南昌市各区域间公园可达性水平分异显著,新区和旧城中心区公园可达性差异较大;2)公园可达性空间布局总体处于失衡状态,公园资源与人口密度失配;3)提升公园服务能力和降低居民出行成本均可以提升公平性,但通过降低居民出行成本获得的提升比较有限。【结论】通过提出公园可达性优化方案并进行绩效评估,可为优化公园空间配置、保障环境正义等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人口迅猛增长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城市交通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公共交通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公共交通站点的空间可达性对引导公交出行起了关键作用。研究分析了影响公交站点可达性的主要因素,针对城市道路网的密集程度对公交站点空间可达性的影响,借助Arc GIS,以道路网、公交站点数据为基础,对公交站点的空间可达性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城市不同站点的空间可达性水平,为城市规划选址分析、公交优化等提供了定量化的公交空间可达性信息。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住区形态模式与行为特征关系的视角,论证了住区模式特征是反映物质形态、社会结构分异,与居民行为特征的社会空间关系的总和.研究以上海曹杨新村为例,在梳理物质形态历史演化机制基础上,解析归纳8种典型住区空间模式类型.结合随机等距抽取的1020份居民调研问卷,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发现住区空间模式类型与居民家庭消费区隔化现象相对应.研究进一步从住区设施可达性及居民设施使用行为入手,对居民及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属性开展了低碳效应实证研究.论文采用SEM结构关系方程加以设施使用活动关联性分析与影响因子显著性检验,得出居民社会经济属性、设施使用行为以及公共交通出行频次的路径权重系数支持了本研究的结论.本研究认为,居民社会结构和设施使用行为是影响住区模式低碳效应的主要因子,住区服务内部设施可达性对于实现居民日常生活功能支持和减少交通出行碳排放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优化小学空间服务绩效对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尝试基于多源数据的综合应用构建一个推广性强、科学合理的小学空间服务绩效评价方法,并以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为例进行评价分析,提出优化策略。首先,通过文献梳理确定以步行友好作为评价原则。其次,通过社会调查确定步行可达性与步行安全性两个评价指标及其标准。再次,通过多源大数据,从小学服务的每个个体的出行感受出发,以学区为单位对小学空间服务绩效进行精细化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东西湖区部分小学存在学区面积过大、学校布点不合理、道路系统不完善等问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新增学校、调整学校布点、调整学区、优化步行路网、增加过街设施等优化策略,并选取3个典型小学进行具体的优化方案分析。通过对数据增强设计的一次有益探索,为小学布局、学区设置及道路和用地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保障房居民主要是中低收入阶层,对公共交通依赖度极高,故公交的便利通达性尤为关键。文章以厦门市保障房社区为例,采用文献查阅、现场踏勘和深度访谈的方法,识别居民为完成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耗费的"末梢时间"(反映公交便利性或可达性)的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并估算"末梢时间",分析它对公交通达性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末梢时间"由步行到站时间和候车时间组成,影响"末梢时间"的因素包括门禁效应、机动车道阻隔和公交频次等;②保障房居民公交出行"末梢时间"平均超过13分钟;③"末梢时间"极大地降低了公交通达性;④保障房社区的公交可达性远低于普通商品房。最后文章提出完善"最后一公里"慢行交通体系,加强与公交站点的连结;合理管控优化门禁设施,开放小区内部道路;缩小小区尺度,提高道路密度;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对接"15分钟社区生活圈"等空间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方式,以其运量大、速度快、价格便宜的优势,逐渐成为城市快速客运交通系统的主体.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达性与居民出行的便捷程度息息相关,运用空间句法模型结合合肥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结构,对合肥市近期轨道交通线路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并对重要站点的可达性进行微观精细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考虑城市快速公交具有运行线路明确、受其他交通方式干扰小的特点,作为人们出行选择的重要地面交通方式,对其规划线路进行可达性分析,并从协调合作角度对近期合肥市轨道交通优化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社区基层医疗设施资源配置不均将影响居民的就医满意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居民的就医行为愈发受到关注。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基于居民认知视角,探讨了成都市都江堰市观江社区居民在就医选择和出行方面的感知水平,以及基层医疗设施资源的空间配置情况。研究发现居民的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家庭、社会文化属性因素,以及就医的可达性等,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优化提升基层医疗资源空间配置和社区居民就医满意度提供参考。文章对未来考虑社区居民群体需求偏好的城乡规划、政策设计和养老服务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规划学科的演进,人们逐渐认识到可达性不仅与城市功能布局有关,由于城市中各类群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其活动能力、社会属性均与可达性评价存在密切的联系。城市群体的活动能力不同导致所及的空间区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群体的社会属性不同也影响其活动范围,最终导致不同群体对城市可达性评价具有显著的差异。运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城市不同群体的特征与城市可达性的关系,构建面向不同群体的可达性评价模型方法,并尝试以漯河市不同群体为例,检验该方法的适用性,及探讨由于社会角色、收入、家庭状况等特征差异对其评价城市可达性的影响。面向群体的可达性评价方法对提高空间设施规划的人性化与多元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划建设面临种种问题,以渭南市辖县的县城为研究对象,通过重点剖析具有代表性的县城实例,分析影响其学校规划布局的因素,进行分类研究,提出关中地区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适宜性规划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天津市和平区中小学校舍进行结构抗震检测与鉴定,总结了中小学校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汶川地震中中、小学校校舍破坏严重,特别是砌体房屋损失惨重,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提高中、小学校校舍抗震能力,避免灾害的重演,我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校舍安全工程”,对所有中、小学校校舍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介绍了笔者参加的江苏省中、小学校砌体房屋抗震鉴定及安全鉴定情况,分析总结了中、小学校砌体校舍房屋存在的主要抗震问题,探讨了砌体房屋校舍的抗震性能及地震中可能的破坏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学校砌体房屋针对性的加固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陈冰俐 《江苏建筑》2011,(4):18-19,26
建筑物的安全保障主要体现在建筑结构安全和建筑设计安全两个方面。建筑设计安全是保障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人员的安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因其使用特点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从中小学校建筑使用特点出发,分析现行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提出适合中小学学校建筑设计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分析城镇社区配套小学建设的特点出发,通过对永楠小学总平面布局、平面组合以及建筑立面造型的阐述,说明了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有限的空间中塑造现代学校建筑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6.
郭辉 《城市建筑》2014,(18):7-7
此项目是农民定向安置房配套小学。项目设计理念是立足于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对信息时代开放式教育模式应给予充分的理解。本文从总体布置、单体造型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真心地希望建设一所安全的、温馨的学校,为搬迁农民略尽我们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李子青 《建筑科学》2006,22(3):8-10
风林绿洲三期工程(风林西奥中心和十八班小学校)由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在德国欧博迈亚设计公司提供的概念设计基础上,完成了建筑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文章通过对小学校建筑设计的介绍,探索新颖的建筑造型与合理的功能布局并重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小学教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通风在改善热舒适和室内空气品质方面存在的不足,总结了国内外规范对中小学教室通风换气次数的要求,给出了几种不同的机械通风装置,并结合实例运用Airpak软件对不同的机械通风方案进行了模拟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小学建筑方案设计,采用“蝶”型平面,单元式布局-分散-集中。 它是集中体现和分散式平面的合理发展。“蝶”型平面,夏季使用外廓门;冬季使用内厅门,有利于夏季的通风通气和减少开窗开扰;冬季使用的内厅门,减少散热、兼有分散式与集中式之优点。以“蝶”型平面为母体使建筑有转折,有变化,实现了功能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结合,创造出了适合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0.
详细地阐述了城市中小学建筑改扩建设计研究的背景,提出了中小学改扩建设计的指导思想,结合具体实例,从可持续发展,打造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出发,对立体化的校园空间改扩建问题进行了研究,可供城市中小学建筑改扩建设计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