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成林  唐复平  朱晓雷  廖相巍  陈东 《钢铁》2017,52(12):42-47
 夹杂物是影响IF钢表面质量的重要因素。对IF钢连铸坯表面进行在线火焰自动清理时,确定不同状态连铸坯的最佳清理深度非常重要。针对IF钢浇次第2块铸坯、稳态铸坯及头罐与第2罐的交接坯,在每块铸坯的内弧和外弧面分别沿宽度方向等距离共取28个分析试样,每个分析试样尺寸为29 mm×21 mm×30 mm,研究不同清理深度下夹杂物的形态、数量、最大尺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清理量的不断增加,浇次第2块铸坯20~50 μm夹杂物的数量不断减少,大于50 μm夹杂物的数量略有增加,稳态坯和交接坯大于20 μm夹杂物的数量略有降低。在铸坯表面未清理时,3块铸坯表面最大夹杂物尺寸分别为500、200、200 μm,如果考虑影响钢板表面质量夹杂物的临界尺寸为100 μm,则浇次第2块铸坯清理深度应为4~5 mm,稳态坯和交接坯的清理深度应为2 mm。  相似文献   

2.
周书才 《特钢技术》2001,9(4):76-78
长城特钢一厂采用空心保护渣浇铸含TI不锈钢,经试验成渣性能良好.铸坯表面质量提高,修磨铸坯金属损耗下降了1.3%,试验结果表明国内研制的空心保护渣其性能优于进口粉状渣.  相似文献   

3.
包钢炼钢厂连铸坯因表面缺陷无法清理而整根掉队。原有备品的火焰清理枪无法正常使用。从 1999年下半年开始对连铸坯大规模采用火焰清理 ,清理枪严重短缺 ,我车间开始对清枪进行改造、试验  相似文献   

4.
肖莫龙 《重钢技术》2003,46(1):16-22
近年,用户对无缺陷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减少连铸坯缺陷十分重要。大同特殊钢公司知多厂的小川贵宽等人根据其1号铸机铜结晶器的温度变化;铸坯二冷及矫直后铸坯温度等情况。开发了一种铸坯表面质量新的评价系统。能清楚反映经矫直后铸坯表面横裂纹的产生情况,从而可以在适当条件下对铸坯表面进行火焰清理,以大大减少裂纹缺陷。  相似文献   

5.
结晶器振动参数对连铸坯表面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电炉钢连铸 130mm× 130mm、15 0mm× 15 0mm、15 0mm× 2 10mm方坯表面出现的振疤、振沟对轧材表面质量的影响 ,在现有正弦振动模式下结合工业性试验对影响铸坯表面质量的负滑脱率、负滑脱时间、振动频率、结晶器导前等结晶器振动参数进行优化。实验表明 ,随负滑脱率 (负滑脱时间与振动周期之比 )降低 ,铸坯表面趋于平整 ,消除了沟形振痕。 15 0mm× 15 0mm方坯在拉速 2 0~ 2 8m min ,负滑脱率 33% ,振频 130~ 180 min ,负滑脱时间 0 13~ 0 16s ,振程设置 9 6~ 10 2mm时 ,明显改善了铸坯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6.
《甘肃冶金》2020,(3):8-11
矿链用23MnNiMoCr54钢(/%:0.20~0.26C,≤0.25Si,1.10~1.40Mn,≤0.012P,≤0.020S,0.40~0.60Cr,0.90~1.10Ni,0.50~0.60Mo,0.020~0.050Al,N≤0.0014)的Φ42 mm轧材联合探伤合格率较低,表面存在裂纹缺陷。为了提高探伤合格率,对退火后轧材进行检测分析,裂纹深度0.8~1 mm,属于铸坯浅表层缺陷遗传所致,分析认为主要是250 mm×280 mm连铸坯表面质量差、轧制除鳞效果差导致。通过对浇注过程参数优化、稳定浇铸过程中"三恒"操作、采用连铸坯扒皮后产材,水除鳞效果较佳,使得轧材表面质量得到有效改善,联合探伤合格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攀钢360 mm×450 mm连铸大方坯存在的表面凹坑和表面纵裂缺陷,优化了连铸冷却制度.生产应用表明,大方坯表面质量明显提高,铸坯表面凹坑缺陷率由37.13 %降至0.14 %,因铸坯中间裂纹严重而产生的表面纵裂缺陷率由53.52 %降至0.30 %,满足了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8.
徐景峰  田汉蒲 《特殊钢》2004,25(1):53-55
用35 t EAF-LF喂Si-Ca丝-VD-水平连铸工艺试生产了Φ130 mm 12Cr2MoWVTiB (102)高压锅炉用钢圆管坯.通过控制钢中Ti含量0.11%~0.16%,V 0.30%~0.40%,B加入量≤0.006%,并采用控制精炼后钢水温度1 640 ℃(±5 ℃),减小结晶器锥度,启铸速度为0.8 m/min,拉坯速度2.3~2.5 m/min,反推量为3.0~4.5 mm,成功生产出10炉328 t Φ130 mm的102钢圆管坯,其高低倍组织和表面质量均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刘霞 《包钢科技》2000,26(3):18-20
本文通过分析振痕形成的机理,阐述了振痕对铸坯表面质量的影响,以寻求减少振痕深度,提高铸坯表面质量,使其不需进行表面清理来实现铸坯热装或直接热送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Φ150~Φ210mm圆管坯表面渣坑、气孔和纵裂纹缺陷,分析了缺陷特征、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通过优化炼钢、精炼、连铸相关工艺参数,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使钢坯表面缺陷率由0.233%下降到0.085%以下,圆管坯表面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程国柱 《铜业工程》2020,(1):13-16,73
湖北某铜铁矿新系统投产后,碎矿产品粒度-15mm在85%左右,磨矿分级溢流细度-200目在63%~65%之间,与设计值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通过碎矿和磨矿工艺的优化和改进,使碎矿产品粒度-15mm达到95%,分级溢流细度-200目达到70%以上,达到了设计要求,为分选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半自磨流程在国内大型矿山的日益普及, 对如何处理半自磨机磨矿过程中产生的顽石, 各选厂采用的方式不尽相同.利用半自磨机顽石充当立磨机磨矿介质处理这类顽石并对此开展顽石的磨矿条件试验研究, 包括:磨矿时间、充填率、磨矿浓度和磨矿处理量等条件试验, 以及顽石、钢球磨矿介质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半自磨机顽石可以作为磨矿介质在立磨机内使用, 其损耗量相比较于传统钢球的损耗量 (大约0.05 %) 是较大的, 一般在1 %~2 %之间.在磨矿时间3 min、填充率60 %、磨矿浓度65 %、磨矿量5 kg时可获得满足浮选要求的磨矿产品.在磨矿时间3 min、立磨机转速210 r/min、磨矿浓度65 %、磨矿量5 kg、磨矿介质直径10~20 mm、充填率60 %的条件下进行顽石和钢球磨矿介质的磨矿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钢球磨矿产品的细度比顽石磨矿高16.72 %, 过粉碎粒级产率高2.35 %, 钢球的磨矿效率大于顽石, 但顽石磨矿产品中0.045~0.038 mm的产率高于钢球磨矿, 说明顽石充当磨矿介质时易使被磨矿物磨细到嵌布粒度的大小, 会使产品粒度分布更合理.   相似文献   

13.
在压力容器用钢生产过程中,初轧工艺是一个关键控制过程。对成品缺陷分析后发现,初轧是裂纹出现的源头工序,初轧板坯表面存在两类典型裂纹缺陷,两者形成的机理不同。通过机理研究和对现场跟踪分析,找出了初轧板坯表面裂纹缺陷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制定了降低钢锭装炉温度、优化加热模型、采用轻压下规程轧制、修改火焰清理模式等工艺改进措施,这些措施实施后钢坯表面质量显著改善,成品合格率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14.
六棱柱是一种面接触为主的磨矿介质.以1.18~2.0 mm、0.6~1.18 mm、0.3~0.6 mm 3个粒级样以及实际生产二段沉砂样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等质量的六棱柱和钢锻进行分批次磨矿试验,分析了其磨矿产品的粒度分布和磨矿能耗分布特征,比表面积和体积密度与能耗和t10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六棱柱作为细磨介质,与钢锻相比,磨矿产品也相同的粒度分布规律,符合JK粒度破碎模型.在相同磨矿条件下,六棱柱磨矿生产能力比不上钢锻和钢球.但给料粒度变小,六棱柱磨矿产品中P80和t10值与钢锻的差异也变得越来越小.与此同时,磨矿产品中合格粒级的含量高于钢锻,磨矿的能耗用于矿物的磨细,生成了更多的表面积,矿物的比表面积和能耗关系与磨矿细度与能耗的规律一致,此外矿物的体积密度随着磨矿能耗增加而递减.对于脆性矿物磨矿而言,六棱柱又是比钢锻更加优良的一种细磨介质.   相似文献   

15.
钢锻是一种线接触为主的磨矿介质.以1.18~2 mm、0.6~1.18 mm、0.3~0.6 mm 3个粒级样以及实际生产二段沉砂样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等质量的钢球和钢锻进行分批次磨矿试验,分析了其磨矿产品的粒度分布和磨矿能耗分布.结果表明,钢锻作为细磨介质,与钢球相比,磨矿产品有着相同的粒度分布规律,符合JK粒度破碎模型.但在相同磨矿条件下,钢锻磨矿时生产能力比不上钢球.但随着给料粒度的变细,钢锻的磨矿效果开始显现,其磨矿产品中P80值与钢球的差异相差为0.22 %,而t10值与钢球的差异相差为2.23 %.与此同时,磨矿产品中 < 0.010 mm的含量明显低于钢球,过粉碎轻.当采用 < 0.425 mm实际钨矿石作为入磨样品验证时,有着上述相同的结论,从理论上说明了钢锻虽然磨矿能力逊色于钢球,但钢锻产生的合格粒级含量高于钢球,过粉碎情况轻于钢球,对于脆性矿物的细磨是一种优良的磨矿介质选择.   相似文献   

16.
Copper sulfides mostly occur in minerals such as chalcopyrite, chalcocite, and bornite. Copper extraction requires liberation of these minerals from the host rock by fine grinding, during which rapid oxidation could alter their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thereby affecting their flotation behaviour. The ?20?+?10?mm fraction pebbles are compared with steel balls as media for grinding of a copper concentrate in a vertical stirred mill, which obtained from a 7.0 m diameter?×?3.5 m SAG mill at Jiangxi Copper Corporation, China.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s obtained using SAG mill pebbles and steel balls as grinding media were studied by zeta potenti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scopy. Their flotation performances were also contrasted, the grade and recovery of concentrate are 20.45% and 62.38% with pebbles media while the grade and recovery of concentrate are 22.05% and 54.93% with steel ball media, the grade and recovery of tailing are 0.39% and 16.01% with pebbles media while the grade and recovery of tailing are 0.40% and 16.16%, the pebbles have the lower grade, the higher recovery and metal production rate.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ype of grinding media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and their subsequent flotation performance. The use of pebbles as the grinding medium in a vertical stirred mill proved more selective, less corrosive, used less flocculent, and gave higher recovery of the valuable mineral than steel balls.  相似文献   

17.
吕淑湛  崔拴芳 《黄金》2021,42(4):56-59
某氧化铜矿石铜品位为1.24%,自由氧化铜分布率占93.65%。针对该矿石性质,进行了浮选工艺研究,考察了磨矿细度、药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对选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70%,硫化钠和硫酸铵作为硫化剂,异戊基黄药和苯甲基羟戊酸作为捕收剂的条件下,原矿经两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浮选流程,中矿集中再选,获得铜品位30.11%、铜回收率89.79%,银品位954.90 g/t、银回收率91.46%的良好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丰年 《特殊钢》2018,39(2):17-20
磨球钢B2(/%:0.75~0.85C,0.70~0.90Mn,≤0.030P,≤0.030S,0.40~0.60Cr,≤0.20Ni,≤0.20Cu,0.010~0.060Al)的生产工艺流程为120t BOF-LF-VD-180mm×220mm/260mm×300mm坯CC。通过转炉枪位及供氧强度控制、转炉留渣量及底吹流量的优化、转炉全铝一次脱氧;LF精炼渣系精炼渣碱度由3.44提高到4.25、控制VD氩气流量,VD后软吹≥15min;连铸使用整体塞棒包、全保护浇注工艺、钢水10~25℃过热度操作、使用磨球钢专用保护渣和结晶器电磁搅拌320A,4Hz末端300A,10Hz,提高了磨球钢铸坯的内部质量,钢材的各项指标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FD级表面镀锌IF钢是表面质量要求最高的镀锌产品,表面质量控制难度大,合格率低。其主要缺陷之一“线状”缺陷是炼钢内生夹杂或保护渣卷入引起的。控制“线状”缺陷的主要措施是洁净度控制和机清(火焰清理)。为了对比洁净度控制和机清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IF钢镀锌钢卷表面质量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机清对提高FD命中率的作用大于洁净度控制措施;没有经过机清的板坯,钢水洁净度控制措施、连铸液位波动和三路氩气背压控制的影响是明显的。试验过程发现的“机清翘皮”缺陷,是机清板坯表面毛刺或凸棱经轧制形成的。“机清翘皮”下方没有夹杂物,有时能够发现少量FeO。修磨等提高机清后板坯表面质量的方法有助于消除机清“翘皮”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