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几乎每个实施BPR的公司和提供BPR咨询服务的公司都会提出一套自己的方法,这也意味着没有一套可以适用于任何企业和任何一个BPR项目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常 ERP 软件开发商都有一套自己的系统实施方法,其中一般要求企业要经过一个 BPR(企业流程改造)过程,将企业过去的工作流程进行改变,使之符合ERP 软件中所设计的商业模式,然后再进行软件安装和调试。然而 BPR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业务调整过程,需要企业改变多年来已经形成的习惯做法。这样,BPR可能是实施 ERP 过程中的一味良药,也可能是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的根源。应当指出:BPR 并不是一味包治百病的良药,我们必须懂得它的作用所在。BPR 是美国 MIT 大学教授米切尔·哈默等人在1994年时针对美国企业当时面临的问题提出的理念,其基本思想是以获得企业竞争优势为目的,从根本上改变企 相似文献
3.
我们已经多次讨论了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但在明确信息化效益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提醒大家:和世界上许多事物一样,信息系统的效益也和风险同在。而且,信息化的规模越大,投资越多,对于企业的变革就越大,那么其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在考虑企业信息化战略的时候,如果不对信息化的风险有思想准备,就容 相似文献
4.
5.
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中,有许多是属于隐性效益。隐性效益的确是难以直接计算的,因此这往往成为一些企业实施信息化时难以逾越的障碍。但实际上,隐性效益并非不可捉摸,大多数都是可以被明显地感知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经历过许多风险和挫折。有人认为中国在MRPII时代有1/3引进的信息系统是不能使用的。研究这些不成功的信息化案例,实际上对于以后的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经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思一些不成功的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使得人们认识到了一个真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未雨稠缪,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另一种隐性效益是速度效益。我们经常惊叹计算机能够在短时间迅速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轻易地计算出以往只有专家才能计算的问题。但是,计算机的这种计算能力究竟对于商业活动意味着什么,恐怕许多人并没有深入地思考。只有在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我们才懂得了这意味着一种新的效益。对于许多生产制造型的企业来说,如何保证物料的库仔不短缺,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例如一辆汽车上有几千种部件,生产时必须按照程序保证物料入库、出库,并保证一定的库存。如果顾客订货时没有库存,顾客很可能就转向企业的竞争对手那里去了。但是,过多的库存往往又带来库存品积压的问题。特别是类似计算机这样的产品,具有技术发展快、产品更新快的特点,过高的库存往往是十分危险的。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很可能大量的库存品沉睡在仓库中,造成资金的大量积压。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各种物料必须要保持恰当的库存量。 相似文献
8.
某企业有几个业务部门,部门1是负责国外业务,部门2负责国内业务,部门3是负责某一类商品的专项业务。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该企业起步很早,这些部门也都很积极。但是因为各部门的业务各不相同,对于信息化如何做也持有不同的意见。于是公司的信息中心分别给每个部门做了一个信息系统。当信息化进一步进展时,信息中心发现,如果这三个部门的信息不整合起来,就难以完成全公司的信息化。三个子系统也许提高了部门内某些工作的效率,但在一个部门无法得到另外两个部门的信息,这经常使得他们的业务停滞不前。公司领导也很难得到准确的公司全局经营状况信息。在一般系统理论中有一条著名的定律:“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一个信息系统也是这样。信息系统总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有它自己的效益。但是整个系统的效益并不等于每一个子系统的效益。一个好的信息系统的效益将大于每一个子系统的效益之和,但上面的案例却说明并非所有系统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9.
在高速公路上,我们经常以时速120公里以上的速度飞驰。可是,有一天当我驾车去机场时,所有的车时速都开40公里。为什么呢?那天一早下起了大雪,高速公路上狂风卷着大雪,能见度非常差。所有的车辆都尽量保持匀速,沿着前面车子的轨迹前进,生怕一下控制不住,滑到路边去。一个在信息系统支持下工作的企业领导,在某种程度上与汽车驾驶员是类似的。运用信息系统以后,企业的确可以更快速地了解市场动向,与供应商结成紧密的合作伙伴,通过紧密协作采购原料和完成订货工作,大大地缩短和用户、供应商、银行等单位的信息交换的时间,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对市…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BPR只是一个改革的开端,仅仅改变企业的业务流程还不能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而是要进行与企业的管理目标、组织体制、信息意识等有关的企业改革。只有在目标、体制、战略、文化等都得到改造的情况下,才能使得内部流程改造得以顺利的实现。那么,从什么角度出发考虑BPR的推进呢?一般成功的信息系统的实施经验告诉我们,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来考虑BPR是一个好的思路。对一些上ERP的公司来说,它们的目标往往设定住通过信息化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上,因此仅考虑自己公司内部的业务是如何改造的,使用信息系统是否提高了业务的效率,强化了对企业的控制。一家商业企业过去在许多城市都有多个营业服务点,每个服务点都有一个客户服务系统,在ERP过程中,企业认为传统的业务流程导致了业务过于复杂,因此考虑仅在全国五大城市的分支机构中设置客户服务系统,将各个营业点的 相似文献
11.
在谈到企业信息化时,人们常常会问企业信息化投资额的问题。有时,信息化投资额度似乎成为一个对信息化重视程度的指标。也有些企业采用一些设备投资和项目评估的方法,用投资额与销售额的比率或投资额与净利润的比率等来说明自己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当然,用信息化的投资额与销售额的比率可以方便地比较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资情况,许多企业都喜欢用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的成本计算是企业各级领导都关心的问题,目前企业大多使用传统的财务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按照信息系统的成本项目,可以分为硬件购置费用、软件购置费用、基建费用、通信费用、人工费用、水电费用、耗材费用、培训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等,分别进行合计。由于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企业内、外部各种业务的复杂过程,既包括了信息化基础建设中投入的设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许多企业总裁感到困惑的一件事情就是对信息化应当投资多少。不少企业的领导都说:我明白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可是我已经投资不少了,但新的信息化项目提案还是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我不知道信息化究竟要发展到什么程度。究竟投资多少才是适当的投资?信息化投资的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没有公认的理论能够全面准确地告诉我们究竟投资多少才算恰当。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投资不恰当的企业是占大多数的。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学者 Strassman 调查了292个企业,结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企业的 IT 投资和投资回报串(ROI)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他在1990年出版的一本题为《计算机的商业价值》的研究专著中将这种现象称为“生产率悖论”问题。在90年代中,许多学者都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证实了“生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从过去作为上级交待的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到目前企业开始自发地进行,这是一个质的转变。但是,虽然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但这并不等于企业真的能通过信息化实现这个目的。从许多案例,我们发现一些企业的领导将企业信息化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引进 ERP 的过程。他们认为信息化就是成立信息部门、招集部门人员、购买信息机器和软件、在信息系统的开发上投入资金。但这些企业的信息化最后往往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尽管他们向别人介绍自己先进的机器和上面的软件,但他们心里也知道,这些设备和机器 相似文献
15.
项目管理是信息化中的重要工作,但是如果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提出了许多严格的要求,被委托方是否会认为企业提出的是不合理的苛求呢?如果企业对IT技术不在行,如何对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进行的一次企业信息化的问卷调查中,几乎80%的企业都将“缺乏技术性人才”或者“缺乏资金”列为信息化的主要困难。很多管理者认为:没有人力、物力和财力就没有办法推进和实现信息化,因此,“目前还是看看再说”。的确,没有技术人才,没有资金,企业信息化不可能凭空实现。但是,有些企业虽然有相当的人才和资金,但也没能成功实现信息化。可见信息化并不能与人才和资金划等号。如果企业计划招收到了技术人才和有了充足的资金再去考虑信息化的事情,那么就可能已经落后于竞争对手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一旦被竞争对手拉开距离就很难追上。如果企业继续对信息化不闻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为什么不一定会得到企业员工的支持?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可能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原因。一个普遍的原因是:员工因为不了解企业实现了信息化以后的情景,对引进信息系统心存恐惧。而通过对员工的教育,IT 作用的显示,培养企业文化、政策引导和让员工参与信息化过程,可以最大程度化解这些阻力。1987年,随着日本经济的迅猛增长,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量超过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场所。尽管东京证券交易所从此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证券交易所之一。可是,它的信息化却始终困难重重。交易所一直用计算机做一些很基本的工作。虽然他们曾做过几次尝试,想进行信息系统升级,但每次都遭受失败。失败的原因并不是来自于系统,而是来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上次的介绍,我们知道信息系统的成本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在进行信息化的成本计算时,包括一些对未来的估计。从引进计算机技术的角度,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构成一个信息系统所需要的费用,但是信息化的成本不但包括一个信息系统的购置费用,还包括系统运行以后发生的运行费用、培训费用、系统升级和管理费用等。在这些费用中,许多是隐性成本。为了更好地计算信息化成本,在理论上提出了总体拥有成本(TCO)的概念。可以认为信息系统是从开发、实施、应用直到最后被淘汰、替代这样一个生命周期,在这个生命周期中,不但考虑其产生时的显性成本,同 相似文献
19.
企业信息化是一场变革,不但使得企业的工作方式变化,而且对企业中每一位员工都会产生心理上的影响。正确认识两心态通常这种影响会表现出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态,一部分员工感到恐惧,认为自己不懂 相似文献
20.
许多观察发现:企业信息化将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一位管理者的下属数最好是在7~13人之间,因为多于这个范围他就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但是,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管理者用与以往一样的时间,可以处理100多人的报告信息。结果,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企业中削 相似文献